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從少年天子到成熟帝王,我用了八年

2020-12-21 西府趙王爺

八年,能幹什麼?明英宗朱祁鎮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八年能讓一個人長大。

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任皇帝,同時也是明朝第八任皇帝。人家一輩子能當一次皇帝就已經是很牛了,他一生當中做了兩次。而兩度沉浮,從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到牢獄重生的落魄皇帝,他的一生更是是跌宕起伏。

少年天子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年僅36歲。朱瞻基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卻留下了一個強大的明朝。此時的大明朝,經歷了「洪武」、「永樂」以及「仁宣」三大治世,此時的大明王朝國力攀至鼎盛,可謂是國富民強。對內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對外四夷賓服,萬國來朝。

這是朱家人歷經五世積累的基業,是漢唐雄風之再現,是我漢家王朝之驕傲。只不過,這一切,是由一個九歲的孩子來繼承。

朱瞻基駕崩同年,年僅九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改元正統,是為正統皇帝。

正統初年,年幼的朱瞻基雖繼承大統,但他卻並沒有太大壓力,爺爺和父親給他留下了太多的東西。前有大明第一皇太后,朱瞻基的祖母,如今的太皇太后張氏掌舵;後有明朝歷史上最為賢能的「三楊」布帆,大明朝欣欣向榮,朱祁鎮自然高枕無憂。

然而好景不長,從正統五年到正統十一年,「三楊」去世,此外正統八年,張太后也駕崩離世,大明朝的主心骨一個接著一個離去。重擔逐漸交到了朱祁鎮身上。

不過,這對於朱祁鎮來說,壓力並不大。父輩打下的基業是他最大的本錢,雖然祖母駕崩,「三楊」離世,但朱祁鎮也已經長大,不再是那麼懵懂的孩童。且攝政、輔政全部離世,如今的朱祁鎮已沒有了「桎梏」,大權在握。

懵懂孩童已經長成了熱血青年,滿腔都是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少年天子,意氣風發。時值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叛亂,朝廷從正統六年至正統十四年,先後出徵三次,派遣數十萬大軍徵討麓川,直至最終平定。

史稱「三徵麓川」,其最終的終結者就是朱祁鎮。僅憑此一項,朱祁鎮的武功就足以列入明朝歷代皇帝的前列。

這位少年天子的前路,一片光明。

但,朱祁鎮畢竟只是一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子,且親政之前,他都生活在祖母、母親甚至於「三楊」的陰影之下,壓抑了太多太多。意氣風發的背後,同時也是叛逆青年的魯莽無知。換句話說,此時的朱祁鎮雖有雄心壯志,但卻過於的年輕氣盛。

這裡不得不誇一下《大明風華》裡面飾演朱祁鎮的張藝興,此時的朱祁鎮少年不識愁滋味,母親嚴管下的逆反,急於證明自己的肆意妄為,外加對於寵信的義氣用事,他都演繹得可圈可點。

年輕的朱祁鎮並沒有意識到,「三徵麓川」雖然凱旋,但也明朝的衰敗埋下了伏筆。當時朝廷的主要精力都被牽扯進麓川戰事,瓦剌藉機坐大,等到朝廷最終平定麓川,北方草原上已經站起來一個全新的對手。

風霜北狩

公元1449年,這一年是朱祁鎮繼位的第十四個年頭。已經壯大的瓦剌借明朝減少使者賞賜為由,大舉南下。而年輕氣盛的朱祁鎮在接到瓦剌犯邊的軍報後,決定效仿先祖朱棣、朱瞻基,御駕親徵,徵戰沙場。

史書上說這裡面是宦官王振攛掇的結果,我覺得有些片面。因為大明王朝以武立國,歷代帝王大都有戰場廝殺的經歷。比如太祖皇帝朱元璋,本就是軍旅出身。而曾祖父太宗皇帝朱棣從靖難之役到五伐北元,一輩子都是在馬背上。至於自己的父親,那同樣也是親徵上戰場,徵蒙古、平漢王。朱祁鎮此時正是熱血爆棚,有著親徵想法再正常不過。再者,朱祁鎮親政不久,非常需要大的功績來立威,來震懾那些老臣,甚至於一直壓在自己頭上的那座大山——孫太后。

