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2020-12-12 亮劍千鈞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

早期的木柄手榴彈威力並不大,殺敵效果很可憐,還不如冷兵器,而且西北軍中20響也少得可憐,還是以半自動毛瑟為主,手槍隊的比例一個旅才一個連,這比例也構不成各個西北軍戰士都能靠遠程武器對付日軍的了,對付進攻陣地的鬼子,或者收官肉搏的時候不用大刀難道要用槍託掄和手槍去砸?所以,拼刺刀就顯得尤為重要。

抗戰時期大量裝備冷兵器的部隊往往都是槍彈武器稀缺,但以肉搏為補充,刻苦練兵的部隊,這些部隊往往有系統的劈刺訓練,甚至有些部隊早就引進日式護具作為拼刺與劈刀的對抗用具了,這樣不論是冷兵器這塊的基本功還是對抗經驗都不遜於鬼子了。

久而久之,我方軍隊通過實戰經驗也摸索了一套刺刀技巧,一般的抗戰老兵都知道刺脖子、戳心口、挑肚皮、扎眼窩。特別是眼窩這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其實當今風氣,顯然,黑子太多,負能量太多,能客觀討論這個問題的並不多,其實很多逆向民族主義立場的人,是通過貶低抗戰冷兵器的方式,儘可能的多黑黑能徵善戰的我軍,先排除任何實戰環境地把大刀和步槍加刺刀的差距鼓吹到刀劍和長槍的差距,以此作為支持,再把大量使用抗戰大刀的部隊貶低一番,然後再通過此途徑以全概偏,連少數一些刻苦練兵又善戰的我軍都給予貶低,以達到鼓吹二戰日軍在中國拼刺的目的。最後再把日本的刺殺技術吹上一番,吹到和日本武士一樣才算罷休,其實就是這個路數。

但事實上,日軍佔優勢的時候才不會跟拼刺刀,日本人想拼刺刀的時候都是沒子彈了最後拼一下的時候。那種情況下都是鬼子主動進攻,我們兩排手榴彈扔出去鬼子也不隱蔽,這時候我們這邊就一個排子槍其射,輕機槍打光彈夾。這時能衝到身邊的日軍不多了。在多對一的拼刺刀。這種情況很少。日軍可沒多少願意拼刺刀的,我軍想白刃戰是因為缺槍少子彈,被逼的。但是真能逼日軍拼刺刀的機會很少。日本人才不願意拼刃哪,他們喜歡用炮用槍解決戰鬥。

而且當時超過1米6的鬼子就是甲等兵了,那時候的日本兵根本沒中國人高。曾經看過一片專門講拼刺刀的文章,裡面有理有據地闡述了在拼刺刀這個環節上中國人完勝。那種宣揚「中國士兵刺刀拼不過日本」的都是當時的日軍宣傳,他們經常引誘中國士兵衝出戰壕,然後埋伏在45度的機槍手來招呼,造成拼不過日本兵的假象。巨大的身高優勢好比大人和小孩拼刺刀,難道還拼不過小孩?

日軍1米5,國人平均身高多少自己找,自己看。我就不明白哪來這麼多國軍老兵說日軍肉搏強,個個10年左右70歲,40到50年才十幾歲的怎麼給扔到肉搏第一線去的,哪裡都是上海戰場大潰散嗎?美軍二戰科普手冊日中美三國士兵區別,中美都是高大,日軍是矮小的,美國人都這麼標註給自己看,那恐怕他們都是瞎子。我就不明白吃不飽的美軍肉搏打的鬼子嗷嗷叫,同樣身高還習慣洗劫自家人的國軍士兵你再吃不飽不至於肉搏打不過1米5的吧,日軍當時武術高手就沒個土生土長日本人靠著日本傳統武術活過肉搏戰場的哪來的人均劍聖的。

刺刀與大刀

要說武術裡的步伐身法根本用不上,拼刺刀的情況基本上都是最後階段,我軍如果主動拼刺刀都是短距離衝鋒,最短時間拉近距離,有時候日本人根本不想跟我們拼,反而是轉身跑,想拉開距離用子彈解決戰鬥。這裡拼的實際上是短跑,然後就是人數,追上去突刺,一個人沒沒刺重,後面戰友還有補刺的。沒那麼多你認為的招數。

