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前,日軍苦練刺刀格鬥戰術,卻為何不敢和美、蘇拼刺刀?

2020-12-16 劇透歷史

刺刀,白刃,一直都被日本奉為武士的精神至寶,喬安娜·伯克更是說過;「白刃戰更可以代表武士文化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戰直到二戰的時間。」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中,侵華的日軍士兵們,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把長達半米的刺刀安裝在槍上,指揮官們也腰間別著一把長刀,充滿了冷兵器時代的畫風。

這樣不單單看上去十分的古怪,並且安裝刺刀也會大大的影響射擊的穩定性,甚至是很容易誤傷戰友。儘管如此,戰爭時期的日本士兵還仍然是像中世紀的武士一樣,攜帶著一把非常礙事的刺刀。

然而,為什麼讓日軍如此狂熱的白刃戰,只是在中國的戰場上頻繁使用,在面對蘇軍與美軍時,卻很少使用呢?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由於近代長久以來的積貧積弱,很多人就連吃飯都成問題,更不要提基本的營養保障了,因而大部分人的身體都十分瘦弱。即便是參軍的壯丁,也未必能夠填得飽肚子,這導致在兵員身體素質上,我們就已經矮了一大截。

反觀當時的日本人,雖然當時的日軍身材都比較矮小,但是從小的生活條件,以及生活質量普遍都比較不錯,所以當時的日軍身體素質看起來較為強壯。

抗日戰爭前期的日本老兵,幾乎長得都很粗壯敦實,並且肌肉發達,尤其是手臂相當粗壯。曾有抗日老兵回憶,跟日軍拼刺刀,往往能感受到敵人驚人的爆發力,握槍的虎口能被震得生疼。

加之日本一直都是一個十分尚武的民族,所以日軍在對近身格鬥,以及日常的訓練都是非常重視的,並且當時日本士兵配置的「三八大蓋+刺刀」組合,比起中國軍隊使用的「漢陽造+刺刀」要長上一段,拼刺起來優勢明顯。

身體素質加上訓練優勢,使得抗戰前期的戰鬥,我方往往要犧牲五位士兵,才能換取一個日軍的性命,戰損比例十分驚人。

其實,憑著開戰前日軍長年累月的苦練,美軍和蘇軍如果跟日軍一樣比拼刺刀的話,也不一定能佔到什麼便宜。

不過從生活質量方面來看,顯然美國的士兵的生長環境,以及營養條件要比日軍的更為出色,所以美國的士兵一個個更是人高馬大,身強體壯。

即使是身體素質強硬的日軍,跟人高馬大的美軍比起來,仍然是沒辦法相比的。而蘇軍士兵的身體素質情況跟美軍士兵的身體素質情況,是差不多的。

對於抗日的中國軍隊來說,與日本人展開拼刺刀戰術,是我軍求之不得的事情。

因為當時我國武器裝備方面比較落後,拼刺刀的戰法,可以儘可能地縮短武器差距,用大刀對戰日軍的刺刀,總比拿大刀去衝擊三八大蓋、擲彈筒、步兵炮和坦克組成的火力網,更來得有把握吧。

當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單單只體現在士兵的身體素質上,強勁的軍工生產能力,更多的是體現在威力強大的武器上。

相比於日本,美國和蘇聯的資源要強上很多,並且十分注重軍工產業的發展,所以二戰爆發初期,不僅財大氣粗的美國,就連建國還不到20年的蘇聯,作戰觀念上也已經向機械化靠攏,不再比拼白刃戰了。

但是日本方面卻恰恰相反,日本資源比較匱乏,根本沒法跟美軍和蘇軍一樣放開手腳地玩炮火洗地、坦克推進的戰術。為了節約彈藥,日軍轉而在精準射擊和白刃格鬥上下功夫,將其與狂熱的武士道精神結合在一起,不斷給士兵洗腦。

