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織就更美生活——記萬事利絲綢文化傳承發展之路

2021-01-09 騰訊網

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在杭州良渚夢棲小鎮舉辦,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優秀匠人齊聚一堂。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官方指定伴手禮品牌亮相,公司董事長李建華也應邀參會。

「千裡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從良渚時期的織絲到如今的定製化絲綢製品,絲綢一路見證著中國的輝煌歷史。而萬事利絲綢將絲綢與良渚圖騰相融合,用創造與匠心,向世界呈現著中國古老文明的魅力。在李建華看來,萬事利絲綢的創立、發展,皆源於「對絲綢的一份愛,對絲綢傳承的一份責任,對絲綢在如今這個時代應該保留與傳承下去的一份執念」。

傳承中創新——引領數位化技術變革

在國內絲綢行業領域,萬事利集團是一家老牌企業,前身為創辦於1975年的杭州筧橋綢廠。萬事利絲綢作為萬事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自2017年起變更為股份公司,將中國傳統絲綢文化與創意設計、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相結合,從事絲綢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業務。

面對絲綢文化的傳承大業,李建華認為萬事利絲綢應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企業遍訪世界去探索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技藝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這些不計較經濟利益的努力,源自李建華對絲綢文化的熱愛與珍視——「我只是希望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傳承下去。」

李建華對於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等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絲綢在絲綢文化的傳承發展中一向重視研發創新,通過技術的完善與革新提升絲綢製品的經濟價值,不斷滿足消費者的更高需求。截至2019年末,萬事利絲綢擁有專利數量達124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主持和參與制定的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共計27項。萬事利絲綢通過技術變革創新引領絲綢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

「絲綢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上從來沒有斷過的文化。要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經久不衰,必須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李建華表示,過去四五十年內,萬事利絲綢完成了從「產品製造」到「文化創造」的突破,實現了從「傳統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現正通過現代化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賦予絲綢新的生命力。

秉持匠人精神,在科技創新變革方面不斷努力的萬事利絲綢,目前已掌握世界領先的絲綢產業核心技術。其自主研發的雙面數碼印花技術,在絲巾雙面異色編織工藝方面獲得了突破,通過融入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手段,高效解決了業界普遍存在的正反面透色及色彩不均勻等問題,攻克了手繪複雜圖案無法精細呈現在面料上的技術難關,使產品的花色得到更為多樣化、高品質的呈現,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戰貧顯擔當——情系鄉土盡心促振興

2020年在我國歷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而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事業中,也有著萬事利絲綢的巨大努力。

作為一家社會責任感極強的民營企業,萬事利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自身品牌價值、轉型經驗和資源優勢與結對鄉村有效對接,如何在外部資金幫扶的基礎上,助推鄉村依靠產業探索鄉村特色經濟發展新路徑。

萬事利絲綢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蠶絲,大部分來自廣西、貴州、雲南、浙江等地農村地區。浙江省開化縣作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華東綠肺」,與萬事利綠色、健康的理念完美契合。從2018年起,萬事利絲綢率先在開化縣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的特種蠶產業示範區,通過建設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棚、開發與改造農具機械、構建數字溯源系統和質量監控體系等舉措,從源頭布局綠色優質產業鏈體系,培育黃金繭、絲膠繭、抗菌繭等高附加值特種蠶繭,在保障原材料較高品質的同時,提高農戶收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萬事利絲綢與開化縣溪東村開展結對幫扶,蠶桑作為溪東村的支柱產業,支撐著90%農戶的生計。通過引進浙江大學科研團隊培育的「黃金繭」特種蠶種,萬事利絲綢在溪東村建起了規模化集約化特種原料繭示範基地。村裡的「黃金蠶」養殖僅僅兩年便大面積鋪開,2020年的產量達2.25萬公斤,為溪東農民增收近百萬元,2021年預計收入將翻番。

在萬事利絲綢的引領下,廣西因地制宜走出了符合自身生態特點的生態扶貧道路,當地農民著力發展桑蠶等生態效益農業,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其中,萬事利絲綢廣西雲表鎮蠶桑產業基地優勢明顯,全鎮桑園種植面積5.8萬畝,養蠶戶1.5萬餘戶,年養蠶20.6萬張,年產鮮繭1.51萬噸,年產值達5.05億元,其桑園面積、養蠶量、鮮繭產量均在全國鄉鎮中位居首位。

