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大會:輿圖在手,天下我有!聽胡阿祥老師普及古地圖知識

2020-12-24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中國地名大會#》,是把我們的歷史和地理,形象生動地搬到了我們央視的舞臺上。讓人一邊在輕鬆愉快地看節目,一邊了解我們華夏民族的歷史滄桑和風雲變遷,真的是格外的有意思和漲知識。

這檔節目裡的每一道題,每一個細節都有說不完的話題,都是既有趣即讓人驚喜的!比如在第二期的時候,胡阿祥老師開始給大家介紹「輿圖」,讓我第一次開始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古地圖。

輿圖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地圖呢?

它其實就是指我們古代的疆域圖。在古代各方面信息不發達的時候,這一張地圖對於一場戰爭的成敗,對於一個國家的興亡,是起著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的。所以,向來就有「輿圖在手,天下我有」的說法。

那麼輿圖,為什麼叫「輿」呢?其實,它是得出子司馬遷的《史記》中。

《史記·三王世家》:「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

輿圖就是指「中國古地圖」。我們現在出土的一些「輿圖」,都是繪製得非常精細的。從標誌上,就可以看出當年的山川景色和地理風貌。所標的地名,也更是地圖裡的語言。一張輿圖,對我們今人研究古代人的文化生活,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胡阿祥老師在這裡,一說到要介紹它,我是被吊足了胃口。我們這裡聽胡老師是怎麼講的。

胡阿祥:「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很多,震驚世界的國寶級文物,其中就有這一幅《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那麼在這幅兩千一百多年前的,古老的輿圖上,我們通過地名就能感受到,古長沙國農耕文化,農耕文明的悠久。」

《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地形圖》, 又名《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簡稱《地形圖》。是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的西漢古地圖,繪製技術精良,是迄今為止最早把南海繪入的中國古地圖。

真的佩服我們的先人,在那麼遙遠的時候,就有這麼大的格局和視野,也讓我們看到大漢的臣民們,已經有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了!

接著胡阿祥老師,根據這張地圖,給現場的選手出題。

下列四個選項都是圖中地名,其中命名傳說與農具有關的是?A,舂陵;B,營浦;C,桂陽;D,觀陽。

等選手們答完,胡老師宣布答案是舂陵。而為什麼是「舂陵」呢?且聽胡老師說。

「其實舂陵是來源於舂溪,舂溪又叫舂水,舂水來源於舂山,傳說中間神農氏的臣子,赤冀在這座山上面,發明了一種重要的農具,就是我們舂米用的杵臼,所以把山命名為舂山。

原來如此!由此也可以看出,當年我們的祖先,對賴以生存的農具的感恩之情。接著聽胡老師說。

「那麼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所以我們跟農業跟農具相關的地名非常多,比方說就在湖南,耒陽來源於耒水之陽,那麼耒水為什麼叫「耒」呢?跟這個農具耒耜(si)有關係。

中華大地農業地名處處都是,而且是一抹非常亮的色彩。

而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駐軍圖包括城邑圖等等,證明了漢代的地圖,已經達到了相當精準的程度。就以我們所說的這幅地形圖來說,它的繪製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一百六十八年之前。它的水流的位置,水系的分布,地名的分布等等,都是相當準確的。

這就是馬王堆地圖,在地圖學史上的價值所在。」

在這裡,我也就好奇了,我們的古人究竟是靠什麼把這長短距離給測量出來的呢?

中國在繪測地圖的歷史是十分古老的,而且長期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古地圖的繪製方法一直與眾不同,獨具風採,它不僅注重地圖的實用性,而且講究藝術性,即使在科學性上也是無可非議的。

這是表面的介紹,有專業人士,望文後細緻補充,給大家說說哦。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輿圖裡面,還有一張福建輿圖,在尺寸上是最大的,繪製刻畫的非常的精細。它採用的是中國古地圖繪製中的一種傳統手法,它叫形象畫法,通俗地講這種畫法就是見山畫山,見水畫水,一目了然,直觀生動,富有藝術性。

其實這輿圖的「輿」,還有個意思,就是指車的底座,承載物體的部分!因為地圖上載有山川、城鎮、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它延伸用了。古人還把地理學叫做輿地學,甚至把看風水叫作勘輿學

所以說,一張「輿圖」是包羅萬象的,它不但承載著古中國的山川景色,也承載著我們古文化的深刻和厚重!

