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配音會讓你出戲嗎?為什麼日本動畫沒有這種感覺

2020-09-21 次元千事君

在一部優質影視作品背後,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就是配音演員。他們從來不露臉,卻靠著情緒到位的語氣,恰到好處的節奏語調,跟演員一樣給作品貢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動畫領域,最近幾年配音演員這一職業逐漸被重視,他們漸漸走出熒幕背後,站在了大家面前。

隨著國產動畫作品增多,動畫配音演員越來越重要。但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問題,在一部分國產動畫裡角色配音總是充滿了違和感,讓人秒出戲。一部分國產動畫配音會讓你出戲嗎?


聲優是賦予角色靈魂的人,尤其是動畫

關於「配音演員」這一職業,在國內和日本叫法不同,國內稱之為配音演員,日本稱之為聲優。

將配音演員稱作「賦予角色靈魂的人」,一點都不為過。在動畫作品中,想要塑造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角色,需著重於兩方面,一是「畫面」,另一是「聲音」。「畫面」便是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動畫角色的外貌特點、服裝打扮,以及身世經歷等等;「聲音」則是我們能聽到的,通過動畫角色的語氣音調可直接辨明其性格情緒,是語調上揚開心過頭,還是聲嘶力竭處於崩潰的邊緣,都可以從聲音中體現出來。

因此,「聲音」必不可少。


某些國產動畫配音為什麼有違和感?

國產動畫配音有違和感,並非個例,而是國產動畫的普遍現象。與前者相比,那些沒有違和感的國產動畫則是成了少數。

這跟國內配音演員現狀和環境有很大關係,歸根結底還是國內動畫產業並不完善,畸形狀態明顯。說句得罪人的話,國內配音演員實力參差不齊,好的太好,差的太差,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千事君個人覺得(個人想法),國產動畫配音演員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有資歷的老牌配音演員。這類配音演員實力強勁,聲線生動多變,他們為很多經典作品配音,本人形象卻很少出現在觀眾視線中。他們有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工作領域橫跨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等多領域。如果他們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可能不認識他(她),但一開口就知道他(她)曾經配音過的角色。舉個例子,就是《海綿寶寶》中文版海綿寶寶一角的配音演員陳浩老師。

二是隨著前些年國產網絡動畫興起而嶄露頭角的配音演員。他們有實力有經驗,雖然比不上資深配音演員前輩,卻在近幾年聲名鵲起頻頻經常出現在我們視野中。這類配音演員基本上都成立了專門的配音工作室,成員年紀不大,都比較年輕,主要負責國產動畫或日本動畫吹替版的配音。這些配音演員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歷和影響力,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三是看到國產動畫和配音演員廣闊發展前景,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他們無論是資歷、經驗、實力、感情表達能力,都是遠遠不足的。因此,新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配音天賦的天才除外。

上面這3類配音演員實力差距非常明顯,如果憑實力說話,第一種老牌配音演員完全吊打剩下兩種。但是,因為國內動畫配音市場畸形發展,並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秩序,薪資待遇和實力不成正比。有些老牌配音演員的待遇,甚至還比不上剩下兩種。

誰粉絲多,誰人氣高,誰聲音「好聽」,誰就有資格站在頂點,這種現象是完全畸形的。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競爭力太低。

我們不得不看清一個讓人惋惜的事實——國產動畫競爭力太低了。國產動畫產量很大,優質動畫卻太少。一部《霧山五行》足以讓我們驚豔,《一人之下》、《大理寺日誌》、《羅小黑戰記》數得上名字的優質動畫才有幾部?

國產動畫競爭力低,繼而導致國產動畫配音演員競爭力低。經常出現在我們視線裡的配音演員,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個人,有些配音演員在配音不同角色的時候,甚至連聲線都不變,分分鐘讓人混淆角色,讓觀眾們出戲。如果有十個八個,甚至有幾十個配音演員虎視眈眈一個角色,他們還會這樣不認責對待嗎?

編輯搜圖


為什麼日本聲優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相比之下,日本聲優則是很少讓我們出戲,這跟他們完善的動畫產業流程有很大的關係。日本動畫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動畫產業體系相對發達,聲優這項職業幾乎隨著動畫產業同步發展起來。

在動畫製作公司挑選聲優的時候,都有一項「試音」測試,因為動畫導演必須保證所選擇聲優完全符合角色特點。別說是讓觀眾們出戲,就連感情表達不到位,都有被pass的機率。動畫製作已經完成,導演絕對不能容忍聲優在配音上拉胯,聲優的表現也間接影響著動畫收視率。

小說家西尾維新評價聲優神谷浩史,贊稱神谷浩史對角色的認知有著令人驚訝的高度。此言充分證明想要「扮演」好一個角色,首先對角色感情性格有著非常高的熟練度和掌控度,聲優也需要「演技」,而不是乾巴巴地念出臺詞就可以。


關於臺詞問題

國產動畫配音有違和感,除了配音演員自身實力之外,還與臺詞有關係。一些略顯中二的臺詞,就算沒有配音演員的演繹,光從文字上看就有種尷尬到摳腳的感覺。當然,有實力的配音演員一樣可以將中二臺詞表現得淋漓盡致,找不出破綻。

