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理性看待後疫情時代的CPI與PPI的指標意義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數據顯示,CPI同比下降0.5%,較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1.5%,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市場有分析認為這兩個指標同時為負,表明形成了「雙通縮」局面,尤其是非食品CPI十餘年來首次降至負區間,進而認為國內通縮壓力加大。

今年的CPI、PPI均受到疫情的影響而使得相關指標意義有所減弱。比如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豬肉價格同比從上月的-2.8%大幅降至-12.5%,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6個百分點,今年生豬價格以及雞蛋、雞肉等價格受供給充裕影響,11月食品價格環比-2.4%、同比-2%,但核心CPI同比漲幅為0.5%,持平上月。受到疫情影響,非食品CPI同比自2009年以來首次降至負區間,非食品價格環比-0.1%,同比降至-0.1%。疫情對旅遊的影響持續存在,飛機票、旅遊、賓館住宿價格相比去年全年持續承壓。

11月PPI環比上漲0.5%、同比降幅收窄至-1.5%。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帶動PPI同比低位回升,11月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國際原油價格、PPI出廠價格指數上行拉動PPI低位回升。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24個,比上月增加12個。主要行業中,有色和黑色冶煉加工、油氣開採、石油煤炭加工、化學製造等環比均有回升。一些國際資本利用流動性充裕的環境、中國旺盛需求以及發達國家推廣疫苗推動經濟復甦的預期,在大宗商品領域投機推高了價格。此外,一些相關行業供應鏈緊張也在客觀上起到了價格助推的作用。

在11月CPI、PPI同時為負的情況下,央行公布11月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當月社融增量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M2增速10.7%,M1增速10%。經過一年增加近30%的槓桿率,但CPI、PPI仍然承壓於負增長的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傳導方面的問題。

一部分流動性轉入了地產領域。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我國已有11個城市賣地破千億,超過30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刷新歷史紀錄。今年前11月,50城賣地收入3.67萬億元,同比增20.8%,收入和增幅均刷新歷史紀錄。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6556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住宅投資86298億元,增長7.0%。此外,相關機構發布的《2020年11月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報告顯示,其監測的全國288個地級以上城市房價變動趨勢指數已經連續8個月保持上漲態勢。

按照一直以來的發展軌跡,地產價格會堅定地緩慢上升,並傳導至租賃費用,讓城市商業服務部門承擔的成本逐漸提高,從而推動服務價格上漲。與此同時,商業銷售部門夾在較高的租金費用以及消費者價格承受力較小的矛盾之間,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一些上遊過剩的供應商進行價格戰,影響部分商品價格上漲。這種壓力會影響製造業轉型升級,相關產業可能面臨價格競爭帶來的挑戰。

但是,相當多不像製造業那樣具有供給彈性的農產品與服務等,會跟隨著地產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上漲而上漲。這些領域與基本民生服務有關,目前政府通過改革採購方式解決了醫藥價格的虛高。但是,更多的資本湧入服務領域,比如住房租賃金融化、飲食零售等服務證券化等等。

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等東亞地區經濟體,人口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存在著高昂的房價以及由高房租帶來的較高生活成本,廉價的製造業產品,以及低生育率等問題。在這種環境裡,現行的CPI的參考意義已經被弱化。這種現象似乎與政府干預以及資本缺乏抑制有關。

當前,一定規模的流動性注入與所謂「雙通縮」指數顯示了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和現實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異,而且這是持續發生的現象。流動性、土地銷售與地方債務、地產投資與房價上漲,人均收入、消費的增速在放緩,但城市土地和房價上漲則可能繼續增加人們的債務率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能力,進而可能加大貧富差距,這一切應該得到扭轉。

