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日本華南派遣軍在大亞灣登陸。日軍進展迅速,很快就攻佔了了惠陽、博羅、增城、廣州。日軍攻下廣州之後,將主要兵力布防在廣汕公路和福和一帶。在福和地區,日軍駐紮了一個旅團(井野旅團),旅團指揮部設置在官塘鎮。
為實現兵力收縮,鞏固廣州。日軍將官塘周邊村莊拆毀、強迫民眾運輸木料、石頭在官塘修建碉堡,運輸木料的民工日夜不停,日軍用刺刀和機槍逼迫百姓拆房毀屋,稍有不從者當即殺害,官塘周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日寇入侵,家園破碎,百姓卻不甘心就戮。1938年,增城地區成立抗日自衛隊。第二年,抗日自衛隊擴編為第63軍第一大隊,大隊長魏友相,副大隊長鍾冠英、莫雄。增城陷落之後,第12集團軍第66軍第151師、第63軍第153師在增城以北、從化邊境地區與日軍對峙。第63軍決定,派出第一大隊夜襲官塘日軍,從後方搗毀日軍據點。
第一大隊(自衛隊)地形熟、有群眾基礎,對增城發動奇襲是最佳的選擇。大隊長魏友相接到命令,連夜召集各中隊長開會,制定了夜襲官塘日軍的計劃。最後研究決定,以傳統的大刀斬首之法夜襲日軍。當時以大刀夜襲日軍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自衛隊擅長用刀;二是敵我力量懸殊,夜襲能取得奇效;三是官塘維持會會長郭滿福願意做內應,可以提供情報,幫忙打開城門。
增城自衛隊,起源於翁源縣大刀會,又被稱之為「翁源大刀隊」,最初起源是天地會、義和團一類的民間組織,具有百餘年歷史。大刀會擅長用刀、梭標和暗器,對機槍火炮卻不擅長。因為是臨時組建的自衛隊,槍枝武器奇缺,所以殺敵還是以傳統的大刀、梭標等為主。
1940年5月,日軍華南派遣軍第二次侵入粵北。為全力打下粵北,日軍將駐紮在官塘地區的井野旅團調走了大部分兵力,日軍旅團長井野親自帶隊配合主力向粵北地區進犯。留守在官塘的日軍只有500餘人,由代理旅團長岡田大佐負責指揮。日軍雖然有500餘人,但真正的戰鬥兵只有300餘,其餘人員均是醫務人員、後勤人員。
夜襲戰開始前,維持會會長郭滿福送來情報:日軍主力(200餘人)駐紮在林柏坊據點,其餘百餘人分散在觀音廟、竹山下、官山等地。日軍主力既然在林柏坊,那就集中兵力夜襲林柏坊,以消滅日軍有生力量為主,不打掃戰場、不繳獲輕重武器。
8月10日,大隊長魏友相召集大刀會首領黃謙、莫雄等開會,第153師第459團劉進麟營長也參加了會議。眾人經過商議,對此次夜襲作戰進行了任務分配:
一、自衛隊兩個中隊負責掃清正面日軍,進行外圍警戒;二翁源大刀隊派出80名技術嫻熟、刀法精湛、戰鬥力強的隊員進入據點內殺敵;三、劉進麟營長率領炮排攜帶迫擊炮1門、重機槍1挺、輕機槍2挺負責壓制日軍火力,另外還派出一個排的兵力接應翁源大刀隊。
全隊人馬400餘人,由魏友相大隊長和劉營長指揮,莫雄副隊長率領第一路、郭南中隊長率領第二路,郭球中隊長率領第三路,三路人馬分工明確,進攻撤退次序都做好了安排。
在出戰的80名大刀隊員中,有25名年輕的女子。她們都是大刀隊的徒弟,都是大刀隊中的精兵強將。這些女子平時種田、種地,農閒時跟著大刀師父練習大刀劈殺技術,戰鬥時配合男子一起出徵,有時候獨當一面進行戰鬥。
一百多年前,她們的先輩加入太平軍,成為了太平軍女軍中的一員。太平軍女軍是一支強悍的戰鬥力量,如今的翁源大刀會女會員,身上依然有當年女軍的風姿。
