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封信了解朱家溍,為什麼說藝術發展離不開文人?

2021-01-12 北晚新視覺網

在整理爺爺遺物時,我發現了一封信。牛皮紙的信封已略有破損,信封右下角印著「故宮博物院」五個紅字。展信讀來,但見紙頁泛黃,原來這封信是朱家溍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寫給我爺爺徐元珊的。

作者:徐淳

因戲交友

朱家溍先生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和國家文物鑑定委員,他為何會跟我爺爺有書信往來呢?我奶奶說,朱先生從前常來家裡找我爺爺聊天,到了飯點我爺爺就留朱先生在家裡吃飯,老哥倆邊吃邊聊,每次都得聊透了。

朱先生多才多藝,書畫、攝影無不精通,尤嗜戲曲,且造詣頗深。朱先生的小女兒朱傳榮說:「父親一生愛戲。13歲登臺演出《乾元山》開始,86歲以《天官賜福》告別舞臺。舞臺實踐七十年,竟然超出他服務故宮博物院的年頭。」

朱先生之所以能和我爺爺成為好友,皆因他倆志趣相投,交集頗多。 我爺爺是富連成「元」字科的武生,朱先生最愛看、最愛演的就是武生戲。他倆都是武生泰鬥楊小樓的擁躉,且都對楊派武生藝術甚是痴迷。朱先生曾在《楊小樓的<夜奔>》一文中寫道:「富連成原來沒有這齣戲,在這個時期王連平向劉宗楊學會這齣戲,在科班裡教給黃元慶、徐元珊、茹元俊,從此富連成有了這齣楊派《夜奔》。」我想,楊派武生藝術一定是他倆聊天繞不開的話題。

著名學者吳小如先生曾經這樣介紹朱先生:「其實朱老並不只學和只演楊派武生戲,也揣摩並實踐演出餘派老生戲。除看楊小樓的戲外,他也是餘叔巖和梅蘭芳兩位大師的忠實觀眾,他看餘、梅兩家的演出場次絲毫不比看楊小樓的次數少。他對餘派戲和梅派戲同樣有研究,且造詣很深。」我爺爺是梅蘭芳劇團的當家武生,又是梅蘭芳的表弟。當年我爺爺唱完開場戲就站在臺側看梅蘭芳的大軸,十年裡從未間斷,故而深諳梅派藝術精髓,後來他還幫助梅葆玖恢復排演了大量梅派劇目。朱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曾參與梅蘭芳先生《舞臺生活四十年》第三集的記錄工作,因此是梅宅的常客。我爺爺和朱先生正是在梅家相識的。

我爺爺的大姐夫王少樓先生是餘叔巖先生的得意弟子,年長朱先生幾歲。朱先生愛看王少樓的戲,倆人每次見面必談學餘的體會。當年,朱先生曾向王少樓學過一出《坐樓殺惜》。我爺爺和朱先生正因楊、梅、餘的藝術才會一見面就有說不完的話、聊不盡的戲。

世家風範

朱家溍先生寫這封信的大意是說,我爺爺和朱先生在馬凱餐廳的飯桌上聊起《對刀步戰》這齣戲,我爺爺說缺少「大帳」一場的戲詞。朱先生回去後從昇平署內學的本子上照原樣把戲詞抄給了我爺爺。

信文如下:

元珊老弟 如晤

久未晤言 想念甚切 前在馬凱席上 談及「對刀步戰」 吾弟說「缺少大帳的詞」 我這裡有一本昇平署內學本子 封面上寫「光緒九年七月準,按外邊謄的」 這個本子別字很多 幾乎講不通 但也無法改正 只好照原樣抄這場大帳 老弟當然一看就明白 可以斟酌改正 專此即問近安 並問弟妹好

朱家溍

對刀步戰

第一場 大帳

(四上手 四紅文堂 引生上唱)

