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貨運路》:紀錄片的公路奇觀及其敘事情懷

2020-12-16 央廣網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中國已經進入一個令人豔羨的物流時代,公路成為物流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在尋常人眼裡,貨車司機開著威風凜凜的大卡,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風馳電掣,瀟灑自由,每天做著免費的觀光旅遊,既見了世面,最後還能掙上大錢。

然而,事實又是如何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顛簸貨運路》系列,一共10個短片,每個短片15分鐘,一個短片主要記錄一個卡車司機的一段旅程。這個紀錄片系列將視點投注於日夜開著大卡在公路上穿梭來去的卡車司機,既讓人們看到這個特別群體在外風光的一面,也讓我們了解到他們日夜兼程、四處奔波、遭遇路途上的各類險境、聯繫貨源的辛酸、與陌生人打交道的種種不易等人生面貌。卡車司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以及圍繞他們而滋生的人生百態、世道形象,都在系列公路紀錄片《顛簸貨運路》沒有文藝做作、不居高臨下的誠實記錄之中。

一、「我的路」:美麗遇見及其風景奇觀

在都市呆久的人們,喜歡詩與遠方,於是我們就動身去那裡,這就有了我們偶爾「在路上」的行程。然而,無論是否嚮往詩與遠方,卡車司機們卻總在路上。他們把所有的熱情、努力與希冀獻給了直通目的地的那一條路。

《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中卡車司機們在接到貨單後,無一不是日夜兼程地要趕貨主的時間,在送達目的之前,就要聯繫返程的貨物,這樣一茬又一茬地接續下來,很難有歇息的時候。《顛簸貨運路》系列短片中的《父與子》(為了論述的簡便,以下單稱短片的名字),這一對父子卡車司機想見親人了,卻不能回家,只能讓家人開車載著一歲的孩子來服務區與爺倆打個照面,卡車司機的辛酸可見一斑。這個群體,就像陀螺一樣圍著他們的目標,日夜不停地轉。

在路上的卡車司機少不了要看公路沿邊的風景。《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用鏡頭勾勒著沿途的風景奇觀。《父與子》中講父子倆到達甘肅定西聯繫蔬菜運輸時,用了一個航拍鏡頭來再現定西的風景。《再上拉薩》向我們展現了青藏公路的美麗風光。《一路向北》講述了主人公丁澄為了挑戰最寒冷的氣候和冰雪路況,於是去往漠河。一路上通過鏡頭向我們描繪北國冰天雪地的風景以及卡車司機在冰雪道路上的奔波情形。最後用航拍鏡頭向我們呈現了中國最北地區的美麗景觀。

越過戈壁沙漠、茫茫草原、北國雪野、高山彎道、南國叢林等,都是絕佳風景。夜間的隧道、霧氣濃濃的雨天、飄灑的雪花,在紀錄片裡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與迷濛的美學氛圍。十個公路紀錄片短片導演使用主觀視角的車窗外風光、上帝視角的航拍鏡頭以及帶人物關係的風景拍攝,向我們呈現從南至北、從東到西的各地公路奇觀。這些公路奇觀變成卡車司機和受眾的美麗遇見。

二、「我的車」:卡車作為現代性意象及其另一副面孔

公路是現代性的典型符號,飛奔在公路的重型卡車寓示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程度。與輕盈快速的小車不同,滿載貨物的卡車看起來更像一個龐然大物,甚至有些笨拙的樣子,但是在公路上飛奔起來的大卡,卻是物流發達、經濟活躍的標誌,是經濟中國的吉祥物,是流動的現代性意象。

在《顛簸貨運路》的系列紀錄短片中,這些日夜穿梭在公路上的鋼鐵俠,承接諸如百貨、蔬菜、水果、煤炭、大型工程鋼構等物資的流通與運輸。這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物資流通,維繫一個大國的經濟運行。卡車、公路與卡車司機的相互關聯,則構成一個國家現代性的隱喻。

現代性的另一面則是由現代化而帶來的負面效應。系列紀錄片《顛簸貨運路》對現代性的另一副面孔也做了一些素描式的勾勒與描繪。《一路向北》的編導用畫外音告訴受眾:「卡車司機的貨運旅程,時刻要面對未知。」

卡車司機的公路旅行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有些甚至潛藏著令人可怕的危險。自然界的惡劣條件,如風霜雪雨、泥石流,都會帶給卡車司機意想不到的困窘,甚至生命危險。《再上拉薩》中的卡車司機夫婦倆都遭遇高原反應。《重擔》向我們講述黔東西的山高路陡帶來的心理壓力及現實危險。

