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喝茶的杯子是建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建盞喝茶?

2020-12-17 建盞收藏

現在建盞是越來越多人知道,也越來越多人在使用,其中就包括很多明星,相信很多喜歡何炅老師的朋友看到這一幕,在《嚮往的生活》中何炅老師用來喝茶的茶杯就是建盞。

何老師一直以來都是娛樂圈中"德藝雙馨"的榜樣,對自己內心的修養十分注重,因此他對喝茶使用的杯子也是十分講究的,而建盞作為宋代茶具中的上品,雖低調卻不失內涵,更是喝茶的首選了。

這和平時的生活狀態有很大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明星是一個經常需要東奔西跑的職業,因此大多數的生活作息都很不規律,這樣一來身體就會長期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態。

用建盞泡茶可以保持茶水的溫度並起到活水的作用,不僅如此,建盞釋放的二價鐵離子可以增加茶水中的鹼性成分,讓茶的味道變得更加甘甜柔和,茶香也更加濃鬱長期用建盞喝茶就會起到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和緩解中樞神經的作用,這樣一來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身體亞健康的狀態。

明星之於建盞為錦上添花,建盞之於明星為良師益友,建盞能夠擁有今天的地位全在於使用者親身體驗過的由衷評價。

在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中,就非常希望能尋一方淨土,品一盞茗茶,也悟一世哲理。無論是千年前還是千年後,建盞都是中國人心目中無法抹滅的文化符號,穿越千年,雖用盞者更迭,但建盞的光環卻永存。

建盞起源於中國陶瓷發展鼎盛時期的宋朝,是中國陶瓷品類中最名貴的瓷品,被宋朝皇家定為御用珍品,是當時上至皇帝、下及達官貴族鬥茶的珍品

胎骨似鐵、變幻的釉面色彩,立體的層次感,盞上花晶體朵朵凸顯,每一隻盞都有一朵花,每朵花都獨具風格,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堅持純手工打造,求質不求量,讓每一隻建盞都成精品。

古法工藝,傳襲古器經典,仿古器型——禪定,其造型古樸深厚,胎骨厚重,保溫效果好,而且喝茶不燙手;與其它的茶杯相比,這款上手感超讚的,把玩性強。

茶水在盞中,斑紋更加栩栩如生,如同一朵盛開的花朵,心也跟著翻滾起來。萬念隨心而生,我知道,這是我苦苦追尋的那種灑脫、那種淡然。茶在盞中,才能激發出其應有的茶香;茶在心中,才能在煩躁的世界讓心沉靜下來。

在秉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審美,結晶卻不失玻化感的精巧技藝,指尖滑過盞面,既有結晶的凹凸感,又有玻化的光滑感,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

