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被稱為明朝第一敗家子,行為令後人唾棄,他究竟幹了啥?

2020-12-10 老闆來碗歷史面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到彩虹」,俗話是有道理的,自從老朱(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一個中國歷史上的巨頭集團就成立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這個大明集團前期發展勢頭十分OK,經過幾代CEO的接力,一片蒸蒸日上,但是凡事總有例外,這不,一個小壞蛋出生了,給了明公司當頭一棒。

這個人就是朱祁鎮,你也可以叫他小豬佩奇,反正他也不是故意的,但是實在是意氣用事外加膽小,腦迴路也不一樣。總之這哥們給大明公司創造了一個滅頂之災。要不是于謙等人拼死相爭,明朝可能就成了第二個南宋。

要說幸福他可比好多人幸福,但是大多數人都沒他起點好,人家可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媽皇后他爸皇帝,他奶奶(張太皇太后)也支持他,九歲即位。少年天子,一上來怕別人因為他年齡小不服他,所以改了個年號叫「正統」。

皇帝這麼小,大家能服他嗎?實際上還真不能,包括他的叔叔襄王朱瞻墡也都懷疑,宮中曾經傳言;「太皇太后要擁立襄王」,由此看來小皇帝還是難以服眾的。

不過我們還是想太多了,小豬佩奇雖然小,但是治理國家一點也不差,為什麼不差?因為操盤手是他奶奶,這樣能壞才怪。但是老同志的精力畢竟有限,朱佩奇遲早要親政。

(誠孝張皇后,即文中的張太皇太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佩奇年少貪玩,在宮中結識了一個叫王振的太監,在當時的小皇帝不會想到,在不久的將來,他兩居然會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關鍵。

王振同學可以說是機靈得不得了,早在宣德帝的時候,他就因為能察言觀色而被宣德皇帝寵愛,宣德帝覺得這個人不錯,又有文化,是輔佐太子讀書的合理人選,就讓他擔任東宮局郎,這成了王振的人生轉折點,在這裡他接融了朱祁鎮。

年少的皇帝未經世事,不懂這個接融他的人是好還是壞。又在深宮中長大,所以對這個父親選擇的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也左右了他對事物的判斷,(如給王振恢復名譽)

正統八年,明英宗開始親政,親政之初的他,無比信任自己的老師王振,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了。而王振又讀過書,他進宮就是因為科舉太難,所以自宮,把自己一刀切。

一刀切換來飛黃騰達,我想王振是覺得值得的。不過做壞事,就是他的不對了,唐朝的太監懷恩都比他賢惠,同樣是太監,他兩咋就差距難麼大呢?

朱佩琪和王振雖然喜歡玩,但是一直沒有太過於出格,但是有一天,北方的小混混也先(人名)不知哪根筋錯了,南下搶了大明的糧食,強盛的明朝忍不了這種委屈,大哥你弄啥嘞這是?

本來這就是個小事,加強防備,忍忍也就過去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王振王大奸人還活著呢,王奸人隻手遮天,把朝堂大多數反對出兵的意見都給壓下去了,皇帝朱祁鎮也沒啥主見,表示都聽王太師的,於是明朝廷決定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瓦刺土著。

後來我們都知道,大軍走到土木堡,就被也先偷襲,二十萬明軍三分之一陣亡,京城三大營蕩然無存,大明集團的文武精英(兵部尚書鄺埜,英國公張輔)半數戰死,無數兵器鎧甲(鎧甲可是金貴物)都在此戰中遺失了。

此戰導致的危害可是十分大的,令明朝前期蓬勃的發展勢頭戛然而止,從此對北方少數民族採取守勢。成為明朝由勝轉衰的節點。京師也差點被也先攻下,要是這樣,明朝可能提前亡國了。

好在京師有于謙,群龍無首的時候,于謙扶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並指揮了京師保衛戰,成功抵禦北方強敵的入侵。使明朝轉危為安。

于謙

也先看強攻攻打不下,心生一計,讓朱祁鎮到邊關,以大明皇帝的名義命令邊關守將開門,

邊關開了,也先的軍隊就能長驅直入了,在內地大舉燒殺燒殺擄掠。一般這個時候,有骨氣的皇帝是絕對不會接受的,但是朱祁鎮畢竟異於常人,當著也先君臣的面拍胸脯高呼:「只要我一聲令下,守將必定開門,」

他只是怕死而已,朱祁鎮皇帝。

到了邊關,他對守將說:把門打開,我乃當今天子朱祁鎮!

