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百盞系列-建盞名家詹桂溪 貴稀堂掌舵人

2020-12-17 建盞收藏

#詹桂溪#

詹桂溪,建盞非遺大師,是貴稀堂的掌舵人,是第一批最早開始燒窯的建盞大師,不遺餘力地恢復古代建盞的燒制技藝,如今詹桂溪是建盞製作技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人,要奮鬥,要努力,要不斷學習。當你在某一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再無可學後,有人選擇安逸虛度,有人卻選擇開闢新的領域。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青少年時代的詹桂溪愛鑽研,善思考,常常會自己琢磨一些東西,這種敏而好學的態度,讓詹桂溪在建陽壓縮機廠如魚得水,在父親和師傅們的幫助下,很快便成了廠裡的技術能手。

不甘於平淡的詹桂溪在南平市車工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後,卻沒有選擇捧著鐵飯碗吃一輩子。

從2007年至2012年,整整7年時間,詹桂溪日夜泡在考亭建盞研發基地,成功研發出曜變盞、油滴盞、茶末釉建盞、柿紅釉建盞、鷓鴣斑建盞、金銀兔毫盞等建盞系列產品。

器型包括建盞茶具、建盞茶器、建盞擺件、建盞工藝品等系列,擁有燒制建盞的窯爐20多口,技術人員20多名。

想不遺餘力地想恢復古代建盞的燒制技藝,希望燒出有「宋韻」的盞。在原料器型都相同的情況下,龍窯柴燒成了必要條件。

詹桂溪花了20年時間研究釉水試燒,為了完整還原宋代建盞工藝,2016年開始修窯,將歷史記載最長的宋窯1:1複製,總長135.6米,堪稱仿宋第一長龍窯。

龍窯形狀是一條狹長的甬道,依山坡而建,由下而上似臥龍,以木柴為主要燃料,故稱「龍窯」。 龍窯一般為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組成。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詹桂溪的人生經歷,像是一部傳奇,一部書寫奮鬥史的傳奇!

詹桂溪簡介

1970年生。現為一級/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南平市政協委員,建窯建盞協會副會長,建陽區首批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三批南平市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98年開始收藏古代建盞作品;2004年創立建陽區貴稀堂陶瓷工作室,2014年創立南平區建陽區貴稀堂陶瓷有限公司;2018年,復原修建一座長135.6米的龍窯,參照宋代建窯遺址上最長龍窯1:1恢復,再創建窯建盞輝煌時刻。

詹桂溪痴迷於建窯建盞燒制,1998年開始拜師學藝,從事建窯建盞的研究與製作,1998年起積極參加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統傳承與發展,2015年另闢蹊徑,致力於恢復傳統龍窯柴燒建盞作品的研究燒制。根據建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努力還原傳統宋代建盞燒制技藝,修建仿宋龍窯,採用傳統柴窯燒制方法燒制建窯建盞作品。燒制出的建盞作品古樸大方,溫潤如玉,達到仿製宋代建盞作品的效果。

作品《兔毫盞》《曜變盞》《建盞中花瓶》等作品分別獲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金獎、銀獎、銅獎等;作品《兔毫盞》獲「第八屆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精品『爭豔杯』大賽」銀獎、「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金獎。2017年9月所創作的建盞作品被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選定為指定產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禮品,贈給參加會議的各國領導人。