所有王振的耳邊風只是促使朱祁鎮親徵的一部分原因,更多的還是朱祁鎮他自己想要藉此來建立功勳。史書上之所以講過錯都放在王振身上,無非是想為朱祁鎮開脫。

話說回來,就常理而言,皇帝親徵其實沒有太大問題。但沒有太多軍事經驗的皇帝親徵問題就大了。

而朱祁鎮顯然就是這樣一個人,二十歲的少年天子,完全就是「溫室裡的花朵」,他全然沒有父輩先祖們那本浴血沙場的經歷。

首先他在軍中沒有威信,單單頂著一個皇帝的名頭,給將士帶來的不是鼓舞,而是壓力。他們不僅要考慮如何對付兇惡的蒙古人,還要思考如何應付和保護軍中的這位大爺。得擔心他的衣食住行,得滿足他得無理要求,甚至於還要被他瞎指揮。

此外,朝廷剛剛結束三徵麓川的戰事,士卒尚不得歇息,軍隊未得到修整,損耗的國力尚未恢復。不僅僅是朱祁鎮親徵不合適,就算是整個和瓦剌開戰這個決定都可以說不算太明智。

但,朱祁鎮不管這些,他滿心認為此去定會凱旋而歸,而他也會由此而聲威大振,由此褪去拿所謂「少年天子」的名頭。

公元1449年7月,朱祁鎮集結50萬大軍(號稱)北狩,由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城監國。這一次,明朝可謂是精銳盡出。比如大明帝國最精銳、配備先進火器的京師三大營,還有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等一眾名將,甚至於還有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等一大批文官。

可以說是帶出了明朝文武百官的大半家底。但這些人,除了武將和後期軍需調配,其餘的全是累贅。這麼大一隊人馬,且大部分是手無縛雞之力,沒有經受任何軍事訓練的文官。他們的行軍速度,耗費的馬匹糧草以及所需要的護衛部隊,都是導致此次戰敗的關鍵原因。

當然,指揮失當和軍隊的實力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前面提到過, 「三徵麓川」對明朝實力的消耗不少。當時的明軍雖然數量龐大,但事實上戰鬥力卻不復當年。

就在朱祁鎮率大軍離開京城的前一天,西寧侯宋瑛和武進伯朱冕,就在大同陽和口與也先的3萬騎兵爆打了一仗。結果卻是明軍全軍覆沒,宋瑛和朱冕戰死。

當時明軍在軍力上是佔據優勢的,不僅有大同鎮的數萬邊軍,還有從京城增援而來的6萬大軍。結果連和瓦剌大軍相持都做不到。可想而知,雙方戰力之差距。

也正是因為前方大敗,朱祁鎮大軍驚慌失措,不敢再進,大家慌忙撤退。此後由於朱祁鎮不按計劃撤退,肆意改道,導致大軍被瓦剌騎兵追上。朱祁鎮和他的大軍被困在了土木堡。

而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明軍慘敗於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最慘的是,此次隨行的數十位文臣武將,盡皆戰死。大明朝廷從天子到朝臣來了一次大換血,同時包括京師三大營在內的數十萬明軍精銳戰死,明朝軍力一落千丈。自此以後,其在北方的戰略地位由攻轉守,國力大不如從前。

講到這裡,必須駁斥一下那些所謂的歷史陰謀家。他們稱土木堡之變是文官集團的陰謀,理由是此役,導致武將集團損失殆盡,文官集團抬頭,明朝陷入了長時間「內鬥期」,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但事實上,此次死在土木堡的文官首腦和大有前途的高級文官,比武將勳貴們只多不少。如果這也能稱之為陰謀的話,那只能說明朝的文官們太有獻身精神了。

當然,無論原因如何,朱祁鎮終究是為他的年輕付出了代價,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戰俘皇帝,並由此開啟了他長達一年的漠北之旅。

