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金融研究丨增加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誰暫時領先?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020年,全球經濟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之下,中小微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有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尤其是今年又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處境更加艱難。

保中小微企業對保就業、保民生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並取得不錯成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速28.4%,較各項貸款高15.3個百分點。上半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94%,較2019年全年貸款平均利率下降0.76個百分點。

在全國銀行業發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大背景下,哪些銀行的支持力度最大?哪些銀行的增速最快?不同類型銀行之間有何差異?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又呈現出哪些新特徵?

國有大行發揮頭雁作用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從國有大行2020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距離完成這一目標不遠了。

8月14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媒體訪談時提到,6月末,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34.6%。1-6月,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27%,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43個百分點,通過發放信用貸款、承擔或減免信貸相關費用等措施,降低小微企業其他融資成本0.64個百分點,信貸綜合融資成本合計下降1.07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8月2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到7月末,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3.57萬億,較上年末增加9651億元,增速37.1%,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5家大銀行今年增速要在40%以上,我們認為完全有信心來超額完成這個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銀行在上半年已經完成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40%」的任務。據農業銀行2020年半年報,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661.4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2,738.35億元,增速46.2%,高於全行增速37.3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在國有大行中,貸款增速排名第一,貸款餘額僅次於建設銀行,排名第二。

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來看,建設銀行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是唯一一家餘額在萬億以上的銀行。建設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於6月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2,589.0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2,957.54 億元;當年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1%。不過,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增速在國有大行中排名倒數第二,環比去年末增長30.71%。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排名第三的是郵儲銀行。截至2020年6月末,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566.1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4.27億元。報告期內,累計投放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8.32%,有貸款餘額的戶數較上年末增加6.67萬戶。值得關注的是,與建設銀行一樣,雖然郵儲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排名位居前列,但貸款增速相比去年末僅為15.83%。

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分別排名第四、第三。半年報顯示,2020年6月末,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6,399.29億元,比年初增加1,684.08億元,增長35.7%。客戶數53.1萬戶,增加10.8萬戶。當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15%,比上年下降37個基點。

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排在第五、第六名。截至2020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為5,254億、2,147.20億;交通銀行增速為30.97%。雖然中國銀行的貸款餘額排名靠後,但發展勢頭較猛,該行以39%的增速位居國有大行第二名,距離完成40%的目標僅差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國有大行在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存有差距,但增速方面水平相當,環比去年末基本都是在30%以上,很接近「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的目標。從半年報來看,國有大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取得的成績,與其線上業務以及產品體系地不斷發展和完善密切相關。這不僅體現在小微企業在線上就能便捷地獲得貸款,還體現在普惠業務風控能力的加強,讓銀行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的狀況。

如,郵儲銀行在獲客方面,全面梳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合規審查、 風險識別、貸後管理環節,聚焦小微企業貸款「標準、快捷」的特點,優化信貸業 務流程,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風控方面,依託工商、司法、徵信、稅務、發票等數據,優化貸前自動評價模型,完善自動風險預警和「觸髮式」貸後檢查功能,進一步提升風險預警能力。

與此同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和銀行擴大服務小微企業網點也有著很大關係。如,建設銀行累計組建普惠金融(小企業)服務中心及小企業中心252家;中國銀行也在擴充普惠金融信貸發起重點網點數量;農業銀行建立總分兩級普惠金融專營機構體系,打造1,000 家總行級和900家分行級專營機構,全面提升基層網點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8月22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國有大型銀行在資金、網點、技術和客戶等方面有良好基礎,發展普惠金融也能形成其獨特優勢。特別重要的是,一些銀行加快數位化轉型,改進業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在普惠金融領域既有效挖掘了潛在需求,又明顯提升了風險管控能力。如今年3月,建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成功突破萬億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這在傳統模式下是難以實現的。」

股份行平穩增長,城商行增速迅猛

A股上市的股份行中有9家銀行披露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數據。

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的維度來看,招商銀行以4,869.15億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位居第一。緊隨其後的民生銀行,截至2020年6月末,小微貸款總額4,740.74 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64%,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4,250.84億元。位列第三名的是平安銀行,2020 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371.11億元,在全行貸款餘額中的佔比為9.5%。