也有練過武術的八路軍老人認為大刀好用的,就是傳播範圍很廣的老八路談拼刺刀,原因是因為比三八槍輕快,三八槍攻擊節奏太慢太笨了。只是回憶者既然是前輩,第一遠遠不是全部的回憶者,而且回憶者的實踐經歷也不一樣,因此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從舉證的角度來說沒法量化,不如頻繁實踐下得出的技術現實容易總結。現代戰場上散兵作戰的時候居多,步法身法如果是通過一定量的對抗總結是不難使用的。古代戰場上留下的兵書以及解放軍大練兵時期的拼刺等等冷兵器的教學,也都不乏身法和步法,只是畢竟不是單人防身格鬥性質的,因此沒有太多過於複雜的身法和步法罷了,如果是簡單的一個閃身一個閃步,不需要大量的練習也可以熟練掌握,只是你在1對1決鬥中會比那些經驗豐富的大手子吃虧。

抗戰時期的張自忠以練兵刻苦著稱,同時麾下就是以抗戰大刀作為制式裝備的部隊之一,重視白刃戰也是西北軍的亮點了,和很多中國軍隊一樣,同樣是習慣於貶低對手誇耀自己的日軍都不敢對其輕視。而且即使是抗日戰爭後期,也有不少老照片表示八路軍也是刺刀與大刀兼習的,只要是熱兵器武裝不足的軍隊。

其實白刃戰中很多人是死於高度緊張造成的休克,這個問題蘇聯在戰後做過統計。白刃戰中死去的人有些根本就是平時都不用去醫院的擦傷級別,但戰鬥中輕微被刺刀一碰,馬上就精神崩潰了,休剋死亡。白刃戰是極其殘忍的,一般人也很少可以活過三次白刃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盯著你的對手又要防止旁邊後面有人偷襲你。