相關焦點

  • 建盞精品是什麼?建盞的好壞怎麼區分,怎樣分辨建盞的好壞?
    建盞是什麼?它意思是指建窯的釉茶碗,因為產自宋代建州建安縣,所以稱為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在宋代,建盞儘管能深得皇帝喜愛並被列為皇帝賜茶的專用茶具,但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能隨意使用,甚至寺僧用來喝茶、託缽僧用來化緣都可以。當時鬥茶風尚盛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 你買的是真建盞嗎?5分鐘讓你看懂「建盞」和「天目」之間的關係
    近幾年在收藏市場逐漸走俏,其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人,與之同時建盞的偽知識也橫空出世,影響了人們對於建盞的判斷!其實很多剛認識建盞的朋友會將其稱之為「天目盞」,這其實並不正確!建盞是中國原生的說法,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盞。建是建窯,盞是茶盞,也就是茶碗,兩個字把產地和器型都說得清楚明白,概念清晰,形容準確。
  • 關於建盞養七彩:你想知道的事,一次性通通告訴你!
    茶遇盞生香,建盞喝茶的實用性很強。工藝中的層層選拔與考究,使得在用建盞飲茶時可以保溫、蓄熱,提高茶湯的口感,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使品茗軟滑甘甜順口的效果達到極致。
  • 建盞開盞正確方法是什麼?新盞煮一煮更好?如何妥善護養建盞?
    喜歡建盞的朋友,若是得到一隻心儀的盞,往往在第一時間就愛不釋手,仔細把玩。但有些盞友在入手建盞之後,卻是第一時間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建盞如何去處理才能正常使用?需不需要煮盞?需不需要要開盞?又該怎麼開盞呢?
  • 提問:建盞和天目盞是一回事兒嗎?
    「建盞」的燒制自復興以來,越來越被大家所喜愛;北宋時期被日本僧人帶回日本的「天目盞」,也深受日本重視。關於「建盞」與「天目盞」,還有很多盞友們分不清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怎麼樣來區分。建盞與天目盞的由來建盞由來,與宋代鬥茶成風有關。天目盞的由來是在宋代時期,留學中國浙江天目山一帶的日本禪僧們,把當時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也有來自建陽窯的建盞)當作寶貝帶回國。
  • 建盞為什麼叫盞?茶杯、茶盞、茶碗到底有什麼區別
    喝茶不僅有茶杯,還有茶盞、茶碗,三者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帶給茶人的,卻是不一樣的品茗體驗。很多茶友都好奇,建盞為什麼叫盞?茶杯、茶盞、茶碗到底有什麼區別?茶盞是古代一種飲茶用的器具,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
  • 建盞的這六個特點,輕鬆揭露建盞謠言「化學釉」
    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建盞為什麼有這麼多種顏色,是不是化學釉導致。這一問題已經在江湖中謠傳多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建盞的聲譽,也使很多的建盞匠人蒙受污衊。▲宋建窯兔毫茶盞1、駭人的"化學釉"對瓷器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謂的"化學釉"的叫法本身就是存在詬病的。
  • 非遺傳承人朱君煜大師,匠心續寫建盞傳奇
    而以建盞為首的黑瓷則像一匹黑馬,在宋代突然躋身成為茶具的主流,亦成為陶瓷史、茶史、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建盞也是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產地為宋朝建寧府,故名建盞。一片飄零的落葉,置於火與泥土鍛造的茶盞之中,對於禪宗來說,遠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 「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正謂如此。禪宗神物,人間神品。葉盞作為禪宗聖物,遠古祖先創造的人間神品,以及其間蘊涵的深邃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去品味。
  • 宋代人「鬥茶」趣味多,行茶令、茶百戲,喝茶不耽誤談文論道
    團茶的外形多為印有龍或者鳳的茶餅,經過多道工序製作,茶葉的苦味已經非常清淡了,顏色也在蒸、泡、洗、烘之後泡入水中呈白色透明狀。湯花水痕與煮茶技術有關,採用合適的清水,把茶餅研碾得足夠細膩,點茶、點湯都恰到火候,那麼湯花持續的時間就會更長。在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擊打並拂動茶湯,便會出現湯花。
  • 建盞品茗,如何理解建盞的風雅之美?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宋代是中華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而宋代美學最通常的就是用單一顏色和單純質感去表現。建窯便走在這種強大自信的前列,燒造單純釉色的茶器——建盞。雖然僅僅為一種生活器具,但建盞選擇了作為飲茶、鬥茶的茶具,一種雅致生活的不代表。建盞作為瓷器,沒有作為高大上的擺設物件,也沒有完全成為鍋碗一類的生活器具,因此作為「非忙亦非閒」的建盞,不得不說這非常又智慧,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 你的建盞是手拉胚還是機壓胚?