在漠北的這一年,朱祁鎮過得沒那麼差,也沒那麼好。好的是至少有吃有穿,畢竟明朝未滅,朱祁鎮這個皇帝俘虜乃是也先要挾明朝的最大籌碼,當初孫太后為了換回自己兒子,個也先可是送了不少財物。甚至於也先還想招他為女婿,只不過被朱祁鎮以「生為俘虜卻貪戀敵寇女色」的理由所拒絕,由此可見,朱祁鎮骨氣還是有的。並沒有埋下身子去委曲求全。

但虎落平陽被犬欺,曾經的一朝天子如今卻成了階下囚,是個人都敢到自己身上踩一腳。就連當初自己身邊毫不起眼的小太監喜寧,因為投靠也先而小人得志,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如此巨大的身份落差,有時候比死了還難受。

不過話說回來,或許正是在漠北這一年的備受欺凌,使得朱祁鎮的心境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造就了一個堅韌隱忍的性格,以至於其在回朝後還能東山再起。

南宮幽禁

明朝人確實有骨氣,並沒有讓也先達到奇貨可居的目的,雖然要了些錢財,但並未得到諸如土地人口這些更為實際性的東西。朱祁鎮被俘後,明朝上下秉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原則,立即著手選立新君。當時朱祁鎮有兒子,但過於年幼,在此非常時期不適合繼位。於是最終庶子出身的郕王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而朱祁鎮則是被遙尊為太上皇。

而朱祁鈺也不負眾望,和于謙、孫太后等人一起,守住了京城,將瓦剌人趕回了漠北。

對於瓦剌人來說,此時的朱祁鎮顯然已經失去了作為籌碼的價值。於是瓦剌人將他放了回去,這樣既可以不用遭受明朝人怒火,也可以讓朱祁鎮這位太上皇回去攪弄風雲,為瓦剌贏得新的機會,兩全其美。

這一招是個陽謀,大家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這個道理,若是朱祁鎮回來,他和朱祁鈺該如何相對,這個皇位到底該誰來做,本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時瓦剌要送還朱祁鎮的消息傳到京城,底下大臣們主張去迎接,朱祁鈺就很不高興。

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

不過,朱祁鈺本就是半路出家,根基不穩,兵權在于謙手裡,滿朝文武唯孫太后馬首是瞻,他就是被推出來穩定軍心的。所以縱使朱祁鈺有一萬個不願意,他也無法阻止朱祁鎮回來。

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

不過,回來歸回來,這個皇位朱祁鈺是決計不讓的,他畢竟是孫太后欽定,又得群臣擁戴,並且在京城保衛戰中,堅守京城,深得民心。打跑了瓦剌人的朱祁鈺和朱祁鎮這個瓦剌人的階下囚,其地位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不管朱祁鈺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朱祁鎮回來之後,便被軟禁在了南宮,這一待就是七年。

朱祁鈺和朱祁鎮其實關係並不錯,當初朱祁鈺是庶子出身,但朱祁鎮很器重自己這個弟弟,不然親徵時也不會讓他監國。而他沒想到,自己從漠北回來之後,這個昔日的庶子兄弟,已經爬到了自己的頭上。做了自己的皇位不說,還想要廢掉太子,讓自己這庶出一脈轉正。站在朱祁鈺的角度,他的所作所為,其實是人之常情。這皇位不是他搶來的,是自己憑本事掙來的,而且權力的誘惑有幾人能抵擋?