1939年5月的諾門罕戰役,日軍對付蘇軍用的還是近距離白刃戰的作戰方式,但是蘇軍此時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手法,可以說已經是十分簡單粗暴了,並沒有給日本人表演花式耍白刃的機會。

當時蘇軍的武器裝備,明顯比日軍高的是不一星半點。步坦協同作戰,再加上蘇軍普遍配備的衝鋒鎗,直接就將日軍打出了心理陰影。這也是1945年蘇聯進攻偽滿洲國,日軍不再敢與蘇聯拼刺刀的原因。

至於太平洋戰場,自中途島戰役日本聯合艦隊被打得血虧之後,美軍便牢牢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制海權、制空權都在對方手裡,日軍往往面臨困守孤島的絕境。

在武器裝備上,美軍除數量龐大的航母和飛機外,近距離作戰用的坦克、機槍也是供應充足,就連半自動的加蘭德步槍,也比打一發就得掰一下退彈殼的三八大蓋射速快上幾倍。

能用子彈解決的戰鬥,美軍憑什麼跟日本人拼刺刀?偏偏日軍還老守著自殺衝鋒的戰術,成群結隊大喊大叫地往美軍槍口上撞,成建制地倒在了速射武器的跟前。

直到硫磺島戰役,在美國通慄林忠道的指揮下,日軍才找到了正確的坑道戰法,但也只是起到了拖延的作用。道理很簡單,整個島嶼都被圍住了,糧食、藥品和武器等後勤供應跟不上,就算不被美軍打死,遲早也會是一個餓死。