引 雄樣任飄遙,萬騎皆年少

(白)兢兢戈矛貫略精,長風早已動高空,丈夫有謀心臣衝,大將獻韜舊有名。

某,周遇吉,奉命鎮守永寧,可恨李自成統領強兵直壓城下。我與他愛子李鴻基連戰數陣,眼見得生擒在望,怎奈他馬走如飛。約他今日會陣。眾將官開關迎敵者(下)

此信雖寥寥數語,卻能令人想見當時席上的情景:二人邊吃邊聊,我爺爺說起缺少「大帳」一場的戲詞,朱先生想必是應允幫忙找尋。此信看似輕描淡寫的家常絮語,但細讀慢品,就會倍感溫存。信中雖是席間言語,但朱先生絕無戲言,受人之託,終人之事,足見朱先生一諾千金。

對這齣戲我不大懂,對這封信我略有所思。這封信讓我想起我奶奶對朱先生的評價。我奶奶說,朱先生和戲班裡的人不太一樣,言談舉止透著那麼文氣,有一股子說不上來的勁兒。

朱家溍先生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廿五世孫,他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他的高祖朱鳳標人稱「蕭山相國」,在清道光十二年考中一甲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他的父親朱文鈞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碑帖收藏家、書畫鑑定家。故宮博物院成立之時,朱文鈞被聘為專門委員,負責鑑定故宮收藏的古代書畫碑帖。1934年,倫敦舉辦中國古代藝術展,那是第一次大規模的在國外展出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展覽,全部展品都由朱文鈞親自選定。

這樣顯赫的家世留給朱家溍最大的財富是什麼呢?是祖宗的盛名,還是萬貫家財?都不是,是淳良的家風。

朱文鈞斥巨資收藏了國內很多獨一無二的碑帖。故宮博物院馬衡院長打算跟行政院申請一筆經費——約十萬元——收購朱家所藏碑帖。朱文鈞和馬衡約定,等朱文鈞百年之後將其所藏全部碑帖無償捐給故宮。朱文鈞離世多年後,1953年,朱文鈞的妻子提議以朱家溍兄弟四人的名義將朱家所藏碑帖共七百餘種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這就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諾千金,無需字據。朱家人真可謂是讀聖人之書,行君子之事。

1976年,由朱家溍提議,朱家兄弟又將家藏的家具和多種古器物無償捐贈給了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隨後他們又將家藏的兩萬餘冊歷代古籍善本捐給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1994年,朱家溍又向浙江省博物館捐獻了一批古代書畫精品。朱家這幾次捐獻的文物總價值過億。文物鑑賞大家王世襄曾評論:「朱氏是近代捐贈文物質量最高、數量最多的有數幾家之一。」朱家溍以國為家,不把文物據為己有,重視文物的文化價值而輕經濟價值,他看重的不是誘人的利,而是無價的義。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吧。

學養深厚

朱家溍在《回憶陳垣、沈兼士兩位先生》一文中寫道:「援庵先生主張趕快公布檔案史料,供學術界研究……援庵先生認為:公布檔案史料不必耽擱時間,搜尋某一歷史事件的全部檔案,根據檔案原來次序發排,十天出版一冊……沈兼士和陳垣先生的思想是一致的,繼續堅持十天出版一冊《史料旬刊》」。

朱家溍文中所說的援庵先生,就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垣,曾經擔任故宮博物院理事兼圖書館館長。另一位沈兼士先生,是古文字學家,曾就教於北京大學和輔仁大學,後擔任故宮博物院理事兼文獻館館長。朱先生是陳垣和沈兼士的學生,深受二位先生的影響。我在此之所以要引用朱先生的這段話,是想說:朱先生很推崇陳垣、沈兼士將故宮裡的文獻史料迅速向外界公布的做法,這樣可以使歷史資料「活」起來,在學術研究和社會生活中充分發揮史料的實用價值,而不是讓史料在深宮中沉睡。朱先生將故宮昇平署內學本子上的戲詞抄給我爺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將檔案史料向外界公布的一種方式,這樣不僅有助於舞臺演出,也讓史料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朱先生學養深厚,深知歷史與現實的關係,他做的是「活學問」。

