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商務離職做研發:七人團隊用虛幻引擎做了款「萬人同玩」的遊戲

2020-12-12 遊戲葡萄

在成立腦屋科技之前,王強是眾籌平臺摩點網的商務合伙人。

人們或許會感到奇怪。一個商務出身的人,為什麼會離開自己擅長的領域,轉而去帶隊開發遊戲。王強告訴葡萄君,雖然在遊戲行業打拼了十幾年,但他此前從來沒有涉足過遊戲研發,「我們其實就是遊擊隊,走的是野路子打法」。

讓旁人覺得不妥的地方,還包括這些:腦屋科技初創時僅有5人,卻選擇用虛幻引擎開發;而且他們的項目《互動派對》所主打的是一個新概念——用彈幕和禮物改變直播結果。

Twitch 直播平臺有過相關嘗試。此前,觀眾在其中能用彈幕來參與遊玩《GTA》《黑暗之魂》《爐石傳說》以及《輻射3》等。

觀眾通過聊天指令玩《黑暗之魂》

「這件事應該還能再往下走一步。大家目前只是用彈幕去玩一個我們已經玩過的遊戲。」而王強的創業目標在於:做一款新的遊戲,專為直播互動而生。

《互動派對》在最近進行了一場直播測試。這場直播取得了當日全網彈幕量第一的成績。在這之後,王強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並向我們介紹了遊戲的產品形態、玩法設計以及目標用戶等。

以下內容為王強的自述。

每一個彈幕和禮物都將影響到遊戲

《互動派對》是什麼?

從大的角度上來說,它是一個基於直播技術的新型互動玩法。用直播 2.0 來定義這件事情,它可能還不配;但就我個人而言,《互動派對》展現了直播互動該有的樣子。

虎牙的 Slogan 是「技術驅動娛樂-彈幕式互動直播平臺」。我覺得,我們的產品真正做到了這句話。對於觀眾來說,你發的每一個彈幕和禮物都會影響到主播正在玩的遊戲。我們在這種最直觀的互動的基礎之上,再去設計各種各樣的遊戲。

從2019年10月1日正式寫代碼開始到今天,我們一共做了6種玩法。有推塔,有競速,有射擊等等。

《互動派對》裡的6款遊戲

你可能會覺得《互動派對》很像一款 Party Game。因為它裡面有很多不同玩法的堆疊。但我們所設計的玩法,相對 Party Game 而言,要更重一些。而且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我們製作遊戲的方向是以主播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為核心。

比如我們最新做的一個遊戲叫「是兄弟就來砍我」。名字很粗俗,但直白易懂,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是兄弟嗎?是的話,就發彈幕來砍我。

在這個遊戲裡,主播就一個人,這時候你只要在直播間裡發彈幕,遊戲裡就會有一個 AI 頂著你名字從天而降,去追殺主播。如果直播間裡發彈幕的人足夠多,就會有茫茫人海追著主播砍。

每一個彈幕都在參與遊戲

觀眾在直播間裡送禮物的話,遊戲裡就會掉道具下來。這是一些特別誇張的玩意,比如「40米長大刀」、「萬劍歸宗」。主播撿到後可以一鍵觸發,AI 撿到了也可以用。

畫面裡,主播發動了特殊攻擊

送多少錢禮物能觸發道具是可以主動調的。如果你認為你的直播間的觀眾足夠多,同時他們的付費習慣很好,你可以把高額禮物設置得貴一點;對一個中小主播而言,你就可以把酷炫的互動效果調得便宜些。這些「氪金」設置完全開放給主播,我們不做固定。

《互動派對》的設置頁面

聽起來,這個玩法也沒什麼稀奇,跟大部分第三人稱 TPS 射擊遊戲差不多,就是一堆 AI 喪屍圍追堵截。

但互動才是我們的核心。實際上,主播進入遊戲之前,會有一個設置懲罰內容的前置玩法。這是和主播個人風格強綁定的設計。

具體來說,主播在進入遊戲之前,需要立一個 Flag。我給你8個空格,你自己填寫懲罰內容,抽獎、唱歌、演個小品、開攝像頭,隨便你填(當然得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每當結束一局遊戲之後,主播會被強制帶到懲罰室,如果沒完成你立的Flag,那就轉動拉杆,抽到哪個,你就得照著做。