關於輿圖,大家知道多少呢?歡迎分享!也歡迎分享《中國地名大會》裡的其它知識點!

地名大會:漲知識!胡阿祥康震說「稻」裡乾坤大,「地」中日月長

中國地名大會:可愛女木匠技驚四座,引康震說「木」裡的大千世界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中國地名大會》: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小欣喜,《詩詞大會》《地名大會》等180檔節目要在各電視臺播出

相關焦點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本期節目中,康震老師為觀眾講解了良渚文化的重要性,他表示,良渚古城遺址發現的二十萬斤水稻、若干條堤壩、大量的玉器等,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五千年文明做了最強大的注釋。而胡阿祥老師則臨時出題,考驗選手對良渚遺址的所在地杭州餘杭區的理解。
  • 李孝聰:中國古代輿圖的編繪、類型、收藏與研究利用
    01中國王朝時代輿圖的編繪和收貯王朝時期的地圖主要是由職方清吏司管理。「古者,職方掌天下圖籍,故天子不下堂而周知四方形勢,蓋郡國、封域、山川、厄塞、道裡遠近、戶口多寡,按籍以求,可以瞭然於心而知其勢,披圖以考,可以瞭然於目而得其形,是地之有圖籍,不猶天之有曆象乎」。「圖」就是版圖、地圖,「籍」就是人口、戶籍。
  • 地名大會竟然和三國有關係?
    才子王悅笛在最新一場地名大會中笑傲全場,憑藉紮實的功底和良好的心態,以每個環節分數第一、巔峰對決15:7的戰績奪得冠軍,成為《中國地名大會》開賽以來兩奪單場冠軍直通總決賽第二輪的第一人。王悅笛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士,是為數不多的既有詩詞功底又地理知識豐富的跨界達人。王悅笛的精彩搶答也帶紅了「成都」這一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地名。
  • 央媽為文化事業操碎心,「詩詞」「地名」等各種大會扎堆呈現
    除了《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地名大會》,《中國戲曲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等等等。所以我就打算先從我極其喜歡的《中國地名大會》開始了。《中國地名大會》是央視的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該節目將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
  • 地圖上的中國:古人製圖不輸今人,帶你看看中國古地圖的製作史
    文獻有明確記載,裴秀曾製作了《禹貢地域圖》,經過上奏而「藏於秘府」,而這種地圖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貴族們才有機會閱覽。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部《禹貢地域圖》也已經不復存在了。馬王堆帛書輿圖局部裴秀的地圖理論影響了後世很大一批地理學家與地圖學家,他也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一位為後人所推崇的製圖家。
  • 日本地名比中國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大錯特錯
    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對,就是網紅熊本熊的老家,你再仔細看看這個縣的地圖,有沒有發現「玉名郡」「菊池郡」這樣的地名?也就是說,在日本「縣」是「郡」的上一級。那麼bug來了,在中國秦漢時期,「郡」是管著「縣」的。其實,地名概念一直都是變來變去的,不存在「誰比誰更高級」的說法。但是,哈日族並不死心,他們列舉了中國和日本部分城市的名字,總覺得日本的聽起來更有逼格。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這些中國古代地圖數量龐大,為何沒有得到重視
    數量如此龐大的地圖在以往中國古代地圖的整理與研究中基本被忽略了,其原因一方面是古籍中的插圖大多是刻版印刷的,精美程度難以與繪本地圖相比;另一方面,傳統中國古代輿圖的研究大都只關注那些體現了「科學性」、看上去繪製「準確」的地圖,從這一視角來看,古籍中的地圖絕大多數都是示意性質的,遠遠談不上「科學」。
  • 湖南鄒氏輿地世家:地圖,是鄒家兄弟看世界的方式
    也因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政權的興衰、疆域的盈縮、政區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斷發生,許多大河頻繁的決溢改道又直接導致地貌及水系的變遷,巨大空間和時間中,變化如此複雜,罕有學者可以隨意進入這個研究領域。吳蘭柴將他的天賦與熱愛傳給了女兒吳瑚珊,又將她嫁給了研究經學,但並不因循守舊的儒生鄒文蘇。
  • 左圖右史 誰主沉浮 | 我要地圖裡中央之國是大明