相關焦點

  • 「腐敗、憤怒、混亂、無能」,《紐約時報》社論聲討川普
    在當天一篇長篇社論中,《紐約時報》以編委會的名義,向川普傾瀉著怒火。在社論中,《紐約時報》歷數著川普的「罪行」,怒批川普「不配擔任總統」,是「史上最糟糕的美國總統」,呼籲美國民眾在總統大選中將他「踢出局」。
  • 北大光華|唐遙:如何理性看待疫情之下的A股走勢?
    投資情緒和基本面遭受疫情雙衝擊,滬深兩市開市表現並不意外:上午低開振蕩,下午低位橫盤;滬指報2746點,跌7.72%,深成指報9779點,跌8.45%。● 從中長期看,疫情對資本市場究竟會產生多大衝擊?● 當下的市場情況與非典時期有何異同?● 投資者應如何理性看待行情並做好決策?● 除了股市外,還有哪些產品值得投資?
  • 本能與進化、恐慌和理性,疫情下的投資思考
    活下去並活得更好,在任何時代,都是人類所有活動的終極意義。人類從猿人一路進化過來,有兩種本能過去幫助人類倖存並繁衍下來,卻在現在反噬著人類自身:一種是對食物的超量攝取,另一種就是對恐懼的過激反應。
  • 豬價「砸盤」CPI進入「負時代」,PPI環比上漲!什麼信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CPI雖然跌入負區間,但現在談通貨緊縮為時尚早。需要關注到近期央行有一些貨幣收緊的措施,目前經濟復甦的基礎還很脆弱,需要更謹慎。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陳潔編 輯丨林虹在豬價的「砸盤」之下,11月CPI進入「負時代」。
  • ...私行」全國系列活動啟動 助力後疫情時代家族財富「守正出奇」
    原標題:中國農業銀行第四期「財智私行」全國系列活動啟動 助力後疫情時代家族財富「守正出奇」
  • 康德哲學與《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一、背景與意義
    即便是通讀了全書,都不一定能夠找到答案,更不用說把這本書放置到一個新的時代當中,去發掘能給我們生存的當下帶來什麼幫助了。事情往往是機緣巧合,但卻也有命中注定。此前一直想要深入的研究一下這本巨著,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2020年春天疫情的陰霾,帶來了研讀的契機,180天的精讀,超過40篇、250,000字的摘抄和理解,最終在這個冬天落下了帷幕。
  • 萊布尼茨「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的思想基礎及其認識論意義
    14二 理性原則的解釋意義和論證意義萊布尼茨在真理的形上學必然性以及奧秘的超理性意義上對信仰與理性之間一致性的設定,其基本目的之一乃是希望在理性的基礎上建構起有關神學命題的認知規則或解釋規則。在這個問題上,萊布尼茨體現出了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如笛卡兒等人的不同,對從教父哲學早期的奧利金直到經院哲學時期的阿奎那的理性闡釋傳統表現出了多多少少的尊重,並希冀以其自身的努力將這一傳統向前推進,最終「促成了自然神學的近代化」21。
  • 《聯合早報》社論:保護弱勢群體就是保護所有人
    《聯合早報》4月7日發表社論:冠狀病毒疫情所導致的近乎封城鎖國的非常狀態,讓許多人們平日習以為常然而,冠病疫情讓這種平時相對皆大歡喜的分工安排,出現了無法忽視的弊端。本地客工宿舍內的社區感染,主要是因為宿舍衛生環境欠佳,客工生活空間擁擠所致。當然,主要是來自南亞地區的客工,個人衛生意識的不足,以及文化上不重視個人社交距離,可能也是導致冠病容易傳染的原因。
  • 韓都衣舍:後疫情時代下的2020-21秋冬女裝系列流行趨勢
    基於服裝市場發展和後疫情時代消費趨勢研究,韓都衣舍年輕時尚設計院重磅發布《2020-2021秋冬女裝系列流行趨勢》報告,為疫情後的秋冬時尚穿搭提供參考。Z一代崛起 韓流時裝引領世界潮流在2020年秋/冬季中,隨著數碼技術的發達,時尚潮流浮現出反映90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一代的傾向和生活方式的趨勢。被稱為"Z一代"的這群90後,逐漸成為時尚消費主力軍。
  • 福彩3D305-306期高清彩報欣賞:理性看待,量力而行
    彩票發行的初衷是助力公益、福利事業,而多數彩民或許更看重的是擊中大獎後所能帶來的「幸福生活」,因此在心態上就已經發生了偏差。如果彩民都能做小投入理性購彩,一方面既能為了公益事業做點貢獻;另一方面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相信這樣的做法,也會讓購彩過程更加愉悅。
  • 普利茲社論漫畫獎得主:讓分裂的美國重新團結很難
    威爾金森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走上街頭慶祝,她所在的費城,多數選民將票投給了拜登,但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些城市以外地區,選民以支持川普居多,使得該州的選情始終膠著。當賓州結果出爐,最終助力拜登贏得總統大選,威爾金森表示,她對這一點無比自豪。雖然結果似乎已塵埃落定,而對於未來——總統權力是否能順利交接?拜登能否完成自己對選民的承諾?
  • 議食廳:後疫情時代食品消費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羅雲波:向健康、優質...
