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矮的烏碗仔——建窯建盞,憑什麼成為北宋皇帝最喜愛的茶具

2020-12-25 騰訊網

建盞在宋代是怎麼成為網紅級茶具的?

北宋皇帝宋徽宗也對建盞著迷不已,甚至可以說,建盞能如此流行,多半是因為他的推崇!

為什麼又黑又矮的烏碗仔(建盞在建陽當地的俗稱)可以在眾多胎薄輕巧、透明瑩潤白瓷青瓷中脫穎而出,成為宋徽宗最喜愛的茶具?

繼續看完,不就知道了~

兔毫盞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京師東京城(今開封),春和景明,在皇宮後苑太清樓垂拱殿,宋徽宗設宴招待權相蔡京。酒後,宋徽宗親自點茶。點茶只用清泉、建盞、幾餅團茶,但主客蔡京卻志得意滿。

這是北宋《太清樓侍燕記》中記載的一個故事,可見建盞在當時的地位不一般。建盞以其獨特的黑瓷魅力,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備受王公貴族、士大夫的青睞。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宋徽宗的詩為建盞的風靡作了最好的註腳。

建盞之所以流行於宋代,與當時的飲茶、鬥茶習俗大有關係。宋代飲茶、鬥茶成風,上自貴族皇室,下至布衣之家,無不以鬥茶為日常生活的一大樂趣。

宋徽宗也頗愛此道,常與臣屬鬥茶,上行下效,影響很大。

宋代鬥茶講究注水、擊拂及泡沫生成的力道與時機,先將茶葉碾製成粉末,將之放入茶盞中以水注點,用狀如小炊帚的竹製茶筅擊拂攪拌,泛起的白沫保留得越久說明茶品越高。

宋代點茶

宋代點茶

宋代蔡襄在《茶錄》一書中說:"茶色白,宜黑盞。"要想看清翻湧的茶浪與水線,用建盞再合適不過,黑白分明。

建盞造型別致,口大底深、邊薄底厚,可容納更多的湯花便於觀賞,也易於茶渣沉澱和傾渣。

含鐵量高易於受熱,厚胎和胎內蘊含細微氣孔,亦易於保溫隔熱。茶湯置於盞中久熱難冷,正符合宋代鬥茶的需求。

正如《茶錄》所言:"建安所造者紺黑,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於是,建盞成了王公大臣、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建窯由此進入鼎盛時期。

於是,建盞與建茶珠聯璧合,成為宋代人鬥茶、點茶的絕佳組合,共同成就了宋代茶文化的一段佳話。

飲茶的習俗使建盞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而建盞又把宋代茶文化推向歷史的潮流,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推動中國茶文化不斷走向深入。

自元朝以後,人們飲茶方式的演變使鬥茶、點茶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到了明朝,鬥茶、點茶最終為衝泡茶所取代。