《互動派對》中的「懲罰間」

回到遊戲上來講,《互動派對》的樂趣不來自規則,而是源於我在規則之上,加入了互動。

數據證明觀眾們願意參與互動

這東西真的行嗎?真的有你說的那麼有意思嗎?這麼有意思的話,為什麼別人不做?你的天花板在哪?你的壁壘在哪?

當我去年9月去融資的時候,那些我在原來的工作中可能是拿來問別人的話,會被別人反問一遍。

反正當時也是碰一鼻子灰。一,你連 Demo 都沒有;二,你的行業背景也沒好到什麼程度,人們會質疑,你原本是做商務出身的人,現在跑來做遊戲,到底行不行。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對於投資人來說直播互動遊戲是個過於新的概念,新到基本沒有對標產品可以參考。

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做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倒不如我先做測試,先把測試結果和數據擺出來,把直播效果全都錄下來,一刀不剪擺到你面前。看,這就是《互動派對》。

11月7號,我們在虎牙的頭部主播賤聖的直播間做了第一次線上測試。那天晚上9點半,他在播了自己的核心內容《方舟》之後,就從我們6款遊戲裡選了4款進行直播。

紅標註為7號直播遊戲測試數據,藍為8號對數據

從整體數據上來看,《互動派對》充分調動了當天的觀眾付費意願。但最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彈幕量。賤聖當天的直播,觀眾互動彈幕總數全第,彈幕總量42萬,超過了旭旭寶寶、張大仙這些主播頂流。

可以看到,發彈幕的人數和彈幕量有一個巨大的提升。我們特別欣喜。因為它證明了觀眾是願意參與互動的。

在這次測試裡,最受歡迎的是「是兄弟就來砍我」。它是重互動的遊戲。第二受歡迎的是一個叫做「競技場大亂鬥」的推塔遊戲,6個玩家分兩個陣營一起在玩,觀眾們發的彈幕和禮物,可以為支持的主播提供道具和兵力。

觀眾的彈幕能給主播帶來物資

這遊戲就相當於傳統 MOBA 裡的中路單挑。我們原以為它的觀眾參與度會更低一些。因為它有很強的遊戲邏輯,有升級系統,有遊戲節奏和操作。總的來說,就是它的遊戲性更重,觀眾和主播的交互不太直觀。

在我們自己的評估之下,「競技場大亂鬥」吸引觀眾參與的點可能在於它有強 PK 性,當時賤聖和另外一個主播的單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主播能贏。另外,我們設計的道具可能讓整個畫面變得更歡樂了。

其中有一個道具叫「跳舞箭」。說白了,它就是一個控制魔法。但主播用出跳舞箭後,觀眾就會看到玩家都在那跳舞的場面,很歡樂。觀眾想看歡樂的畫面,可能就會多發彈幕給主播送道具。

跳舞箭的畫面效果

我們還設計了一些具有反向 Buff 的道具。你可以給對方主播送這些整蠱道具,讓他變成動物,然後幫助你支持的主播獲勝。我們其實是可以有更多強 PK 的玩法出現,讓直播互動會變得更豐富。

直播平臺對於自身業務肯定是最敏感的,所以這次直播測試之後,很多平臺方的朋友也聯繫到我,在表達了對項目方向認可的同時希望有更深度的合作。

當然,我們目前也只在賤聖這個主播身上得到了一些數據驗證。這些數據還證明不了所有人。但全網第一的彈幕量至少能證明我的方向是沒錯的。

保證直播觀眾的體驗是第一要務

《互動派對》的想法起始於2018年。

我的女朋友是一名遊戲主播。那一年 CJ 期間,我們和其他主播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大家就在設想一款遊戲,玩家發的彈幕和禮物,能直接改變主播正在玩的遊戲。

我當時也在琢磨,生命周期長的主播,大多都是表演型的。如果你能讓主播和觀眾之間有更強的互動,主播是不是能有更好的表演空間?

