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路軍戰士,都是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拼刺刀上不遜色於日軍。但老紅軍畢竟是少數,八路軍擴軍後入伍的當地青年農民,拼刺上的確是不如日軍的。在抗戰的早期,由於華北戰場上的鬼子都是日軍精銳,他們訓練有素,決心頑固,戰鬥力比較強。而八路軍大發展,兵力從四萬人增加到了四十多萬,單兵素質上肯定是良莠不齊的。但八路軍也有長處,那就是非常注重肉搏戰,冬季大練兵後,八路軍各部都嚴格訓練拼刺技能,因為八路軍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子彈更是奇缺,一顆子彈能換十斤大米,比黃金都金貴,那怎麼跟鬼子打仗?就靠近戰、白刃戰來彌補。
因此,八路軍非常重視拼刺,只要有空,就練習拼刺刀。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拼刺,是每個戰士必須刻苦訓練的課程。八路軍打仗,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蝕本之仗,大多都是打伏擊戰。即便是如此,每個戰士最多發三粒子彈,打完了就要衝上去拼刺刀。所以八路軍打仗都是等日軍靠的非常近時,突然開火,還沒等敵人反應過來,八路軍已經端著刺刀衝到了鬼子跟前。這從戰後不少鬼子的回憶錄中都有記載,八路軍戰士勇猛,敢於衝鋒,敢於白刃戰。
這種打法,是對付鬼子的最好的戰法,一則靠的近,才能打的準,用最少的子彈發揮最大的效益。二則衝鋒方便,快!沒等鬼子反應過來,戰士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已經衝到了鬼子眼前。三則抵消日軍的飛機大炮的優勢,敵我迅速混在一起,鬼子的飛機大炮就等於是廢銅爛鐵了,不敢開炮啊,怕傷了自己人。
抗戰的中後期,敵我拼刺的天平變逆轉了!一來是我八路軍經過刻苦訓練,個個精神抖擻、身強力壯、拼刺遊刃有餘。二來大批的老鬼子被調到了太平洋戰場去了,日本國內補充來的日軍越來越矮小,有些還是未成年人,這時候的鬼子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小鬼子」了。此時,八路軍打仗更不怕拼刺刀了,甚至一個戰士可以對付兩個鬼子而不落下風。
八路軍戰士呂俊生,號稱八路軍的「軍中呂布」,他是河北邢臺人,身高1米九,30歲才加入八路軍129師。呂俊生打仗十分勇猛,尤其擅長白刃戰,在夏津戰役中,曾經一口氣連挑了27個鬼子,令日軍膽寒。呂俊生身高體重,力氣大,又勤學苦練,面對矮小的日軍,呂俊生如入無人之境,一支裝上刺刀的三八步槍上下翻飛,左突右刺,殺的鬼子是心驚膽寒,他八次榮立一等功,大功立了數次,被贊為「華北第一猛士」!八路軍中「趙子龍」。
建國後呂俊生參加全國群英會,被評為全國戰鬥英雄,復原後還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呂俊生1970年11月22日病故,安葬於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