#詹桂溪#
詹桂溪,建盞非遺大師,是貴稀堂的掌舵人,是第一批最早開始燒窯的建盞大師,不遺餘力地恢復古代建盞的燒制技藝,如今詹桂溪是建盞製作技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人,要奮鬥,要努力,要不斷學習。當你在某一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再無可學後,有人選擇安逸虛度,有人卻選擇開闢新的領域。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青少年時代的詹桂溪愛鑽研,善思考,常常會自己琢磨一些東西,這種敏而好學的態度,讓詹桂溪在建陽壓縮機廠如魚得水,在父親和師傅們的幫助下,很快便成了廠裡的技術能手。
不甘於平淡的詹桂溪在南平市車工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後,卻沒有選擇捧著鐵飯碗吃一輩子。
從2007年至2012年,整整7年時間,詹桂溪日夜泡在考亭建盞研發基地,成功研發出曜變盞、油滴盞、茶末釉建盞、柿紅釉建盞、鷓鴣斑建盞、金銀兔毫盞等建盞系列產品。
器型包括建盞茶具、建盞茶器、建盞擺件、建盞工藝品等系列,擁有燒制建盞的窯爐20多口,技術人員20多名。
想不遺餘力地想恢復古代建盞的燒制技藝,希望燒出有「宋韻」的盞。在原料器型都相同的情況下,龍窯柴燒成了必要條件。
詹桂溪花了20年時間研究釉水試燒,為了完整還原宋代建盞工藝,2016年開始修窯,將歷史記載最長的宋窯1:1複製,總長135.6米,堪稱仿宋第一長龍窯。
龍窯形狀是一條狹長的甬道,依山坡而建,由下而上似臥龍,以木柴為主要燃料,故稱「龍窯」。 龍窯一般為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組成。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詹桂溪的人生經歷,像是一部傳奇,一部書寫奮鬥史的傳奇!
詹桂溪簡介
1970年生。現為一級/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南平市政協委員,建窯建盞協會副會長,建陽區首批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三批南平市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98年開始收藏古代建盞作品;2004年創立建陽區貴稀堂陶瓷工作室,2014年創立南平區建陽區貴稀堂陶瓷有限公司;2018年,復原修建一座長135.6米的龍窯,參照宋代建窯遺址上最長龍窯1:1恢復,再創建窯建盞輝煌時刻。
詹桂溪痴迷於建窯建盞燒制,1998年開始拜師學藝,從事建窯建盞的研究與製作,1998年起積極參加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統傳承與發展,2015年另闢蹊徑,致力於恢復傳統龍窯柴燒建盞作品的研究燒制。根據建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努力還原傳統宋代建盞燒制技藝,修建仿宋龍窯,採用傳統柴窯燒制方法燒制建窯建盞作品。燒制出的建盞作品古樸大方,溫潤如玉,達到仿製宋代建盞作品的效果。
作品《兔毫盞》《曜變盞》《建盞中花瓶》等作品分別獲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金獎、銀獎、銅獎等;作品《兔毫盞》獲「第八屆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精品『爭豔杯』大賽」銀獎、「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金獎。2017年9月所創作的建盞作品被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選定為指定產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禮品,贈給參加會議的各國領導人。
獲獎經歷
2013年10月
詹桂溪獲得中華工藝優秀作品金獎
2013年12月
詹桂溪被評為建陽市首屆建窯建盞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4年6月
央視《尋寶——走進建陽》,貴稀堂作品被授予指定禮品,詹桂溪被組委會聘為「海選建盞」鑑定專家
2015年8月
詹桂溪建盞被南平市建陽區文化館永久性收藏,金獎兔毫大盞被南平市博物館收藏
2015年
詹桂溪被評為南平市建窯建盞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7年
貴稀堂「九五尊杯」被選為廈門金磚會議指定禮品
詹桂溪柴燒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