目前的直播互動還不夠深入。你發出去的彈幕得不到回應,你發出的禮物和打賞,很多時候也只能得到「謝謝」這樣的反饋。僅此而已,我覺得這些很難稱之為互動。

有沒有更好的互動方式?有的。Twitch 開放了很多 API 接口,它可以允許觀眾用彈幕一起玩《GTA》,一起玩《寶可夢》,讓很多人一起玩一個遊戲。

觀眾發彈幕控制角色

但我覺得這件事應該還能再往下走一步。畢竟,大家還只是用彈幕去玩一個已經玩過的遊戲。能不能有一款新的遊戲就是為了互動玩法而生呢?

互動視頻算是一種嘗試。但我覺得它就是在線玩 AVG,跟你玩《心跳回憶》沒有區別。我希望這件事變得更即時,有更多人參與,比如10萬人參與了一個遊戲的劇情選擇,它會變成什麼樣呢?

2019年的4月份,我找到了賤聖,跟他聊了我的想法,看看能不能試著借《方舟:生存進化》做一次功能嘗試。《方舟》是一個大型的開放世界遊戲,但你也可以拿它表演劇本。

賤聖當時發起了一個活動,叫「方舟好聲音」。活動形式就跟《中國好聲音》差不多,賤聖請其他區的主播來唱歌,他們扮演導師。而我們就借這個活動做了一次互動嘗試,觀眾可以通過刷免費禮物為主播積攢票數。

「方舟好聲音」

如果有人送了一個虎牙一號,我們就真給你按這個模型做一個虎牙一號,從天而降,把所有人炸飛。

那場活動,我看到觀眾活躍度和付費意願都是一個成倍的上升。這個結果讓我對創業有了一個基本的信心。而從有這個想法到我真正把《互動派對》做出來,大概是花了一年的時間。

我整個商業邏輯並不是給直播平臺提供一個工具。我設想的第一步,是先做出一個載體,一個客戶端。而我們在設計遊戲的時候,首要要保證直播的觀眾要互動得很開心,這是我們第一的設計原則。

舉個小例子。假如我們的遊戲因為技能特效緣故,而導致出現操作不流暢的小瑕疵,那麼我們在調優這類問題的時候,會把優化操作往後放,先保證觀賞性,保證大多數觀眾看得爽。

「遊擊隊」的野路子做法

我們其實現在也挺著急的。我知道已經有不少遊戲在和直播平臺談合作,打算推出類似的直播互動玩法。比如《糖豆人》可能就有這樣的計劃。

你說我害怕嗎?當然。人家畢竟是成熟產品,而且已經在市場上打響了名號。

但著急也沒有用。而且我相信,《互動派對》的設計邏輯跟其他遊戲不一樣。互動是我們的立項之本,我們是先設計一個互動規則,再根據互動設計遊戲。《糖豆人》是先有了遊戲核心玩法,然後用互動來輔助,這就註定了互動就需要向核心玩法妥協。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優勢在於,推出一個互動玩法的成本要比推出一個核心玩法的成本要低。正經的遊戲公司,需要經過多輪測試才能把一個玩法往外放。但我們服務的是直播觀眾,我們可以把初始的互動玩法交給主播去驗證效果,哪怕它只是用虛幻商城裡的素材搭的一個原型。

我現在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逛虛幻商城。比如說我某天看到商城裡一個樓道素材做得特別有感覺,我會把它記下來,跟大家一起討論,看看能不能做成一個「是熊孩子就下100層」的蹦樓梯遊戲,然後觀眾發彈幕就會有鄰居扔香蕉皮、潑水這樣的障礙。

我的員工說,這能稱之為一個遊戲嗎?理論上不能。但作為一個 Party Game 裡的一個小的互動玩法,我覺得是沒問題的。這也是我們團隊目前能 hold 得住的東西。