鬥茶、點茶的失勢也導致了建盞的式微,以致建窯的爐火最終熄滅。曾經被上自皇帝下至文人墨客珍愛的建盞,就這樣在歷史中悄然隱退。

相關焦點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因點茶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茶人首選。規模化燒制黑瓷的窯口遍布宋土。雖然黑瓷到明代又遭冷遇,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宋代茶史的關鍵地位,令它在當代又吸引茶人藏家的目光。除建窯之外,還有哪些歷代瓷窯燒制黑釉瓷?分別是什麼藝術風格?[注1].
  • 是什麼造就了建窯建盞的天價?
    建窯黑釉中含鐵量也比吉州窯黑釉更高,前者多呈均勻潤澤的的紺黑之色,後者則多為黑中帶褐。建盞施釉很厚,一次上釉,且施半釉。吉州窯黑釉盞施釉較薄,貼花、撒釉等不同產品有不同上釉手法,且施全釉。
  • 建盞品茗,如何理解建盞的風雅之美?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宋代是中華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而宋代美學最通常的就是用單一顏色和單純質感去表現。建窯便走在這種強大自信的前列,燒造單純釉色的茶器——建盞。雖然僅僅為一種生活器具,但建盞選擇了作為飲茶、鬥茶的茶具,一種雅致生活的不代表。建盞作為瓷器,沒有作為高大上的擺設物件,也沒有完全成為鍋碗一類的生活器具,因此作為「非忙亦非閒」的建盞,不得不說這非常又智慧,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 它到底是不是宋人使用的頂級茶具?
    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盛於宋;敗於元、明,以燒造黑釉瓷器為主,其中位於今天水吉鎮後井村窯址,窯長135.6米是國內考古挖掘發現最長的古龍窯。宋人追求極簡、留餘的人文思想和藝術品位,造就了建盞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中的特殊意義和崇高地位,作為黑釉之典範將黑釉瓷器推上中國陶瓷歷史的最頂峰。建盞作為宋代社會特殊的文化載體,伴隨著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對於整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陶瓷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提問:建盞和天目盞是一回事兒嗎?
    「建盞」的燒制自復興以來,越來越被大家所喜愛;北宋時期被日本僧人帶回日本的「天目盞」,也深受日本重視。關於「建盞」與「天目盞」,還有很多盞友們分不清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怎麼樣來區分。建盞與天目盞的由來建盞由來,與宋代鬥茶成風有關。天目盞的由來是在宋代時期,留學中國浙江天目山一帶的日本禪僧們,把當時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也有來自建陽窯的建盞)當作寶貝帶回國。
  • 因為罕見,所以珍貴: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宋代的龍窯柴燒多為還原焰氣氛,尤其是以松柴為主要燃料的燒制過程更是如此。現代的電窯燒造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還原焰,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氧化焰,而是一種電輻射熱的氛圍。為了保證仿製油滴建盞的質量,有時需要人為地營造一些還原焰或者氧化焰的氣氛。
  • 建盞精品是什麼?建盞的好壞怎麼區分,怎樣分辨建盞的好壞?
    建盞是什麼?它意思是指建窯的釉茶碗,因為產自宋代建州建安縣,所以稱為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在宋代,建盞儘管能深得皇帝喜愛並被列為皇帝賜茶的專用茶具,但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能隨意使用,甚至寺僧用來喝茶、託缽僧用來化緣都可以。當時鬥茶風尚盛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 建盞與德化白瓷:五彩斑斕的黑與絢麗多彩的白
    五彩斑斕的建窯黑瓷 宋代建窯以生產黑釉瓷器著稱,建盞是其代表性的產品。 「建窯」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論》中所載:「建窯器出福建,其碗盞多是撇口,色黑而滋潤,有黃兔斑、滴珠大者真。
  • 失傳700多年的宋人技藝:碗裡有宇宙的曜變天目,最精美的在日本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一個專門收藏古籍的圖書館裡,卻有這樣一件被當作國寶級文物的中國宋代瓷器——一個茶碗,一個被認為碗中有宇宙的神品:曜變天目茶碗。「天目」也就是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這種瓷器在宋代時傳至日本,被叫做「天目」。
  • 建盞收藏:「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別樣的美麗氣質!
    各種奇思妙招成為裝點風雅生活的必須,風風火火,張張揚揚不再是這個時代的追求。人們推崇的是充滿了儀式感的悠然,一等一的風致,無論做什麼,都要來得雅致,哪怕是喝一口茶。於是,與最風雅閒事相嫁接的跨界遊戲風靡開來,鬥茶,就是其一。鬥茶,始於唐卻並未曾在那個牡丹一般豔麗大氣的朝代風靡開來。
  • 建窯建盞傳承人鄒雲源: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金石可鏤
    一盞老茶,一根老煙,守著建窯,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鄒雲源這一守便是半生,他鍥而不捨的堅持打造了出了建盞人生。鄒雲源,建陽水吉人。小時候由於家裡條件不好,剛剛上完小學就放棄學業、離開校園,選擇當一名學徒工。
  • 建窯盞裡說鬥茶
    建窯烏金釉玉毫盞 鬥茶,比賽茶的優劣,又名鬥茗、茗戰,始於唐,盛於宋,古代有錢有閒人的一種雅玩。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鬥。鬥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後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人家,有比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水,或清幽,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古之鬥茶者,都為一些名流雅士,圍觀者眾多,非常熱鬧。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鬥茶,或多人共鬥,或兩人捉對「廝殺」,三鬥兩勝。
  • 天下茶盞一般黑,黑釉瓷的黑無人能敵,了解建盞本色釉只需這3點
    一、建窯黑釉的起源於300年前的商代,我國開始燒制原始青瓷,意味著中國瓷器的發展從陶真正邁向了瓷。至東漢時期,青瓷已經具備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質地緻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胎釉結合牢固、釉層分明,與此同時,黑釉瓷的出現,幾乎是與青瓷齊頭並進。
  • 非遺傳承人朱君煜大師,匠心續寫建盞傳奇
    宋代的青瓷和白瓷主要是基於隋唐五代的雄厚積累,再進一步發展、創新,成為名垂青史的藝術珍品。而以建盞為首的黑瓷則像一匹黑馬,在宋代突然躋身成為茶具的主流,亦成為陶瓷史、茶史、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建盞也是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產地為宋朝建寧府,故名建盞。
  • 被譽為「碗中宇宙」的曜變建盞 全球僅存三隻半!
    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南宋時期生產的一種黑釉曜變建盞。曜變建盞也稱曜變天目,是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而「天目」一詞來源於日本。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曜變建盞的燒制過程十分複雜,需要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工匠精湛的技術,而這一技術在南宋滅亡後就失傳了。
  • 茶盞共生,探訪建盞發源地,鄭蓮英集團與陸金喜大師共襄茶與盞的...
    茶文化和瓷文化相互輝映、不可分割的代表物就是建盞。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可以說建盞備受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墨客的喜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作為制茶世家的鄭蓮英集團,一直深切關注茶與盞的歷史文化,以及如何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好且更有意義的茶周邊產品。
  • 作為黑釉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建窯瓷器有何不同?70張高清大圖賞析
    宋代建盞因兩宋點茶鬥茶之風而席捲全國,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文人騷客,皆以建盞為好。近年來宋代建盞成為拍場寵兒,創下諸多奇蹟。2016年紐約佳士得拍賣中,建窯油滴盞以7800萬天價釋出,震驚四座。自1980年建盞技藝恢復至今,當代建盞亦有不俗表現。本文選取部分以饗眾友。
  • 建盞·宋代鬥茶第一茶盞 中國史上最全才的皇帝宋徽宗為何如此獨愛
    ——宋徽宗 上面這首詩,意為用兔毫建盞烹煮建溪上好的茶餅,過程中香雲繚繞,在一旁的美女聞到香氣都紛紛陶醉入夢。 建盞是什麼?它究竟有何魅力能讓中國史上最全才的皇帝如此獨愛?在談論建盞之前,讓我們先走近宋徽宗。 趙佶在位26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個月。
  • ​「甌韻天成」——建盞文化藝術展在東莞市石龍開幕
    建盞文化的流光掠影 被譽為「瓷壇明珠」的建盞,是我國黑釉瓷器的代表,是「泥琢火燒」的產物,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全人類共有的珍貴財富。據史載,黑釉瓷器於東漢時期已經燒製成功,兩宋時期更是燒制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