著名學者吳小如先生說:「現在有些演員在演京戲時發音吐字呈混亂現象,有的字上口,有的字卻用普通話的語音聲調,顯得很不諧調……在這一方面,朱老作為文化修養層次很高的業餘表演藝術家,當然佔絕對優勢,因此也正是我們值得學習借鑑的所在。」 吳小如先生為何說朱先生值得後輩向他學習呢?原來,朱先生畢業於輔仁大學,在校期間他曾選修過沈兼士先生的音韻學。沈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門生,在音韻學方面造詣頗深,朱家溍在沈兼士先生的課上受益匪淺。啟功先生認為,朱先生的念白之所以很講究,完全得益於他深諳古今音理變通之奧秘,而京戲念白中有許多字都與古音韻有關。

吳小如、啟功兩位先生對朱先生的評價值得我們深思。無論專業演員還是票友,都應從朱先生身上得到啟示。對於從事藝術、熱愛藝術的人來說,不能光有熱情,還要提高文化修養,文化修養可以使你對藝術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任何一個時代,能成藝術大師的人都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推而廣之,幹什麼都得有文化,即便是玩兒,有了文化也能玩出學問、玩出品位。

朱先生臺上能演戲,文武昆亂不擋;臺下能著文,名角兒好戲一個不落。他的著作《故宮退食錄》中留下了不少寶貴的京昆資料。足見,文人參與藝術活動可以大大地促進藝術的發展。朱先生在從聽戲、演戲中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對京劇、崑曲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文人的參與,欣賞藝術更離不開深厚的文化修養。如今,有些演員違背藝術規律地瞎演,偏偏就有一群「沒文化很可怕」的觀眾捧臭腳,亂叫好。這樣只能把藝術推上畸形發展的道路。演戲的人,看戲的人,靜下心來,多讀點書,戲才有「戲」。