但放在朱祁鎮面前,這是背叛,特別是後來還想廢掉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兩兄弟徹底掰了。

不過,這一切朱祁鎮都藏在了心裡,他不再是當年那個愣頭青。他知道,自己如今沒有和弟弟叫板的實力。他只能在暗地裡徐徐圖之。

很顯然,朱祁鎮的選擇是明智的。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皇位的歸屬再度起了懸念,朱祁鎮的機會來了。

奪門復位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清晨,武清侯石亨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帶著上千人馬浩浩蕩蕩往南宮奔去,並控制了沿途出入口。面對著緊鎖的南宮大門,徐有貞帶著人直接將其撞開。而此時的太上皇朱祁鎮,已經換好了朝服,立於臺階之上,嘴角微翹。

在大軍護衛之下,朱祁鎮成功登上奉天殿的龍椅寶座。而此時,午門之外,百官還在等著上朝,對這一切毫不知情。等到進入大殿之中,他們才知道,那個男人,回來了。而朱祁鎮,在時隔八年之後,終於再度成為了大明朝的皇帝。

這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奪門之變「!

而之後在朝堂之上,朱祁鎮逮捕並處死了力挽狂瀾拯救明朝的于謙。

所有人都知道,朱祁鎮的「復仇」開始了……

眾所周知,朱祁鎮奪門之變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殺于謙。于謙是誰啊?保衛了京城的國家英雄,甚至於連朱祁鎮能順利回歸也是他的功勞。如今朱祁鎮殺他無異於忘恩負義。

但站在朱祁鎮的角度,他必須要殺于謙。朱祁鎮成功復位乃是徐有貞等人鼎力相助,而這些人全都和于謙有隙,此時的朱祁鎮還得靠他們來幫自己穩固地位。只能是選擇殺掉于謙來安撫他們。此外,于謙是兵部尚書,掌控著當時的大部分軍權,再加上百官又都唯其馬首是瞻。朱祁鎮如果不想被架空,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趁現在除掉于謙。

所以從後世來看,朱祁鎮忘恩負義,殘害功臣,是昏君,是暴君。但事實上,此時的他,在經歷了八年的磨礪之後已經想當成熟。其所作所為,對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