明朝邊將回答: 當今天子是景泰帝朱祁鈺,你這個假貨是哪來的?

這讓朱祁鎮大為惱火,後來他奪回皇位,還把這位忠於國家的邊將處斬了,由此可見他是個睚眥必報的人。

也先幾次讓朱祁鎮開關不成,於是失去了耐心,把他放了回來,他弟弟景泰帝朱祁鈺把他關到深宮裡圈禁起來。並對大哥說:

大哥你不講武德,耗子尾汁。」

明代宗朱祁鈺

朱祁鈺治國理政可比他哥強多了,起碼景泰帝收拾殘局,並穩住了局勢。

但好久不長,景泰七年,朱祁鈺病重,一些投機分子把朱祁鎮從深宮(奪門之變)裡解救出來,並重新讓他即皇帝位。

復位後的朱祁鎮,把年號改成「天順」,給王振恢復名譽,並下令全國立祠祭奠(真的強)。並殺了于謙等一些景泰舊臣,這些可是當時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復位後的朱祁鎮當然知道,于謙是大明王朝的有功之臣,在對於殺不殺的時候,他曾經猶豫不決,但是,待郎徐有貞說:

「不殺于謙,陛下的復位就不是正當的(不殺于謙則此舉出師無名)」

於是朱祁鎮把于謙殺了。

(杭州于謙墓)

天順七年,朱祁鎮駕崩,結束了他經歷豐富的一生。

當天晚上他託夢給我:點讚加關注年底必走大運,所以怎麼做大家知道吧?(壞笑)

有明一代,除了明太祖,沒有其他皇帝能與他的經歷匹敵。

土木堡之變,明朝儘管後來休養生息,但是再也沒有恢復到之前的水平,而且朝貢的國家也隨之減少,東北的女真,漠北的韃靼,都開始輕視明朝。

(明英宗裕陵)

自明太祖明成祖到仁宣之治的兩位皇帝,幾十年的積累毀於一旦,並且中央的力量大為衰弱,不得不依靠地方軍來鎮壓叛亂。

其實王振,只是背黑鍋的,明朝真正能發號施令的只有一位。

那就是皇帝朱祁鎮,明朝中衰,他難逃其咎。

每天定時發布好玩有趣的歷史科普文,我是歷史面,一位略懂一點歷史就信口開河的90後小哥哥,關注我不迷路,帶你一起漲姿勢!

