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刀根本打不過日軍的刺刀,但這件冷兵器卻能殺得鬼子哭爹喊娘

2020-12-17 騰訊網

1932年12月15日,日軍騎兵聯隊長森秀樹少將(死後追授)帶著幾百鬼子騎兵(第五聯隊第三大隊)前往討伐東北大刀會起義群眾。

據說此人戰功卓著(看勳章),又是騎兵軍官,日本騎兵和步兵不一樣,是個貴族兵種,他們身上可有步兵們沒有的高級貨——防彈衣!

當時東北起義群眾槍枝也不多,大刀長矛就是兵器,這些鬼子騎兵屢屢中刀,卻安然無恙,一時間「神功護體」在中國民眾中傳開了,大大打擊了我方的士氣。不過有一個人不信,此人名叫鞠抗捷,新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科學院嘛,自然不迷信。說來也是做夢夢見吊死鬼催的,這個森秀樹很有點小布爾喬亞情調,路過土城屯子,見風光秀麗便住下了。由於這個地方屬於「安全區」,日軍毫無戒備。如此荒唐的行為簡直是千裡送人頭啊!大刀會兩千會眾在鞠抗捷帶領下趁夜掩殺而來。

鞠抗捷

這真是,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2000打有100,又是偷襲,戰鬥毫無懸念,一片混亂中森秀樹帶著四名日軍軍官逃跑,慌不擇路連馬匹也丟了,副官木下謙一郎大尉等四人先後被追上擊斃。這個森秀樹被追得走投無路,也顧不得什麼皇軍顏面,就著大馬靴子翻牆逃跑。不料馬靴太重,大刀會義勇鄭義(這名兒起的好)從下戳上,一槍就把他屁股捅穿了。防彈衣可不防菊花呀!

這還能爬得上去嗎?當然不能!鞠抗捷隨後趕到,將這鬼子的腦袋割了下來。日軍抗戰中被我擊斃將官上百,這第一人竟是被紅纓槍捅穿了菊花,古老的紅纓槍首開記錄,冥冥之中,祖宗有靈。

五千年前,炎黃戰於涿鹿,中華先民長槍在手,熊貓庇佑,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熊貓這事兒是真的

但炎黃大帝也許不會想到,五千年後,中華子孫會用同樣的兵器血拼日寇,打贏另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爭。

日本人的刺刀水平無需累述,從武器到訓練都將白刃戰突出到極高的精神地位。儘管如此,日本兵們並沒有宣傳中所說的那樣喜歡「萬歲衝鋒」。畢竟面對中國軍隊時他們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放棄火力優勢跑上去拼刺刀屬於腦殘行為。可悲的是,當年的中國軍隊不僅火力不如日軍,就算到了肉搏戰上也不如日軍。29軍南苑血戰時,中國士兵前赴後繼和日軍拼刺刀,一個被捅倒另一個趁機衝上去,結果又被捅倒(29軍戰士吳江平回憶)。我們十條命換人家一條命,但中國軍人沒有選擇,因為只有近戰才有可能取得戰果,總比被日本人的炮火消滅要好。

如何破解日軍刺刀成了當時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雖然西北軍大刀隊喜峰口一戰揚名,但事實卻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子。

武警戰士排一級肉搏演示大刀VS刺刀,刺刀陣亡三人,大刀全軍覆沒。

戰場上一寸長一寸強是至理名言,三八式步槍長達1.27米,加上刺刀長達1.66米,比日本兵還高,而大刀最多不過一米長,這樣和日本人拼擺明是送死。中國軍隊中只有西北軍能在混戰中佔到一點便宜!大刀隊那些兵本身就是精銳部隊,人手一把盒子炮(劃重點),個個都是練家子,這就相當於武林高手打雜兵,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可武林高手又有多少呢?