而萬事利絲綢基於對市場的精準把握,提出了「健康絲綢」的概念,並依託強大的自研技術陸續推出了黃金蠶絲被、絲綢面膜等主打純天然、綠色環保的高功效絲綢產品。

藍圖更宏闊——智能化生產服務美好生活

在萬事利人的眼中,絲綢並不僅僅是產品,它是文化、是藝術、是時尚,是新的萬億產業。萬事利絲綢結合自身實際,以文創作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實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李建華說:「新的時尚與傳統產業是相輔相成的,傳統的東西必須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人們對部分傳統產業的存續感到不理解,其實大多因為這些產業不夠貼合新的時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才是真正歷久彌新的產業。看一個產業、一家企業好不好,關鍵要看它生命力,看它能夠存續、能夠踏實發展的時間有多久。」

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方向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了數位化為絲綢產業帶來的推動力。企業自2010年起便深耕智能技術、移動互聯、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領域與傳統絲綢業的結合。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萬事利絲綢已經找到了一條「傳統產業+文化創意+高科技=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路徑,並把高新技術與數據思維貫穿於企業運營管理、生產、設計、營銷等多個環節。

萬事利絲綢新近打造了名為「西湖一號」的人工智慧絲巾設計平臺,使每一條絲巾都可以有專屬紋樣,還可為絲巾賦詩、加載歌曲,實現專屬定製、專屬生產。而且生產效率也已大大提高,消費者下單後很快就能拿到為其量身打造的專屬產品。李建華表示,在他眼中,未來的絲綢製品設計將完全是智能化的,AI會與人類設計師協作,更加準確地洞悉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個性化訂製。

如今,萬事利絲綢在技術方面已處於行業內領先地位。曾經,我國絲綢產業被動依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的貼牌加工,如今則已經可以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了。李建華說,這是中國絲綢產業崛起的標誌,我們贏得了一個好的開局。

放眼明天,李建華對萬事利絲綢的進一步發展構想十分宏大。「萬事利絲綢會緊緊抓住做絲綢製品的這根絲,運用現代科技實施智能化生產,創造更為出眾的產品,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回報國家和社會。我們會將前沿科技和古老的絲綢文化結合在一起,讓絲綢更時尚、更藝術,也以更有創意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讓文化傳承,讓生活美好。」

來源/ 中國縣域經濟報 (曾慶華)

