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

2021-01-11 蘇州新聞網

求職市場上應屆生及職場老人增長快,高學歷求職者增長明顯

進入三季度以來,經濟總體繼續穩步復甦,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徵也比較突出,小微企業恢復相對滯後。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事關中國經濟的活力與繁榮。為了進一步摸清制約疫後經濟復甦的薄弱環節,提高六穩六保政策的精準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與智聯招聘形成課題組,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追蹤全國小微企業的人才供需情況,並針對6802家企業和4775名求職者開展了問卷調查,從經營狀況、融資環境、用工需求、創新升級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疫後小微企業經營恢復情況

(一)小微企業營業收入恢復動能有所放緩

截至8月,4成小微企業營收已同比歸正。疫情對各類企業均造成了衝擊,但小微企業受影響程度更為顯著。一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的小微企業僅佔9.1%,二季度回升至24.9%,7月進一步恢復至38.8%,8月勢頭有所放緩,僅比7月增加0.3個百分點,顯示疫後小微企業復甦動能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西部地區小微企業營收受疫情影響更大。8月份,雲南、內蒙古、廣西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小微企業佔比分別達到58.3%、56.6%、50.4%,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5.1%)。在四川、內蒙古、廣西、湖北、雲南等地,小微企業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佔比較大中企業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信息服務、倉儲物流、餐飲住宿等行業小微企業營收下滑明顯。從細分行業看,小微企業營業收入下降比例最大的分別是信息服務、倉儲物流、餐飲住宿。8月份,上述三個行業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佔比分別達到44%、42%、39%。對於大中企業,營業收入下降企業佔比較高的主要是餐飲住宿、居民服務,而且下降比例顯著高於小微企業。一個可能原因是,很多經營狀況不佳的小微企業已經關門,而大中型企業前期投入多,沉沒成本高,一直還在勉力維持。製造業中,大中企業和小微企業均有37.7%左右的企業營業收入下降。

(二)小微企業訂單正增長比例偏低

42.4%小微企業訂單同比增長,較大中型企業低6.9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同比增長佔比為49.3%,較小微企業高出6.9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間分化較嚴重,同比增長的企業佔比較同比下滑的高出16.4個百分點,而小微企業增長與下滑的比例差為10.5個百分點。四分之一小微企業訂單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區域間小微企業訂單恢復明顯分化。全國31.9%的小微企業訂單量同比下滑,其中吉林、山西、海南、天津、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上海訂單量同比下滑的小微企業比例平均較全國水平低12.5%,訂單量恢復情況較好;相反,雲南、廣西、內蒙古訂單量同比下滑的小微企業比例平均較全國水平高出8.5%,訂單量恢復較困難。

電力、租賃服務、衛生健康等行業小微企業訂單受影響較小。貨物運輸、信息服務、採礦業、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訂單量同比下滑的小微企業比例平均較全國水平高出3.1%,訂單量恢復速度較慢;而電力熱力、租賃服務、衛生健康等服務業訂單量同比下滑的小微企業比例平均較全國水平低18.0%,訂單量恢復情況較好。

(三)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1]總體不高

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明顯低於大中型企業,26%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5成。大企業產能利用率在90%-100%之間的比重,較小微企業高出8.4個百分點,而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在50%以下的比例則高出大中型企業7.8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在50%-90%區間的企業數量較多,大中企業和小微企業各自佔比相差不大。

區域間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差異較大。甘肅、山西和遼寧的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水平相對較低,其中處於50%-70%的比例較高,各自佔比分別為47.6%、45.7%和45%。黑龍江、廣東產能利用狀況相對較好,分別有58.5%和49%的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處於70%-90%,較同地區的大中型企業佔比高出29.9個百分點和12.1個百分點。

製造業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較高。分行業看,製造業的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處於70%-90%比例最大,較同行業的大中型企業高出4.5個百分點,同時也明顯高出其他行業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有42.9%的小微企業產能利用率在50%-70%,企業經營困難相對較大。

