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3月26日電題:真佛山下悟「真佛」
新華社記者任硌 盧宥伊
3月,灶房裡還掛著許多臘肉香腸,新年的氣息猶在,但艾陽忠兩口子已忙得不可開交:養在山坪塘裡的魚需要割草去餵、前兩年陸續栽種的晚熟柑橘也要修枝除草……
「我承包的這片坡地種了30畝柑橘,從去年開始陸續掛果,明年這個時候就有收益了。」55歲的艾陽忠精瘦高挑,扛著鋤頭走在柑橘林裡,隨手摘下一個柑橘遞給記者:「這是第一次掛的果子,嘗嘗,保證新鮮。」
山坡下,是七八戶人家圍合而成的院子,鄰居們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四周一片寂靜。艾陽忠的妻子王習翠在屋裡拾掇家務,87歲的老母親柏在碧安詳地坐在老屋前,幾隻雞在院壩裡走來走去。
老艾對眼前的畫面很滿意:「總算過上好日子了!」為了這一天,他已盼望了多年。
老艾的家位於距成都500餘公裡的四川達州市達川區福善鎮關家村。地處大巴山腹地的福善鎮因境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真佛山德化寺古廟群而遠近聞名。
「據縣誌記載,清乾隆年間,當地一位農民蔣德化行醫種藥,免費為當地百姓治病,治癒者數以百計,人稱『蔣善人』,亦稱『蔣活佛』。後來蔣德化在山上自立『德化寺』,四方百姓雲集上山朝拜。清嘉慶年間,綏定(今達州市)知府孫益廷稱蔣德化『乃真佛也』,並親書『真佛山』鐫刻於寺門,真佛山因而得名。」達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楊輝說。
背靠真佛山,艾陽忠的日子也曾艱難。
2007年,王習翠生了重病,家裡少了個勞動力。2009年,老艾在山上勞動時又扭傷了腰,一時幹不了重體力活。上有老母親,下有三個女兒,一家人靠親朋幫襯,靠種玉米和水稻勉強餬口,日子越過越艱難。其間,老艾多次上真佛山燒香,但家裡的境況仍舊。
2014年精準扶貧開始後,老艾一家被識別確定為貧困戶。「針對艾陽忠這類因病因傷致貧的貧困戶,我們幫扶幹部一是想方設法幫助尋醫問藥,用好貧困人口就醫費用報銷政策,老艾夫婦在縣(區)內住院自付費比例不超過10%,兩口子這幾年身體日漸好轉。二是幫助他們發展適合家庭情況的產業。」福善鎮黨委副書記高永海說。
因人施策,一個也不落下。兩口子一時幹不了重體力活,村裡便把閒置的5畝多山坪塘包給他家養魚;幫扶幹部協調外出務工鄉鄰承包30畝坡地給他家引種晚熟優質柑橘;落實危房改造資金1萬多元把他家漏風漏雨的老房子整修好……
「那兩年我看病養傷的同時,養了幾十隻雞鴨,還買回幾頭小牛、小羊在山上放養。」2016年,老艾家退出貧困戶行列。「2018年我家5口人養牛養羊養魚純收入2萬多元。鎮上做電商的人已預訂了我家的果子,今年柑橘大面積掛果後,預計可再增收2萬元以上。」
據達川區委書記許國斌介紹,達川區總人口122萬,是革命老區和秦巴山區扶貧開發重點區縣,2014年與老艾一起被識別為貧困人口的群眾達9.5萬多人。經過4年多的努力,至2018年底,8.8萬多名貧困人口已脫貧,餘下的將在今年全部脫貧。
老艾閒暇時也經常在手機上看各種新聞,對山外的世界和變化瞭然於心。「遇到困難還得靠好政策,『等靠要』更要不得。我原來以為『真佛』只在山上,現在想明白了,共產黨和扶貧幹部才是『真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