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中國已經進入一個令人豔羨的物流時代,公路成為物流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在尋常人眼裡,貨車司機開著威風凜凜的大卡,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風馳電掣,瀟灑自由,每天做著免費的觀光旅遊,既見了世面,最後還能掙上大錢。
然而,事實又是如何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顛簸貨運路》系列,一共10個短片,每個短片15分鐘,一個短片主要記錄一個卡車司機的一段旅程。這個紀錄片系列將視點投注於日夜開著大卡在公路上穿梭來去的卡車司機,既讓人們看到這個特別群體在外風光的一面,也讓我們了解到他們日夜兼程、四處奔波、遭遇路途上的各類險境、聯繫貨源的辛酸、與陌生人打交道的種種不易等人生面貌。卡車司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以及圍繞他們而滋生的人生百態、世道形象,都在系列公路紀錄片《顛簸貨運路》沒有文藝做作、不居高臨下的誠實記錄之中。
一、「我的路」:美麗遇見及其風景奇觀
在都市呆久的人們,喜歡詩與遠方,於是我們就動身去那裡,這就有了我們偶爾「在路上」的行程。然而,無論是否嚮往詩與遠方,卡車司機們卻總在路上。他們把所有的熱情、努力與希冀獻給了直通目的地的那一條路。
《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中卡車司機們在接到貨單後,無一不是日夜兼程地要趕貨主的時間,在送達目的之前,就要聯繫返程的貨物,這樣一茬又一茬地接續下來,很難有歇息的時候。《顛簸貨運路》系列短片中的《父與子》(為了論述的簡便,以下單稱短片的名字),這一對父子卡車司機想見親人了,卻不能回家,只能讓家人開車載著一歲的孩子來服務區與爺倆打個照面,卡車司機的辛酸可見一斑。這個群體,就像陀螺一樣圍著他們的目標,日夜不停地轉。
在路上的卡車司機少不了要看公路沿邊的風景。《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用鏡頭勾勒著沿途的風景奇觀。《父與子》中講父子倆到達甘肅定西聯繫蔬菜運輸時,用了一個航拍鏡頭來再現定西的風景。《再上拉薩》向我們展現了青藏公路的美麗風光。《一路向北》講述了主人公丁澄為了挑戰最寒冷的氣候和冰雪路況,於是去往漠河。一路上通過鏡頭向我們描繪北國冰天雪地的風景以及卡車司機在冰雪道路上的奔波情形。最後用航拍鏡頭向我們呈現了中國最北地區的美麗景觀。
越過戈壁沙漠、茫茫草原、北國雪野、高山彎道、南國叢林等,都是絕佳風景。夜間的隧道、霧氣濃濃的雨天、飄灑的雪花,在紀錄片裡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與迷濛的美學氛圍。十個公路紀錄片短片導演使用主觀視角的車窗外風光、上帝視角的航拍鏡頭以及帶人物關係的風景拍攝,向我們呈現從南至北、從東到西的各地公路奇觀。這些公路奇觀變成卡車司機和受眾的美麗遇見。
二、「我的車」:卡車作為現代性意象及其另一副面孔
公路是現代性的典型符號,飛奔在公路的重型卡車寓示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程度。與輕盈快速的小車不同,滿載貨物的卡車看起來更像一個龐然大物,甚至有些笨拙的樣子,但是在公路上飛奔起來的大卡,卻是物流發達、經濟活躍的標誌,是經濟中國的吉祥物,是流動的現代性意象。
在《顛簸貨運路》的系列紀錄短片中,這些日夜穿梭在公路上的鋼鐵俠,承接諸如百貨、蔬菜、水果、煤炭、大型工程鋼構等物資的流通與運輸。這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物資流通,維繫一個大國的經濟運行。卡車、公路與卡車司機的相互關聯,則構成一個國家現代性的隱喻。
現代性的另一面則是由現代化而帶來的負面效應。系列紀錄片《顛簸貨運路》對現代性的另一副面孔也做了一些素描式的勾勒與描繪。《一路向北》的編導用畫外音告訴受眾:「卡車司機的貨運旅程,時刻要面對未知。」
卡車司機的公路旅行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有些甚至潛藏著令人可怕的危險。自然界的惡劣條件,如風霜雪雨、泥石流,都會帶給卡車司機意想不到的困窘,甚至生命危險。《再上拉薩》中的卡車司機夫婦倆都遭遇高原反應。《重擔》向我們講述黔東西的山高路陡帶來的心理壓力及現實危險。