8月12日夜晚,全隊悄悄摸到林柏坊外圍。第三路人馬在郭球的率領下率先殺入據點,郭球與20名精幹的大刀會員很快衝入日軍文筆塔哨所,將2個放哨的鬼子兵一刀兩斷,隨後又殺入據點之中,將據點內正在酣睡的13個日本兵像砍瓜切菜一樣全部砍死。
郭球中隊長打開文筆塔哨所的同時,莫雄副隊長率領第一路直撲日軍指揮部——岡田的住房撲去;郭南中隊長率領第二路在外圍掃清殘敵,確保不漏掉一個日軍前去報信,並隨時增援其他人馬的行動。
莫雄率領的第一路人馬(包含80名精幹大刀隊員)進展迅速,很快就衝入了日軍兵營。日軍從未想過會遭到自衛隊的襲擊,因為在他們眼裡中國的正規軍主力一觸即潰,這種民間的抗日力量簡直就是螻蟻,日軍從未把自衛隊放在眼裡,於是當自衛隊殺入兵營時,日軍都將槍堆在一邊,光著身子正睡得很香。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莫雄等人舉起大刀紛紛朝床板上的日軍排砍過去。那種場景日軍的腦袋就像一個個長西瓜牌子床上,大刀隊員揮刀砍去一排排將鬼子砍死,如砍瓜切菜一般。據後來莫雄在回憶錄中寫道:
「一刀一個,手快的連斬了4個,手慢的也斬了2個。前後不到25分鐘,這群鬼子被全部斬殺殆盡,砍下的腦袋堆滿了床板,遍地狼藉。」
解決掉兵營裡的鬼子後,第二路人馬也趕到了,兩路人馬直撲岡田的房間。岡田的警衛排先是被手榴彈炸翻,隨後郭南又率領大刀隊殺入。岡田聽到爆炸聲和喊殺聲,驚慌失措地從床上爬起,拿起一把東洋刀就衝出了門外。岡田衝出屋子後,五六個大刀會會員圍攏上來,將岡田圍在中間一頓猛砍。20多分鐘後,岡田和他的手下40餘人全部被砍死。
就在林柏坊激戰時,守在外圍的劉進麟營長阻擊了前來增援的日軍,擊斃了從據點外圍試圖逃竄的鬼子數十人。一直激戰到凌晨4點鐘左右,戰鬥取得勝利,大隊長魏友相下令撤退,全隊緊急撤出了林柏坊據點。
夜襲增城林柏坊之戰,日軍井野旅團被殲滅286人,大刀隊傷亡60餘人,其中女隊員陣亡7人,1人受傷沉重自殺。這名自殺的女隊員是因為大隊撤退時,她因為腿部受傷走得最慢。大部隊撤出據點後,她一個人落在了隊伍後面,由於當時天黑,隊員們並沒有發現她掉隊。天亮之後,為了不被日軍俘虜羞辱,她用短刀切斷了自己的脖子,自殺而死。
夜襲增城之戰,廣州女子有多英勇?在莫雄所寫的《夜襲增城》一文中記載了日軍援兵進入增城後的情形:日軍援兵抵達增城林柏坊之後,到處搜捕自衛隊士兵,但他們早已經人去樓空。在打掃戰場時,一個場景令所有的日本兵都不寒而慄:
在一口水井之中,日本兵吊起了一個女大刀隊員的屍體,當這名女大刀隊員的屍體被拉出水井時,她腰間的皮帶上還掛著一顆日本兵的腦袋,由於被井水浸泡。這顆腦袋已經發白腫脹,變得很大。而女子大刀隊員看上去也不過才20多歲的樣子,女子應該是在戰鬥中被日軍包圍,跳入水井自殺的。
這就是夜襲增城中,翁源女子大刀隊最壯烈、最令人膽寒的一幕。在場的日本兵都被這一幕深深震撼。據後來親眼目睹了此情形的維持會會長郭滿福回憶,當時日軍將自衛隊女隊員的屍體撈出後,將其丟在了一塊水田之中。
日軍焚燒屍體燒了三天三夜,最後才將被燒掉的鬼子骨灰帶去廣州。日軍撤走之後,郭滿福等人才將犧牲的女隊員屍體掩埋,插上一塊木牌子,上面寫著:殉難女戰士墓。
夜襲增城之戰中的翁源女子大刀隊,她們是最有骨氣、最有血性的廣東女子,她們的事跡只殘存在大刀隊員的回憶錄中,她們雖然沒有留下姓名,卻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巾幗英雄。
參考文獻:《正面戰場·廣東抗戰》、莫雄《夜襲增城日軍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