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名相範雎,在魏國被冤枉受辱後,是如何死裡逃生?

2020-12-14 一盞茶吧

說起秦相範雎,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要說起他向秦昭襄王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戰略,可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可又有誰知道,這麼一位極具戰略頭腦和眼光的人才曾經是魏國的一位門客。

與蘇秦張儀那些追逐名利周遊列國求取富貴的遊說之士不同,範雎似乎並無什麼遠大的志向,只是安心在魏國做一位微末小吏,尋求個溫飽養家餬口罷了。卻不想禍從天降,領他平白無故遭受了奇恥大辱,甚至幾乎身死。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我們的老實人範雎遭受到了了如此之大的災禍,這其中的前因後果究竟是怎樣的,他又是如何死裡逃生、轉危為安的。這裡,我們一起去千年前的魏國一探究竟。

齊王賞識,福兮禍兮。

就在齊國田單復齊後,魏國派遣中大夫須賈作為魏國使節前往齊國。一想起老爹齊湣王在位時的五國伐齊,齊襄王田法章就氣不打一處來,厲聲責問當初魏國為何要幫著燕國攻打齊國。

須賈顯然對齊襄王這一激烈反應估計不足,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看到自家主君在客場輸人又輸陣,隨行的須賈門客範雎義正辭嚴地反駁齊襄王:大王啊,我是真沒想到您還有臉說這話。當初您老爹齊湣王田地暴虐無道惹得天怒人怨,不要說諸侯列國,就是你們齊國朝野上下,黎民百姓誰不是恨不得人人把他剝皮抽筋。

您現在不說反思一下自己,卻還豬八戒倒打一耙來指責我們魏國,當初攻打你們齊國的國家還有其他四個呢,你有本事也把人家叫過來一起罵呀!您現在要是改過自新、發奮圖強還能振興您們齊國。可您要是揪住以前的那點破事不放,只知道怨別人不知道反省自己,我看五國滅齊的歷史又要重演了。

齊襄王田法章一聽原來魏國使團裡還有這麼一號人物呢,很是意外,心裡也不由暗暗佩服,於是賜給他十斤黃金和其他一些財物。範雎考慮自己是魏國使節之一,私自接受別國國君的賞賜,於理不合、於國不忠就婉言謝絕了,同時也將此事向使團帶隊須賈做了詳實全面的口頭匯報。

但光明磊落的範雎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行為非但沒有為自己贏得一片褒獎,反而招來了殺身之禍。

禍從天降,死裡逃生。

就在須賈一行人順利完成了在齊國的外交使命回到魏國後,對於範雎在齊國的大出風頭頗有幾分嫉妒,也有幾分懷疑的須賈立即將齊襄王私下賞賜範雎的這一重要情況報告給了魏相魏齊。

聽到中大夫須賈那添油加醋的匯報,身為魏國的國相,一向忠心耿耿的把魏國的國事當作自己的家事的魏齊,無比堅定地相信這一定是範雎出賣了魏國的國家情報才換來的賞賜。身為魏國的國相,他魏齊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一吃裡爬外的魏奸繩之以法,以儆效尤。

於是魏齊下令把一臉懵逼的範雎提溜過來,二話不說就直接棍棒相加,直到把範雎打的肋骨骨折、牙齒脫落還不罷手。眼見著自己被打的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知道要是再這麼打下去自己就真的不是人了的範雎,趕忙趴在那裡裝死。

魏齊於是命人用草蓆將範雎一卷扔到廁所裡,並讓所有在場的賓客輪番朝範雎身上撒尿,邊尿邊罵:這就是魏奸的下場,讓大家好好看看要以他引以為戒。

範雎真能忍呀,始終一言不發咬牙堅持。待到天黑,看到身旁有一個小吏在看著自己,就低聲說道:大哥啊,您行行好,你看我這副德行肯定是活不成了,可我不想死在廁所當個孤魂野鬼,麻煩您想辦法把我弄回家去,讓我死在家裡,我的家人一定會對您重金酬謝的

小吏一聽有利可圖,就趁魏齊和賓客們喝高了的時候稟告:相爺,這個範雎死了半天了,一直扔在廁所裡不是回事,再把別的上廁所的人嚇著,還是趕緊處理了吧。

已經喝得有些二五的魏齊沒有多想,就讓這個小吏把範雎扔到荒郊野外去餵野狗,就這樣範雎總算是死裡逃生了。心思縝密的範雎做戲還要做個全套,他一面讓家人把茅草蓆扔到野外,一面囑咐家人要趕緊發喪。

正如範雎所料,國相魏齊雖然心眼很小,但腦子還不算小,他怕範雎沒死就派人搜索,直到聽說範雎的家人為他舉行葬禮這才放下心來不再懷疑。

既然為他發了喪,家是不能再呆了,否則讓周圍鄰居看到,還不以為是鬼魂作祟,嚇出個好歹。好在還有個好哥們鄭安平是生死之交,不避兇險將他藏匿了起來。於是範雎就此隱姓埋名,改名為張祿,開始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