雖然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方面位居前三,但若從增速角度來看,排名卻處於最後墊底的三名。其中,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環比去年末增速分別是6.64%、7.41%、7.73%,分別排在倒數第一、第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業貸款環比增速排在前三的銀行是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環比去年末增速分別是15.08%、13.19%、13.14%。這三家銀行對應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1,788.30億、2,310.12億、1,133.03億,排名分是第四、倒數第三、倒數第一。

整體來看,9家股份行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集中在1000億-5000億範圍內,平均規模約為2500億;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在6%-16%範圍內。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約在2000億以上,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在10%以上。

相比國有大行、股份行上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規模,城商行受限於自身的規模,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大多不足500億,但環比增速並不遜色。其中,上海銀行在銀保監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口徑下,環比去年底增速達48.42%,超過了農業銀行46.20%的增速。另外,西安銀行、北京銀行、青島銀行環比增速分別為23.87%、22.40%、19.04%,均超過了上述股份行以及交通銀行的小微貸款增速。

在上市城商行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最高的城商行是江蘇銀行,餘額規模達764億;緊隨其後的杭州銀行(口徑為小微金融條線)666.43億;餘額最低的是西安銀行,規模約為52.7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鄭州銀行在小微貸款用戶數方面表現十分突出,截至2020年6月末,小企業貸款戶數84,502戶,遠超其他有數據披露的上市城商行。

以股份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量規模較大,體制機制較靈活。與國有大行相比,股份制銀行有更多中小企業客戶,是國有大行之外,普惠金融的主力軍。但在加大信貸投放過程中,股份行面臨著更大的可貸資金來源約束。為此,監管部門推出了一些激勵股份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舉措。

如,3月13日,央行決定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要求將降準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中小銀行差異性優勢明顯

如果說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行是服務民營、小微的骨架,那麼眾多的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則是毛細血管,努力觸及身體的每個部位,雖然每家機構在小微信貸上的規模都不大,但在下沉金融服務、支持當地民營小微企業發展方面,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13.73萬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包括郵儲銀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別是3.75萬億元、2.23萬億元、1.84萬億元,佔比分別是31.04%、17.30%、14.64%。而貢獻最大的是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內的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4.55萬億,佔比約35.44%。

有觀點指出,銀行資產規模大小不是關鍵,中小銀行業也可以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在中小企業服務方面。相比國有大行、股份行,中小銀行的小微貸款業務具有獨特優勢。如,中小銀行本身就是服務本地、服務小微的,在投入度、精力、服務意願等方面,更能做好本地的客戶服務。另外,中小銀行在業務轉型、科技聯動等各方面的轉型速度相對較快,能在細分市場迅速培養起自身的專業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在今年6月發布的《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中表示,自2020年6月1日起,人民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按季度購買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最新央行評級1級至5級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民營銀行。

對於中小銀行來說,這一政策無疑是進一步激勵了它們向中小企業貸款的動力。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這些年我們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時候,各方反映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很難獲得信用貸款。從掌握的數據看,國有大型銀行信用貸款佔全部普惠小微貸款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0%。但是中小銀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個比例比較低,估計不到10%。針對這個問題,文件提出,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促進銀行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投放,支持更多的小微企業獲得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持,使小微企業貸款獲得性明顯提高。

為更好地激勵中小銀行服務中小企業,鄒瀾在6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對於地方法人銀行,也就是中小銀行給予其辦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貸款本金的1%作為激勵。從現在的宏觀統計數據看,激勵的貸款金額接近4萬億元,帶動延期的本金達到3.7萬億元,這是一個預計。」

中小銀行利用貼近社區、貼近企業的優勢,努力深耕細作,網際網路銀行的數位化信貸為上千萬戶企業提供流動資金。在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看來,中小銀行分布比較廣泛,紮根基層,天生具有普惠的性質,說一句通俗的話,「小銀行要傍大款也傍不上,他們只能服務小企業,所以天然具有普惠性。」

