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大會#》,是把我們的歷史和地理,形象生動地搬到了我們央視的舞臺上。讓人一邊在輕鬆愉快地看節目,一邊了解我們華夏民族的歷史滄桑和風雲變遷,真的是格外的有意思和漲知識。
這檔節目裡的每一道題,每一個細節都有說不完的話題,都是既有趣即讓人驚喜的!比如在第二期的時候,胡阿祥老師開始給大家介紹「輿圖」,讓我第一次開始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古地圖。
這輿圖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地圖呢?
它其實就是指我們古代的疆域圖。在古代各方面信息不發達的時候,這一張地圖對於一場戰爭的成敗,對於一個國家的興亡,是起著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的。所以,向來就有「輿圖在手,天下我有」的說法。
那麼輿圖,為什麼叫「輿」呢?其實,它是得出子司馬遷的《史記》中。
《史記·三王世家》:「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
輿圖就是指「中國古地圖」。我們現在出土的一些「輿圖」,都是繪製得非常精細的。從標誌上,就可以看出當年的山川景色和地理風貌。所標的地名,也更是地圖裡的語言。一張輿圖,對我們今人研究古代人的文化生活,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胡阿祥老師在這裡,一說到要介紹它,我是被吊足了胃口。我們這裡聽胡老師是怎麼講的。
胡阿祥:「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很多,震驚世界的國寶級文物,其中就有這一幅《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那麼在這幅兩千一百多年前的,古老的輿圖上,我們通過地名就能感受到,古長沙國農耕文化,農耕文明的悠久。」
《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地形圖》, 又名《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簡稱《地形圖》。是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的西漢古地圖,繪製技術精良,是迄今為止最早把南海繪入的中國古地圖。
真的佩服我們的先人,在那麼遙遠的時候,就有這麼大的格局和視野,也讓我們看到大漢的臣民們,已經有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了!
接著胡阿祥老師,根據這張地圖,給現場的選手出題。
下列四個選項都是圖中地名,其中命名傳說與農具有關的是?A,舂陵;B,營浦;C,桂陽;D,觀陽。
等選手們答完,胡老師宣布答案是舂陵。而為什麼是「舂陵」呢?且聽胡老師說。
「其實舂陵是來源於舂溪,舂溪又叫舂水,舂水來源於舂山,傳說中間神農氏的臣子,赤冀在這座山上面,發明了一種重要的農具,就是我們舂米用的杵臼,所以把山命名為舂山。」
原來如此!由此也可以看出,當年我們的祖先,對賴以生存的農具的感恩之情。接著聽胡老師說。
「那麼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所以我們跟農業跟農具相關的地名非常多,比方說就在湖南,耒陽來源於耒水之陽,那麼耒水為什麼叫「耒」呢?跟這個農具耒耜(si)有關係。
中華大地農業地名處處都是,而且是一抹非常亮的色彩。
而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駐軍圖包括城邑圖等等,證明了漢代的地圖,已經達到了相當精準的程度。就以我們所說的這幅地形圖來說,它的繪製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一百六十八年之前。它的水流的位置,水系的分布,地名的分布等等,都是相當準確的。
這就是馬王堆地圖,在地圖學史上的價值所在。」
在這裡,我也就好奇了,我們的古人究竟是靠什麼把這長短距離給測量出來的呢?
中國在繪測地圖的歷史是十分古老的,而且長期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古地圖的繪製方法一直與眾不同,獨具風採,它不僅注重地圖的實用性,而且講究藝術性,即使在科學性上也是無可非議的。
這是表面的介紹,有專業人士,望文後細緻補充,給大家說說哦。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輿圖裡面,還有一張福建輿圖,在尺寸上是最大的,繪製刻畫的非常的精細。它採用的是中國古地圖繪製中的一種傳統手法,它叫形象畫法,通俗地講這種畫法就是見山畫山,見水畫水,一目了然,直觀生動,富有藝術性。
其實這輿圖的「輿」,還有個意思,就是指車的底座,承載物體的部分!因為地圖上載有山川、城鎮、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它延伸用了。古人還把地理學叫做輿地學,甚至把看風水叫作勘輿學。
所以說,一張「輿圖」是包羅萬象的,它不但承載著古中國的山川景色,也承載著我們古文化的深刻和厚重!
關於輿圖,大家知道多少呢?歡迎分享!也歡迎分享《中國地名大會》裡的其它知識點!
地名大會:漲知識!胡阿祥康震說「稻」裡乾坤大,「地」中日月長
中國地名大會:可愛女木匠技驚四座,引康震說「木」裡的大千世界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中國地名大會》: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小欣喜,《詩詞大會》《地名大會》等180檔節目要在各電視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