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華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而宋代美學最通常的就是用單一顏色和單純質感去表現。建窯便走在這種強大自信的前列,燒造單純釉色的茶器——建盞。
雖然僅僅為一種生活器具,但建盞選擇了作為飲茶、鬥茶的茶具,一種雅致生活的不代表。建盞作為瓷器,沒有作為高大上的擺設物件,也沒有完全成為鍋碗一類的生活器具,因此作為「非忙亦非閒」的建盞,不得不說這非常又智慧,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宋代建盞
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儒家理學盛行的年代,後者以儒學為主體吸收改造釋道兩家的思想,從而形成了一種儒學。理學重視人的內省功夫,從而達到內心世界的超脫和心靈淨化。
因此,建盞作為一種藝術品的形式,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成為宋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社會文化,以此來推動飲茶藝術發展到新的歷史頂峰。
建盞風雅
宋代美學追求理性的同時,其實更多走向休閒和生活。建盞在士大夫們的品茗與鬥茶上,從來不只是飲茶的功效,更多的則是其文化內涵,更加精緻,更加風雅。
建盞作為茶器道具,品茗鬥茶,賞器清談,吟詩,作畫、撫琴、弈棋,給與宋代文人士大夫無限的樂趣,以達到內心世界的超脫感和精神愉悅。
美學建盞
宋代流行「茶色貴白」、「宜黑盞」,這讓看似不起眼的建盞有了用武之地,成為了宋代鬥茶之風的產物。建盞造型古樸,燒成時析晶、液相分離等化學反應的過程,產生了自然天成的斑紋,美輪美奐。
建盞追求自然天成的釉色美,符合宋代理學崇尚自然的最高審美標準,又因為文人士大夫在品茗的過程中,追求和欣賞建盞的自然美,從中擺脫了人事的束搏、獲得了心靈的釋放、悟出了哲理。
建盞精神
茶文化甚至是茶道、茶之精神,在現代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像是一季清風,提神醒腦,入世原則,人情練達。以小見大,通過茶文化展現傳統文化,從而推動現今文化多元發展。
茶文化不僅局限於個人小家,更是對外的一張名片。而建盞作為茶器更是拓寬了許多人的視野。手握建盞,盞中飄香,平定心神,福澤至今。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