新趨勢:落實盡職免責機制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73萬億,同比增長28.4%。有貸款的戶數2363.3萬戶,比年初增加了251.4萬戶,今年上半年新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94%,比2019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了0.76個百分點。

貸款量、戶數增加的同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結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8月2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1-7月份,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中,首貸戶160多萬戶,佔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的16%,較上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

在他看來,解決小微企業首貸難,主要以兩個方面作為抓手:一是解決缺信息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在打通金融信用信息和政府公共信息、企業信息,在各地推動組建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有的是以省為單位,有的以地市為單位。二是解決缺擔保、缺抵押的問題。當前我們正在大力推動政府性擔保機構發揮作用,提高政府性擔保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擔保覆蓋率。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6月30日,普惠小微貸款不良餘額0.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25%,不良率達2.99%,較各項貸款不良率高0.88個百分點。對此,李均鋒表示:「總體上還是在我們的不良容忍度之內。隨著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明年可能會有所增加,但是對增加的不良貸款,銀保監會和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足夠的能力和工具,來應對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壓力。」

以前,銀行基層人員在實際執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的過程中,承擔的責任比較大,造成了不敢貸、不願貸、多貸不如少貸的局面。為此,人民銀行強化信貸政策引導,督促商業銀行完善內部激勵考核機制,落實盡職免責要求。目前,多數商業銀行逐步建立起了「能貸願貸會貸」的機制,減輕了銀行基層信貸員工的後顧之憂。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改善,不僅因為銀行服務理念轉變,更關鍵的是銀行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大幅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我們鼓勵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加強與網際網路銀行合作,讓政策性銀行為網際網路銀行提供更多轉貸款資金,惠及更多小微企業。

對於未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的要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改委等八部委在《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表示,要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大中型商業銀行要做實普惠金融事業部「五專」機制,單列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等專項信貸計劃,適當下放審批權限。改革小微信貸業務條線的成本分攤和收益分享機制,全國性商業銀行內部轉移定價優惠力度要不低於50個基點,中小銀行可結合自身實際,實施內部轉移定價優惠或經濟利潤補貼。

(作者:21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邊萬莉 編輯:馬春園)