卡車故障讓人擔憂,車禍讓人心驚肉跳。《重擔》中的卡車司機楊華明運送一根巨型的橋梁鋼構從安徽到雲南,途中就曾出現剎車失靈的情形,差點釀成慘禍。其實,幾乎每個短片中都有車輛故障與修車的情節,還有路途之中車禍的情形。《平凡之路》中卡車司機吳英華檢查車輛時發現連接在車廂和掛板之間的一根電線丟失了,導致車板上所有的警示燈都失去了作用,雨天行車沒有警示燈是十分危險的。《一路向北》的丁澄在冰天雪地的極其惡劣環境下,「卡車的油路難以循環」,竟然把卡車壞在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的公路上。在零下30度的夜晚裡,他硬是熬過5個多小時後,才等來了救援。

跑境外路線的卡車師傅有時還會遭遇戰爭。評為全國十佳的卡車女司機宋玉蘭在緬甸運貨回國時,就遭遇了當地武裝的槍戰,只得藏身於卡車底盤下躲避流彈。

生意上的風險往往在於貨主的催趕時間、貨源與行程的不匹配或者缺乏缺少返程貨源等。至於交易相應方的欺騙、不誠信,也會帶給卡車司機諸多困惑與無奈。

三、「我的家」:家庭主題及其卡車司機群像

《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都離不開一個「家」的主題。其實,一部卡車就是一個家。一部車維繫一個家庭的開支,是孩子們的學費,是贍養老人的錢,是給妻子買好看衣服與包包的鈔票,更是濃濃的血脈親情。

卡車司機群體的組成,都不脫不開家庭成員的關係。卡車司機與卡嫂組成經典的跑車團隊,在三千萬卡車司機中是比較普遍的。《家在車上》裡的卡車司機與卡嫂,還帶上處在哺乳期的孩子,卡車成了名符其實的家庭棲息地。有些卡車司機把寵物狗帶在車上,開車累了,逗逗小狗狗,也是一種解悶釋放壓力的方式。 此外,還有子繼父業的父子檔,姐姐帶妹妹一起用卡車拉煤的姐妹檔,其實都是家庭關係在卡車司機職業中的延伸與滲入。

卡車司機不辭辛勞地跑長途搞運輸,自然出於養家餬口的樸素願望,也是滿足馬斯洛所聲稱的生存需要。《再次出發》中的卡車女司機四丫頭開大卡是為了償還前夫留下的債務與撫養兒子,堅韌的她不僅靠著大卡做成這一切,還帶出另一個卡車女司機,那就是自己的親妹妹五丫頭,實是卡車司機行業裡的一段佳話。有些卡車司機想掙錢想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上博士,提升家庭的社會層次。還有些卡車司機捎帶「看世界」的想法,更是自我發展的訴求。《一路向北》的丁澄說:「我是一個很崇尚自由的這種人,我認為在中國不要有我沒有去過的地方。」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買了一部新的柴油大卡之後,就一路向北,直奔中國最北極的城市漠河,去哪裡見識見識極寒條件下的風光,經歷冰天雪地裡的大卡貨運旅程。

四、「我的國」:卡車司機的國家情感

《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還流露了千千萬萬卡車司機的國家情懷。經濟發展使他們掙到了錢,見識了世面,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國家的富強,並由衷地自豪。

卡車司機是建設的參與者。《重擔》卡車司機楊華明把龐然大物橋梁鋼構運到目的地,高興地拍攝起宏偉壯觀的橋梁工地——作為中老鐵路上重要一環的元江特大橋施工現場,並直播給自己的女兒看,語氣裡滿是興奮與驕傲。

卡車司機開車行走在慈善的路上。《平凡之路》中的卡車司機吳英華師傅把紅十字會的春節禮物送到青海省江千草原上藏族群眾的手裡時,吳師傅為此覺出了人生的價值。《一路向北》中卡車司機丁澄推遲環中國行的計劃,要好好呆在家裡過年,但是新冠肺炎的暴發,使得他節後的安排發生了更大的變化,那就是將抗疫物資運到武漢,並通過網絡直播向卡友報告自己到達火神山醫院後卸貨的情形。

有過國際經歷的卡車司機感受過到祖國的力量。《勇走天涯》的卡車女司機宋玉蘭說起自己在緬甸的遭遇當地武裝的槍戰時,下車避流彈,槍聲越來越近,一個司機在發抖,宋玉蘭說:「你抖啥呀,……你放心吧,咱們背後有咱們偉大的祖國,你還用得著在這裡害怕!」

為了個人的出路,為了家庭的生活,也為了國家的發展,這些卡車司機,無論男女還是老少,無論父子還是姐妹,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與打拼敘寫屬於他們的公路人生。