卡車故障讓人擔憂,車禍讓人心驚肉跳。《重擔》中的卡車司機楊華明運送一根巨型的橋梁鋼構從安徽到雲南,途中就曾出現剎車失靈的情形,差點釀成慘禍。其實,幾乎每個短片中都有車輛故障與修車的情節,還有路途之中車禍的情形。《平凡之路》中卡車司機吳英華檢查車輛時發現連接在車廂和掛板之間的一根電線丟失了,導致車板上所有的警示燈都失去了作用,雨天行車沒有警示燈是十分危險的。《一路向北》的丁澄在冰天雪地的極其惡劣環境下,「卡車的油路難以循環」,竟然把卡車壞在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的公路上。在零下30度的夜晚裡,他硬是熬過5個多小時後,才等來了救援。
跑境外路線的卡車師傅有時還會遭遇戰爭。評為全國十佳的卡車女司機宋玉蘭在緬甸運貨回國時,就遭遇了當地武裝的槍戰,只得藏身於卡車底盤下躲避流彈。
生意上的風險往往在於貨主的催趕時間、貨源與行程的不匹配或者缺乏缺少返程貨源等。至於交易相應方的欺騙、不誠信,也會帶給卡車司機諸多困惑與無奈。
三、「我的家」:家庭主題及其卡車司機群像
《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都離不開一個「家」的主題。其實,一部卡車就是一個家。一部車維繫一個家庭的開支,是孩子們的學費,是贍養老人的錢,是給妻子買好看衣服與包包的鈔票,更是濃濃的血脈親情。
卡車司機群體的組成,都不脫不開家庭成員的關係。卡車司機與卡嫂組成經典的跑車團隊,在三千萬卡車司機中是比較普遍的。《家在車上》裡的卡車司機與卡嫂,還帶上處在哺乳期的孩子,卡車成了名符其實的家庭棲息地。有些卡車司機把寵物狗帶在車上,開車累了,逗逗小狗狗,也是一種解悶釋放壓力的方式。 此外,還有子繼父業的父子檔,姐姐帶妹妹一起用卡車拉煤的姐妹檔,其實都是家庭關係在卡車司機職業中的延伸與滲入。
卡車司機不辭辛勞地跑長途搞運輸,自然出於養家餬口的樸素願望,也是滿足馬斯洛所聲稱的生存需要。《再次出發》中的卡車女司機四丫頭開大卡是為了償還前夫留下的債務與撫養兒子,堅韌的她不僅靠著大卡做成這一切,還帶出另一個卡車女司機,那就是自己的親妹妹五丫頭,實是卡車司機行業裡的一段佳話。有些卡車司機想掙錢想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上博士,提升家庭的社會層次。還有些卡車司機捎帶「看世界」的想法,更是自我發展的訴求。《一路向北》的丁澄說:「我是一個很崇尚自由的這種人,我認為在中國不要有我沒有去過的地方。」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買了一部新的柴油大卡之後,就一路向北,直奔中國最北極的城市漠河,去哪裡見識見識極寒條件下的風光,經歷冰天雪地裡的大卡貨運旅程。
四、「我的國」:卡車司機的國家情感
《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還流露了千千萬萬卡車司機的國家情懷。經濟發展使他們掙到了錢,見識了世面,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國家的富強,並由衷地自豪。
卡車司機是建設的參與者。《重擔》卡車司機楊華明把龐然大物橋梁鋼構運到目的地,高興地拍攝起宏偉壯觀的橋梁工地——作為中老鐵路上重要一環的元江特大橋施工現場,並直播給自己的女兒看,語氣裡滿是興奮與驕傲。
卡車司機開車行走在慈善的路上。《平凡之路》中的卡車司機吳英華師傅把紅十字會的春節禮物送到青海省江千草原上藏族群眾的手裡時,吳師傅為此覺出了人生的價值。《一路向北》中卡車司機丁澄推遲環中國行的計劃,要好好呆在家裡過年,但是新冠肺炎的暴發,使得他節後的安排發生了更大的變化,那就是將抗疫物資運到武漢,並通過網絡直播向卡友報告自己到達火神山醫院後卸貨的情形。
有過國際經歷的卡車司機感受過到祖國的力量。《勇走天涯》的卡車女司機宋玉蘭說起自己在緬甸的遭遇當地武裝的槍戰時,下車避流彈,槍聲越來越近,一個司機在發抖,宋玉蘭說:「你抖啥呀,……你放心吧,咱們背後有咱們偉大的祖國,你還用得著在這裡害怕!」
為了個人的出路,為了家庭的生活,也為了國家的發展,這些卡車司機,無論男女還是老少,無論父子還是姐妹,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與打拼敘寫屬於他們的公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