相關焦點

  • 日軍苦練拼刺戰術,為何對蘇軍、美軍的戰鬥中,很少使用白刃格鬥
    很多抗日影視劇或小說裡,都有抗日隊伍和日軍拼刺刀的情節,打仗打到一定程度,雙方就上刺刀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打得很慘烈。但在我國戰場上十分常見的白刃格鬥,似乎在日軍和蘇軍、美軍的戰鬥中,卻很少出現這種場景,為何日軍不敢和他們拼刺刀呢?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尤其在二戰亞洲戰場,日軍就非常熱衷於拼刺刀,拼刺刀技術世界一流,號稱天下第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美也發生過白刃戰,但都只是曇花一現。後來,美軍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短槍對刺刀的戰法一出,日軍也不敢隨便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
  • 二戰日本拼刺刀真的厲害嗎?
    說一句實話,日軍拼刺刀還是有一些實力的!日本軍隊對拼刺刀的學習要追溯到日軍在19世紀學習了法國軍隊的拼刺刀戰術,在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在向清朝軍隊發起進攻時,先使用了大炮進行轟擊,但是這並沒有擊敗清軍,然而,當英法聯軍派出兩個步兵連進行刺刀衝鋒時,卻將清軍徹底擊敗。這就是刺刀戰法獨特的力量,可以在戰場上發生奇蹟。日軍便有模學樣的學習刺刀戰法,讓步兵拼命練刺刀。
  • 二戰日軍拼刺刀自稱「世界最強」:吹牛還是真的?
    日本人對拼刺刀非常鍾情。因為,日本人認為:白兵戰是日本古來所精通傳統,用刺刀決勝負符合「武士道」之風。但是西方人的刺刀術並不適合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所以日本方面試圖將古武道的技法引入拼刺刀中,他們選擇了日本江戶時期最出名的一個槍術流派:寶藏院流。
  • 三八大蓋加刺刀超1.6米,日軍為何迷戀拼刺刀?解密其的步兵戰術
    槍身加刺刀都比人高現在不少觀點認為,是日本資源貧窮,為了節約彈藥而讓士兵進行拼刺刀。雖然這樣的想法也不能說是錯的,但並不是日軍的喜歡拼刺刀的原因,而要想了解其實得從日本步兵的戰術上去探究。排隊槍斃戰術都是裝有刺刀的,為的就是待會衝鋒拼刺編輯於是刺刀就開始出現,最初的刺刀其實就是把匕首插進槍管裡,這樣也能有個應急之用,但這樣的話必須要求匕首能插進槍管裡,而且基本上是一次性用品,扎到人之後就會脫離。而隨著戰場經驗的不斷總結刺刀的不斷完善,而且從最初的單純防禦也可在戰場上立馬轉換成進攻的武器。
  • 為什麼二戰中身材矮小的日軍熱衷拼刺刀,而身高馬大的美軍不喜歡
    在二戰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拼持刀的場景,狹路相逢勇者勝,至於白刃肉搏戰中的武器,各國也是不同的,中國軍民用的是大刀、日軍用的是刺刀或武士刀,蘇德則逮到什麼用什麼,比如刺刀、工兵鍬等等。在這些軍隊中,拼刺刀技術最強的無疑是日軍。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業就非常發達,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雖然沒有美德等國的精良,但在整個亞洲戰場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時,日本幾乎對大半個亞洲地區國家,都展開了侵略。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 日軍衝過來拼刺刀,我軍也會配合拼刺刀,為啥不用槍直接掃射呢?
    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是人類有史以為最為嚴重的一次。在我們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八路軍的軍備實力薄弱,槍械落後,在與日軍交戰時往往討不到好處。在抗日劇中我們也有了解到,面對日軍拼刺刀的衝殺行為,我們也會吹響衝鋒號角,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白刃戰。
  • 戰場上日軍拼刺刀,我軍為什麼也要跟著拼刺刀?用槍不是更好嗎?
    戰場上日軍拼刺刀,我軍為什麼也要跟著拼刺刀?用槍不是更好嗎?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看過一些抗日劇,在這些抗日劇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旦日方準備和我軍拼刺刀,我軍也會停止開槍,跟著敵人一起拼刺刀。那這個時候你會不會也會想到,如果用槍枝擊殺對方,那不是更方便更痛快嗎?那為什麼當時沒有那麼做呢?主要有3個原因。其一,歷史條件不允許。
  • 戰場上日軍為啥故意拿掉槍裡子彈拼刺刀?抗戰老兵含淚說出真相
    在很多抗戰劇的情節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我軍和日軍進行白刃戰的場面。每當看到這樣的場面,心中都會有個疑問:為何日軍會退掉槍裡的子彈和我軍打白刃戰?二戰時,各國都已經有強有力的武器裝備,不再是冷兵器時代,日本作為效仿德國的一個國家,更不會在侵略中國的戰場上不好好利用自己的優勢。
