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朱君煜大師,匠心續寫建盞傳奇

2020-12-25 藝風社

中國陶瓷藝術舉世聞名,其發展與中華文明的發展血脈相連。隋唐時期,陶瓷工藝蓬勃發展,有「南青北白」的說法。「南青」指越窯青瓷,窯址分布於浙江一帶。「北白」指邢窯白瓷,窯址位於河北。時至宋朝,中國陶瓷工藝更上高峰,全國窯口林立,區區南北已不足以概括各窯口的盛況。取而代之的是「八大窯系」、「五大名窯」等說法。宋代的青瓷和白瓷主要是基於隋唐五代的雄厚積累,再進一步發展、創新,成為名垂青史的藝術珍品。而以建盞為首的黑瓷則像一匹黑馬,在宋代突然躋身成為茶具的主流,亦成為陶瓷史、茶史、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建盞也是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產地為宋朝建寧府,故名建盞。

朱君煜大師與恩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建興研討建盞

已發現的宋代窯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能見到黑瓷,黑釉茶盞的產量尤其大。而生產黑釉盞的窯口之中,建窯可謂獨領風騷。跟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朱君煜的步伐,推開建盞的文化大門,當歷史的舟車穿越千年,重返今天福建南平建陽、武夷山、茶洋等建窯遺址,歲月的風霜再度揚起那塵封已久的史冊捲軸,我們耳濡目染的,不止皇室御用茶器內,這一滴一毫一乾坤的玄妙,還有那被取經學茶的日本禪僧遠渡海外,奉為「天目」的國寶傳奇。

朱君煜大師

據朱君煜大師介紹,建盞燒制技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特指福建南平窯黑釉茶盞燒制技藝,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建窯建盞」的制坯成型,是採用手工拉坯成型的。桑葉、菩提盞在宋代就有記載,經過制瓷巨匠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木葉盞才能夠還原金黃色的葉脈肌理。木葉盞的存世量極少,全世界博物館統計共藏有22隻,極為珍貴。一片柔嫩的樹葉,如何在經過1300度高溫之後,不僅沒有灰飛煙滅,反而將其美麗的紋路、形體、脈絡永恆而完整無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盞上?這是復燒木葉盞最難攻克的問題。一片飄零的落葉,置於火與泥土鍛造的茶盞之中,對於禪宗來說,遠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 「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正謂如此。禪宗神物,人間神品。葉盞作為禪宗聖物,遠古祖先創造的人間神品,以及其間蘊涵的深邃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去品味。

朱君煜大師

朱君煜,又名朱一、朱一葉,1980年生,出生於福建建甌,畢業於江南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先後被授予閩派雕刻藝術大師、高級雕刻藝術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二級技師、中級工藝美術師、南平市工藝美術大師、優秀工美藝人、工藝美術專業中初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委庫委員及被授予「朱君煜工藝品雕刻工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殊榮。近年來,朱君煜在祖傳建盞燒制技藝的基礎上,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孫建興為師,同時還到江西、湖南等地名窯考察學習傳統茶盞燒制技術,系統學習建盞製作工藝,其水平和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1995年與根雕結緣,先後師從鄭世友、張木芳,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中國根藝美術大師黃榕國門下,受亞太地區工藝美術大師師公高公博指點。從事根雕、建盞藝術創作20多年,根雕藝術的專究與創作成果豐碩。多次榮獲爭豔杯金獎、福雕獎金獎等國家、省、市大賽金獎,多件作品先後刊登於《福建日報》、《福建根雕》、《福雕獎獲獎作品集》等媒體。尤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代表作品《白頭偕老》收藏於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相親相愛》作品收藏於中國雕藝館;《喜看豐年》作品收藏於福建省藝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心心相印》作品收藏於福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木葉盞》作品收藏於「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現代建窯黑釉木葉青蛙紋瓷盞》作品被南平市博物館永久收藏;《木葉盞》《心心相印》作品收藏於福州大學等,深受收藏家及業內人士肯定。

早年曾系統學習建盞燒制技術,其建盞研究得到多位專家指導,並與閩臺多位設計學院教授協作跨界研發建盞,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7年入福建省作家協會和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一家一品百家談,10多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為朱君煜作品賦詩,展示了朱君煜獨特的藝術魅力。作品被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菲律賓首富、菲律賓航空公司董事長陳永栽以及眾多日本、臺灣等地的專家、教授收藏並給予高度評價。