總結: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人才的交流十分頻繁,一代名將吳起本是衛國人,卻能在魏國建功立業;同樣出身衛國的公孫鞅後來來到秦國,才變成了大名鼎鼎的的商鞅。可以說此時的天下,不僅是君主選擇大臣,也是遊士在尋找可以輔佐的的君主的一個雙向選擇的時代。

因此,齊襄王對範雎的賞識也可以看作是希望他能來到齊國輔佐自己的一種善意。對此魏相魏齊著實沒有理由和必要如此大動幹戈將範雎置於死地,事實上他的這種狹隘心胸和人才政策非但不能幫助魏國招攬人才,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反效果。而他自己也會在不久的將來為今天的惡行,受到應有的懲罰。

相關焦點

  • 秦國四大名相:運籌帷幄,力助秦國一統天下!
    其中,就以下四人來說,可以稱之為秦國在戰國時期的四大名相,他們都為秦朝的建立貢獻了自己的作用。商鞅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 秦國傳奇宰相範雎:集7個小概率事件於一身,僅此一人
    範雎是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的宰相,秦昭襄王與範雎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始皇、李斯統一帝業,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縱觀範雎的一生,只能用傳奇來形容。範雎小概率事件一:被污衊通齊賣魏。範雎(魏國人)隨主人須賈出使齊國,嶄露頭角,卻被心胸狹窄的須賈嫉妒懷恨,於是向魏國宰相魏齊舉報他私下通齊。
  • 商鞅、張儀與範雎,三個「外國人」,是怎麼接力把秦國抬上天的?
    4年後,在搶佔中原制高點—上黨地區的過程中,秦國與趙國之間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一舉將這個東方頭號軍事強國打得只剩半條命,此後的秦國,基本上已經沒了對手;秦昭襄王死後四年,嬴政接位,秦國統一天下的目標已觸手可及。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認為:商鞅、張儀、範雎三人,是聯手推動秦國邁向統一之路的頭號功臣。同時,從上文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來源地出奇的一致:魏國。
  • 範雎:被打「死」後扔到廁所,也能走出一條不同尋常路?
    後來範雎化名張祿為秦相後,魏國又派須賈出使秦國。 公孫衍、張儀也都是魏國人,魏國多出辯士。可這次出使,因為魏國之前同其他國家一起攻打過齊國,讓齊國幾乎亡國,齊襄王就沒打算善待魏國來使,斥責須賈。見主人受辱,範雎就站出來同齊王辯理,這一辯,讓齊王對範雎刮目相看,這範雎還真是個人才啊,他就單獨賞給範雎很多金錢和牛酒。
  • 秦國能統一天下,魏國為其輸送多少人才?
    魏國人才之流失非常多:吳起、商鞅、孫臏、張儀、犀首、範雎,再加上魏國公族公子卬、魏章,為秦而戰,不得不說魏國用人政策之失敗。而上邊這些人物,直接導致了魏國之衰。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那些投奔秦國的人才,他們成為秦國最終統一六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尉繚子戰國時期兵家的傑出代表人物,魏國大梁人,據稱是鬼谷子的徒弟。
  • 羋月剋星範雎:曾被人「打死」丟到廁所,功成後上演「花式」復仇
    他本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在後來搖身一變成為了秦國之相,更是被司馬遷列入史記,宣太后羋月無疑是一個女強人,把控朝政長達四十年之久,嬴稷最後終於將其攆到了臺後,而幫助嬴稷克制宣太后的人就是範雎。無奈之下的範雎只得退而求其次投靠了中大夫須賈,做了一個門客,須賈是個能言善辯之士,負責魏國的外交事務,經常代表魏國出使各國,終於機會來了,須賈奉命出使齊國,範雎也在此之列,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場危機悄悄來臨,這次出使極其不順利,因為魏國之前和其他國家攻打過齊國,齊王本來就沒打算善待魏使,公開斥責了須賈,看到自己的頭頭受辱,範雎就站出來同齊王辯理,這一變讓齊王對範雎刮目相看
  • 秦國強大的兩位關鍵人物,一位無人不知,另一位被司馬光視為小人
    經過二十多年變法改革,秦國國力迅速增強,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佼佼者。因此,秦國強大的第一位關鍵人物自然是商鞅。「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不斷變強,但這個階段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諸侯國也出現過,比如魏國、齊國都曾稱霸一時。所以「商鞅變法」為秦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假,但如果把秦國統一天下的功勞都歸於變法則有點言過其實。
  • 黃歇、範雎與遠交近攻,制訂秦國後期發展戰略的,為何不是秦人?