相關焦點

  • 再次出發 19:02【顛簸貨運路 9】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公路客貨運輸量急劇增加。在中國485萬公裡的公路上,有3000萬貨車司機在晝夜不停地穿行,他們將工農業和生活所需的貨物送到全國各地,組成了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運輸網絡,維繫著人民的生活,讓中國經濟的血液順利流動。
  • 央視劇評|2020紀錄片:新時代「國家相冊」新空間
    三集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百日倒計時」為敘事推動力,圍繞核心事件和相關團隊展開多線敘事,講述大興國際機場從建設到運營的動人故事,揭秘它的創新曆程,形象化地揭示了這一大國工程的劃時代意義
  • 奇觀視角探尋天地人文,這套紀錄片第三季了還是看不夠
    歷經兩季之後,這部網紅紀錄片又上新了。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已於5月21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
  • 《風雲戰國之列國》:用紀錄片的創新敘事聲音解讀戰國興衰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以下簡稱《風雲戰國》)正式閉幕。可以說《風雲戰國》是一部最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由於在形式上大膽創新,這部電影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嚴謹的生產態度、新的歷史觀和大量新的歷史觀的產出,贏得了觀眾的廣泛認可。
  • 風筒輝退出文和友,情懷敘事如何保鮮?
    破碎的營銷敘事雖然商業體裡店鋪的「新陳代謝」是正常現象,但文和友內部店鋪的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仍然讓人意外;尤其是風筒輝的黯然離場更是意外中的意外。作為一個外來物種,文和友在廣州「市井博物館、城市煙火氣」的營銷敘事由兩套密不可分的符號系統構成——一套就是其做舊的建築設計風格;一套就是其引入的本地商戶,其中尤以「廣州地攤三傑」(阿婆牛雜、風筒輝、炒螺明)最為重要。如果說前者不免顯得做作的話,後者無疑比前者更能讓人對文和友的「情懷敘事」多幾分信任和尊重。
  • 影評丨劉庫 謝羽翎:鄉土敘事與人文情懷——《天邊加油站》
    圖片來源豆瓣《天邊加油站》:鄉土敘事與人文情懷文/劉庫 謝羽翎《天邊加油站》受啟發於真實故事《羅布泊的春天》,聚焦於兩人一狗和一個村落,以貼近百姓與土地的視角描摹出邊疆基層加油站員工的堅守與奉獻,展現了對人民的關切、對生命的關懷,而這也正是瀟影集團一直以來堅守不變的創作主旨與思想標準之一。
  • 《電影評介》· 特邀來稿 | 由動畫紀錄片《一心》聚焦「視覺的形上學」重構
    運用數字動畫紀錄形式對韓國佛教建築美學及其哲學思想的探索,是一種創新的「表現」形式,為神聖文化的視覺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動畫紀錄片《一心》包括四個部分:松廣寺建築整體布局、木製建築的建造過程、建築美學以及蘊含其中無形的哲學思想。文章研究內容如下:與特別關注主觀性概念紀錄片的一般風格相比,動畫紀錄片的特性是什麼?《一心》如何採用動畫紀錄片的形式在數字屏幕上可視化韓國佛教文化?
  • 宅家也能漲知識 這些高分紀錄片太適合孩子看了!
    宅家也能漲知識 這些高分紀錄片太適合孩子看了!時間:2020-02-12 14:4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宅家也能漲知識 這些高分紀錄片太適合孩子看了! 疫情之下,宅在家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如何打發空閒時間?
  • 兩部BBC全新紀錄片登陸內地 《哈勃三十年》《靈長王國》即將上線...
    本次合作協議將為西瓜視頻用戶提供海量的多類型節目內容,同時也包括兩部BBC全新紀錄片在中國大陸的獨家授權。   此次合作夥伴關係的深入緣於今年1月BBC Studios與西瓜視頻的成功攜手:BBC開年大戲《德古拉》在英國播出後,西瓜視頻緊隨其後於1月4日在中國大陸獨家上線,與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
  • 反事件:麥可·索亞的現代敘事闡釋及其推演
    在對事件思想的前沿研究中,英國敘事學家麥可·索亞一反從獨特性角度理解事件的慣常做法,以巴迪歐為批判切入口,論證了事件獨特性所隱含的原因神秘性及其形上學癥結,醒目地提出「反事件」觀點,吸收有關學理,深入闡釋了福樓拜等作家如何處理中斷與重複的衝突,由此開現代主義敘事先河。