  • 抗戰中,我軍和日本兵拼刺刀,戰果如何?
    二戰時期的戰場上,日軍最喜歡用「白刃戰」的戰術來發起攻擊。這個戰術首先要擲彈筒放倒對方的射擊手,然後使用九二式重機槍在旁掩護,中間的便是日軍的步兵團,端起有著刺刀的三八式栓動步槍,一步一步向對手進攻。就是這麼一套並不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戰術,卻在東亞的戰場上屢屢成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東亞戰場上所出現的武器不夠先進。
  • 川軍出川第一戰, 士兵面對日軍拼刺刀有奇招, 戰場迎刀就「倒」
    ,這樣的川軍,不僅僅日軍沒有把它放在眼裡,就連中國其他派系的軍隊也瞧不起川軍。相比較於淞滬戰場的日軍,武器精煉、海空資源完備、而且日軍拼刺刀的技術也是很強勁的,日軍的拼刺刀戰術讓中國軍隊吃了不少的虧,但奇怪的是,裝備簡陋的川軍在面對日本拼刺刀時卻並不吃虧,甚至有時候能打個平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川軍裝備差的缺陷在拼刺刀的時候被抵消掉了?
  • 人高馬大的蘇軍士兵,為何在刺刀戰中不敵日本士兵
    因為毛子人高馬大,又有戰鬥民族的外號,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拼刺刀蘇軍一定比日軍強。不過從張鼓峰戰鬥結果看有些讓人大跌眼鏡。在戰後的傷情統計中,有110名蘇軍士兵是因為白刃戰傷亡,而日軍則只有4人。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奇怪。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何要和八路軍拼刺刀呢?這是打仗,最終的目的是把對方給打死,似乎不用講什麼道義。難道日軍真的是良心發現,要和八路軍公平對決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先說為何八路軍要拼刺刀?
  • 3000日軍奇襲機場,退掉子彈打算拼刺刀,美軍卻拿起衝鋒鎗掃射
    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因素,除了武器裝備外,更為重要的是將士的士氣,其中勇者無敵,不過如果是一味的蠻橫,那就不叫勇敢,而叫做愚蠢了。二戰時期的日軍,做過不少這樣的蠢事,據資料揭露,1942年8月,日軍與美軍開始爭奪瓜島,當時日軍機場附近的部隊被美軍全部殲滅。
  • 抗日軍隊很少裝備刺刀?誤讀歷史的錯覺,僅八路軍就製造了12萬把
    但問題是,刺刀雖小製造卻頗為不易,一方面需要好的鋼材,另一方面還需要特別好的機加工精度。好鋼材大家都理解,否則刺刀一捅就彎了甚至折了,而抗戰爆發前民國鋼材總產量才不足4萬噸(日本人是580萬噸),有限的鋼材還要用來造槍造炮,所以能夠用來製造刺刀的鋼材少的可憐。
  • 大刀真能拼過日軍刺刀嗎?八路老兵:一個排直接被日軍一個班挑翻
    但現在很多抗戰劇,都是無視歷史事實,胡編亂造,片面貶低日軍,這並不能說明有些人就是真正的愛國。那些不尊重歷史,不正確對待對手的人,只不過是在譁眾取寵。例如我們所見的抗戰電影中,常有這樣一幕,一位八路軍戰士,揮舞一把大刀,在日軍中左劈右砍,殺了大片的日軍,那麼,大刀真能拼刺刀嗎?
  •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其實當今風氣,顯然,黑子太多,負能量太多,能客觀討論這個問題的並不多,其實很多逆向民族主義立場的人,是通過貶低抗戰冷兵器的方式,儘可能的多黑黑能徵善戰的我軍,先排除任何實戰環境地把大刀和步槍加刺刀的差距鼓吹到刀劍和長槍的差距,以此作為支持,再把大量使用抗戰大刀的部隊貶低一番,然後再通過此途徑以全概偏,連少數一些刻苦練兵又善戰的我軍都給予貶低,以達到鼓吹二戰日軍在中國拼刺的目的
  • 八路軍拼刺刀不如日軍?未必!此人一場戰鬥連續刺死二十七個鬼子
    老八路軍戰士,都是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拼刺刀上不遜色於日軍。但老紅軍畢竟是少數,八路軍擴軍後入伍的當地青年農民,拼刺上的確是不如日軍的。在抗戰的早期,由於華北戰場上的鬼子都是日軍精銳,他們訓練有素,決心頑固,戰鬥力比較強。而八路軍大發展,兵力從四萬人增加到了四十多萬,單兵素質上肯定是良莠不齊的。
  •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一方沒有子彈後,雙方都默認要拼刺刀?
    我們從當時實力更強的日軍說起,日軍毫無疑問當時是處於全面優勢的,士兵應該也不存在彈藥不足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日軍會選擇拼刺刀? 問題就出在日軍的武器上,日軍主要使用三八式步槍,步槍短時間內只能打一發,對於近距離接觸戰來說根本沒有時間裝彈,因此只能使用刺刀。同時在日軍中裝備衝鋒鎗的部隊非常少,因為日軍根本不想造衝鋒鎗,甚至當時日軍的96式輕機槍居然可以安裝刺刀!輕機槍同樣耗彈量高,但為什麼日軍寧可用機槍拼刺刀也不願裝備衝鋒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