    在挑選建盞的時候,許多盞友會問一個問題:這個盞,是不是手工拉胚?現代科技發現越來越迅速,在這種情況下,手工製品在大家印象裡就變得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珍貴了。那麼就建盞而言,怎麼來區分是手工拉胚還是機器拉胚呢?
  • 北方人喝茶用大碗,南方人為什麼喜歡用小的茶壺喝茶?
    要說現在喝茶的普遍性再平常不過,出門拿著茶杯茶壺的也不在少數,有一次見一位老伯從懷裡拿出來一瓶二鍋頭也沒見有人驚訝。用他們的話說,如今往來沒有那麼頻繁,各家有各家的事兒,可巧碰上了不喝上兩杯豈不是遺憾。南方人不理解北方人出門懷裡揣一瓶二鍋頭的樂趣,北方人同樣也不理解南方人喝茶還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品。觀念不同,所以在習慣上也有很多的不同。
  • 建盞怎麼看好壞?你的建盞是手工作品嗎?如何區分機壓或手拉?
    簡述手拉坯作品手工拉胚的手感給人感覺比較重,因為坯體是手工製作,所以作品的高低、大小、輕重,都不是完全相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手工器型可以變化,亦可特殊定製。而且手工拉坯胎體密度更好,更加的不容易變形,燒制出來的建盞也更理想。
  • 宋代建盞中茶百戲是什麼?與咖啡拉花有哪些不同?圖案有何差異?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去咖啡館喝一杯下午茶成為了不少人的日常,點一杯咖啡,在咖啡館安靜的角落裡坐一坐。而咖啡拉花基本上成為了每杯咖啡的特點,這種有意思的圖案都會呈現在咖啡上面。巧合的是,喝茶品茗中也有一種類似咖啡拉花的東西,那就是茶百戲。
  • 潮州人喝茶為什麼總是用三個杯子?大有學問
    潮州人喜歡喝茶,愛喝工夫茶,天下皆知。潮州工夫茶是集大成為一體的地方特色,有著一套完整流程的茶道形式,被譽為「中國茶道的活化石」,可見一斑。2008年,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夫茶為什麼一般都是三個杯來潮州旅遊的朋友,經常很納悶,明明去的人很多,但是主人待客總是三個杯?這個其實蠻有講究的,工夫茶的三個茶杯擺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品」字,代表著潮州人謙讓、團結的品性。所以要懂潮州人的工夫茶應該從茶道開始。
  • 眾籌丨建盞中的「聚寶盆」,璀璨金油滴,非遺大師黃美金親制
    通過押窯的玩法(詳見後文),可以讓大家用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有機會得到一隻「神品」建盞。 他不但個人在建盞技藝方面有很高造詣,且培養的多位弟子都已是目前建盞匠人中的翹楚,其子黃文勇就是其中一位。
  • 是什麼造就了建窯建盞的天價?
    建窯黑釉中含鐵量也比吉州窯黑釉更高,前者多呈均勻潤澤的的紺黑之色,後者則多為黑中帶褐。建盞施釉很厚,一次上釉,且施半釉。吉州窯黑釉盞施釉較薄,貼花、撒釉等不同產品有不同上釉手法,且施全釉。
  • 為了身體健康,請別再用這些杯子泡茶、喝茶了!
    不過,也許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了,用順手了,很多人往往忽視了自己手中泡茶、喝茶的杯子,許多老茶人一個杯子可以用上幾十年都不用更換。前段時間,央視曾專門曝光過保溫杯的品質問題。如今市面上不少商家售賣的保溫杯質量很低劣,重金屬嚴重超標,導致杯子裡的熱水竟然成了「毒水」,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 建盞春節活動火熱進行中,1988秒殺工匠精品曜變隆盞
    對於飲茶愛好者和收藏家來說,建盞是毫不陌生的存在。近幾年來,市場上建盞的價格一路走高,越來越多的「玩家」都以家裡有一盞低調又繁複美麗的建盞為榮。  行家們都知道,一盞好的建盞,其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會隨著時間不斷上升的,甚至關於如何養盞,都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出自福建建陽的建盞無疑是最受飲茶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歡迎的,這不僅是因為建陽是歷史上有名的建盞之都,其建盞的製作工藝和形制上都有獨到之處,還因為建陽這裡的紅壤土,尤為適合燒制建盞。
  • 非遺傳承人合作打造 高端建盞亮相「文博會」
    產自福建南平市的建盞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宋代達到頂峰,成為皇室和民間都喜歡的茶具,後來建盞文化中斷,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起才開始重新恢復建盞燒制技藝,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葉文程在致辭中列舉了李細妹、吳立主、謝如青等建盞技藝傳承人,「他們將會為建盞復興扮演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也正因他們的工匠精神,才使得讓沉寂幾百年的建盞如今閃亮登場,不負國人期待。」他說。會上,主辦方推出由多位知名建盞技藝傳承人通力合作、全球限量的「藏真」大師系列紀念精品盞——「七星神韻·藏真建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