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是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症狀明顯,早洩就醫

2020-12-18 賢醫生講健康

導語: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這意味著在夜間睡眠的7個小時內,嘴和鼻子中的氣流停止超過10秒並超過30次,或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是指平均睡眠呼吸暫停+每小時的呼吸不足次數)≥5次/小時。

臨床上,它通常表現為晚上睡覺時打呼嚕,其他人目睹的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這種疾病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引起各種併發症。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以便儘快接受治療

01關於這種病症的臨床分類是什麼樣的?下面的幾種分類,有些很常見

1、根據呼吸暫停是否伴有呼吸運動改變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OSAS):是指在睡眠期間停止或減少口鼻氣流,但仍存在胸腹呼吸。 OSAS是最常見的,約佔80%到90%

(2)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CSAS):是指在睡眠期間同時停止口腔和鼻氣流以及胸腹呼吸。 CSAS可能與中心功能的降低有關,約佔5%至10%。

(3)混合性呼吸暫停綜合症(MSAS):是指呼吸暫停開始時的中樞性呼吸暫停,然後是阻塞性呼吸暫停

2、按病情分類

(1)輕度: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為5-15次/小時,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SaO2)為85-30%

(2)中度:AHI為15-30次/小時,夜間最低SaO2為80-85%

(3)嚴重:AHI大於30次/小時,夜間最低SaO2小於80%。

02病症的病因種類多,不少患者都還不知道,了解症狀才能夠了解病情

(一)總述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病因很多,主要是由於上呼吸道解剖結構狹窄閉塞以及影響呼吸中樞的疾病所致。

(二)基本原因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OSAS)

(1)主要病變在咽部。咽腔主要依靠咽腔周圍的肌肉收縮來調節的大小。當一個人醒來進入睡眠狀態時,咽腔周圍的肌肉張力會降低,加上仰臥睡眠時的重力會降低。原因導致舌根和軟顎後移動,並且咽腔相對狹窄。

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斜,鼻腫瘤等引起鼻阻塞,這可能導致夜間睡眠呼吸困難和呼吸暫停。

(2)內分泌失調也與發病機理有關。一些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肢端肥大症通常會使OSAS復雜化

2、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CSAS)

其發生主要與呼吸中樞的呼吸抑制功能的不穩定性增加有關。原發性相對罕見,繼發性常見原因包括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外傷,充血性心力衰竭,腦炎,大孔畸形和家族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三)風險因素

以下因素會增加疾病的風險或使疾病惡化:

1、性別:絕經前女性的發病率明顯低於男性。

2、年齡:成年患病率隨成年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絕經後女性患者的數量也增加,並且患病率在70歲以後趨於穩定。

3、肥胖:如果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或更多,即體重指數(BMI)≥28kg / m2,則患病的風險更高

4、遺傳因素: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家族病史,患病風險增加。

5、其他

(1)長期大量喝酒和/或服用鎮靜劑,催眠藥或肌肉鬆弛藥。

(2)長期吸菸可加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03有了病症不必要擔心,做好良好的治療很關鍵,下面的治療方法教給你

(一)治療原則

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睡眠缺氧和睡眠結構障礙,改善臨床症狀,預防併發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並改善預後。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正壓通氣手術治療

(二)一般治療

1、控制飲食和體重,並適當運動,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2、戒菸戒酒,避免服用助眠的藥物。

3、以側臥的姿勢睡覺,並適當抬起床頭。

4、低流量氧氣吸入是治療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有效方法

(三)手術治療

醫生會根據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僅適用於上呼吸道解剖結構異常且可以通過手術緩解的患者。

1、耳鼻喉成形術(UPPP)

這是一種常用的臨床治療方法。該方法用於通過嘴去除扁桃體,去除扁桃體前後弓的一部分,軟顎和懸雍垂的一部分。上呼吸道口咽塌陷,咽黏膜肥大引起腔狹窄,小卵泡肥大,無心臟功能障礙和其他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均適合此治療。

2、下頜前移或舌骨懸吊

對於舌根部阻塞,小顎和下頜後退畸形以及咽成形術失敗的患者,可以獲得明顯的結果。但是,由於手術的複雜性,患者不容易接受。

3、氣管切開術

對於患有嚴重低氧血症的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引起昏迷,肺心病,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齊,氣管切開術和導管保存是預防上呼吸道阻塞和緩解呼吸暫停的最有效方法措施。

