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優質影視作品背後,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就是配音演員。他們從來不露臉,卻靠著情緒到位的語氣,恰到好處的節奏語調,跟演員一樣給作品貢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動畫領域,最近幾年配音演員這一職業逐漸被重視,他們漸漸走出熒幕背後,站在了大家面前。
隨著國產動畫作品增多,動畫配音演員越來越重要。但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問題,在一部分國產動畫裡角色配音總是充滿了違和感,讓人秒出戲。一部分國產動畫配音會讓你出戲嗎?
關於「配音演員」這一職業,在國內和日本叫法不同,國內稱之為配音演員,日本稱之為聲優。
將配音演員稱作「賦予角色靈魂的人」,一點都不為過。在動畫作品中,想要塑造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角色,需著重於兩方面,一是「畫面」,另一是「聲音」。「畫面」便是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動畫角色的外貌特點、服裝打扮,以及身世經歷等等;「聲音」則是我們能聽到的,通過動畫角色的語氣音調可直接辨明其性格情緒,是語調上揚開心過頭,還是聲嘶力竭處於崩潰的邊緣,都可以從聲音中體現出來。
因此,「聲音」必不可少。
某些國產動畫配音為什麼有違和感?
國產動畫配音有違和感,並非個例,而是國產動畫的普遍現象。與前者相比,那些沒有違和感的國產動畫則是成了少數。
這跟國內配音演員現狀和環境有很大關係,歸根結底還是國內動畫產業並不完善,畸形狀態明顯。說句得罪人的話,國內配音演員實力參差不齊,好的太好,差的太差,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千事君個人覺得(個人想法),國產動畫配音演員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有資歷的老牌配音演員。這類配音演員實力強勁,聲線生動多變,他們為很多經典作品配音,本人形象卻很少出現在觀眾視線中。他們有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工作領域橫跨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等多領域。如果他們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可能不認識他(她),但一開口就知道他(她)曾經配音過的角色。舉個例子,就是《海綿寶寶》中文版海綿寶寶一角的配音演員陳浩老師。
二是隨著前些年國產網絡動畫興起而嶄露頭角的配音演員。他們有實力有經驗,雖然比不上資深配音演員前輩,卻在近幾年聲名鵲起頻頻經常出現在我們視野中。這類配音演員基本上都成立了專門的配音工作室,成員年紀不大,都比較年輕,主要負責國產動畫或日本動畫吹替版的配音。這些配音演員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歷和影響力,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三是看到國產動畫和配音演員廣闊發展前景,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他們無論是資歷、經驗、實力、感情表達能力,都是遠遠不足的。因此,新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配音天賦的天才除外。
上面這3類配音演員實力差距非常明顯,如果憑實力說話,第一種老牌配音演員完全吊打剩下兩種。但是,因為國內動畫配音市場畸形發展,並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秩序,薪資待遇和實力不成正比。有些老牌配音演員的待遇,甚至還比不上剩下兩種。
誰粉絲多,誰人氣高,誰聲音「好聽」,誰就有資格站在頂點,這種現象是完全畸形的。
我們不得不看清一個讓人惋惜的事實——國產動畫競爭力太低了。國產動畫產量很大,優質動畫卻太少。一部《霧山五行》足以讓我們驚豔,《一人之下》、《大理寺日誌》、《羅小黑戰記》數得上名字的優質動畫才有幾部?
國產動畫競爭力低,繼而導致國產動畫配音演員競爭力低。經常出現在我們視線裡的配音演員,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個人,有些配音演員在配音不同角色的時候,甚至連聲線都不變,分分鐘讓人混淆角色,讓觀眾們出戲。如果有十個八個,甚至有幾十個配音演員虎視眈眈一個角色,他們還會這樣不認責對待嗎?
編輯搜圖
相比之下,日本聲優則是很少讓我們出戲,這跟他們完善的動畫產業流程有很大的關係。日本動畫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動畫產業體系相對發達,聲優這項職業幾乎隨著動畫產業同步發展起來。
在動畫製作公司挑選聲優的時候,都有一項「試音」測試,因為動畫導演必須保證所選擇聲優完全符合角色特點。別說是讓觀眾們出戲,就連感情表達不到位,都有被pass的機率。動畫製作已經完成,導演絕對不能容忍聲優在配音上拉胯,聲優的表現也間接影響著動畫收視率。
小說家西尾維新評價聲優神谷浩史,贊稱神谷浩史對角色的認知有著令人驚訝的高度。此言充分證明想要「扮演」好一個角色,首先對角色感情性格有著非常高的熟練度和掌控度,聲優也需要「演技」,而不是乾巴巴地念出臺詞就可以。
國產動畫配音有違和感,除了配音演員自身實力之外,還與臺詞有關係。一些略顯中二的臺詞,就算沒有配音演員的演繹,光從文字上看就有種尷尬到摳腳的感覺。當然,有實力的配音演員一樣可以將中二臺詞表現得淋漓盡致,找不出破綻。
當臺詞尷尬,配音演員臺詞功底一般,才是違和感最嚴重的時候。
配音沒有違和感的國產動畫也有,如《中華小子》、《寶蓮燈》等。不僅沒有違和感,甚至還超越了原作配音的動畫作品也有,最好的例子就是中文版《海綿寶寶》、《成龍歷險記》系列動畫。
本文章由【千事君】原創,請勿搬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