當臺詞尷尬,配音演員臺詞功底一般,才是違和感最嚴重的時候。


配音沒有違和感的國產動畫也有,如《中華小子》、《寶蓮燈》等。不僅沒有違和感,甚至還超越了原作配音的動畫作品也有,最好的例子就是中文版《海綿寶寶》、《成龍歷險記》系列動畫。

本文章由【千事君】原創,請勿搬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國產動畫配音行業的現狀
    國產動畫配音行業的現狀  第一,國內動畫產業鏈不夠完善,導致動畫配音行業發展困難不斷  和歐美、日本等動漫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動畫產業整體還處於製作、發行的產業鏈前期。沒有形成製作、發行、周邊產業發展經營、人才培養的完整模式。  這種不完整的產業模式造成我國動畫產業難以取得較大的和可持續性經濟收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動畫行業發展的速度,因而影響動畫配音行業的停滯不前。
  • 國產動畫配音百年歷史,你來評判國動配音到底好不好!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裡描述得口技者是不是和我們熟悉得配音很像呢?配音藝術得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兩千多年的傀儡戲,在我國民間藝術中有很多配音的影子,無論是皮影戲還是木偶戲,這些由不露臉得藝人來演唱、念白的藝術,都說明我國擁有配音藝術的天然土壤。
  • 國漫配音尷尬無比?其實日本動畫的配音也會讓人無語!
    諸位讀者應該看過近些年的國漫——準確來說是國產動畫——吧?看了之後我相信諸位當中多數人會覺得國產動畫的配音尷尬無比,和日本動畫一比都是更沒法要了。 其實沒必要這樣,要知道日本動畫的配音也不是那麼的好,同樣會讓人尷尬無語。
  • 沒有這部國產動畫,就沒有日本動漫的今天!
    你還記得童年的那些經典動畫片嗎?《七龍珠》、《哆啦A夢》、《新世紀福音戰士》、《四驅兄弟》、《神奇寶貝》、《數碼寶貝》、《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作為一個90後,幾乎不假思索就打出了這些名字,其實還能繼續寫,童年的經典動畫片實在是太多了。
  •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裡?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裡?大家好,我是愛幻想的千事君。國產動畫的3D時代,應該是從2007年《秦時明月》開始的。秦時明月系列《荊軻外傳》作為「測試版」於2004年播出,因為這段動畫沒有被官方列為正式版,所以不計算在內。
  • 為什麼日本的動畫沒有「流動感」?為什麼美國的動畫就非常流暢?
    如果你是各類不同動畫的鑑賞者,那即便你是一個外行,也應該會明顯感受出,日本的電視動畫,會有一種不流暢的感覺,或者說一種頓挫感;哪怕是頂尖製作的《鬼滅之刃》不過其實,據日後的一些原畫師或者動畫內行的反應來看,手塚治虫最初是想做「日本的迪士尼」,而並不想壓縮製作流程而犧牲效果的,是逼不得已,才讓他走了下策,他本身,儘管貫徹了這種廉價的限幀動畫製作方式,但卻並沒有最大程度發揮限幀動畫的威力所在。而是不斷有鑽研有限動畫的原畫師,挖掘出了一套適合日本動畫的限幀動畫的繪畫方式。
  • 日語配音代入感十足,為何國語動畫配音卻讓人尬得頭皮發麻?
    然而相比於熱血激昂的日語配音,國產動畫當中的國語配音卻經常讓人尷尬得頭皮發麻,這是怎麼回事呢?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在如今這個家家戶戶都連接網際網路的時代,每個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都能做到「閱片無數」。
  • 國內的動畫配音為什麼總是感覺很低級,這其實真不是配音演員不行
    這些年雖說國內的動畫配音演員整體實力有了大幅度上升,像以前那種大規模被人罵的事件很少見了,但也還是有不少角色的配音讓人感覺很違和,開口就是濃濃的劣質塑料味。這種事情最常見於日漫的國語配音版,我相信去電影院看國配版日本動畫電影的人絕對沒多少,只要稍微了解的人都會選擇日語原版,這不僅僅是日語版更原汁原味的原因,還有國語版確實不行的問題。這個鍋很多人想都沒仔細想過就直接甩給了配音演員們,開口就是實力不行,這也配當聲優?
  • 《魔道祖師》這部BL向國產動畫將要出日語配音和日文版!
    我們國產動畫中《魔道祖師》這部我完全沒什麼印象的動畫,將要在日本推出日語配音和日文版動畫。那到底是為什麼呢?日本為什麼會推出這部國產動畫的日語配音和日文版動畫呢?直到我看到了這部動畫居然是BL向的之後,我就瞬間了解了。哎嘿嘿嘿嘿!這就是一種無聲的默契,畢竟日本這個國家的腐女還是比較多的,理解理解!順帶說一句,這部國產BL向的動畫《魔道祖師》是騰訊家在2018年起發布的。
  • 日本動畫喜歡2D,國產動畫偏愛3D,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
    國產動畫的3D時代,應該是從2007年《秦時明月》開始的。秦時明月系列《荊軻外傳》作為「測試版」於2004年播出,因為這段動畫沒有被官方列為正式版,所以不計算在內。國產3D動畫經歷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秦時明月》第一部《百步飛劍》畫面感並不是很好,角色面部表情僵硬,人物動作不自然,全靠故事主線和劇情支撐,卻率先開創了國產3D動畫時代。