獲獎經歷

2013年10月

詹桂溪獲得中華工藝優秀作品金獎

2013年12月

詹桂溪被評為建陽市首屆建窯建盞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4年6月

央視《尋寶——走進建陽》,貴稀堂作品被授予指定禮品,詹桂溪被組委會聘為「海選建盞」鑑定專家

2015年8月

詹桂溪建盞被南平市建陽區文化館永久性收藏,金獎兔毫大盞被南平市博物館收藏

2015年

詹桂溪被評為南平市建窯建盞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7年

貴稀堂「九五尊杯」被選為廈門金磚會議指定禮品

詹桂溪柴燒作品賞析

相關焦點

  • 建盞開盞正確方法是什麼?新盞煮一煮更好?如何妥善護養建盞?
    喜歡建盞的朋友,若是得到一隻心儀的盞,往往在第一時間就愛不釋手,仔細把玩。但有些盞友在入手建盞之後,卻是第一時間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建盞如何去處理才能正常使用?需不需要煮盞?需不需要要開盞?又該怎麼開盞呢?
  • 建盞·宋代鬥茶第一茶盞 中國史上最全才的皇帝宋徽宗為何如此獨愛
    ——宋徽宗 上面這首詩,意為用兔毫建盞烹煮建溪上好的茶餅,過程中香雲繚繞,在一旁的美女聞到香氣都紛紛陶醉入夢。 建盞是什麼?它究竟有何魅力能讓中國史上最全才的皇帝如此獨愛?在談論建盞之前,讓我們先走近宋徽宗。 趙佶在位26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個月。
  • 茶盞共生,探訪建盞發源地,鄭蓮英集團與陸金喜大師共襄茶與盞的...
    茶文化和瓷文化相互輝映、不可分割的代表物就是建盞。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可以說建盞備受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墨客的喜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作為制茶世家的鄭蓮英集團,一直深切關注茶與盞的歷史文化,以及如何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好且更有意義的茶周邊產品。
  • 建盞二次復燒是作假嗎?建盞全新作假騙局總結,助你煉就購盞慧眼
    宋代建盞市場當然也不例外。當下建盞行業發展勢頭正盛,老盞在拍場屢拍高價、表現不俗,"李鬼"也藉機聞風而動。目前建盞常見的作假手法包括消光、接底、二次復燒等等。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小編在此做個建盞作假騙局大總結,以供盞友們參考。一、整器新燒的作假方式這種作假方式是用由現代人全新燒制的仿古器物濫竽充數。
  • 建盞為什麼叫盞?茶杯、茶盞、茶碗到底有什麼區別
    喝茶不僅有茶杯,還有茶盞、茶碗,三者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帶給茶人的,卻是不一樣的品茗體驗。很多茶友都好奇,建盞為什麼叫盞?茶杯、茶盞、茶碗到底有什麼區別?茶盞是古代一種飲茶用的器具,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
  • 為什麼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兔毫盞究竟該如何欣賞?
    釉色對於建盞是鑑賞的重點亦是靈魂之所在兔毫作為建盞經典斑紋之一該如何鑑賞兔毫盞的前世今生兔毫盞是宋代建窯所產,建窯遺址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在水吉遺址處建盞殘片堆積成山,其中有許多都是兔毫殘片。由此可推斷在當時兔毫盞的產量最大。雖然這些歷經千年風雨的窯場,窯火已經冷卻許久。但連綿的山巒,遍野的蘆草中掩藏的殘片和窯具,仍然在訴說著古建窯的傳奇。兔毫盞為何興起兔毫盞的興起與宋代茶文化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帶動了貴族士大夫的好茶鬥茶風氣,由此擴展到社會各階層,使品茶、鬥茶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北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 建盞的這六個特點,輕鬆揭露建盞謠言「化學釉」
    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建盞為什麼有這麼多種顏色,是不是化學釉導致。這一問題已經在江湖中謠傳多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建盞的聲譽,也使很多的建盞匠人蒙受污衊。▲宋建窯兔毫茶盞1、駭人的"化學釉"對瓷器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謂的"化學釉"的叫法本身就是存在詬病的。
  • 天下茶盞一般黑,黑釉瓷的黑無人能敵,了解建盞本色釉只需這3點
    烏金釉是建盞的本色建窯在晚唐五代時期是一個生產青釉瓷的普通窯廠,到了五代宋初,改燒釉面無斑紋的黑釉茶盞,為宋代初期的建盞誕生奠定了基礎。早期階段燒制的一些黑釉盞,又稱為醬黑釉盞,普遍上釉偏薄、釉面呆板無光,要麼不夠黑要麼就是偏於滯澀。
  • 你買的是真建盞嗎?5分鐘讓你看懂「建盞」和「天目」之間的關係
    近幾年在收藏市場逐漸走俏,其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人,與之同時建盞的偽知識也橫空出世,影響了人們對於建盞的判斷!其實很多剛認識建盞的朋友會將其稱之為「天目盞」,這其實並不正確!建盞是中國原生的說法,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盞。建是建窯,盞是茶盞,也就是茶碗,兩個字把產地和器型都說得清楚明白,概念清晰,形容準確。
  • 建盞精品是什麼?建盞的好壞怎麼區分,怎樣分辨建盞的好壞?