今年是朱家溍先生誕辰一百零五周年。斯人遠去,尺素留痕,是以為念。

來源:北京晚報 插圖 王金輝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通過認識朱家溍來說故宮-《故宮退食錄》
    歡迎來到十分鐘讀本書,這本書叫-《故宮退食錄》你覺得「退食」兩個字什麼意思?這個詞來自《詩經》,意思是從公家退朝回家休息。朱家溍到了退休年齡,但他在故宮的工作還沒有結束,所以他自稱是退食,不算退休。讓我們跟隨朱家溍,來看看故宮及故宮珍寶的故事。我們為什麼要通過認識朱家溍來說故宮呢?這也是從他的家庭背景和他是如何進入文物行業開始的。
  • 透過藝術了解歷史:透過精美的瓶畫藝術,探訪古希臘文明!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透過瓶畫藝術來看古希臘的文明。不過這時候的希臘人,似乎把他們的藝術上的熱情更多的投入到建築和雕塑上的藝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大量的雕塑的原因了。今天,我們甚至都無法找到幾件能夠完整留存的作品,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希臘人對於陵墓的興趣遠不像埃及人那樣強烈。
  • 朱家溍先生與故鄉
    未料到,先生非常親切地對我說:「一會兒我們找個地方開個小會,專門說下這個事情。」先生那麼平易近人,態度和藹,我緊張的心也就放鬆了些許。在徵求完先生對文端公墓修繕意見後,屹峰壯著膽卻又有點含糊地問先生:「我們想拜您為師。」先生以為屹峰是在提及向先生購買家藏的文物事,就很認真地說:「我們家的文物從來不賣,要不捐獻,要不贈送。」我馬上糾正說:「我們是想拜您為師,不知您同不同意?」
  • 【藝術人物】校長「滕固」:三封傾訴衷腸的信與兩年半的臨危受命
    …」向好友訴苦,發洩並自我安慰,這是滕固。1940年6月25日,他用白話文給學生們寫信,鼓勵他們要有必勝信心,也需時刻反思「我們為什麼到這裡的」,並強調「學府由來是民族復興的策源地」,對於未來,他有擔憂,「便是諸君的訓練尚未十分充足,雖諸君的意識皆能在正道上向前發展,然而學殖與能力還有多少應該增益的地方。」
  • 國畫藝術之文人畫鑑賞
    而文人畫,則屬於國畫的一種類型。 1.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 從藝術特徵上講,中國畫與西洋畫有著根本的不同。我們這裡講中國畫的鑑賞,也就需要了解「作為我國的傳統繪畫藝術,中國畫與外來的西洋畫相比,有哪些獨到之處」。
  • 文人畫能成為一種流派,關鍵在於文人思想,淺談文人畫的發展
    他們在創作時,注重個性化的表現,還有詩、書、畫、印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 安處齋圖-元人集錦之三》 元 倪瓚一、文人畫的特徵要問文人畫的特徵表現有哪些?我們大多會說文人畫重書、重意境、重墨趣。而關於什麼是文人畫最本質的特徵,則說法有很多。有的說是水墨渲染,有的說是詩畫結合,也有的認為詩畫結合與水墨畫法共同營造它的特徵。但不管是哪一種,文人畫與其他繪畫流派最本質的不同,還是它獨有的借物言志,以此抒發內心鬱郁不得志,或是豪邁的情緒。
  • 信和集團歡迎香港政府施政報告藝術科技藍圖 培育藝術科技人才
    「藝術科技」人才為目標,希望透過計劃啟發青年人才在藝術、設計、科技3大領域的潛能,期望為業界注入新動力。信和集團租務部市務及推廣總經理梁翠珊表示:「購物中心發展日益多元化,如今更注重休閒娛樂和線下購物的多維度結合。為了創造更為優質的體驗,購物中心善用了大型電子屏幕來展示不同的資訊和影像,結合科技與藝術,營造特色氛圍。
  • 儒家的「文以載道」思想,是如何催生宋代文人畫興起發展的?
    以創作主體作為繪畫藝術的區分,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獨創。這一方面是由於古代中國文人獨特的地位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儒家文化的發展推動的。由於農耕文明對於經驗的重視,中華文化從萌生階段,就對於掌握著文字知識的文人非常推崇,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僅見的。
  • 中國文人樹盆景發展中的不良現象評說
    文人樹盆景起源於儒家松柏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南宋初年東南之隅是其發源地,流至今日約有九百年的歷史。在此期間,時代的更迭,社會的變遷,政治、文化、經濟的不同,文人樹發展起起伏伏,歷盡艱辛,命途坎坷。然香火未斷,子孫不絕。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間,大興造文人樹之風,該藝術如日中天,得到很大發展,人才輩出,出現了不少優秀作品。
  • 中國書法藝術的美學思想,是如何影響文人園林創作設計的?
    文人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築、詩、畫、書法、楹聯、雕刻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而園林的意境,正是這些園林藝術綜合而成的效果。它們在提供遊賞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的同時,會喚起以往經歷的聯想,產生物外情,景外意。同時文人也將書法藝術的美學思想運用到了園林內部設計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書法藝術和文人園林的創作思想有許多相同之處。
  • 從三封書信看《西遊記》神魔敘事的文人氣息