大刀手槍不分家,大刀隊那是會開槍滴

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滿打滿算只有三個師,後來擴編的戰士都是華北地區的農民,就算紅軍個個都是葉問,你也教不出幾十萬李小龍不是?你讓新兵拿著大刀去和日本人拼殺,等於讓他們去送死。紅纓槍就不同了!這個東西他很有群眾基礎。

自古燕趙多壯士!八路軍活動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英雄輩出的習武之地。

人言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在武師眼裡紅纓槍那是有靈性的,似遊龍如猛虎,非苦練不能掌握。但只要大成,前有張飛趙雲,後有羅成嶽飛,招牌那是噹噹的響!正因招牌太響,民間槍術師傅多如牛毛,粉絲如過江之鯽。就像我們今天跳廣場舞一樣!

紅槍會遍及大江南北,槍術好手不計其數,為中國軍隊提供了良好的兵源。

紅纓槍多用軟杆,靠腰腹之力抖動槍身,傳說霍元甲一發力,紅纓如瀑,槍頭亂顛,霎時一幻為七,甭管你是黑帶白帶劍道幾段統統是個對穿。

魏和尚也很喜歡

如果你沒有老師傅的技術也不要緊!

紅纓槍這個東西厲害就厲害在對新手特別友好!它不僅能單使還可以結陣!戰場上,一寸長一寸強,紅纓槍長度兩米有餘,比日本兵的刺刀長半米!不要小看這半米的長度,中國十八般兵器,每一樣都有專門的破槍法,唯獨長槍沒有對抗其他兵器的法門!因為你直接捅過去就行了!兩個人對一個鬼子,我捅得到你,你碰不到我;你追上來,我有隊友捅你;你不追,我繼續捅你!一次捅不死,可以多捅幾次嘛!當年小鬼子哪裡練過什麼防槍辦法,蔣校長舊文提過,神頭嶺伏擊戰,日本鬼子被八路軍新兵用紅纓槍捅成了蜂窩煤,454人中399人戰死。

鬼子軍裝挺不錯,就是窟窿眼多了點

這個互相掩護長矛捅人的戰法有點像秦軍槍陣,會不會武功不要緊,站直了往前捅就是。

秦軍無敵並不只靠箭陣……

在抗戰初期的響堂鋪、神頭嶺、平型關幾次伏擊戰中,八路軍新兵人多勢眾,憑著「裝備優勢」把日本人捅出了「長劍」恐懼症(日本人將紅纓槍叫做「長劍」)。

可惜,紅纓槍畢竟不能對抗機槍大炮,亦非長久之計。

日軍最差的小隊也有2挺歪把子,2具擲彈筒,步槍幾十支,如果手持紅纓槍從正常交火距離衝鋒,日軍一兩分鐘就能打倒你三五百人,十倍兵力都靠不上去。當年祖魯人用5000多人衝擊英軍,被4挺馬克沁機槍打得屍橫遍野。到了二戰的時候,要想發揮紅纓槍的作用,除了伏擊就是夜襲,八路軍通常要以連為單位接近到50-100米的衝擊距離才能獲得肉搏的機會。

這是什麼概念?

你看NBA轉播的鏡頭大概就是50米,想像一下,成群結隊的日軍,眼睛眉毛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每一個都可以輕易取你性命,一旦戰鬥失敗,拿槍的也許跑得掉,你肯定跑不掉!當這些拿著紅纓槍的新兵站起的那一刻,要麼勝利,要麼死亡!