    ;二年後捲土重來,不僅打服魏國,甚至還讓楚、趙兩國惶惶不可終日,互相間不敢救援,「王之威亦單矣!」。這還沒完,黃歇認為秦王還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向夏禹、商湯、周武王三位聖主看齊,與春秋五霸相媲美,即所謂「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但有一個前提:斷絕後患,避免物極必反。第二步,點出隱患。
  • 秦國的兩位武將,因為作戰失利,最終背叛了秦國!
    鄭安平曾幫助範雎逃往秦國,範雎出任秦國國相後,鄭安平被舉薦為將軍,後因邯鄲之戰被趙軍包圍投降趙國,被封為武陽君。具體來說,在戰國時期,魏國人範雎因受魏國國相魏齊的陷害,遭鞭笞後脅折齒斷,裝死隱匿於廁所之中。後範雎得到看守的幫助得以逃脫,魏齊派人追捕,鄭安平一面幫助範雎化名為張祿,隱匿躲藏;一面假扮成差役,接近奉命出使魏國的秦國謁者王稽。
  • 戰國時六國的人才市場,魏國究竟流失了哪些頂級人才
    我們現在開上帝視角,回顧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覺得沒什麼,但在那個時代能簡略的用四個字就總結出來秦國統一的基本方針,可以說範雎是一個頂尖的戰略家。範雎是魏國人,範雎是魏王手下一個大夫須賈的隨從,當時須賈帶著範雎出使齊國,但須賈一連待了幾個月都沒有見到齊王。反而是範雎得到了齊王的一份重賞,因為齊王認為範雎是個人才,想要拉攏他棄魏投齊。
  • 秦國之所以能夠成功,皆賴「打工人」
    特別是,進入戰國時期,秦國對人才的需求更為強烈。在這一時期,諸侯們都撕下了和平的面具,各國之間的關係空前緊張。秦國的鄰居魏國,首先樹立起了招攬人才的大旗,隨著李悝、吳起等人的加入,魏國一躍成為三晉之首,成了戰國初期的霸主。
  • 秦國四大名將——白起
    白起出生時秦國就已經很強大了,秦國是按照軍功封賞的,白起的軍事才能自小就逐漸顯現,所以憑藉軍功慢慢的做到了左庶長。他後來和穰侯魏冉關係不錯,魏冉做了丞相以後推薦白起攻打韓國和魏國。白起精準的分析了形勢,將主力部隊繞到了韓魏聯軍的背後,一舉擊潰了敵軍,俘虜魏將公孫喜,不過很快這位魏國大將就被白起殺了,白起不但殺了主將,而且斬首敵軍二十四萬,奪取城池五座。第二年,白起繼續攻打魏國,奪取魏城六十一座。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六位頂級人才,讓四個國家崛起!
    在魏國不得重用的背景下,商鞅離開魏國,來到了秦國。在此基礎上,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後,他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對於商鞅變法來說,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成功,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變法了。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也很難一統六國。
  • 商鞅變法前後,秦國面臨怎樣的困境?秦人又是如何擊敗魏國的?
    更有甚者,義渠戎還在公元前430年攻到了秦國渭南。對內,秦國君主的權力也受到了國內大貴族的限制。早先,秦憲公病逝(公元前704年)時,秦國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合夥廢掉太子武公,並立憲公幼子出子即位,後三權臣又殺出子立武公。雖然最後三權臣被武公誅殺,但是他們卻開了秦國貴族亂政的先河。接著,在公元前425年,秦庶長晃又攻殺了秦獻公的祖父秦懷公,立懷公之孫秦靈公即位。
  • 《大秦賦》如果秦國相國按照功勞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在公元前338年被車裂。
  • 對秦國貢獻最大的兩位大臣,因為同一個原因,最終丟掉性命!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
  • 範雎如何從生不如死逆襲成為大秦宰相(上篇)
    範雎(jū)是魏國人,家境貧寒,但是他卻心懷鴻鵠之志,他的人生理想是可以在魏王身邊做事情,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大施拳腳。理想很豐滿,奈何現實太骨感,他無權無勢又窮,魏王豈是他這種小人物可以見的。範雎想:也罷,那我就曲線就業吧,他就當了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
  • 施展變法讓秦國變強的商鞅,為何死後還被五馬分屍?其實並不冤枉
    商鞅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所施展的變法讓秦國從文弱變為野蠻,成為虎狼之國,橫掃六國,天下無敵。可為何到最後,商鞅卻被指謀反,死後還被五馬分屍,全家被殺呢?其實並不冤枉。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是狠人輩出的魏國,這衛鞅自然也受到了「燈塔國」的召喚,想去魏國一展自己的才華。衛鞅來到魏國,先是跟著公叔痤打工,得到了賞識。公叔痤年老,向魏惠王舉薦衛鞅為自己的接班人。魏惠王倒覺得這公叔痤怕是糊塗了,怎麼能舉薦一個毛頭小夥子呢?就沒有提拔衛鞅,公叔痤很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