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057字,圖片6張,閱讀需2分鐘。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樣是建盞,從幾十元到幾千上萬的都有,他們的價格是如何來定的,價格高低到底差在哪裡?今天小逸就跟大家具體聊聊。
影響建盞價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作者職稱級別
2、工藝(釉面變化)
3、燒制方法(柴燒、電燒/汽燒)
4、胚胎製作方式(手工/機壓)
一、作者職稱級別
建盞師傅等級是建盞價格的決定因素之一,今天小逸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建盞師傅的名單,供大家參考。
1、國家級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達
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孫建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大鵬(終身成就獎)
研究員級國家高級工藝師:範澤鋒(其星耀天目茶盞和金油滴茶盞極具代表性)
2、省級
高級工藝美術師:陳其富(學院派)、李甲棧等
省級陶瓷藝術大師:孫福昆、危敏捷、陸金喜、陳祥松、黃文勇、謝松青、廖設生、裴春元、黃美金、.蔡炳盛、蔡炳龍,許家有、孫莉、熊中貴等。
二、如何判斷建盞工藝好壞?
確認了建盞是否為正宗建盞並排除瑕疵品之後,就可從使用和個人審美去進一步分析、篩選。首先是器型,線條要簡潔流暢,整體沉穩大氣又簡約自然,這是先決條件,大小是否合適,一般來說,器件越大變形越容易,氣氛控制越難以平衡,表面越大缺陷的概率也就越大,產率也大大降低,因此價格也很貴。
其次是釉面瑕疵,什麼樣的斑紋最好?這真的不好回答,每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總體就是斑紋的形態清晰,內外分布且飽滿為好,但各種斑紋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兔毫必須分層,不緊不疏分布,呈現一種三維效果,鷓鴣斑的顆粒需要立體、卵形、均勻布置等等。但如果千篇一律,隨處可見的斑紋就比較廉價,有沒有美的、獨一無二的斑紋是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三、柴燒和電燒的區別
1、看釉面
柴燒建盞,釉面柔潤、結晶比較含蓄,有韻味;電燒的結晶規整突出。
2、看底足
柴燒的底足比較油潤,有所謂的落灰和窯火氣;電燒的相對比較乾澀。
四、如何分辨手工胚和機壓胚?
1、同款器型建盞,放在手心,手工拉胚建盞口沿薄且墜手更強
手工胚體,底部偏厚,口沿薄且秀氣,過度靈敏,有墜手感,機壓則比較笨重。因此,鑑別建盞手工胚與機壓胚的方法之一:找同款器型,放在手心上,墜手感更強的基本可以判斷為手工胚。
2、看胎底
手工胚底足修得相對靈巧精緻,機壓更笨拙,且機壓胚的大多平滑順整,手拉胚的大多有輪盤轉痕,呈螺紋狀(但這一點機壓也有模仿)。
形如星空滿月,色如歲月斑駁,品如最初的誓言。
一盞功成,萬盞灰燼,盞有靈動,人有情義,歲月無恙。
好茶,豈止於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