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舸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1月24日公布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運營2019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各省份委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總額10767.8億元,當年投資收益額663.86億元,投資收益率9.03%。
資產規模破萬億元,意味著養老保險基金的體量已經達到一個巨大的規模化層次,而2019年投資收益率超過9%,則驗證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策略得當。另一組數據則證明了養老保險基金在投資方面的日益成熟——自2016年底正式啟動市場化投資運營以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850.69億元,這也就意味著,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回報在持續上升,其在增值保值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日趨突出。
從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結構來看,也更多發揮了市場協同合作機制。其中直接投資資產4054.01億元,佔37.65%;委託投資資產6713.79億元,佔62.35%。直接投資由社保基金會直接管理運作,主要包括銀行存款和股權投資。委託投資由社保基金會委託投資管理人管理運作,主要包括境內股票、債券、養老金產品、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以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
從中可以看出,社保基金會在直接投資方面以穩妥為主,偏重於風險係數低的銀行存款與股權投資,而委託投資則給了投資管理人更多投資空間,這有利於養老保險基金在風險控制與收益管理上實現均衡,藉助市場的力量服務於養老保險總盤子的做大,從而為我國養老金發放的按計劃推進提供有力支持。
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實行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目標的內在要求,同時也帶來多重收益。對於A股而言,養老保險基金的入場不僅帶來大量「活水」資金,提升市場活躍度,帶動其他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對優質企業的跟進,同時養老保險基金所秉持的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理念,會對股市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長期以來,A股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部分投資者短期化、投機化現象較為普遍。養老保險基金注重於投資對象的基本面,對於低估值藍籌股也更為偏重,這些藍籌股也因此獲得養老保險基金資金加持,助推股價及市盈率上升,引發更多投資者跟進,讓其股價更接近於應有價值區間,進而引導更多投資者關注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讓A股的上市公司股價整體更趨合理。
同時,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投資路徑一大重點是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而這些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對應的是A股市場的基建板塊,另一重點則是參與國有重點企業改制,對應的是國企上市公司板塊。養老保險基金對這兩大板塊的投入,不僅能為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國有重點企業改制提供所需資金,也通過助力中國宏觀經濟改革與發展,實現其發展紅利與億萬養老保險繳納者的共享。
根據監管劃定的30%紅線,目前養老金入市距離上限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已經有聲音呼籲更多養老金入市,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體量。當然,這取決於社保基金會以及更高層的整體考量。
展望未來,養老保險基金可拓展和深入的投資領域必將更加多元化。除了二級市場,在一級市場上也大有可為。比如養老保險基金近年來對於科技金融平臺的直接投資,說明社保基金會正尋求更為積極、全面的投資策略,順應國家鼓勵和引導具有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的科技類企業融資上市的戰略規劃。隨著科創板開設,更多科技股湧現,養老保險基金也有了更多的投資標的可選。
對標國際上較為成熟的社保投資基金,如加拿大養老基金的投資範圍涵蓋全球,包括成熟市場股權投資和新興市場股權投資,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探索空間還非常廣闊。
不過,無論是哪種投資方式,投資哪些領域,接下來是否「出海」,對於養老保險基金而言,唯一不變的就是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對投資對象基本面的深入調研,從而實現基金保值增值,並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國內資本市場穩定發揮積極的、重要的作用。而我們也需要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評價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養老保險基金身系國人養老保障託底、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等重任,也就必須堅持「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基本原則,實行嚴格的、全面的市場監管,防範投資風險。同時在內部管理機制建設上不斷加以完善,嚴格按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所規定委託人、受託機構、託管機構、投資管理機構等各個相關主體的權利和責任,確保責任明晰、相互制衡,並積極協同審計署做好每年對基金運行狀況的審計工作,根據審計反饋查遺補漏,做好精細化管理,從而夯實關係國計民生的「養老錢」安全閥門。
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破萬億元,收益率達9%,這一可喜成績值得慶賀。而堅持長期主義,將讓養老保險基金「贏」在未來,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民生養老保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