二、疫後小微企業融資狀況

44.3%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2]逾4成,比大中型企業高11.4個百分點。42%的大中型企業資產負債率在20%以下,佔比高出小微企業12.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在40%-60%區間的小微企業佔比27%,較大中型企業高6.4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0%-80%的小微企業比重較大中型企業高4.7個百分點。分區域看,黑龍江、新疆、陝西和雲南的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低於20%比例較高,分別為51%,41.1%,39.2%和35.9%;海南、天津和北京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小微企業比例較高,分別有6.9%、5.6%和5.3%的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在80%-100%。

小微企業能夠獲得銀行貸款的比重低於大中型企業,51.1%小微企業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不足4成。銀行貸款佔資金來源比重低於40%的小微企業佔比為51.0%,比大中型企業高出5.1個百分點。分區域看,山西、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區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更大,上述三個地區,銀行貸款佔資金來源比重在20%-40%的小微企業較多,分別佔比56.4%、54.1%和51.9%。安徽、上海和福建等地區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相對較小,均有超過44%的小微企業銀行貸款佔比在40%-60%。

除銀行貸款外小微企業主要通過公開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融資。除銀行貸款外,有30%的小微企業反映曾採用公開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融資,反映通過私募股權、私募債券方式融資的小微企業佔比分別為17.3%、17.1%。此外,金融租賃、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信託基金進行融資也是小微企業常用的方式,而通過股票市場融資的小微企業佔比較少。

8月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增加,融資成本有所上升。8月份,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佔比為35.9%,較7月提高3.9個百分點,融資需求呈現回升跡象。至於融資成本,二季度企業融資成本同比明顯下降後,7月和8月企業融資成本再次回升。8月份反映融資成本上升的小微企業佔比為34%,分別較7月和二季度提高4.2、7.9個百分點。大中企業也面臨融資成本回升的壓力。

三、疫後小微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小微企業招聘企業數和招聘職位數同比降幅持續收窄,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缺口。2月份小微企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幅度最為明顯,招聘企業數、招聘職位數分別同比下降25.7%、31.4%。隨著疫情好轉,招聘企業數和招聘職位數同比下降幅度逐步收窄,但仍然低於去年同期。

北京、上海等地招聘職位數同比降幅最大。從7月數據看,不同區域之間企業新增招聘數量變化存在較大差異。30.3%省份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同比降幅超過全國水平。其中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降幅較大,降幅超過27%。

7月娛樂休閒、中介服務等行業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增幅領先。2020年7月,約30%的行業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大多數行業招聘職位數下降。娛樂體育休閒、銀行、中介服務行業的小微企業招聘需求同比增長最高。而禮品/玩具/工藝美術/收藏品/奢侈品和旅遊度假行業的小微企業招聘需求同比降幅超過50%。

技工、服裝紡織等藍領用工需求猛增。其中,對於採購/貿易、信託/擔保/拍賣/典當、旅遊/度假/出入境服務職位,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同比下降超過67%。而技工/操作工和服裝/紡織/皮革/設計/生產職位分別同比上升76.4%和64.5%。

外資、合資企業招聘職位數降幅較大。不同企業性質的小微企業招聘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國企和民營性質的大中型企業招聘職位數分別同比增長7%和2.1%,而同性質的小微企業卻分別同比下降13.5%和10.7%。對外商獨資企業和合資企業,不同企業規模的企業,其招聘職位數都出現顯著下降,降幅均在20%以上,這一現象值得進一步關注。

低門檻、低薪資的基礎性崗位需求縮水,企業組織「精英化」。分工作年限看,對經驗要求不高的職位數量同比降幅更為明顯。要求有1年或者1-3年工作經驗的小微企業職位,同比降幅分別為18.5%、18.1%;而相應要求的大中企業職位同比降幅分別為4.3%和10.6%。對更為熟練員工的需求降幅較小,要求有5-10年工作經驗與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小微企業職位分別同比下降6.6%、1.8%,而相應要求的大中企業職位同比降幅分別為5.3%、1.2%。