    作為文人士子的吳承恩無疑是一位神魔敘事的行家裡手,同時也在情節展開中流露出濃厚的文人情結,而《西遊記》中的前後三封書信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中的文人氣息。從三封書信看《西遊記》神魔敘事的文人氣息長期以來,《西遊記》在文學形式分類上都毫無爭議地定為神魔作品,不過實際上神魔敘事中也有傳奇、世情、志怪的手法[1]。不僅如此,《西遊記》中寫景狀物這方面也是不可小覷的,哪怕是一個妖洞、一個鬼府都描寫得充滿想像和文人情趣。
  • 李白玉笛聞折柳,範仲淹羌管霜滿地,古代文人為什麼都是音樂達人
    這26種樂器從材料來看包含金、木、竹、土石和多材料混合製品。從演奏方式來看有打擊、彈撥、吹奏三種方式,可以說傳統樂器在這一時期已經基本成型。這為傳統音樂的發展奠定了條件。但是從記載樂器的《詩》類型來看,《頌》《雅》中提到的樂器有24種,獨有樂器18種,《風》中提到的樂器只有8種,獨有樂器2種。從這一點看,周朝的樂器發展很不均衡,樂器主體停留在貴族手中,下層民眾接觸的樂器相對單一。
  • 毛主席的這封信,蔣介石看了半個小時,之後對送信人說:你辛苦了
    這可以說是在痴人說夢,國民黨想要東山再起,這根本就不可能,那個時候我黨主導中國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但那是,我黨也一直都在努力地和國民黨和諧共處,但是國民黨認不清局勢,導致兩個政權一直處在獨立,導致大陸和臺灣分離多年。面對臺灣問題,毛主席一直都很重視,在國民黨退守臺灣之後,毛主席就曾有意和蔣介石修復關係。
  • 21歲的半島給世界寫了21封信 請您查收
    下載最新的半島新聞客戶端7.0版,點擊首頁右上角「AR」圖標,用手機掃描報紙版面,就能觀看信件視頻,了解背後的故事。注意,這21一封信中,還有彩蛋驚喜,就看您能不能發現了。 給世界的21封信(壹)| 全力以復
  • ...離不開寫開發信,今天就來說一下外貿開發信各國最佳發送時間。
    做外貿,離不開寫開發信,今天就來說一下外貿開發信各國最佳發送時間。 首先要了解客戶的作息才好判斷發郵件時間,比如說國外採購人員一般在上午八、九點鐘上班的時候首先打開郵箱查看郵件,然後用1個小時左右去處理回覆郵件,剩下時間要處理公司內部採購事宜。下午六點之後就開始下班,所以說要抓住客戶工作期 間發開發信會比較有效率,尤其是早上打開郵箱這段時間發送郵件才能保證被客戶看到。
  • 那封從漢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
    那封從漢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寧波首次出土簡牘類文物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幹杉杉「這是寧波地區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簡牘類文書!」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員、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項目負責人許超激動地說道。歷時4個月,寧波近日發布了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項目考古成果。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文人畫家既想建功立業又想歸田隱居的矯情與自我優越感可見一斑。文人畫雖重寫意,並不是說就排斥工筆。文人畫所推崇的寫意精神是直抒胸臆的抒情,譬如陳老蓮、金農筆下很多兼工帶寫的作品都是上乘的文人寫意畫。那麼院體畫是否就不是文人畫呢?不盡然。譬如首開工筆花鳥畫派的宋徽宗畫作在我看來就不乏文人畫特質。首先他有絕佳的繪畫天分與藝術修養,再者他有非職業作畫的自由狀態。
  • 《281封信》三個主角為什麼沒火?反而幕後的他卻成人生贏家!
    《281封信》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青春追夢劇。該劇講述的是瘋狂迷戀于楓的小歌迷關曉霞被好友做歌星夢的柳飄飄叫到北京,解決柳飄飄被聚星堂唱片公司欺騙以及三人之間的情感糾紛的故事。這部電視劇讓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裡面的故事情節和當時最受歡迎的一部電視劇。
  • 透過多位藝術大師,了解威尼斯畫派,探尋歐洲繪畫史的發展
    這與威尼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寬鬆的政治氛圍關係密切。在光與色的襯託以及提香完美的構圖下,這幅畫將人間到天上逐層展開,既表現得熱情奔放,又不失古典雅範,整體被提香處理的自然灑脫,渾然一體。威尼斯畫派對歐洲及後世的影響威尼斯畫派在藝術技法上的創新使其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油畫技術的運用,使威尼斯畫派的色彩更加豐富,這也是威尼斯畫派之所以在藝術領域佔據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而威尼斯畫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大師提香和喬爾喬內,對於油畫技術的傳承與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古代頂級文人拍馬屁,一個毫無下限,一個卻恰到好處
    但是從宋朝開始之後,文人要想做官,就只能是像等華山一樣,自古華山一條路,宋朝開始的文人,要想做官,也就只剩下了考試做官這一條路了。李白和杜甫就分別處在這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但科舉不是從隋朝就開始了嗎,為什麼從宋朝開始才變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