    後來建盞雖然因為不可逆的歷史原因,沒落了八百多年,但經過國家扶持和工藝大師們的不懈努力,建盞這一世界陶瓷藝術的瑰寶還是被恢復了。不過,相對於普通的茶杯、茶碗,光彩奪目的建盞對於很多人而言,還是顯得有些稍稍神秘。特別是對剛入門的盞友來說,雖然非常感興趣,但卻遲遲不敢入手,老是害怕高價買到不好的一些建盞。那究竟什麼樣子的建盞才是精品建盞,建盞的好壞該怎麼區分呢?
  • 是什麼造就了建窯建盞的天價?
    建盞施釉很厚,一次上釉,且施半釉。吉州窯黑釉盞施釉較薄,貼花、撒釉等不同產品有不同上釉手法,且施全釉。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yù]發茶採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建盞(天目瓷),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該製品宋時為皇 室御用茶具,傳世並藏於日本的四隻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是飲譽世界珍寶。因產地為宋建州府j建安縣,因此稱為建盞。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同是宋人為了鬥茶、點茶之用而衍生的黑釉茶器,黑陶黃紋的木葉盞似乎與同期的兔毫、鷓鴣盞不太相同,也並不利於鬥茶時的觀察湯色,那麼木葉盞是建盞嗎?有何區別?關於木葉盞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史載木葉天目產于吉州窯,是宋元時期最富創造性的民間窯場,吉州窯是宋代另一個黑釉瓷的重要代表。
  • 非遺傳承人合作打造 高端建盞亮相「文博會」
    藏真大師紀念盞暨《盞中有乾坤》發布會5日舉行,宣布啟動建盞盲定系統。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12月5日電 (記者 楊伏山)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在舉辦之中。作為其重要配套活動之一,藏真大師紀念盞暨《盞中有乾坤》發布會5日舉行,宣布啟動建盞盲定系統。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張文祥,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葉文程教授,建窖建盞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建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執行會長黃松濤等專家學者蒞會。
  • 文化鑑讀|曜變盞,宋代建盞的華美曜變
    這種白色茶湯因在黑釉茶盞裡顯得歷歷分明,相互襯託;建盞就這樣成為鬥茶的利器。根據陶榖《清異錄》中記載: 「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這就點到油滴盞中鷓鴣斑在茶器中的價值。而對茶道研究頗深的宋徽宗曾在專著《大觀茶論》裡留下自己評判建盞的標準: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採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旋徹不礙擊拂。
  • 以青金寶石為釉,原礦泥料為骨,燒成的盞,你見過嗎?
    木葉盞我們知道一般是黑色釉為低釉,桑葉為裝飾,經高溫燒出黑色茶盞,因為它的燒制難度係數高,市場價格都不會便宜,一般工作室的木葉盞市場價一個盞都要賣到300元以上,名師名窯燒出來的價格更貴,完完全全的手工木葉盞,無論從盞型、釉色,木葉完整度都比一般的手工柴窯作品貴。
  • 佳逸茶具|建盞價格如何來定?
    >一、作者職稱級別建盞師傅等級是建盞價格的決定因素之一,今天小逸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建盞師傅的名單,供大家參考。1、國家級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達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孫建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大鵬(終身成就獎)研究員級國家高級工藝師:範澤鋒(其星耀天目茶盞和金油滴茶盞極具代表性)
  • 什麼樣的兔毫盞才算上乘,正確欣賞宋代兔毫盞主要看這3點就夠了
    兔毫盞,是宋代建窯產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茶盞,它不僅常出現於宋代文人的茶詩茗詞中,連兩宋茶書也多以之為尊,宋徽宗更是在《大觀茶論》中對兔毫盞不吝讚美:"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右圖為宋代審安老人《茶具圖贊》中的建盞圖像,右圖為藏於美國弗利爾藝廊的建窯兔毫盞同為兔毫盞,品質可能有雲泥之別。建窯黑釉盞之所以在宋代能獨領風騷,關鍵在於其神秘也是鑑賞建盞的重點。兔毫盞因其黑色釉層中透出細密均勻的絲狀條紋、形如兔毫而得名,該命名從宋代就開始流行了。
  • ​「甌韻天成」——建盞文化藝術展在東莞市石龍開幕
    11月26日,「甌韻天成」——建盞文化藝術展在東莞市石龍博物館舉行。展覽匯集14位優秀建盞工藝師帶來的近百件創作精品,涵蓋了曜變盞、兔毫盞、油滴盞等多種風格,從不同角度呈現出建盞之美和匠心之魂。展期到12月25日。
  • 被作為國禮送出的建盞,究竟有什麼魅力?
    而對於點茶時所用茶盞的選擇,他則認為: 為體現茶湯的顏色,盞色最好是青灰的; 盞高不用太深,否則掩蔽了茶色; 盞寬不能過大,否則茶筅不能完全擊拂; 另外,盞的保溫效果一定要好,這樣打出的泡沫才能持久……
  • 建盞怎麼看好壞?你的建盞是手工作品嗎?如何區分機壓或手拉?
    玩盞,有的盞友比較注重手工拉坯成型,很多盞友也會疑惑市場上的手工拉坯和機壓坯,該如何區分。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對於玩盞老手來說,了能一看就能指出問題所在,剛入門的盞友則需要綜合一些細節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