最後,刺刀就是刀,刺哪都行,哪怕是胳臂,腿,瞬間戰鬥力就下降了,頭最難刺中了,上有鋼盔保護,脖子也挺靈活的,只能說,誰力氣大,動作快,誰就能活。長兵器也有可能吃虧,不靈活,得長短共濟,刺刀加匕首!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老兵的一席話,使我忽然明白了。在此我向老兵致敬!對他們肅然起敬!薑是老的辣,這點真不假!好多人說什麼抗戰老兵的話不可信,但一個經歷過真實經歷人的話都不可信,某些人靠想像的話就可信嗎?當時很多宣傳比如29軍的大刀隊、平型關大捷,這些其實都是當時鼓舞全民抗戰決心的一種宣傳需要,其實真實的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真的無論裝備、單兵素質、後勤保障真的好差,抗戰真的好辛苦的。
  • 抗戰中,我軍和日本兵拼刺刀,戰果如何?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抗日戰爭中所寫的詩詞。抗日戰爭的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戰爭的慘烈,也令人心有餘悸。二戰時期的戰場上,日軍最喜歡用「白刃戰」的戰術來發起攻擊。這個戰術首先要擲彈筒放倒對方的射擊手,然後使用九二式重機槍在旁掩護,中間的便是日軍的步兵團,端起有著刺刀的三八式栓動步槍,一步一步向對手進攻。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抗戰老兵血的教訓我記得有本書裡說白刃戰其實就那麼一兩下,要麼捅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挑死,電光石火瞬間的事,這也是大刀拼不過刺刀的原因,先不說大刀短,就說一刀往往劈不死對方,但對方一刺刀就能捅個對穿。可你不能讓戰士又帶步槍又扛長槍吧,一般開戰都是兩方對射的,而且武器彈藥不充足,不能做到人手一條槍一把刺刀,只能拿紅纓槍大刀片來湊,說到底還是因為那時候窮、落後。關於戰場上拼刺刀,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這是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 大刀真能拼過日軍刺刀嗎?八路老兵:一個排直接被日軍一個班挑翻
    但現在很多抗戰劇,都是無視歷史事實,胡編亂造,片面貶低日軍,這並不能說明有些人就是真正的愛國。那些不尊重歷史,不正確對待對手的人,只不過是在譁眾取寵。例如我們所見的抗戰電影中,常有這樣一幕,一位八路軍戰士,揮舞一把大刀,在日軍中左劈右砍,殺了大片的日軍,那麼,大刀真能拼刺刀嗎?
  • 戰場上日軍為啥故意拿掉槍裡子彈拼刺刀?抗戰老兵含淚說出真相
    在很多抗戰劇的情節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我軍和日軍進行白刃戰的場面。每當看到這樣的場面,心中都會有個疑問:為何日軍會退掉槍裡的子彈和我軍打白刃戰?對此,有人會說了,他們是秉持著武士道精神和我軍廝殺,這是他們的傳統。但是,這樣的說法只是現代人的臆想,並不能算作一個說得過去的原因。後來一位抗戰老兵含淚說出日軍退子彈拼刺刀的實情:日軍會先退掉槍裡的子彈,等我軍衝鋒進攻時,他們會拿出槍將我們掃射。
  • 我軍戰士近戰中一人斃敵27人!這就是解放軍仍進行刺殺訓練的原因
    ▼平型關戰役中我軍與日軍拼刺我想大多數人對刺刀都不陌生,我軍革命戰爭年代長期處於裝備劣勢,拼刺刀是我軍常用的戰術,因此影視作品中的我軍拼刺刀頻率相當之高。▼《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白刃戰場景能在白刃戰中活下來的,一定是身體素質與意志品質都超一流的戰士,經歷過一場血腥的白刃戰,一個新兵仿佛來了一場血浴,從一個端著槍腿發抖的菜鳥,變成殺人不眨眼的戰士。
  • 大刀片紅纓槍,抗戰兩件寶,為什麼老兵和鬼子拼刺刀都選後者
    在中國漫長的5000年歷史中,紅纓槍應該算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冷兵器之一了。據史料記載,紅纓槍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就用的紅纓槍。只不過趙子龍的紅纓槍纓子是白色的,而並非我們常見的紅色。
  • 八路軍拼刺刀不如日軍?未必!此人一場戰鬥連續刺死二十七個鬼子
    老八路軍戰士,都是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拼刺刀上不遜色於日軍。但老紅軍畢竟是少數,八路軍擴軍後入伍的當地青年農民,拼刺上的確是不如日軍的。在抗戰的早期,由於華北戰場上的鬼子都是日軍精銳,他們訓練有素,決心頑固,戰鬥力比較強。而八路軍大發展,兵力從四萬人增加到了四十多萬,單兵素質上肯定是良莠不齊的。
  • 抗戰老兵重機槍手馬定新逝世,曾用拐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
    澎湃新聞記者從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方面獲悉,四川省廣漢市抗戰老兵馬定新不幸於1月10日逝世,享年105歲。2015年8月15日,98歲抗戰老兵馬定新在成都「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用自己拐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
  • 日本鬼子拼刺刀戰無不勝?身為八路軍的他表示:經常佔不到便宜