  • 動畫界大佬虛淵玄為什麼會突然跑去做布袋戲?
    我還記得在2016年的時候,霹靂布袋戲的《東離劍遊記》在B站上播出後反應非常熱烈,當時發布會印象最深的是虛淵玄參與了製作,為什麼會記得比較清楚?出《東離劍遊記》的時候看到有老虛製作,大家都在期待他的劇本會不會讓我們眼前一亮,實際上看完整集後發現布袋戲還是可以的,收穫了上千萬的播放量,老虛在製作《東離劍遊記》之前就非常痴迷中國的武俠元素。參與製作完全就是個人興趣愛好。
  • 日本動畫產業真正衰敗的時候,就是國產動畫的「崛起」?
    我覺得國產動畫不是崛起而是復興,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90年代時期的中國動畫,當年的國產動畫跟日本動畫不分上下,甚至於曾在國際上都掀起過熱潮,只是我們的動畫產業進入了一段時間的低谷期而已。而這個時候日本動畫開始走向商業化,發展非常迅速,一躍成為世界動畫強國,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日本怎麼麼樣怎麼樣,這麼說吧,日本動畫界的泰鬥宮崎峻先生自己都說了他的畫風很大一定程度上受中國早期動畫影響。
  • 國產動畫為什麼總是被人吐槽?優秀成功的作品少的原因在哪?
    國產動畫為什麼總是被大家說道?很多看多了日本動畫的動漫迷對中國動畫或者漫畫都會有一種牴觸心,這是為什麼?中國動畫、漫畫就那麼不堪入目?國產動畫行業發展的這麼些年,雖然觀眾數量是越來越多,動畫製作水平也提高了,動畫質量也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是要讓國產動畫和日本動畫去比較,絕大多數人還是會看好日本動畫,會覺得國產動畫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300英雄出了手遊,還做動畫推到日本 跳躍為什麼做出這種「騷操作」
    不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感覺,反正X博士我是感覺滿養眼的--不過雖然日本廠商出了不少角色性轉的遊戲(比如「FGO」、「一騎當千」),但中國廠商裡敢這麼幹的真不多見,君不見王X榮耀幾個月前剛因為歷史人物問題被懟了......
  • 動畫史上唯一一部動畫免費,配音收費的作品,一個月還要64塊錢!
    在一部動畫作品中,配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說畫面是一部動畫的身體,那配音就是動畫的靈魂。在動漫大國日本,動畫的配音演員叫做「聲優」,他們的地位非常高,可以出專輯,開個唱,接廣告,堪比我們國內的偶像藝人,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日本動漫對配音的重視。
  • 《哪吒之魔童降世》高舉國產動畫的大旗,為什麼還是會有人噴它
    觀一部電影,品百態人生,今天老白給大家嘮嘮一部國產動畫的巔峰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高舉國產動畫的大旗,無論是特效還是劇情都無可挑剔,可為什麼還有人噴它?影片大致講的是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調包。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
  • 日本動畫配音產業何以「優」
    聲優產業在日本為什麼能有今天的規模?筆者借這兩項大賽的舉辦對日本的聲優產業發展進行歸納,希望為中國的動畫配音產業發展提供借鑑,尤其希望能把諸位看客的目光從對聲優大賽本身的關注轉移到對這項產業內在運行規律的關註上來。  金字塔結構的聲優產業  聲優的意思是配音演員,動畫聲優即為電視動畫或動畫電影進行配音的人。
  • 國產動畫的崛起?畫風雖然一般,但看過的人都說好
    喜歡二次元的我幸運的遇到了同樣喜歡二次元的你,在這裡我將帶領你暢遊二次元的世界,孤獨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身邊沒有可以和你共享秘密的人,無論是傷心的,鬱悶的還是快樂的,溫馨的,你將不會再是一個人,歡迎來到二次元的大家庭,我是小編白素花枝茂,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是國產漫畫為什麼不受歡迎,現在那部作品克服了這個缺陷。
  • 這一次,國產2d動畫戰勝了3d動畫?
    兩部作品日漫風格非常濃厚,有種把中國的好題材被日本人做死了的感覺。其它大ip改編的國產2d動畫,大多數口碑質量都不盡如人意。比如《莽荒紀》《擇天記》等等,當時大票國產2d動畫都屬於這種,純粹的浪費題材了。
  • 國產配音真的不好嗎?《鬼滅之刃》中配版演員點出問題所在
    中配沒有記憶點在各種節目中配音演員們的精分現場,神級臨場發揮無不讓國內觀眾驚嘆,而國產的配音演員能讓觀眾們認識的卻寥寥無幾,普遍的看法國產的配音演員比不上日本,因為許多時候國配不能沒有給我們帶來一些特殊的回憶,似乎根本就沒有值得記憶的經典場景,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沒有記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