相關焦點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史書記載朱元璋長相奇其狀貌,並且朱棣還把自己老子的畫像畫了出來,以至於我們後人也能夠通過史書記載和畫像來判斷一下朱元璋究竟長什麼樣子。真是坑爹的兒子啊!朱允炆冷知識第一:我叔叔能夠造反成功,是因為我的一句話,不要傷害我叔叔。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朝竟出了一個俘虜皇帝,來看看他是誰
    但想這兩位千古一帝絕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人中竟然會出現一位俘虜皇帝,它就是明朝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位極有傳奇色彩的皇帝。開創了仁宣之治的一代明帝朱瞻基英年早逝,將自己的萬裡江山傳給了幼子朱祁鎮。朱祁鎮一生的夢想就是像自己的祖輩們一樣徵戰四方,平定北部蠻夷。
  •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大明風華》中,由於張太皇太后(張妍)過度寵愛朱祁鎮,處處和「虎媽」孫若薇對著幹,包括起用太監王振、重用親弟弟肆意妄為,禍亂朝綱,直接導致了之後朱祁鎮御駕親徵、土木堡慘敗等事,朱祁鎮當了俘虜皇帝,祖宗基業動蕩。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年號正統。
  • 女醫明妃傳朱祁鎮歷史上是怎麼死的?皇后是允賢嗎?
    女醫明妃傳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和明朝著名女國醫談允賢,按照兩人歷史上的年齡來計算,並非同一個時代的人,但卻在電視劇中譜寫出了一段愛情故事。接下來先了解下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朱祁鎮是誰扮演的,劇中結局如何,最後和談允賢在一起了嗎?同時普及一下朱祁鎮在歷史上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朱祁鎮的皇后妃子及兒子女兒的信息。
  • 朱祁鎮:從少年天子到成熟帝王,我用了八年
    八年,能幹什麼?明英宗朱祁鎮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八年能讓一個人長大。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任皇帝,同時也是明朝第八任皇帝。人家一輩子能當一次皇帝就已經是很牛了,他一生當中做了兩次。而兩度沉浮,從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到牢獄重生的落魄皇帝,他的一生更是是跌宕起伏。
  • 朱祁鎮與朱祁鈺,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交錯
    明十三陵如今作為著名景點,已是家喻戶曉,它之所以被稱為明十三陵,就是因為這裡埋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而明朝自開國以來,共有過十六位皇帝,沒有葬入明十三陵的三位,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朱允炆,以及一位大眾不太認識的景泰帝,朱祁鈺。
  • 史海鉤沉|大明皇帝朱祁鎮同志的傳奇一生
    而這一年正好是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年號),此前大明連年徵戰麓川是花費不小,也先的小聰明正好趕上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時期,於是朱祁鎮身邊的大太監王振命令禮部核查使團人數,這一查事情敗露了,王振一怒下令削減賞賜數目,又令邊關馬市將馬價減去4/5作為懲罰。這下子也先面子掛不住,戰爭也就爆發了。由此可見,也先這個人,不僅貪財而且還十分不講理。
  • 明朝百萬大軍投降清軍,為何還說明朝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至於說「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在明朝體現最明顯的就是朱棣、還有朱祁鎮,他們是堅決守衛國家,比如朱棣,一生都在戰場上度過,即使最後去世也是在親徵蒙古的途中去世,而朱祁鎮就更不用說了,御駕親徵蒙古結果被捕,依舊還是寧死不屈,這樣的氣節確實很不錯,可以稱之為十分有骨氣。但是明朝真的就可以稱之為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了麼?
  • 明英宗朱祁鎮被也先俘虜後,也先為何不趁機殺掉他並直取北京呢?
    也先殺朱祁鎮與南下拿下北京,這是兩個事情,並不是他殺了朱祁鎮就能拿下北京,所以,殺不殺朱祁鎮從根本上上不能決定能不能拿下北京。最為嚴重的就是,明朝的正牌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也在此役中被俘,成為了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階下囚。
  • 你如何評價孫太后和朱祁鎮這一對母子?厚顏無恥沒有底線?
