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園林的主人大多數是被貶或者退隱的官吏,他們經歷了宦海沉浮,心中建功立業的信念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清靜淡泊、自然適意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情趣。這些名流雅士,大多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將隱逸的心態逐漸演變成一種穩定的理想。於是,他們就將自己內心營建的精神綠洲傾心外化,建起一方方小園。在這些庭院中,他們過著「恬淡寡慾,不以功名為念,每日觀花種竹,酌酒吟詩度日,倒也是神仙一流人物」的生活。
文人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築、詩、畫、書法、楹聯、雕刻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而園林的意境,正是這些園林藝術綜合而成的效果。它們在提供遊賞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的同時,會喚起以往經歷的聯想,產生物外情,景外意。同時文人也將書法藝術的美學思想運用到了園林內部設計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書法藝術和文人園林的創作思想有許多相同之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中國的書法藝術是如何影響園林創作的。
蘇州園林景致
01書法創作講求意在筆先,同樣園林在建造之前也需要立意在先,做到「胸中有園」
書法創作講求意在筆先,字居心後,在書寫之前,會先作一番籌劃,精心規劃筆墨的濃淡、虛實、大小、疏密等,以及落款式樣、如何用印等諸多問題。文人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會下筆有神,一氣呵成。古代很多知名的書法大家都堅持自己磨墨,其實就是借著磨墨的時機進行構思。所以人們經常會講,不是人磨墨,而是墨磨人。
同樣,園林在其建造之前,也會有一個準備的過程。造園家在設計建造之前,會先進行相地、選址、實地考察,以求立意在先,做到「胸中有園」。為的是可以按照初衷進行建造,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體現造園家的意圖。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明代計成所著的《園冶》一書中體會得到。
《園冶》插圖之傍宅地
02書法貴在一個活字,造園家苦心經營園林中的「點畫」,使得園林氣韻生動
中國書法藝術為什麼一直反對臺閣體和館閣體,其主要目的就是反對毫無變化的統一,而是更多地去尋求變化。比如,在楷隸篆書的點畫書寫上,雖然變化幅度不太大,但文人非常注意用筆,起收筆極盡變化,粗細搭配得當,規矩中不失生動。比如說草書,巧拙、輕重皆有變化,一筆連到底,流暢灑脫,氣勢連貫。書法貴在一個活字,否則就會變成王羲之所說的的情況,「平直相似,狀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求其點畫耳」。
中國的園林也是同樣的道理,造園家苦心經營園林中的「點畫」,即山、石、水、木、建築等,為的就是求一個活字。例如在動勢處理上,亭子高高翹起的翼角做法,波浪形的景牆,假山堆疊中採用懸、挑、跨等手法,給人以動態之美。另外,除了有曲折的遊廊,還會有結合環境與兩側的景觀,使遊人可以左顧右盼而得景,移步換景,進而形成連續的畫卷。
《宋榻臨江帖(四)》 晉 王羲之
園林中曲折的遊廊
亭子高高翹起的翼角
03書法在布局時注重虛實相生,園林布局也講求疏密有致、曲直互生
在書法中,有一組對立的抽象概念是虛和實,包括大小、疏密、藏露等。虛是筆畫之間空白的部分,而實則是筆畫的實體部分。書法在布局時,忌平、忌齊、忌均,需要用寬窄疏密的變化,來打破平均的狀態。比如,一行中的某些字的筆勢縱逸,佔據了比較寬的位置,造成了字裡行間時寬時窄的現象。還有,草書中有「疏可走馬,密不容針」的現象,以此產生出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在園林的建造中,同樣也會講究虛和實。園林中布置的景致,一般不會直接就讓人看得一清二楚,而是用分景、隔景、障景的手法,將景致弄得曲折,讓遊賞者細細體味。比如,蘇州拙政園的總體布局就是一個典型的疏密有致的例子可以,園林用曲線優美、自然、富有動感的道路,闊窄曲折變換的水面,高低起伏、迂迴變化的線型走廊等景致,增加了遊人的趣味感。而用線條構成的落地罩、花窗隔扇等在曲直變化的韻律中又為人們創造了虛實相生。
《李清蓮序草書(拓本)》局部 唐 張旭
蘇州拙政園曲折的道路
04書法藝術與園林創作,同樣需要前後呼應,多樣統一
中國書法藝術中有一點比較難,難在如何於方正中求得變化,如何於千姿百態中獨具匠心,如何將一根線條予以無窮的變化,又能與全篇的氣勢相應和。欣賞書法如同欣賞園林,透過點畫結構,透過景致布局,人們能夠看到書者或造園者苦心經營的努力,而這種努力又不顯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跡,盡顯出天然一面。
書法作品強調前後呼應,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能夠產生一種呼應連貫,顧盼生情的美感。同時,又要強調作品整體風格的一致性。比如,一幅行草作品,若用楷隸書體進行提款,則有悖於統一原則。而楷隸的正文,配以行書落款,則可以增加作品動感的效果。應用到園林中,就是用空廊、連廊、花牆、漏窗與園內園外的景物取得視覺的呼應。為達到分散而不凌亂的效果,注重主次分明,注重前後呼應,寓多樣於統一的大環境中,為人們創造出優美和諧的天然環境。
《草書古詩四帖全卷》局部 唐 張旭
園林中分散而不凌亂的效果
園林中的漏窗
05結語
文人以書寫的形式,用手中的筆來抒發胸中的豪情,他們振臂疾書,筆走龍蛇,展現生命的美感。而造園家,以亭臺為點,樓閣為面,曲廊為線,把園林書寫在大自然之上,為書法家提供了相對應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