我知道,這麼做遊戲很不規矩。肯定有人會說我們是縫合怪。我認,因為這是現實,團隊沒錢養美術,就連外包對我們來說也是極大的成本。所以我們現階段也只能通過合法購買商用素材來滿足美術需求。作為一個「縫合怪」我會有內疚和不甘心,但不覺得丟人。

《互動派對》的遊戲統一採用 Low Poly 畫風

我們其實就是遊擊隊,走的是野路子打法。腦屋科技最開始只有5個人,後來6個人,到今天也有7個人。我們團隊就這樣持續了七八個月時間。有朋友勸我別用虛幻,說沒有幾十人的團隊撐不起來。但人少也有人少的做法。虛幻商城的素材很豐富,而且我們團隊的 CTO 本身就是用虛幻引擎的人。

所以,這是我唯一能合理合法做遊戲,而且能把小想法快速實現的方式。你說我這東西能不能革命成功?我不敢保證,我們仍需努力。

萬人同玩一個遊戲會是什麼場面

離開之前的公司自己創業做遊戲,這並不是我人生30多年來幹過最奇葩的事情。炒期貨、做服裝批發、之前業餘時間還說過評書,我做過很多稀奇古怪且有意思的嘗試。

歸根結底,我這個人就是想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我特別想知道一堆人聚在一起玩一個遊戲會是什麼樣。一堆人是什麼體量?《魔獸世界》最多也就是40人副本。400人有可能嗎?那麼4000人,4萬人,甚至是40萬人一起玩一個遊戲,那遊戲畫面將會是什麼樣啊?