成就一份事業要有非常的毅力,而堅持一項失傳千年工藝的傳承和傳播,更需要有非常的恆心。朱君煜大師二十年多年堅持不懈,付出的是汗水,而得到的,卻更多。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合作打造 高端建盞亮相「文博會」
    作為其重要配套活動之一,藏真大師紀念盞暨《盞中有乾坤》發布會5日舉行,宣布啟動建盞盲定系統。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張文祥,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葉文程教授,建窖建盞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建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執行會長黃松濤等專家學者蒞會。
  • 眾籌丨建盞中的「聚寶盆」,璀璨金油滴,非遺大師黃美金親制
    黃美金大師及其部分金獎榮譽證書 2007年,建盞大師黃美金,終於將失傳600多年的「金油滴建盞」復燒成功! 黃美金大師也是目前(截至發文)唯一一位建盞金油滴製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 他在繼承宋盞基礎上,燒制出獨樹一幟的「黃美金金油滴」建盞,為建盞技藝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其作品先後被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西安法門寺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收藏。
  • 茶盞共生,探訪建盞發源地,鄭蓮英集團與陸金喜大師共襄茶與盞的...
    12月7日鄭蓮英集團總經理鄭蓮英女士帶領團隊夥伴親赴建盞發源地—福建南平建陽,拜訪世界首位曜變建盞燒制技藝復原者,曜變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陸金喜老師。   △陸金喜老師現場講解中國建盞發展歷史和文化價值講解過程中,讓人最印象深刻的是,作為非遺技藝傳承人,陸金喜老師對於建盞文化和價值的嚴謹,以及20多年來的堅守初心,認真燒制每個建盞的態度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11月28日,由(福建)省總工會主辦、省工藝美術大師協會、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等承辦的2020閩臺匠人大會在福州舉行。開幕式直接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典禮,由兩岸青年匠人互拜對岸名匠為師,結成跨越海峽的師徒關係。  他們中,既有脫胎漆器、建盞和藥香製作等福建非遺傳承人,也有臺灣文物修復、手繪燈籠、刺繡等工藝行業的佼佼者。
  • 百人百盞系列-建盞名家詹桂溪 貴稀堂掌舵人
    #詹桂溪#詹桂溪,建盞非遺大師,是貴稀堂的掌舵人,是第一批最早開始燒窯的建盞大師,不遺餘力地恢復古代建盞的燒制技藝,如今詹桂溪是建盞製作技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詹桂溪的人生經歷,像是一部傳奇,一部書寫奮鬥史的傳奇!詹桂溪簡介1970年生。
  • 匠心的煉成—「國寶級大師」熊應華:雕非遺之美 琢匠人之心
    其中,攬獲了二等獎、最佳音效獎、最佳人氣獎三大獎項的微電影《木雕熊》,講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通山木雕傳承人熊應華多年如一日,打磨木雕技藝,傳承非遺文化的故事。新聞專欄——「匠心的煉成」邀請熊應華之女、同樣也是通山木雕傳承人的熊寶杏,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講述熊應華的「大師之路」。
  • ​「甌韻天成」——建盞文化藝術展在東莞市石龍開幕
    11月26日,「甌韻天成」——建盞文化藝術展在東莞市石龍博物館舉行。展覽匯集14位優秀建盞工藝師帶來的近百件創作精品,涵蓋了曜變盞、兔毫盞、油滴盞等多種風格,從不同角度呈現出建盞之美和匠心之魂。展期到12月25日。
  • 天工妙手,烈火中的涅槃|中國匠人大會工藝美術大師特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李遊宇、王一君、陳烈漢、李文躍、寧勤徵、談志堅、陸金喜為大會錄製祝福視頻,祝賀中國匠人大會,祝福中國匠人大學。徐朝興:青瓷魂韻,薪火相傳徐朝興,1943年生於浙江龍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龍泉青瓷傳承人。
  • 抖音電商年貨節打造匠心專區 百款非遺好物讓年味更濃鬱
    中新網1月7日電 1月4日至20日,抖音電商年貨節特別打造「匠心好貨」專區,攜手美食、服裝、雕刻等領域的傳統手藝人,為用戶精心準備了百款匠心好物,並帶來秒殺價格、超級直播間等福利,讓大家足不出戶逛集市,輕鬆選購新年禮。
  • 佳逸茶具|建盞價格如何來定?
    >一、作者職稱級別建盞師傅等級是建盞價格的決定因素之一,今天小逸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建盞師傅的名單,供大家參考。1、國家級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達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孫建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大鵬(終身成就獎)研究員級國家高級工藝師:範澤鋒(其星耀天目茶盞和金油滴茶盞極具代表性)