相關焦點

  • 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 哪家銀行力度更強?
    為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銀保監會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對符合條件、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銀稅互動」信貸產品,及時推出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信貸產品等。
  • 5.17%,全國最低,這是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
    原標題:5.17%,全國最低,這是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摘要:上海普惠金融目前呈現出量增、面擴、價低、質優的局面。記者今日從上海銀行業「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總結表彰會上獲悉,上海普惠金融目前呈現出量增、面擴、價低、質優的局面。
  • 量增面擴價低質優 上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元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桑彤 洪澤宇)來自上海銀保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元,較年初增加逾1400億元,增幅達40%;貸款戶數近35萬戶,較年初增加12萬餘戶,增幅近56%。  2019年12月,上海銀行業啟動「百行進萬企」活動。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鹽城:深耕普惠金融 潤澤小微企業
    「十三五」期間,鹽城市金融系統咬定青山不放鬆,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深耕普惠領域,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小微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22.33億元,比年初新增21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11.75億元。
  • 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貸款延期和信貸...
    12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通過《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草案)》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會議確定,一是明年一季度要繼續落實好原定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在此基礎上適當延長政策期限,做到按市場化原則應延盡延,由銀行和企業自主協商確定。二是將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期限由今年底適當延長。
  • 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下發通知,決定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至3月底,以延緩中小企業財務負擔,支持小微企業恢復經營。接下來,財稅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多家銀行業機構也表示,將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續貸」「首貸」的服務力度。
  • 疫情年份加重碼,銀行「火力全開」助小微企業渡難關丨告別2020
    在普惠金融政策持續推進,銀行小微貸款指標不斷加碼的背景下,小微企業無疑是2020年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國有大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對於其他銀行來講,比較普遍的是「兩增」貸款,即貸款較年初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有貸款餘額的戶數不低於年初水平。
  • 【權威發布】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
    【權威發布】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 2020-12-23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小微企業融資痛點 交行普惠發力產業鏈金融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產業鏈金融正在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突破口。交通銀行在產品創新、渠道對接、數據運用、資源保障等方面不斷探索新的嘗試,支持鏈屬小微企業發展,提升產業鏈金融服務規模和質效。
  • 小微企業60天關鍵期將近 誰能拿到銀行救命錢?
    「明確表示到期付不上款的客戶很少,大部分是因為復工預期不明確而申請展期,「某大行深圳普惠金融部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小微客戶是分層的,大行利率低、客戶質量高,中小行下沉信用獲客,面臨的資產質量壓力會更大。「某中型股份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表示,在該行目前兩三萬戶小微企業中,有約三百戶提出增額、減息等需求,佔比近1%。
  • 中國銀行東營河口支行堅決落實普惠金融政策,全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姿羽 通訊員 劉強東營報導發展普惠金融是國家支持實體經濟、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提出的重大舉措,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是實現自身發展、防範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機遇。中國銀行東營河口支行堅決踐行省行「1+6」治行理念和「3+2」文化建設要求,積極響應國家普惠金融政策,以資金投放踐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勇敢擔當社會責任。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企業訂單減少、回款周期延長,尤其是小微企業體量小、抗突變能力弱,更是雪上加霜。
  • 央行強調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 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來源:證券日報 孟珂本報記者 孟珂日前召開的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指出,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央行指出,延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牽頭髮揮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政策合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有效銜接。
  • 多家金融機構被通報,發生了什麼?國辦和銀保監會聯合出手,小微貸款...
    貸款年化利率7.6%,但疊加擔保費、借款保證保險費、服務費等各類名目繁多的「雜費」,小微企業最終年化融資成本實際高達22.16%,金融落實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依然任重道遠。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和銀保監會辦公廳聯合通報了在暗訪督查中發現的多家金融機構違規向小微企業收取高額服務費,抬升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情況。
  • 2018十大普惠金融人物
    2013,貝多廣華麗轉身,專注研究普惠金融,於2016年牽頭成立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並出任院長。貝多廣力圖把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結合起來, 將小微金融打造成國民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的部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增強所有市場主體和廣大社會居民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返璞歸真,打開普惠金融新篇章。
  • 支持民營小微體系日臻完善
    機構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支持普惠金融;二是普惠金融貸款增速高於平均貸款增速,貸款戶數也持續增加;三是通過降息減費讓利,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四是創新金融產品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42.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8萬億元,較年初增速26.5%。
  • 建行"惠懂你""小微快貸" 助小微企業實現"樂業"夢想
    中新網甘肅新聞10月21日電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堅決貫徹落實 「六保」、「六穩」相關決策部署,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有效紓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為支持地方保企業穩就業工作進行了不懈努力。
  •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健全廣覆蓋、多層次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出臺了「滬28條」「金融支持中小微26條」「上海穩保金融18條」等一系列舉措,成立了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協調機制,聚焦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市以及穩企業保就業等重點工作,多措並舉加大助企紓困力度。
  • 渤海銀行:科技驅動線上線下融合 打造精益化普惠金融模式
    在這些機構中,渤海銀行立足自身、穩健經營、短期做大、長期做優,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發展理念,切實加大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等薄弱環節的融資支持,準確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用力方向,走出了具有「渤海」特色的普惠之路。
  • 堅守服務實體初心 建行構建普惠金融新局
    《國際金融報》推出「擁抱新金融」系列報導,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建行。作為推進普惠金融建設的「排頭兵」,建設銀行率先將普惠金融確定為全行三大戰略之一。2017年至今,建行上海市分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始終保持四行領先位次。
  • 如何服務好民營經濟與小微企業?看看民生、浙商、泰隆這三家銀行是...
    民生銀行:前8月普惠型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5.98%,同比下降0.57個百分點民生銀行作為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從創立之初便以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做貢獻為目標,該行已經建立了覆蓋小微、中小、大中型以及生態鏈企業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