這是我思考問題的一個邏輯,也是做《互動派對》的出發點。

相關焦點

  • 「虛幻引擎5」來襲,真實感逆天,如電影特效,網友...
    虛幻引擎的締造者欣賞了一番由「虛幻引擎 5」 帶來的「炸裂」遊戲特效畫面,那麼,虛幻引擎究竟是什麼?官方介紹,虛幻引擎是一款由 Epic Games 開發的遊戲引擎,是一個面向下一代遊戲機和 DirectX 9 個人電腦的遊戲開發平臺,能夠為遊戲開發者提供大量核心技術、數據生成工具和基礎支持。
  • 虛幻引擎4與生存遊戲產生化學反應,超真實開放世界手遊誕生
    而除了主機遊戲以外,越來越多的手遊在精品化驅動下,也紛紛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使用虛幻引擎4研發。近期接受市場檢驗,便是剛剛完成「曙光測試」的《黎明覺醒》。這款手遊由騰訊光子工作室群自主研發,依託UE4打造了超真實的開放世界生存體驗。那這款遊戲中玩家普遍認可的真實感從何而來?所謂的沉浸感又如何通過技術拆解鍛造?為了達成如此效果又需要付出哪些額外的努力?
  • 國內遊戲廠家扎堆使用虛幻4引擎,國產遊戲引擎該何去何從?
    但實際上,由於虛幻4引擎難度很高,雖然學習的人很多,但精通的人卻有限。加之沒有國外大廠的資金實力,最後,許多選擇虛幻4的遊戲項目不是面臨難產,就是表現欠佳,成為玩家口誅筆伐的對象。部分遊戲的粗製濫造,使得玩家們開始對虛幻4引擎產生反感,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 圖個好遊戲:國內遊戲廠商用虛幻4引擎 做了款武俠版的絕地求生
    在玩法上有著極豐富的選擇《武俠乂(yì)》採用虛幻4引擎,是一款中國武俠風多人在線的戰術競技類遊戲。「武俠吃雞」這個主題讓《武俠乂》中的戰鬥總是非常有趣,你既可以把它當作一款武俠PK遊戲,見人就幹;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款求生遊戲,東躲西藏,隱忍苟活,暗箭吃雞;當然還可以把它當作一款看風景的遊戲、騎馬奔波快意江湖,死於毒圈……
  • 頑皮狗做遊戲改到七成策劃離職
    最近,外媒爆出了頑皮狗工作室連續加班的消息,並透露《神秘海域4》項目組70%以上的策劃已經離職。對於遊戲工作室來說,在追求更高質量與維護團隊健康之間到怎樣做才是對的?隨著《最後生還者2》即將在5月底發布,頑皮狗三十多年積攢的資深員工還有多少能留下來?
  • 白鷺引擎助力《迷你世界》研發團隊開發3D小遊戲版
    《迷你世界創造板》3D小遊戲因此而誕生,開發團隊從篩選小遊戲引擎,決定使用白鷺引擎,到遊戲開發上線大概用了兩個月。今天,我們與《迷你世界創造板》研發團隊接洽,一起聊聊這款小遊戲的開發故事。堅守初衷,精準獲取用戶群隨著小遊戲引擎能力逐步變強,開始支持了3D能力的研發,而《迷你世界》中"微縮方塊"的功能特別受到玩家的歡迎,研發團隊在創作這個點上做更多方便、快捷、有趣的嘗試。同時多維度的服務《迷你世界》內容生態中的遊戲創作者與開發者,讓他們能夠純粹的體會到遊戲樂趣,而不需要為工具發愁。
  • 來自次世代暴擊:虛幻引擎5首亮相,遊戲實時渲染媲美影視級作品
    Epic Games 公司推出虛幻引擎 5,看 Demo 視頻可謂是次世代的遊戲畫面, 超出現有遊戲畫面一個檔次。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是一款由 Epic Games 開發的遊戲引擎。該引擎主要是為了開發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而設計,但現在已經被成功地應用於開發潛行類遊戲、格鬥遊戲、角色扮演遊戲等多種不同類型的遊戲。
  • 2020虛幻引擎,引領創意未來
    行業巨擘雲集,線上盛況空前回顧虛幻引擎技術的發展,2020年是特殊又充滿期待的一年。虛幻引擎5的初次登場,為虛幻引擎帶來了成倍增長的流量與關注。目前,全球虛幻引擎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其中中國開發者位列第二,僅次美國。隨著虛幻社區的逐漸壯大,UOD大會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 中外遊戲的區別:國外拿虛幻4引擎做3A大作,國內做出了和平精英
    國外玩家聽到虛幻4引擎的時候,往往能想起很多頂級的3A遊戲,比如說無主之地、戰爭機器,也能想起很多傳奇網遊,比如說堡壘之夜、絕地求生。但是國內玩家聽到虛幻4引擎的時候,想起來的只能是手遊,從龍族幻想到和平精英再到黎明覺醒!
  • 這遊戲有多頭鐵?用虛幻4做回合制手遊,還想解決困擾20年的難題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無非是玩法固化、微創新部分不明顯,導致現在市面上的回合制遊戲,除了題材不一樣外,總給人一種「看起來都一樣」的感覺;再加上吃雞、MOBA等大量新品類遊戲的湧現,真正堅持「三十年如一日玩回合制」的玩家可以說少之又少。