分薪酬水平看,低薪酬職位數量降幅更大。其中,薪酬水平為2001-4000元/月、1000元以下和1001-2000元/月的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同比降幅較高,分別為32.3%、31.5%和26.4%;而薪酬水平在8001-10000元/月的小微企業招聘職位數降幅最小。這說明疫情對低收入、低學歷、工作經驗不足、靈活就業群體的衝擊可能更大。

四、小微企業相關人才供給情況

4月小微企業求職人數恢復正增長,逐漸平穩。今年2月份小微企業投遞人數同比降幅達到43.6%,隨著疫情好轉和招聘季到來,小微企業投遞人數逐漸增長,但仍低於大中型企業。今年7月份,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投遞人數同比再次出現下降,雖然小微企業降幅略低於大中型企業,但其投遞人數較大中型企業少了27%,表明小微企業對人才吸引力仍不足。

東部地區小微企業投遞人數同比降幅大。7月份,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區分別有20.6%、17.7%、12.8%和11.8%的小微企業投遞人數同比下降。而貴州、西藏、廣西、海南等地區則有更多的求職者有意願去小微企業就職。

與需求端一致,娛樂休閒行業求職人數增長迅速。7月份,87%行業投遞人數同比下降,其中,禮品/玩具/工藝美術/收藏品/奢侈品、跨領域經營和旅遊/度假行業同比降幅最大。而娛樂/體育/休閒和專業服務/諮詢行業的小微企業則迎來更多求職者,分別同比增長17%和9%。

基層操作工及生產管理崗位求職人數增幅較大。7月份,小微企業中,88%的職位較去年同期投遞人數下降。其中,受疫情影響,信託/擔保/拍賣/典當、採購/貿易、IT管理/項目協調、旅遊/度假/出入境服務和保健/美容/美發/健身職位的投遞人數同比下降均超過50%。同期,服裝/紡織/皮革設計/生產、技工/操作工、質量管理/安全防護職位同比增長均超過10%,服裝/紡織/皮革設計/生產崗位的求職人數幾乎翻了一倍。

外商獨資性質的小微企業投遞人數下降最大。和去年同期相比,所有性質的小微企業投遞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外商獨資、上市公司和合資性質的小微企業均有超過25%的降幅,民營性質企業同比降幅最小。

高學歷求職者增長明顯。7月份,除碩士及以上學歷外,其餘學歷水平的求職者人數均同比下降,小微企業在各學歷水平降幅相近。大企業降幅明顯高於小微企業,其中,大企業和小微企業在初中及以下學歷水平求職者同比增速差距最大,達到6.8個百分點。

 

求職市場上應屆生及職場老人增長快。有10年以上經驗的求職者更傾向加入小微企業,而應屆畢業生則更願意投遞大中型企業。較去年同期相比,其餘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具有5-10年工作經驗求職者同比降幅最小,而1年及以下工作經驗求職者同比下降28.7%。這可能表明,工作年限處於中間位置的求職者更不願意流動,因此職場新人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同時,企業經營績效不佳,工作年限較長、薪水更高的員工更有可能被裁掉,因此這部分求職者數量同比反而有所上升。

今年求職者期望薪酬更趨兩極化,低薪和高薪區間求職者人數均增多。在投遞小微企業的求職者中,期望月薪在2000元以下和25000元以上的人數分別同比增長了21.8%和6.3%,期望月薪在2001-4000元和4001-6000元的人數分別同比下降10.5%和5.6%,求職者的希望薪酬結構更趨兩極化,大中型企業求職者也呈現出這一特徵。

五、值得關注的五個方面重點問題

(一)市場拓展難:小微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嚴重衝擊

小微企業訂單量的同比下降和人力成本上升共同造成盈利能力下降。57.6%的小微企業訂單量同比下滑,訂單狀況下滑最為嚴重的行業則是貨物運輸、製造業以及餐飲、住宿、旅遊、出行、文化等服務行業,而疫情是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由於防範病毒而做出的物流受阻、推遲復產復工、減少外出就餐次數等行為,都會對這些行業造成嚴重衝擊;同時,招聘人數和福利支出的同比上升導致小微企業人力成本同步上升。