4、其他

鼻中隔偏斜的患者可以進行鼻中隔矯正,鼻息肉和鼻甲肥大的患者可以分別進行鼻息肉切除術和鼻甲切除術

(四)其他治療

1、通過鼻子持續進行氣道正壓通氣

它是中重度OSAS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也可用於不適合手術且療效果較差的患者,例如手術和重減輕。連續正壓抽吸可減少上呼吸道阻力並增加患者肺部的氣體量,特別是通過使上呼吸道通暢的壓力,並同時通過激氣道受體來增加上呼吸道的肌肉張力防止睡眠中上呼吸道的壓力變窄,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並改善生活質量。在通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例如口鼻屏氣,局部壓迫,結膜炎和皮膚過敏

2、水平氣道正壓療法

當使用鼻罩(面罩)呼吸機時,在吸入和呼氣期間會給出不同的輸送壓力。當患者自然呼吸時,輸送壓力較高,當患者自然呼氣時,輸送壓力較低。這不僅確保了上呼吸道是開放的,而且還促進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並提高了治療依從性。

3、口腔用具

通過手術向前拉下頜骨或穿上舌狀或下頜假牙,將舌頭放回原處,並打開下咽腔以減少阻塞的程度。口服器具還可以改變上呼吸道的順應性以及軟顎的位置和功能。口服器具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睡眠中的呼吸暫停或呼吸不足,改善血氧飽和度並改善睡眠質量。患有顳下頜關節炎或功能障礙的人不適合這種方法。

結語: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是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症狀明顯,早些就醫。這種病症對於我們身體最大的危害,就是睡眠呼吸,而睡眠呼吸是我們休息和身體恢復的重要時期。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高質量睡眠,身體才能夠更健康。所以,要重視起來。