    艱難的抗戰歲月,有多少戰士沒有睡過一晚的安穩覺,又有多少戰士吃過一頓不帶灰塵的飯,如今的中國就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堆建」起來的!面對日本鬼子的猛烈進攻,他們沒有退縮一步,有人說日本鬼子拼刺刀戰無不勝,這難道是真的嗎?身為八路軍的他表示:經常佔不到便宜!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尤其在二戰亞洲戰場,日軍就非常熱衷於拼刺刀,拼刺刀技術世界一流,號稱天下第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美也發生過白刃戰,但都只是曇花一現。二戰結束後,日本陸軍大將岡村寧次(日本戰犯)曾認為敢與日軍拼刺刀的只有中國軍隊。但是,有一點讓人不解,為什麼單單就是中日軍隊之間產生頻繁的白刃戰?
  • 戰場上日軍拼刺刀,我軍為什麼也要跟著拼刺刀?用槍不是更好嗎?
    戰場上日軍拼刺刀,我軍為什麼也要跟著拼刺刀?用槍不是更好嗎?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看過一些抗日劇,在這些抗日劇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旦日方準備和我軍拼刺刀,我軍也會停止開槍,跟著敵人一起拼刺刀。那這個時候你會不會也會想到,如果用槍枝擊殺對方,那不是更方便更痛快嗎?那為什麼當時沒有那麼做呢?主要有3個原因。其一,歷史條件不允許。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何要和八路軍拼刺刀呢?這是打仗,最終的目的是把對方給打死,似乎不用講什麼道義。難道日軍真的是良心發現,要和八路軍公平對決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先說為何八路軍要拼刺刀?
  • 抗戰中,摒棄掉武器因素,單看白刃戰,誰更厲害?來看老兵的描述
    有親歷過戰場中國老兵的說:「我帶過這樣的新兵,他們在和鬼子拼刺刀的時候,竟然不敢把刺刀往人家身上招呼。我們的士兵太善良,他們都是被逼起來抵抗的農民,所以怎樣讓他們殺第一個人往往是連長排長一級軍官很頭疼的事情。」擔任過八路軍20團政治處主任的吳效閔少將則在對敵白刃血戰後說:「日本士兵在戰鬥技能上確有一套,他們實彈打的多,用咱們中國人當做活靶,練殺人不眨眼!」
  • 二戰日軍拼刺刀自稱「世界最強」:吹牛還是真的?
    日本人對拼刺刀非常鍾情。因為,日本人認為:白兵戰是日本古來所精通傳統,用刺刀決勝負符合「武士道」之風。但是西方人的刺刀術並不適合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所以日本方面試圖將古武道的技法引入拼刺刀中,他們選擇了日本江戶時期最出名的一個槍術流派:寶藏院流。
  • 對越作戰,我軍56半刺刀無敵,卻暴露弊病,戰後一度忽視刺殺
    作者:風千裡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我們裝備不好,沒多少子彈,打到後來,連長決定和敵人拼刺刀……戰士們迅速裝上刺刀,衝出戰壕撲向敵人……有個鬼子向我撲來,我猛力將他攔腰一抱,抓住腰帶把他摔倒在地,然後用刺刀狠狠地刺進鬼子身體。」
  • 抗戰老兵卻孤苦伶仃,曾一刀捅死日本鬼子,百歲之年還在挑水種地
    抗戰勝利後孫永清回到家鄉,結果物是人非,妻子以為他戰死改嫁他人,後來孫永清就沒有再婚,無兒無女,也沒有直系親屬,一個人深居農村,無依無靠過著貧寒的生活。 1937年10月,孫永清跟隨部隊參加了異常慘烈的淞滬會戰,這也是他第一回上戰場,親眼見識了鬼子戰機和炮彈的威力,很多戰友沒能幸運的躲過空襲,爆炸後的焦土上四處散亂著零碎的屍體
  • 【敬禮老兵】長沙抗戰老兵的春節,致敬最可愛的人!
    (星辰全媒體記者採訪抗戰老兵文淑仙。以上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杜進/攝)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我是1939年6月經過山西隰縣,延安的八路軍的一個辦事機構介紹我去,我走了三天,我熱情很高,就到了延安。到了延安以後,當時是黃華接的我,他說你這個小孩,14歲,個子又小,年歲又小,又沒有文化,你到邊區中學去。我說我不幹,我到延安,我就是要到抗大!我就據理力爭,我個子小,我就這樣子,你看我個子並不小。他說你這個小孩子好有雄心,那就這樣子吧。你不要到邊區中學,我和抗大商量一下。」
  • 104歲川籍抗戰老兵「歸隊」 曾斥責抗戰神劇瞎編
    一位百歲老人站在農家小院內,以木棍作槍,一手扶槍託,一手抓槍口,眼睛盯著前方,隨著一陣「殺」聲響起,木棍筆直地刺向前方……這段視頻曾在網上引發熱議,也讓萬千網友第一次認識了這位家住四川廣漢向陽鎮三界村的抗戰老兵馬定新。
  • 二戰爆發前,日軍苦練刺刀格鬥戰術,卻為何不敢和美、蘇拼刺刀?
    刺刀,白刃,一直都被日本奉為武士的精神至寶,喬安娜·伯克更是說過;「白刃戰更可以代表武士文化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戰直到二戰的時間。」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中,侵華的日軍士兵們,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把長達半米的刺刀安裝在槍上,指揮官們也腰間別著一把長刀,充滿了冷兵器時代的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