(二)區域間平衡難:不同地區小微企業競爭力差距較大

不同區域小微企業競爭力差異較大。從數量看,江蘇、山東和廣東等發達沿海地區小微企業佔全國比重最高,而西藏、青海、寧夏等地區小微企業較少;從經營狀況看,浙江小微企業盈利能力較強,而寧夏等地區盈利能力較弱。

(三)人才供求匹配難:部分職業人員供不應求、人才結構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小微企業人才供求匹配難、招聘難。從職位看,小微企業對技工/操作工招聘人數同比增長174.2%,但投遞人數僅增長41.2%;從學歷看,小微企業對高中/中專/中技學歷人才招聘需求同比上升,而這類人才求職者數量卻同比下降超過6%。以上因素導致人才結構與企業需求的不匹配。

招聘難的同時也面臨留人難問題。穩定性差、薪資水平不高和晉升空間小成為阻礙小微企業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人才對於這三種因素不滿意度分別高達42%,48%和55%,全部超過工資發放及時性和社保完備性的不滿意度佔比。

(四)融資難: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和成本均有所回升

融資貴、融資難仍是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全國34%的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較去年同期上升,這一比例環比有所提高,尤其是餐飲、住宿、旅遊、出行、文化等服務業和研發設計、技術服務、信息服務業。這是由小微企業自身的先天性不足和外部衝擊導致的,包括小微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管理缺乏規範,使得資金融出方不願意對小微企業進行融資,即使願意對其提供融資,也會要求小微企業支付較高的「風險溢價」,比如貸款擔保費用、諮詢費等,而疫情的衝擊更是讓小微企業處於高風險中,更難獲得融資。

(五)創新升級難:小微研發投入和後期維護資金不足

小微企業獲取技術主要靠自主積累,但研發投入相對不足。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2018年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78.2%的小微企業發生研發投入,其中51.2%公司研發投入實現增長,平均每家272萬元,同比增長22.4%。但小微企業多數利潤微薄,難以支撐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例如,88.9%的信息技術類公司有研發投入,但是他們上半年淨利潤中位數只有20萬元[3]。研發投入不足、專利維護費用高導致小微企業創新升級難。因其創新環境不足,小微企業很難吸引或留住創新型技術人才,這又進一步導致其創新能力弱,與大中型企業差距被繼續拉大。

六、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為了解決小微企業市場拓展難、區域發展不平衡、人才供求不匹配、融資難和創新升級難問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指導小微企業提升自救能力、推動網際網路平臺賦能。各地政府及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網課或者實地指導的方式引導小微企業合理制定資金計劃,對原有的生產經營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同時,可以引導小微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增加營收、為企業賦能,如幫助家政服務、租賃服務等行業的小微企業與相應網際網路平臺準確對接,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優勢來扶持商家。以此幫助企業提升盈利能力,緩解外部衝擊。

定向扶持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政府可以出臺進一步擴大需求的政策,定向扶持重點區域和行業,如西藏、青海、寧夏等地區,以及受疫情衝擊較大的餐飲、住宿、旅遊、出行、文化等服務業和研發設計、技術服務、信息服務業,加大派發餐飲旅遊消費券等措施,配套拉動整體需求。

建立區域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定期對各地區小微企業營商環境進行評價,並對各地區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場主體,採取禁入等相關市場處罰。以此幫助小微企業消除地域保護、歧視,營造健康營商環境。

增加發放人才補貼、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和提供人力諮詢服務。政府可以對有新增就業人數且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增崗補貼來進一步擴充就業市場;開展校企聯合培養項目,向小微企業定向輸送人才,幫助小微企業開展與中專、中技等學校的聯合培養項目,定向培養技工、操作工等稀缺職位,解決招聘難問題。同時,向小微企業提供人力諮詢服務,幫助他們建立與市場相符的薪酬和清晰的晉升制度,這樣才能在招聘到合適人才後將其留住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

加大對研發設計、餐飲等服務業和製造業小微企業的普惠型貸款投放。通過優化額度測算模型、放寬授信準入條件等方式,為小微企業提供線上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如線上極速申貸、線上支用等功能,解決融資難問題。