八十年前,這些連槍都沒有的男人,在苟且偷生和死得其所之間,捨生取義。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在戰場上用砍的面積比刺要大,揮動的力氣也要大。被格擋的機會也會增加。
  •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早期的木柄手榴彈威力並不大,殺敵效果很可憐,還不如冷兵器,而且西北軍中20響也少得可憐,還是以半自動毛瑟為主,手槍隊的比例一個旅才一個連,這比例也構不成各個西北軍戰士都能靠遠程武器對付日軍的了,對付進攻陣地的鬼子,或者收官肉搏的時候不用大刀難道要用槍託掄和手槍去砸?所以,拼刺刀就顯得尤為重要。
  • 大刀真能拼過日軍刺刀嗎?八路老兵:一個排直接被日軍一個班挑翻
    但現在很多抗戰劇,都是無視歷史事實,胡編亂造,片面貶低日軍,這並不能說明有些人就是真正的愛國。那些不尊重歷史,不正確對待對手的人,只不過是在譁眾取寵。例如我們所見的抗戰電影中,常有這樣一幕,一位八路軍戰士,揮舞一把大刀,在日軍中左劈右砍,殺了大片的日軍,那麼,大刀真能拼刺刀嗎?
  • 這就是所有刀類的祖宗,元老級的冷兵器
    自從石器時代原始人用鋒利的薄石片製成了石刀這種原始工具開始,歷經幾千年的發展,砍刀已經由農業工具演變成了最重要的冷兵器時代戰爭武器。比如我們熟悉的關公大刀——青龍偃月刀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文明國家這種冷兵器逐步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在部隊中仍保留有匕首、戰鬥撬等道具武器。砍刀,又稱長刀、背刀、挎刀。一般約一寸多寬,一尺多長,齊頭,非常鋒利。其鋒利的程度能將直徑一米的圓木剖成木板。中國古代也曾用作作戰的兵器之一,又叫大刀,大砍刀,很多少數民族也使用砍刀,用來砍柴,狩獵等,後有傈僳族木板房的寬大木板,都是用砍刀劈成的。
  • 八路軍拼刺刀不如日軍?未必!此人一場戰鬥連續刺死二十七個鬼子
    但八路軍也有長處,那就是非常注重肉搏戰,冬季大練兵後,八路軍各部都嚴格訓練拼刺技能,因為八路軍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子彈更是奇缺,一顆子彈能換十斤大米,比黃金都金貴,那怎麼跟鬼子打仗?就靠近戰、白刃戰來彌補。
  • 二戰日軍拼刺刀自稱「世界最強」:吹牛還是真的?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項軍事技術自稱全世界最強:白兵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白刃戰。而白兵戰中,日本軍引以為豪的就是他們的「銃劍突擊」——刺刀突擊。自打18世紀初法國人第一個發明刺刀後,裝在槍管上的冷兵器——刺刀就成了戰場的標配。十九世紀末,日本軍隊全面配裝刺刀。圖為日本陸軍刺刀一覽。
  • 二戰爆發前,日軍苦練刺刀格鬥戰術,卻為何不敢和美、蘇拼刺刀?
    刺刀,白刃,一直都被日本奉為武士的精神至寶,喬安娜·伯克更是說過;「白刃戰更可以代表武士文化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戰直到二戰的時間。」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中,侵華的日軍士兵們,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把長達半米的刺刀安裝在槍上,指揮官們也腰間別著一把長刀,充滿了冷兵器時代的畫風。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刺刀是軍人勇武精神的體現和象徵,它雖是正宗的冷兵器,卻是在步槍這種熱兵器誕生後出現的,而且通常都是與槍配合使用。從出現至今的400餘年中,刺刀一直都是軍用步槍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而且在戰場上經常使用。
  • 三八刺刀完勝抗戰大刀,一寸長一寸強?除破鋒八刀,還有三套刀法
    我們現在最熟悉的抗戰大刀,就是這類刀發展而來的。這類刀法講究利用大刀的強刀身,格擊對方武器,搶中線進攻。馬氏「破鋒八刀」,型制與尚式刀相似,但刀身長度似乎普遍偏短一些,有些資料說總長不過80+cm。此路刀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強調雙手刀單用,有多個單手揮刀的動作。這一技法的好處是增加攻擊距離。
  • 冷兵器的最後一刀——抗戰大刀的威力,你知道多少
    在與翻書就困的鬥爭中,我用20多天時間了解了一下在抗日戰爭中令日寇聞風喪膽的西北軍大刀隊,這個大刀隊個個都是人才,既有西北軍十三太保,又有西北軍五虎,刀槍耍的好,歌唱的又好聽。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就是專門為西北大刀隊寫的,這個歌好聽啊,剛強、淳樸、直接、有力量。