他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是一個成熟的帝王,他長大了。

從當初的少年不識愁滋味,到嘗盡人間百態,朱祁鎮用了八年。

相關焦點

  • 朱祁鈺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朱祁鎮能輕鬆復位?這一原因至關重要
    可惜,朱祁鈺享國不長,在位時間不過短短八年,而且,他最後是被其兄朱祁鎮奪位。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很好奇,既然朱祁鈺的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會被朱祁鎮奪位?而且,朱祁鎮奪位似乎非常輕鬆,一夜之間,便摘下了朱祁鈺頭頂上的冠冕,並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
  • 一次御駕親徵,大明帝王被幽禁成階下囚,兩度稱帝
    正統十四年,北方戰報來報,瓦剌大汗也先率兵侵擾邊境,此時的朱祁鎮已經從少年蛻變為了擁有飽滿熱情的大明帝王,效法先帝驅逐來犯之敵是他內心最真切的想法。在宦官王振的慫恿勸說之下,朱祁鎮決定御駕親徵,朝中大臣都勸諫朱祁鎮不能前往,應當為天下社稷著想,朱祁鎮並沒有理會這些,他讓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朱祁玉監國,朱祁鎮這個錯誤的決定改變了明朝後來近十年的命運。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古時候,皇帝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人人羨慕他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鮮有人能真正理解,做一位垂垂老矣的帝王,要花多少錢,還要面對多少危機。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鈺在病榻前徘徊,忽然外面傳來一陣響徹雲霄的鐘鼓聲,他連忙驚坐起來,疑惑地問宮女:「是于謙嗎?此時一位小內監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對朱祁鈺說,太上皇奪門復闢。
  • 天子守國門成俘虜,廢除殉葬卻殺功臣,朱祁鎮窩囊一生卻青史留名
    縱觀歷史朝代,在我們的認知中,往往會出現烈商,禮周,強漢,盛唐,富宋,剛明等這些直觀印象,最有氣節,最有志氣的帝王當數明朝皇帝們,他們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宣言,「寸土不讓」是明帝國皇帝們最後的底線。
  • 朱祁鎮與朱祁鈺,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交錯
    也許是天災,更有可能是人禍,總之,在土木堡之變這場離奇的事件後,朱祁鈺和他的兄長朱祁鎮的人生之路,開始變得曲折、模糊起來。兵敗被俘,臨危即位明英宗朱祁鎮九歲登基,少年天子,主少國疑,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
  • 孫太后將郕王扶上帝位,為何後來不要求朱祁鈺,還政於朱祁鎮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時候,年僅36歲,皇太子朱祁鎮年僅9歲。由於過早去世,導致明宣宗沒有機會好好培養兒子。為了讓朱祁鎮早日成為合格的帝王,朱瞻基在臨終前,囑託母親張太后、妻子孫皇后,以及「三楊」共同輔政。 張太后和「三楊」逐漸年邁,在正統年間相繼去世,就只剩下孫皇后教導朱祁鎮了。
  • 大明風華奪門復闢,朱祁鎮的第二次當皇帝,他根本就沒有心理準備
    ,使他不敢相信是真的,但他很快的鎮定下來,八年的囚禁並沒有讓他失去多年前君臨天下的心態;無論此事是真是假,也無論此事最後是如何結局,他都要拼命一搏,絕不放過這天賜良機。但此時英宗朱祁鎮對突然而來的帝王大權,決定牢牢地抓住,他要名正言順的重登大寶,雖然「于謙實有功。」,但只能犧牲于謙了,他過夠了囚禁在高牆之內的生活了,七年的南宮囚禁,使他感想多多,肯定不止一次的想到了死亡,他之所以沒有選擇死,並非是他有先見之明知道有一天他能夠再登皇位,完全是為了苟活於世。
  • 鄧超成名作《少年天子》:人性被壓抑到窒息,厚度勝過所有辮子戲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部18年前的電視劇,鄧超的成名之作《少年天子》。它絕對是一部被低估,值得反覆刷的清宮劇!01 最有「言情」底子的皇帝,順治為什麼說他最有「言情」的底子?恐怕清朝帝王中謎團最多的一個帝王,就是他了。光是后妃董鄂妃之謎、出家之謎,足以為編劇和小說家們提供無限想像,荒誕曲折的後世影視也是不勝枚舉。
  • 朱祁鎮被稱為明朝第一敗家子,行為令後人唾棄,他究竟幹了啥?
    少年天子,一上來怕別人因為他年齡小不服他,所以改了個年號叫「正統」。皇帝這麼小,大家能服他嗎?實際上還真不能,包括他的叔叔襄王朱瞻墡也都懷疑,宮中曾經傳言;「太皇太后要擁立襄王」,由此看來小皇帝還是難以服眾的。不過我們還是想太多了,小豬佩奇雖然小,但是治理國家一點也不差,為什麼不差?
  • 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登基8年,為何輕易就被朱祁鎮給推翻了?
    眾所周知,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後,臨危受命,做了大明八年的皇帝,讓大明王朝轉危為安。可是,他做了八年皇帝後,皇位卻被朱祁鎮給輕而易舉的給推翻了,最後連明朝遷都後的皇陵,明十三陵都沒入。可,這是為什麼呢?