加大減稅降費獎勵和加強科研合作。為鼓勵小微企業創新升級,各地政府可以為擁有自主品牌、產品創新、專利較多的小微企業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等力度,以減輕小微企業創新成本, 也可考慮發行基金籌集資金重點救助創新型小微企業。加強企業與高校或科研機構合作,利用知識接近性和地理接近性的優勢,不斷提高小微企業吸收知識溢出的效率和加快創新升級步伐。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報告》發布
    智聯招聘近日發布了《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報告》。其中顯示,截至8月,4成小微企業營收已同比歸正。疫情對各類企業均造成了衝擊,但小微企業受影響程度更為顯著。一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的小微企業僅佔9.1%,二季度回升至24.9%,7月進一步恢復至38.8%,8月勢頭有所放緩,僅比7月增加0.3個百分點,顯示疫後小微企業復甦動能有待進一步加強。中西部地區小微企業營收受疫情影響更大。8月份,雲南、內蒙古、廣西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小微企業佔比分別達到58.3%、56.6%、50.4%,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5.1%)。
  • 智聯招聘發布《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小微企業現狀:四成...
    記者今日從智聯招聘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聯合發布的《後疫情時代小微企業現狀研究》報告中獲悉,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以及針對6802家企業和4775名求職者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疫情對各類企業均造成了衝擊,但小微企業受影響程度更為顯著。
  • 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財稅貨幣金融支持將保持連續性——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2021年,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金融機構如何加大力度、創新服務手段,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2021年,第一份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送來了一顆「定心丸」。
  • 舟山市人民政府關於應對疫情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意見
    人行舟山市中支安排再貸款1億元、再貼現2000萬元,用於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後續復工產生的資金需求,2020年全市小微貸款增量不低於去年。建立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企業「兩張清單」,重點加強對企業的融資幫扶力度,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緩貸,對因疫情面臨還款困難的小微企業,予以展期、續貸等幫扶措施,妥善安排還款方案。
  • 泰隆銀行王官明:疫情後小微企業融資出現新特徵 設立60多個利率...
    浙江泰隆銀行行長王官明在會上表示,疫情暴發以來,作為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小微企業融資呈現出新的特徵。一方面,一些企業現金流吃緊,亟需資金救急紓困,或者調整還款安排,進行貸款展期、延期;同時,小微企業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復工復產以後,融資的需求較為旺盛。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由於原本就經營不善,在疫情的衝擊下被迫停業歇業,增加了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
  • 泰隆銀行台州分行暢通信貸服務助力疫情下的小微企業
    天台一家從事專業移動房生產的企業,在得知政府有移動房需求時,正月期間緊急召回員工加班加點生產,無償提供70套移動房,供天台當地街道鄉鎮隔離檢測使用。為擴大生產規模,企業需要一筆資金周轉,泰隆銀行台州天台支行客戶經理戴靈門聽聞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上該企業負責人,以信用貸款形式給客戶增加授信50萬元,並在利率方面給於最大優惠,以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
  • 曲江新區為小微企業點燃「冬天裡的一把火」
    融資難,難於上青天,這種感受在今年全球疫情泛濫的情況下尤為明顯。小微企業的融資之「困」2020年,席捲全球的疫情不僅讓眾多經歷過狂風巨浪的商業巨輪顛沛流離,更令無數小微企業不寒而慄。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力軍。
  • 疫情衝擊下中小微企業究竟恢復了多少?百萬量級數據研究給出答案
    4月13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疫情下的中小微經濟恢復狀況---基於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經營數據的分析》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利用脫敏後的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的稅務、發票、支付、工商等多個數據源整理的企業經營類數據,構建全國、各行業、各地區以及小微企業的「道口中小微經濟恢復指數」,研究我國中小微企業在此次疫情衝擊下的經濟恢復狀況。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鹽城:深耕普惠金融 潤澤小微企業
    「十三五」期間,鹽城市金融系統咬定青山不放鬆,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深耕普惠領域,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小微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22.33億元,比年初新增21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11.75億元。