    進入後疫情時代,食品行業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廣大企業應該如何積極擁抱變革,共創食品產業的春天?近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以「後疫情時代對食品行業未來發展走向的思考」為主題,通過「沃爾瑪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平臺,與近600位行業人士在線進行了「雲交流」。
  • 國際時評 丨 日本導演的《後疫情時代》為何引發廣泛共鳴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鄭漢根)最近,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中日兩國引起熱烈反響。紀錄片如實呈現中國社會一邊防控疫情,一邊有序復工復產等情況,引發中國網友深深共鳴和紛紛點讚。很長時間以來,尤其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利用自己掌握的話語權,極力歪曲和抹黑中國,企圖誤導國際輿論。竹內亮也看到了這些對中國的偏見和汙名化,「我正是希望他們能客觀看中國,所以才想到策劃這部紀錄片。」2020年10月1日,遊客在湖北武漢黃鶴樓景區觀看演出。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尊重事實,是任何一個稍有理性的人面對世界時都應有的基本態度。
  • 理性關卡設計手冊(二):RLD四大指標
    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沒有使用測試來得出這些新的數值,而是使用了一些合理的(和理性的)假設來得出這些新的修改後的值。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希望對我們的秒到秒級別的態勢感知做出這種改變,它可能會導致關卡的難度增加20%。然後,我們可以再將這個規則應用於任何的RLD表中,並相應地進行重構。
  • 不要用簡單的好與壞判斷別人,要理性看待別人的優缺點,是麼?
    所以熊寶的情感贊同題主的觀點——不要用簡單的好與壞判斷別人,而要理性看待別人的優缺點,因為:1、只有理性地看待別人的優缺點,才能正確地評判一個人2、只有理性地看待別人的優缺點,才能揚長避短,人盡其用一、人性是複雜的,
  • 美國人說|普利茲社論漫畫獎得主:讓分裂的美國重新團結很難
    生活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普立茲獎得主、社論漫畫家西格·威爾金森(Signe Wilkinson)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7日傍晚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難掩興奮之情。威爾金森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走上街頭慶祝,她所在的費城,多數選民將票投給了拜登,但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些城市以外地區,選民以支持川普居多,使得該州的選情始終膠著。當賓州結果出爐,最終助力拜登贏得總統大選,威爾金森表示,她對這一點無比自豪。雖然結果似乎已塵埃落定,而對於未來——總統權力是否能順利交接?拜登能否完成自己對選民的承諾?
  • 2020後疫情時代職場人生存狀況白皮書
    聚焦這個群體,獵聘特此推出《2020後疫情時代職場人生存狀況白皮書》,主要研究後疫情時代職場人的信心重構、心態重構、工作重構、生活重構和消費重構問題。結合獵聘平臺6000萬+的用戶大數據和上萬調研樣本進行分析,並對多個城市百餘名職場人進行訪談,進一步展示後疫情時代職場人生存狀況,為相關用人方、求職方和研究機構提供參考。
  • 留學申請季:疫情之下如何理性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複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複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要不要留學的兩難選擇2019年本科畢業的李方巖(化名),為了申請美國高校,畢業後並未選擇就業,而是繼續為留學做準備。
  • 2021有望回升 「後疫情時代」的汽車市場將向何處去
    2020止跌企穩 2021有望回升  「後疫情時代」的汽車市場將向何處去  近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在北京汽車博物館召開,《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預測報告》隨之發布。
  • 理性消費時代 唯有遵循「MPV黃金定律」才是佼佼者
    ​誰也不曾想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會對我們的健康、經濟、社會秩序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疫情肆虐期間,雖然個人財政有所減弱,但是大家的消費觀也隨之發生了轉變,因此消費能力並沒有受到影響。「經濟危機」過後,大家的消費觀更趨向理性。據《2020年中國MPV市場消費洞察報告》所示,疫情後有超5成的消費者選擇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