  • 與日軍的白刃戰戰例:戰士頭腦中瞬間閃過的並不是刺殺動作
    不可否認,雖然白刃格鬥是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方式,但白刃戰無疑也是一支軍隊戰鬥意志和技戰術的集中體現。因為面對面的刺刀見紅,更能激發出一支軍隊的戰鬥意志,甚至能直接令敵人崩潰,拿破崙最精銳的近衛軍團就有一句名言「沒有什麼用刺刀還不能解決的戰鬥」。
  • 鏡頭下真實的日本鬼子:圖5小鬼子拿戰俘給新兵練刺刀,比電視劇上...
    鏡頭下真實的日本鬼子:圖5小鬼子拿戰俘給新兵練刺刀,比電視劇上殘忍多了 圖1:1938年,得知了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後,上海的市民們走上街頭抗議日軍的屠殺行為,然而日軍卻在街頭設置裡了路卡,前方還架起了機槍。
  • 大刀敵不過日本刀?此人單挑50個日本兵,一小時內殺死24人
    戰場之上,大刀與日本刀究竟誰更厲害?這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這裡有一個例子,也許對此會有一些幫助。1938年7月3日,115師446旅678團、688團和129師772團,在山西陽城北部蘆葦河畔的町店地區與日軍25師團進行血戰。
  • 刺刀其實是冷兵器墊底?為啥一把短刀能讓其他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
    各種類型的刺刀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算是講過不少,不過有一個堪稱靈魂拷問的問題卻一直沒怎麼過多著墨。這個問題便是,為什麼刺刀能在火器時代,淘汰掉絕大多數冷兵器呢?在講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說明一個問題,那便是冷兵器發展中所存在的一種發展邏輯。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子彈打沒了,自然就會選擇與日軍拼刺刀。而當時日本士兵也是非常的配合,眼看我軍子彈打光了,日本人就放棄使用衝鋒鎗,直接與我軍展開白刃戰術。可即便是這樣,在最開始的白刃戰中,我軍也依然沒有撈到好處,難道日軍是處於公平的考慮嗎?顯然並不是這個原因。 因為當時日本士兵非常重視對使用刺刀的訓練,而在近身搏鬥中使用刺刀,既可以展示該國的武士道精神,又可以節約子彈。
  • 一人砍翻10鬼子,身中10槍犧牲
    為加快進度,日軍強拆百姓房屋木料作為建築材料,又用刺刀驅趕著沿途各村百姓修築堡壘工事。日軍還三三兩兩進入村子,找「花姑娘」、搶掠村民財物。南陽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許子和師徒看在眼裡,同受壓迫。但大刀打不過機槍大炮,日軍一個小隊的火力,不到一分鐘就能打死數百人。在如此條件下,硬拼只能白白送死。
  • 最有骨氣的廣東女子:夜襲日軍據點,大刀殺敵,不當俘虜跳井自盡
    日軍進展迅速,很快就攻佔了了惠陽、博羅、增城、廣州。日軍攻下廣州之後,將主要兵力布防在廣汕公路和福和一帶。在福和地區,日軍駐紮了一個旅團(井野旅團),旅團指揮部設置在官塘鎮。為實現兵力收縮,鞏固廣州。日軍將官塘周邊村莊拆毀、強迫民眾運輸木料、石頭在官塘修建碉堡,運輸木料的民工日夜不停,日軍用刺刀和機槍逼迫百姓拆房毀屋,稍有不從者當即殺害,官塘周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大刀敵不過日本刀?他一人一刀挑戰50人,一小時內斬殺了24個日本兵
    戰鬥打響時,他帶領全排戰士堅守在焦家莊和楊腰之間的陣地,連續打退了日軍10多次進攻。 7月5日中午,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圍攻焦腰陣地。激戰半個多小時後,陣地上扔滿了卷刃的大刀,鬼子的屍體躺得滿地都是。而整整一個排的戰士,僅剩下了排長一人。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何要和八路軍拼刺刀呢?這是打仗,最終的目的是把對方給打死,似乎不用講什麼道義。難道日軍真的是良心發現,要和八路軍公平對決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先說為何八路軍要拼刺刀?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抗戰老兵血的教訓我記得有本書裡說白刃戰其實就那麼一兩下,要麼捅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挑死,電光石火瞬間的事,這也是大刀拼不過刺刀的原因,先不說大刀短,就說一刀往往劈不死對方,但對方一刺刀就能捅個對穿。關於戰場上拼刺刀,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這是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