  • 建盞春節活動火熱進行中,1988秒殺工匠精品曜變隆盞
    對於飲茶愛好者和收藏家來說,建盞是毫不陌生的存在。近幾年來,市場上建盞的價格一路走高,越來越多的「玩家」都以家裡有一盞低調又繁複美麗的建盞為榮。  行家們都知道,一盞好的建盞,其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會隨著時間不斷上升的,甚至關於如何養盞,都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出自福建建陽的建盞無疑是最受飲茶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歡迎的,這不僅是因為建陽是歷史上有名的建盞之都,其建盞的製作工藝和形制上都有獨到之處,還因為建陽這裡的紅壤土,尤為適合燒制建盞。
  • 掌上非遺平臺推出「我為非遺代言」大型主題公益行動計劃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匠心精神,傳承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真正「活起來」,達到活態傳承的目的。活動面向全國非遺傳承人、工美大師、書畫藝術家、老字號企業、行業協會以及文化組織機構、文化行業從業領導、工作人員、手工藝踐行者,徵集「我為非遺代言」短視頻。讓非遺大師和民間藝術家從幕後走出來,讓他們自己面對鏡頭,講述傳承經歷,介紹他們眼中的非遺技藝,為自己代言。
  • 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將啟幕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曉娟 黃鎣9 月 6 日," 東方奇技,繡美天下——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 " 將在石家莊市博物館啟幕。此次展覽由中國刺繡藝術館、石家莊市博物館主辦,姚建萍刺繡藝術館、華韻珍典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承辦,將展出珍貴文物複製品、蘇繡製作原料、歷代蘇繡技藝針法資料,以及國家級刺繡大師姚建萍刺繡精品近 80 幅(件)。
  • 傳承非遺文化 大話西遊攜手非遺傳承人打造「鎏金如夢」_遊俠網...
    雲錦蘇繡流轉千年,非遺傳承初心不變。在18周年嘉年華盛典之上,《大話西遊2》為大家展示了大話攜手三大非遺傳承人打造的首款高定漢服——「鎏金如夢」。在此之前,大家對它的故事背景已經有所了解。
  • 陳奕迅點讚抖音非遺竹編手藝人:他的匠心要傳承下去!
    他的匠心文化要承傳下去。」 被陳奕迅提及的竹編老爺爺,是抖音上的非遺竹編傳承人李年根師傅。陳奕迅入駐抖音後,李師傅在他的抖音帳號「非遺鴻茗閣老李」(抖音ID:zb881)上發布了一則短視頻,記錄自己用傳統竹編手藝為陳奕迅編織的竹畫。 視頻中,李師傅將竹子劈成竹篾,經過數道工序加工,編織成一副陳奕迅形象的竹畫。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在培英高中「非遺大師面對面」活動中,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傳承人手把手教學生用茅龍筆寫字。近年來,蓬江區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引導荷塘紗龍、東藝宮燈製作技藝、羅氏柑普茶製作技藝、周家拳、江門蛋雕製作技藝等多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和保護單位,與轄區中小學校和課外公益培訓機構的合作,開設非遺學習體驗活動,進一步推動非遺文化的教育與普及。「相比往年,今年我們邀請了多個非遺文化傳承人走進校園,推進蓬江區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非遺傳承人耗時兩日繪製8米巨型糖畫
    非遺傳承人耗時兩日繪製8米巨型糖畫 (1/6) "← →"翻頁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創新傳承
    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祖輩師傅勤勞刻苦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輩勇往直前,用匠心打造精品。」賀耀輝表示。
  • 彩石鑲嵌 絢爛華貴 非遺傳承人繆一川:續寫「點石成金」夢
    我的夢想是帶著中國非遺「彩石鑲嵌」走向世界。「十一」假期,溫州博山美術館,遊客絡繹不絕。館內,一件在水泥板上鑲嵌彩石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紅色的花瓣閃耀出寶石的光澤,與粗獷的水泥材質形成鮮明對比。讓非遺元素碰撞現代題材,實現這樣跨界融合的人是非遺彩石鑲嵌年輕的傳承人繆一川。在溫州,彩石鑲嵌這項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技藝,被譽為「點石成金術」。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