相關焦點

  • 男子乏力嗜睡10年,竟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近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彭先生被診斷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什麼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曾祥伯教授解釋,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SAS)是一種睡眠時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礙,是在連續7小時睡眠中發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暫停,每次氣流中止10秒以上(含10秒),或平均每小時低通氣次數(呼吸紊亂指數)超過5次,而引起的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臨床症候群。
  • 什麼是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指的是人體在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持續數秒甚至數十秒的中斷,從而造成低通氣而導致慢性缺氧。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者伴有睡眠缺陷、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等狀況。專家指出,睡眠問題與慢性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聯繫。調查數據顯示:約有50%-80%的睡眠呼吸暫停會發展為高血壓,而30%-50%的難治性高血壓合併有睡眠呼吸障礙;輕度睡眠呼吸暫停轉中重度只需要4年的時間,中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中風和房顫的風險。
  • 5歲男孩夜眠打鼾 竟是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5歲男孩夜眠打鼾 竟是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2020-03-23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一種呼吸暫停叫: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CSA)
    但是,你有沒有在睡眠監測報告中看到過「中樞型呼吸暫停『這個詞?實際上這類中樞型呼吸暫停確實不常見,有大約20%的人是這種呼吸暫停,這種呼吸暫停可以說是某種疾病的早期預兆,同時也可能引起更多的疾病。什麼是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OSAHS)是指在睡眠中因上氣道阻塞引起呼吸暫停。OSAHS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相關,也是糖尿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OSAHS)的診斷標準。 1.概念釋義 (1)睡眠呼吸暫停:是指睡眠過程中口鼻呼吸氣流消失或明顯減弱(較基線幅度下降時間>90%),持續時間≥10 s。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與口腔疾病的關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病,患病率為4%~9%,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影響OSAHS發生的因素包括體重、年齡、種族和性別等。
  • 你對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了解多少呢?先從預防做起
    今天呢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比較有意思,說到這裡先來回顧一下前面的幾篇文章,消化系統的呢常見的知識就到這裡呢,喜歡的朋友可以去閱讀一下。那麼今天呢打算和大家分享一期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的內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身邊一些愛打呼嚕的人尤其是那些肥胖的人,打呼嚕到一定的程度後會出現短暫的沒有呼吸一樣,那這就是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了。
  • 減輕「睡眠呼吸暫停」症狀的5種方法
    如果您患有睡眠呼吸暫停,首先是去看醫生以制定診斷和治療計劃,該計劃通常包括呼吸機治療。您還可以在家中做一些事情來減輕這種症狀。以下是五種減輕睡眠呼吸暫停方法指南,它們可以改善健康狀況和使睡眠更舒適。 睡眠姿勢
  • ...錯得太離譜了 他得的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醫生介紹自查方法
    福州晚報訊 福州的老鄭反覆胸悶近一年,半夜還常常因呼吸困難被憋醒。他懷疑自己有心臟病,囤了不少救心丸和保心丸,可吃了沒啥用。近日,他到醫院一查,才得知自己患上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老鄭52歲,睡眠時呼嚕聲很大,近一年,他經常感覺胸悶、胸痛,睡覺時常常因呼吸困難被憋醒。他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就買了速效救心丸和麝香保心丸等藥物服用。然而,吃了一段時間的藥,老鄭還是因為呼吸困難半夜被憋醒。近日,他來到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就診。醫生發現他患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
  • 孩子夜間打鼾頻繁翻身,警惕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在《中國兒童OSA診治指南》(2020)(簡稱《2020版指南》)發布暨解讀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夜間打鼾且頻繁翻身,要警惕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指兒童睡眠過程中頻繁發生部分或完全上氣道阻塞,幹擾兒童的正常通氣和睡眠結構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
  • 睡眠呼吸暫停:高秀敏死因被隱藏了15年?原來睡覺也會窒息而亡
    否則,她常常會因為打呼嚕而被憋醒,或者因為憋氣而暫停呼吸十幾秒鐘。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俗稱鼾症、打鼾,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更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造成窒息。
  • 梅奧診所帶您了解中樞神經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患者問:親愛的梅奧診所,我是一名47歲的男性,身體健康,體重正常,但我剛剛被診斷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既然我不需要減肥,是什麼導致了我的睡眠呼吸暫停?我現在使用的是CPAP機器,但效果不太好。還有什麼我可以嘗試的嗎?梅奧診所睡眠醫學中心專家回答: 睡眠呼吸暫停有兩種形式: 阻塞性和中樞性。
  • 阻塞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影響很多人睡眠,但很多人不知道原因
    睡眠質量不好,會讓我們第二天的生活缺少生氣,一些人還因為晚上睡覺的質量不好導致第二天的日常生活出現很多問題,嚴重的還因此丟掉了生命。那麼,關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有些什麼呢?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就是我們常說的睡覺打呼嚕。打呼嚕對於我們的生活是百害無一利的,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自己的枕邊人的睡眠質量也會減退。
  • 新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聯繫
    這項新研究提供了一種細緻的視角,讓我們了解在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老年人身上,這些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有多麼相似。該研究分析了30多名平均年齡為67歲且臨床證實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受試者的死後腦組織。在死亡時,沒有人表現出認知能力下降或痴呆的臨床症狀。分析的重點是海馬體和腦幹,這兩個區域已知會表現阿爾茨海默症的一些最早的致病跡象。
  • 老年人小心中招睡眠障礙
    記者今天在江蘇省中醫院了解到,老年人睡眠問題的背後可能還隱藏著器質性疾病或心理問題等深層次原因,當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6成老年人有睡眠問題   「睡眠障礙是老年人十分普遍的現象,有研究顯示老年人發病率高達60%。」
  • 睡眠監測,發現「打呼嚕聲」中隱藏的危害
    ◆單純性打鼾,常年發生,尚未損害身體,但可能發展成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OSAHS),需及時就醫診斷與治療。OSAHS睡眠中口鼻氣流停止≥ 10秒定義為呼吸暫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OSAHS)指在每晚至少7小時的睡眠中,呼吸暫停反覆發作在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 5,並且當呼吸暫停或低通氣事件發生時同時出現矛盾的胸腹呼吸運動,這類打呼嚕的人在睡覺時鼾聲震耳欲聾,但過了一會,又會突然沒有動靜,不知道的人還會擔心是不是不呼吸了
  • 死亡率高達40%的睡眠障礙
    死亡率高達40%的睡眠障礙日常生活中有因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急劇下降等明顯問題的人,也可能是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礙。因此,請務必去進行一次醫療檢查。其中,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就是一種發病率較高且頗具危險性的睡眠障礙。歐美人群中,體形肥胖的人很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 早搏、房顫、睡眠呼吸暫停、血氧不足?華為WATCH GT 2幫您科學監測
    但是由於心律失常整體知曉率低,且多數發作無規律、臨床症狀不突出(約1/3的房顫患者並沒有症狀)、發作時間短,導致心率失常的篩查、確診困難,患者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因此,華為與301醫院合作啟動心臟健康研究計劃,為佩戴華為WATCH GT 2並下載心臟健康研究APP的用戶提供主動測量與自動測量兩種模式,適時捕捉心律異常,篩查早搏或房顫風險。
  • 《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治指南》(2020)發布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28日電 9月27日,由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聯合主辦的《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在京發布。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病率高達1.2%~5.7%,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幹預,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如神經認知損傷、學習障礙、生長發育落後、頜面發育異常(腺樣體面容)、內分泌代謝紊亂、肺動脈高壓,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等。所以,兒童OSA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幹預對改善預後意義重大。
  • 【醫療科普】不可忽視的睡眠障礙——os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睡眠時反覆發生部分或全部上呼吸道阻塞,導致夜間打鼾、反覆的呼吸暫停或低通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結構紊亂及白天嗜睡等一系列臨床特徵的慢性疾病。其發病率高,潛在危險大,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