  • 大明風華:朱祁鎮一生波蕩壯闊,上享帝命,下歷俘辱
    究朱祁鎮其一生,九死一生而跌宕起伏,亦艱難亦傳奇。少年君主不識愁滋味,任性妄為,輕狂用兵,而淪為瓦剌帳中囚。天上的龍被草原擒了,屈辱苦難之下終於幡然醒悟。眼睜睜看著孩子受苦,愛人被殺,身為天子卻受盡屈辱,他沉寂多年,終於一朝發動兵變,奪回本屬於他的帝位。
  • 為何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友弟恭,朱祁鎮和朱祁鈺卻兄弟反目?
    朱祁鎮回京之後,雖然不甘心就這麼讓朱祁鈺坐在那個位置,但是一時之間又拿朱祁鈺沒有辦法。朱祁鈺接朱祁鎮回京之後,屁股已經坐熱了,又做出了一點成績,享受了權力的快感,當然不甘心還位於兄。朱祁鎮再一次回到京師,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
  • 明英宗朱祁鎮與母親孫太后的關係到底如何:著實複雜
    既然大權在握,那朱祁鎮為何會中途下臺呢?原來朱祁鎮童年登基,全靠祖母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張氏扶持,所以正統初期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后駕崩,英宗開啟了自己真正的時代,放飛自我的青年朱祁鎮沒有受到過任何挫折,所以很快因決策失誤在御駕親徵中被俘虜。
  • 史海鉤沉|大明皇帝朱祁鎮同志的傳奇一生
    這一切還要從朱祁鎮他高祖父朱元璋說起,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蒙古帝國被打的四分五裂只好退回草原,而這分裂的眾多部落中最大的兩家便是韃靼和瓦剌。等時間來到了朱祁鎮太爺爺朱棣(英文名:Judy)這兒,瓦剌依然沒有得到足夠的得到喘息的機會,朱棣在位期間那是更不含糊,多次親徵漠北,甚至一路打到了斡難河畔(之前打到這的人叫霍去病)。
  • 朱祁鎮:面臨俘虜、囚徒、7年的牢飯,為了活下去靠妻子做手工活
    朱祁鎮和錢皇后兩個人貧窮到什麼程度?朱祁鎮沒有去向朱祁鈺提出過分的要求,因為他知道,就算提也是沒有用的。可是他們又沒有經濟來源,無奈之下,錢皇后只能像普通民婦一樣,自己動手做手工活,託人拿出去換點吃穿用品。
  • 中國最有血性的漢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一一朱元璋。這首《詠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朱元璋所寫。明英宗朱祁鎮是個昏君,可是他在土木堡被瓦刺人俘虜也沒有用割地,賠款來換回自由,甚至在瓦刺用他性命威脅北京城時,明朝也沒有放棄抵抗。最後大敗瓦刺,這不正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表現嗎。
  • 還原《大明風華》朱祁鎮:一個北狩皇帝的真實人生
    朱祁鎮率六師御駕親徵,成為異族的俘虜,少見;被放歸後,再次登上皇位,更為罕見。然而,這確實是15世紀中期正統皇帝朱祁鎮的真實人生。 隨著三楊去世,太后駕崩,一直以來被皇帝朱祁鎮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嶄露頭角,興風作浪。 1447年,浙江南部的非法採礦者葉宗留揭竿而起;1448年,福建西北部的佃農鄧茂七公開造反。麓川之役也持續到了1449年。北方蒙古的瓦剌部日益強大,威脅到明朝北部邊境。七月,瓦剌入侵。八月,朱祁鎮決意親徵。
  •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作為張太皇太后的孫子輩,朱祁鎮是沒有可能,也沒有理由殺張太皇太后的,如果她在朱祁鎮南宮復闢時還活著的話,那朱祁鎮最多就是把她軟禁起來,不可能說殺就殺了。《大明風華》中,由於張太皇太后(張妍)過度寵愛朱祁鎮,處處和「虎媽」孫若薇對著幹,包括起用太監王振、重用親弟弟肆意妄為,禍亂朝綱,直接導致了之後朱祁鎮御駕親徵、土木堡慘敗等事,朱祁鎮當了俘虜皇帝,祖宗基業動蕩。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年號正統。
  • 女醫明妃傳朱祁鎮歷史上是怎麼死的?皇后是允賢嗎?
    女醫明妃傳朱祁鎮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有多少兒女?皇后是允賢嗎?女醫明妃傳電視劇的熱播,對於歷史上的朱祁鎮皇帝,大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小編就將女醫明妃傳朱祁鎮這位歷史人物為大家做了相關內容介紹。  女醫明妃傳朱祁鎮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有多少兒女?皇后是允賢嗎?
  • 朱祁鎮復位之後,為何要立一個眼瞎腿瘸又無子嗣的女子為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在這種艱苦且壓抑的環境之下,挺過了八年之久,而在後來景泰帝朱祁鈺病重,使得之前暗地支持明英宗朱祁鎮的大臣們找到了機會,大臣石亨和徐有貞等人,趁著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期間,開始密謀擁立明英宗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的事情,並且還在之後付諸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