    前不久的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就為我們展示了明朝的孫太后和朱祁鎮這對母子的經歷,當然電視劇始終還是電視劇,它並非完全的是真實的史實,它是在史實的基礎上添油加醋,經過藝術處理過後再展現給觀眾的,雖然有些不尊重歷史,但也掀起了一股探索明朝歷史的風氣。
  • 朱祁鈺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朱祁鎮能輕鬆復位?這一原因至關重要
    可惜,朱祁鈺享國不長,在位時間不過短短八年,而且,他最後是被其兄朱祁鎮奪位。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很好奇,既然朱祁鈺的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會被朱祁鎮奪位?而且,朱祁鎮奪位似乎非常輕鬆,一夜之間,便摘下了朱祁鈺頭頂上的冠冕,並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
  • 難怪朱祁鎮會被瓦剌人活捉,你看看他是怎麼對待這位大明戰神的
    朱祁鎮堪稱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該被「抽」的皇帝。本來大明朝傳到他手中時,是一個「仁宣之治」的盛世。哪料一個「土木堡之變」,他就把自朱元璋開始,到他老爸朱瞻基,幾代大明帝王,含辛茹苦的積累都葬送掉了,還鬧得險些亡國。更讓人怒髮衝冠的是,于謙危急時刻,獨臂撐天為大明續了命。
  • 天子守國門成俘虜,廢除殉葬卻殺功臣,朱祁鎮窩囊一生卻青史留名
    在明英宗的庇護下,太監王振進入權力中樞也只能說明英宗還是太嫩了,中了大太監王振的道,這王振可不是一般的太監,王振是非常有文化的太監;明英宗繼位後,看著每天一大堆的奏摺要批閱,對於年輕好動的他來說這工作太難了,於是乎朱祁鎮就把這項工作給王振來幹,王振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執筆太監,也順理成章的慢慢的爬上了明朝權力中樞。
  • 孫太后與朱祁鎮這一對母子,對待朱祁鈺,是不是很不厚道
    (孫太后劇照)朱祁鎮當了皇帝以後,因為想玩,不想日理萬機,因此把朝廷的事務,都交給了太監王振來幹。本來朱元璋早就說過,太監不能干政,而且還立了一塊鐵牌子。但是朱祁鎮膽大妄為,竟然在王振的慫恿下,把他的老祖宗插在宮中的那塊鐵牌子給抽掉了,而是不只讓王振幹政,還讓王振幫他寫聖旨,處理朝廷事務。後來瓦剌的太師也先不滿明朝的賞賜不夠,率領瓦剌軍前來侵略明朝。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徵。當然了,御駕親徵也沒有錯。朱元璋、朱棣都曾多次御駕親徵。
  • 明朝的最高的軍官是誰?是啥級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於軍隊管理,開始下起了一番苦功。明朝以武力平定天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武將仗著功勞最大,飛揚跋扈的情況。而且,除了少數人,大部分武將都不會自我約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開國將軍藍玉。他在自己家裡很多莊奴,還認了很多乾兒子,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做了很多違反的事情。
  • 每人一個標籤,極簡評價明朝十六帝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建國,1644年亡國,國祚276年,共傳十六帝。後人公認,明朝皇帝最為奇葩,高曉松更是公開表示明朝是一個「名君,無名將,無名士」的朝代。那麼,明朝皇帝究竟怎麼樣呢?今天就嘗試給每個皇帝一個簡短的評價。
  • 朱祁鎮瓦剌一年遊後,為何被幽禁7年之久?朱祁鈺還是太仁慈了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這是兩兄弟,也是交替做皇帝的兩個人。他們倆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在明朝歷史上,這對兄弟也是比較著名的皇帝。朱祁鎮被大家戲稱為眀堡宗,為啥?因為他在土木堡之戰中,被瓦剌人給生擒了。
  • 朱祁鈺當皇帝7年,為何仍被朱祁鎮反殺?沒子嗣,身體又亮紅燈
    其中只有晉惠帝司馬衷和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闢。司馬衷復位後也不過是個傀儡,不值一提。有趣的是,明英宗朱祁鎮,作為一個丟盡臉面的被俘國君,憑什麼能靠著一場政變,推翻了打贏京城保衛戰、挽救大明朝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呢?
  • 明朝民族英雄于謙,當時為何眾人想要他死?舉世皆濁唯他獨清
    朱祁鎮不像自己的父親,是從戰場拼殺出來的,因此有點少不更事,身邊漸漸聚集了一批奸佞。明英宗朱祁鎮身邊,有一個跟他一起長大的小太監,名叫王振。王振因為同朱祁鎮一起長大,很了解朱祁鎮的心理,因此受到了朱祁鎮的賞識,職位越來越高,成為朱祁鎮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