  • 面對疫情衝擊,小微企業如何自救?漢中這兩家就做得不錯!
    面對疫情衝擊,小微企業如何自救?漢中這兩家就做得不錯!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隨著小微企業總量規模的不斷擴大
  • 響應號召精準施策,華融湘江銀行助力疫情防控,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特事特辦的態度,贏得的是企業的信任。上半年,華融湘江銀行為央行專項再貸款客戶提供信貸資金16億元,加權平均利率僅2.82%;為34家抗疫高端人才企業提供信貸資金3.53億元,加權平均利率僅3.45%;累計延展期貸款20.21億元。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76.99億元,較年初增長39.27億元,服務小微客戶8.74萬戶。
  • 21金融研究丨增加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誰暫時領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020年,全球經濟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之下,中小微企業更是首當其衝。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有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 疫情年份加重碼,銀行「火力全開」助小微企業渡難關丨告別2020
    王麗經營的酒業外貿公司同樣遭遇疫情打擊,遭遇現金流吃緊的狀況。「因為海外疫情爆發,一些產品停產,整個航運運輸受到影響。」去年年中時的王麗最為惆悵。在最困難的關頭,一家地方城商行向她的企業伸出援助之手,300萬低息貸款很快落到帳上,三年期,年化利率4%。「從申請到放款大概10天左右,而且本金三年到期後才還,平常只需每月償還利息,真是紓困了。」
  • 「公積金小微貸」助力997家企業復工復產
    自2020年5月以來,蘇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先後與多家銀行達成合作,共同推出各類「公積金小微貸」金融產品,已為997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10億元,幫助小微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去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蘇州不少小微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經營計劃被打亂,業務中斷導致財務壓力劇增,有些小微企業已經開始解散員工,甚至清算破產。
  • 生態環境部:優化小微企業項目環評工作「十五條」意見,可直接引用...
    《關於優化小微企業項目環評工作的意見》,共包括四方面十五條意見。研究簡化報告表項目評價程序、評價內容;以引用現有數據為主,簡化環境質量現狀分析;對確需進行專項評價的,突出重點要素或專題;對不需開展專項評價的,無需進行模型預測,僅需按要求填寫表格。(三)探索同類項目環評簡化模式加強產業園區(含產業聚集區、工業集中區等)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
  • 建行"惠懂你""小微快貸" 助小微企業實現"樂業"夢想
    中新網甘肅新聞10月21日電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堅決貫徹落實 「六保」、「六穩」相關決策部署,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有效紓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為支持地方保企業穩就業工作進行了不懈努力。
  • 我國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十三五」新辦小微企業近5200萬戶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金融、財稅等政策的幫扶下,「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辦小微企業佔比超九成,數量近5200萬戶。
  • 銀稅互動為小微企業「貸」來「及時雨」
    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稅務部門進一步加強與銀行機構的合作,將受惠企業範圍延伸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幫助小微企業以「信」換「貸」,有效打通了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貸不到款這一「堵點」。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已發放「銀稅互動」貸款75萬筆,超過2019年的一半,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從中受益。
  • 為小微企業奔波的建行「陀螺」
    笑微臉上掛著笑意,眼神充滿堅定地說,今年的疫情讓許多企業受到影響,三月份陸續復工後,出現了大量的小微快貸客戶。當時,她一邊面帶笑容地解答小微企業客戶的各種疑問,一邊不帶任何停頓地高速敲擊著鍵盤,火力全開地開展業務。「笑微,你跑來跑去的樣子真像個小陀螺。」面對客戶的調侃,她微微一笑,「你看我業務辦得是不是又快又好,如果還有朋友要開公戶,也可以介紹過來啊!」
  • 北京銀行直擊小微企業融資難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9日電 現階段,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戰略性成果,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回暖反彈。但受海外疫情、貿易摩擦、訂單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小微企業處境仍然較為艱難。作為與實體經濟「唇齒相依」的金融業,幫扶受困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渡過疫情難關,成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