    永樂年間,朱棣的強力新政,讓天下面貌一新。萬曆二年,首輔大臣,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為了讓皇帝周知天下,造了一座書屏,在上面繪製了《全國疆域圖》,朱翊鈞愛不釋手,專門擺放在文華殿內。萬曆二十二年,銀山王泮編繪了《中國大地圖》。萬曆二十五年,沈一貫編繪了《大一統輿圖廣略》。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歐洲猶太人沒有土地,面色蒼白,性格怯懦,薩布拉有自己的家園,全副武裝,膚色古銅,像年輕的大衛一樣保衛猶太人國家。重新命名以色列佔領的土地,象徵一種文化裂變,一種民族精神的升華:《聖經》上的古希伯來人涅槃重生。從1950 年到1958 年,地名委員會一共勘定了地名3000 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官方正式出版了1∶100000希伯來化的國家地圖。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民國年間,大量介紹國外研究成果,研究中有新意,方法上有突破,如把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引入地名研究。出現了高水平的地名工具書。新中國成立後,地名學研究工作蓬勃發展。1978年出版的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8冊),把製圖學方法運用於地名研究,可謂集中國歷史地名研究之大成。
  •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不同時期的書本和地圖上記載的海拔高度
    2020年12月8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了最新的高程——8848.86米,關於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測繪記載,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繪製完成的《康熙皇輿全覽圖》西藏圖牙魯藏布圖,當時鑄成銅版圖保存的西藏圖上的地名都是用滿文標註的,到1721年將《康熙皇輿全覽圖》刻成木版時,就把標註的地名改成了漢文
  • 外國網友問為啥好多中國地名都雙音節?在線等,挺急的
    無論是出於習慣,還是一個音節真的不足以表達完整的意思,這個問題本身已經體現了外國網友對中國地名的興趣。其實,不僅國外的網友越來越感興趣,中國的「地名」最近在國內也被一檔節目給帶火了,那就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的《中國地名大會》。
  • 河西走廊的幾個古地名
    成書至少在6世紀之前的《西河舊事》有言:「匈奴失祁連、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其愍惜如此。」[11]此語亦未必帶有把焉支山與婦女妝面之胭脂相關聯的意思。  然而「閼氏」與「煙支」兩者,在東晉習鑿齒《與謝侍中書》裡已被聯繫在一起。其書曰:「此有紅藍,足下先知之否?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挪取其上英鮮者作煙支。婦人裝時,用作頰色。
  • 跨文化語境下《天下圖》之真形|兼論古代地圖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雖然詩句中,「長城」意象並未出現於現存《天下圖》中,似乎暗示此處的《天下圖》,有可能類似於金壽弘所繪的《天下古今大總便覽圖》,其實質是描繪明朝地貌的巨幅中國地圖;但是,詩句中「漢帝指輿圖」(從「指掌圖」化出)的用語,表明這裡的《天下圖》其尺幅應該不大,而這卻與現存《天下圖》暗合。
  • 古地圖秘密:中土世界存在?美洲出現中文地圖時,有侵華打算嗎?
    古地圖裡有很多秘密,繪製方法東西也有差異,。中國古代繪製地圖的的方法獨樹一幟,與西方繪製地圖的方法還不一樣。但地圖其實都是遵從數學法則的。出現在圖上的,是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概括和符號,而且被縮小了很多。據歷史考證,石器時代的人類就開始製作地圖。古埃及人用蘆葦繪製地圖,但蘆葦易損,所以古埃及的地圖留下來的並不多。
  • 巴以在地圖上的博弈:以色列的「地圖更名運動」
    幾月前「巴勒斯坦從谷歌地圖上消失」的事件,讓公眾開始對地圖心生警惕。而在那片土地上,有一段歷史更鮮為人知,它就是自猶太復國運動以來的「地名運動」,即「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它堪稱為現代以色列空間史上的一場革命。
  • 小學老師懷孕遭學生質問,普及性別知識後,家長:你等著,我明天找...
    前段時間一則小學老師給學生普及性別知識的消息登上熱搜,家長稱自己的女兒還小,希望作為老師不要將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教給孩子,並將其上傳至網絡;其實這起事件老師也做出了解釋,主要是因為班級裡有位老師懷孕了,恰巧還有同學一直詢問,作為老師就想藉助這個機會,給孩子普及一下關於懷孕生子的知識,但沒曾想遭到了家長的強烈不滿!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所以儒家最早設想制度「五服」,畫成地圖就是一個正方形,由內到外分別是五百裡一層,最裡面一層就是「畿服」,王都所在,國君所居。 以後,人們的地理知識擴大了,才知道天下沒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劃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