編輯/ 李旭晨 劉炎炎

責編/ 王禕

監製/ 思柳行

相關焦點

  • 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說,從最初只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貼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這是中國絲綢時尚產業崛起的一個標誌性開局。  事實上,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數位化帶來的推動力。
  • 深度丨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對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產業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的故事、絲綢的文化,這一切所得都歸結於「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傳承的一種責任,對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萬事利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 萬事利絲綢去全世界找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即使不產生經濟效益也把他們「養」起來,這些不計回報的事,只出於對絲綢文化的熱愛,「我只希望把老祖宗的文化傳承下去。」 可如何跳出絲綢做絲綢?
  • 傳承家文化 獻禮中國年 人民日報文創再度牽手萬事利絲綢
    弘揚傳統家文化,獻禮紅色中國年。2020年12月8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2021聯名新年禮文創產品發布儀式舉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等出席了活動。
  • 萬事利,讓世界愛上中國絲綢|中國匠人大會匠品
    2000多年後,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精湛的技法,成就讓世界驚嘆的故事。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對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產業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的故事、絲綢的文化,在李建華看來,這一切所得都歸結於「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傳承的一種責任,對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
  • 萬事利絲綢入選「2020品牌強國計劃」書寫文化自信
    萬事利絲綢入選為人民日報社「2020品牌強國計劃」,成為絲綢行業唯一入選品牌。除此之外,萬事利絲綢還獲得了」2020年度中國品牌創新案例」獎。  中國絲綢「領跑」世界  論壇上,圍繞「中國自信·品牌力量」的核心主題,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受邀發表演講,進行自主創新助力品牌發展成果的內容分享。
  • 傳承絲綢文化 打造民族品牌 ——訪西安秦唐錦絲綢製品有限公司...
    歷史的河流不斷向前流淌,絲綢文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見證,中國蠶絲文化早已滲透到歷朝歷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對政治、經濟、宗教、社會、文化和藝術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獨具一格的絲綢文化也成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使得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浪潮。
  • 強強聯合,單創THALISSI跨界聯名國禮絲綢品牌萬事利絲綢
    近日,單創旗下品牌THALISSI正式宣布,與中國高端絲綢品牌萬事利絲綢攜手推出以THALISSI女王頭像為創意的絲巾 ——女王的羽冠。相信此次的跨界合定會為單創消費者帶去不一樣的驚喜體驗。西班牙高端護膚品牌THALISSI成立以來一直在工藝和成分上堅持高品質、高標準,致力於為消費者打造高端卓效的護膚體驗。此次選擇與國禮品牌萬事利絲綢合作,也正體現了其對於高品質的不變追求。強強聯合,只為讓單創消費者有更高品質選擇此次THALISSI與萬事利絲綢的強強聯合絕非偶然。
  • 傳統文化進園區 絲綢口罩繪畫DIY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員工感受絲綢文化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委、南山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南山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團工委聯手,於12日晚上在南山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新時代大講堂主辦了此次「傳統文化進園區絲綢口罩繪畫DIY」活動,讓更多的白領們了解真假絲綢,在國粹絲綢口罩上繪畫自己心中的祖國。這也是傳統絲綢文化首次走進科技園區。
  • 發展絲綢文化 弘揚絲路文明 聆聽一場絲綢之路上的紡織品對話
    浙江理工大學校副校長、黨委委員陳文華表示,首屆研討會以發展絲綢文化、弘揚絲路文明為主旨,為展開考古、科技、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圖片由主辦方提供研討會成果豐碩,報告內容涵蓋世界絲綢互動地圖的學術協作、絲綢文化傳播與絲綢之路、紡織考古與文物保護、絲綢遺產多元屬性與時空規律等領域。英國牛津獨立學者克里斯多福·巴克利深入分析了絲綢之路沿線的織機。他認為,絲綢之路沿線豪華紡織品貿易刺激了新織造技術的發展。
  • 日本結城捻線絲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結城捻線絲綢(結城紬)來自於日本的茨城縣的小山市等地區,2010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茨城縣古時被稱為常陸國,而編制繭綢從很早就開始了,在室町時代的末期被稱為「結城繭綢」,到了江戶時代,作為當地一種有名的特產而產量巨大。
  • 湖州絲綢走高端親民之路 打造本真藝術
    湖州南潯十萬人家絲綢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趙張彬這樣理解絲綢文化,他說,我們的祖先不但發明絲綢,而且利用絲綢在服飾上,文化禮儀上,乃至藝術上都有閃耀奪目的光輝歷程,把古老華夏文明帶向了海外。如今,習主席再次倡導絲綢文化之路,無論是海上還是陸地上,都是聯繫世界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對我們整個國家來說,此次絲綢之路的再次提出與建設的戰略層次也是意義非凡,可見絲綢文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於此。
  • 被LV母公司告上法庭,萬事利IPO徵途隱憂多
    主要從事絲綢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的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事利」)日前遞交IPO招股說明書,擬衝擊創業板,公開發行不超過3363.43 萬股,計劃募集資金
  • 嘉職院師生在2020長三角(嘉興)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中勇奪兩金...
    12月18日,為助力嘉興市文化產業提能升級,迎接建黨百年,由中共嘉興市委宣傳部、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共青團嘉興市委員會主辦的2020長三角(嘉興)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決賽在華美達酒店隆重舉行,嘉職院文化與旅遊學院的3件作品在3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並勇奪兩金一銀
  • 鼎盛絲綢:千年宋錦,一蠶一絲織出的華夏文明
    鼎盛絲綢:千年宋錦,一蠶一絲織出的華夏文明 發表時間:2020/2/20
  • 中國傳統文化,絲綢織錦,北朝紋樣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北朝時期絲綢織錦出土自阿斯塔那古墓,是考古工作者再次發掘的北朝時期織錦。它不僅色澤豔麗,且圖案紋樣千姿百態,為世人所矚目。
  • 一根絲上舞動的生命張力——看吳江絲綢紡織業如何精彩蝶變
    可以說,「四新」和「三染」是盛澤絲綢工業的精華和孵化器,為盛澤絲綢紡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了人才、輸出了技術,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也為吳江培養了大批民營企業家,它是吳江的「黃埔軍校」。
  • 從《弟子規》看和邇美的文化自信與傳承
    自成立以來,和邇美品牌就十分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始終秉承「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傳承健康生活方式」的使命,並在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沉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仁愛文化。並且其由表及裡貫穿了和邇美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了和邇美的「魂」。
  • 領略中國文化藝術瑰寶 鳳織坊居家布藝將「美」融於生活
    在這五千年的朝代更迭之間,人們不斷創造,也不斷突破,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產物。無論是享譽國際的京劇,還是讓人垂涎三尺,食之不忘的中國菜式,中國的文化產物已經逐漸走出國門,與世界文化融於一體。而今,更有鳳織坊居家布藝,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推出新中式系列產品,將中國的「藝術瑰寶」與傳統居家布藝融合起來,讓中國的文化藝術之美傳遞進了家家戶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