  • 人類和海洋如何和諧共存,看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和BBC出品的紀錄片相比,似乎沒有感覺到哪裡有突破和創新。BBC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資金雄厚,受英國皇家支持的公共機構,對於製作紀錄片自然不缺人員和技術。而雅客貝漢是憑一己之力找來的贊助,臨時拉來的人手。
  • 科幻敘事的現代性、想像力與真理
    自從我們將科幻小說的起源追溯到1818年瑪麗·雪萊寫作《弗蘭肯斯坦》,科幻小說就具有了與現代社會及其文化合理化進程同步展開的歷史。我們可以在豐富繁雜的科幻敘事作品中,明確地識別出一種現代時間意識。由此,科學話語、道德與合法性追問、藝術審美及其批評就在相對應的現代文化系統內部被體制化,成為專家的議題。但由於這種分化,現代社會文化諸領域通過專門的學習、反思和處理所獲取的東西,就沒有自動成為一般公眾的日常生活世界實踐的擁有物。相應的,一般公眾的日常生活實踐,及其對他們自身所處歷史時代情境的認知,也就與專家的議題顯得格格不入。
  • 當代難民題材電影的敘事策略
    近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20級博士研究生、青年編劇、導演郭依菲關於巴勒斯坦難民的紀錄片《生於意志與硝煙》入圍第47屆美國學生奧斯卡獎,並獲得2020年洛杉磯大學生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15屆CILECT亞太地區國際影視院校票選最佳紀錄片等獎項。本文是郭依菲基於電影敘事學理論,對難民題材類型影片的敘事策略進行的研究和探討,原文刊發於《傳媒觀察》2019年第11期。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在每個故事的結尾,還都有出場人物的笑臉特寫鏡頭,一個個有溫度的人情故事跳脫了傳統紀錄片的宏大敘事,使觀眾能產生更強的共鳴。 再者,它也包含了一定的人文思考,用精煉到位的旁白講述美食背後的地理、儀式、倫理,讓觀眾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還有諸如「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法」這樣的金句引人遐思,仿佛一道道美食也映照著深刻的人生哲學。
  • 《金銀潭實拍80天》獲中國紀錄片學院獎評委會大獎
    第十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典禮日前舉行,表現抗擊疫情、抗美援朝、脫貧攻堅等主題的新主流紀錄片成為今年創作高峰,多部作品入圍,反映了紀錄片創作的現實和時代關照。《金銀潭實拍80天》獲評委會大獎和最佳攝影獎,該片真實記錄了 2020年新冠疫情中生死一線的80天。
  • 金爵獎官方入選紀錄片和動畫片全介紹
    、知名廠牌「飛犬」打造最強動畫音樂的《言語如蘇打般湧現》、肯亞94歲超齡小學生的求學路《超齡小學生》、紀錄片名家陳傳興聚焦於文學大家葉嘉瑩的百年孤獨《掬水月在手》、紀錄片大師原一男的水俁病終極記錄《水俁曼荼羅》、菲律賓導演記錄父親身患阿爾茨海默症全過程的私人影像《遺忘的悲歌》。
  • 關於《海賊王》敘事種類及其世界觀的一些想法
    他覺得海賊王就一個沙雕向的公路片,並不是特別的有勁。作為一個自負接觸海賊王時間不算短的讀者,我自然覺得海賊王不僅僅如此,於是跟他講了一些歷史正文,古代王國,月球遺蹟之類的事情。聽了這些後他覺得海賊王更像是一個建立在廢土世界觀上的一個後啟示錄式的故事。
  • 創意·情懷,讓粵產電影再上新臺階
    B 以小見大:「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廣東電影製作公司數量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廣東電影從業人數多但頭部編、導、演少,加之電影市場的高風險和廣東人趨於務實的風格,「小成本」成為粵產電影的總特徵。2020年80%的影片投資不超過千萬。
  • 上海電影節丨金爵獎官方入選紀錄片和動畫片全介紹
    《超齡小學生》、紀錄片名家陳傳興聚焦於文學大家葉嘉瑩的百年孤獨《掬水月在手》、紀錄片大師原一男的水俁病終極記錄《水俁曼荼羅》、菲律賓導演記錄父親身患阿爾茨海默症全過程的私人影像《遺忘的悲歌》。俄羅斯導演康斯坦丁·謝金自編自導動畫長片處女作,靈感源於安徒生童話《打火匣》,集經典童話元素之大成者,創意嵌入蒸汽朋克發明,以柔和暖色調營造夢幻氛圍,一反「王子救公主」的敘事套路,塑造出一位有著缺點但對生活飽含熱情的少女英雄形象。本片還特別邀請到劇院編舞師伊琳娜·卡舒巴來設計動畫舞蹈動作,彰顯平凡小人物也能創造華美的奇蹟時刻。
  • 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傳承賡續的重要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