  • 3款虛幻四引擎手遊大作,騰訊祖龍合作有點意思
    上述三款作品已然佔據大量的市場份額,同時,作為開發歷史最長的IP之一,三國作品同質化已相當嚴重,用戶的要求也愈發苛刻。那麼祖龍為何會選擇該品類,作為自家首款SLG《鴻圖之下》的題材選擇?而且直接選擇用最頂尖的虛幻四引擎打造,是否過於冒險?
  • 2018虛幻引擎技術開放日 更多主旨演講與精彩技術分享釋出
    Jeff Sullivan微軟資深項目經理Jeff Sullivan擁有18年豐富的遊戲行業經驗,他參與發布過多世代Xbox遊戲主機,並參與過俠盜獵車手、使命召喚等多款知名大作的遊戲研發工作。作為業內知名的引擎技術專家與遊戲製作人,張弢將聚焦如何利用虛幻引擎4快速的原型製作能力提高團隊的創新能力,突破傳統遊戲的限制,為VR體驗設計新的玩法。同時,也會就《奇境守衛》研發過程中的一些經驗進行分享。虛幻引擎4 為超級IP貢獻動力
  • 虛幻3的盛世假象?名引擎下那些網路遊戲
    【PConline 遊戲硬體應用】提及遊戲引擎,我們會想起什麼呢?轟鳴不息的汽車引擎?遊戲引擎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工具(筆者有限的見識只觀摩過Unreal Unity Cryengine三款引擎的SDK),跟編輯的筆,劍客的劍,士兵的槍並無二致。
  • Unity美股IPO,騰訊成大贏家:一文帶你了解遊戲引擎
    遊戲引擎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如何盈利?Unity又在此賽道上居於什麼地位?遊戲引擎可以理解為遊戲行業的SaaS雲服務,如果你想做遊戲,很多圖像場景、動畫音效等編程工作,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已編寫好的應用程式來做,當然你也可以自行研發,這個應用程式就是遊戲引擎。
  • 邊學邊用虛幻引擎,兩個月後他肝出了大片既視感的CG短片
    最近小編在B站看到「拓星研究所」和「特效小哥Studio」合作推出的CG短片《即為虛幻,仍將追求,因吾等感知著她》(以下簡稱《虛幻》)。《即為虛幻,仍將追求,因吾等感知著她》點擊閱讀原文,前往B站一鍵三連兩位Up小編很早就結識了「拓星研究所」的達威,知道他們雖然是個成立只有一年多的小團隊,但特別擅於利用特效製作搞笑創意短片。
  • 同樣是虛幻4引擎,國外能做出3A大作,國內遊戲就這?
    現在一款遊戲發售玩家第一個關心的就是這遊戲用的是什麼引擎?對於一款遊戲而言,開發組的用心決定了它的下限,但遊戲的開發引擎則決定了它的上限。談起開發引擎,虛幻4便是絕對繞不開的話題!這個由Epic於2016年開發的(非商業用途)免費引擎成就了無數開發者,造就了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作,如:FF7、無主之地、戰爭機器、街頭霸王……乃至成為現象級遊戲火遍全球的《絕地求生》都是用虛幻4引擎開發的。虛幻4一度成為了精品遊戲和超強畫面在玩家群體中的代名詞。然而使用虛幻4成名的大作中,很難想出幾個國產遊戲的名字。
  • 如何用 VR 遊戲引擎做出超燃的過場動畫?
    而像《暗黑破壞神》中的過場動畫,影響力甚至超越了遊戲本身。以往的過場動畫製作更多依靠 CG 工具預渲染來製作和展現。隨著遊戲引擎功能地不斷升級與強大,越來越多的過場動畫可以在遊戲引擎中直接完成。而當下火熱的 VR 遊戲,如果能夠用遊戲引擎來製作遊戲內容相關的動畫,將為 VR 遊戲的傳播與推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何用Unity做一款H5小遊戲
    而在小遊戲流量紅利釋放後,靠內容產品驅動的新一輪市場增長成為整個行業的期待。一方面是完善的平臺生態需要更多優質開發者與團隊的進入激發新活力,另一方面玩家用戶對產品內容品質需求促使著行業研發製作技術的革新。
  • 運用虛幻4遊戲引擎打造的Steam遊戲合集,款款都是聲名遠揚的大作
    從1998年誕生至今,虛幻4遊戲引擎在遊戲界內打下了屬於它的一片江山,成為了當代覆蓋範圍最廣、畫面標準度最高的一部遊戲引擎,在所有的遊戲引擎中的排名至少也是前三甚至第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幾款運用虛幻4遊戲引擎打造的遊戲作品,保證款款都是聲名遠揚的大作。
  • 隨著小島秀夫的離開Fox引擎已被徹底拋棄 科樂美將使用虛幻引擎5
    當一款偉大的遊戲出現時,我們應該為它喝彩,無論它登陸的是PC、PlayStation還是NS平臺。03Fox引擎已被徹底拋棄 科樂美將使用虛幻引擎5小島秀夫供職於科樂美的時候,按照最高規格打造了Fox引擎,開發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