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唐無盡藏
又是寒冬料峭,雪花飛漫。朔風呼嘯之時,何處尋覓春天的味道呢?一縷暗香,數枝臘梅,方知北國無處不春光!
我們平日裡修養的時候,一定要在「大」的方面用心。要儘量的讓自己的心量大一點,要儘量的讓自己的氣量大一點。
我們修學《妙法蓮華經》時,如果沒有一個非常大的心量是修不成的。就如同我們修學禪宗,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我們心量的問題。
我們學佛都應該具備「信願行」。而落實到這個「信」,就不單單是信佛,還得要信自己。信佛是信佛所講法皆是真實,從此心中不疑不惑;信己則是從今而後深信佛法,依教奉行,定能成就。
想當初,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初來投禮五祖弘忍大師的時候,就表明了自己的「信願」,即:唯求作佛,不求餘物!
很多人學習禪宗也好,或是修學其他宗派也好,於此處一節大多都忽略了。所謂真信佛法,真為生死者,我們就應該及早樹立「唯求作佛」的堅固信願!
我們學佛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佛!這也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妙法蓮華經》的根本殊勝意義之所在。
為什麼舍利弗尊者如是二請,釋迦牟尼佛均是「止止」而答。皆因眾生根性弱小,不生「自信能夠成佛」之想。所以墮入二乘境地。後舍利弗如是三請,佛不得不講。才弘演了「匯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實」的《妙法蓮華經》。
在《妙法蓮華經》裡,釋迦牟尼佛為自己的弟子一一授記,未來皆可成佛。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後指歸。
很多人要往生極樂,其實即使你去了,也不是去享福。因為阿彌陀佛也會和釋迦牟尼佛一樣,教導極樂世界的聖眾最終成佛。對於這一點,諸佛皆是一致的。
禪宗的殊勝之處就在於先從本心自性上下手,修證明心見性。明個什麼心,見個什麼性呢?明了自己的心性於諸佛之心性無二無別。這就是禪宗的根本宗旨。
我們的心性和諸佛菩薩都是一同的了,那麼佛講說的法自然也就能夠曉了本意了。修起來也就更為直接了。但一定還是得修!不是悟後不修,是不悟難修,悟後勤修。
六祖慧能大師令法達禪師誦讀《妙法蓮華經》,法達禪師隨即高聲念誦。當念誦至《法華經譬喻品》處,六祖慧能大師就明白了法華妙義。六祖慧能大師曰:「止!此經原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在《楞嚴經》上,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講的非常清楚,「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此時的六祖慧能大師早已見與佛齊,所以當法達禪師誦到《妙法蓮華經譬喻品》時,六祖慧能大師已然明了《法華經》宗趣。
諸佛世尊因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間。什麼大事因緣呢?那就是化導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我們眾生其實也本具知見。但我們的知見是愚迷的知見;是那些能夠令我們墮入輪迴,流浪生死的知見。而佛之知見則不同!佛之知見是究竟覺悟的知見;是解脫成道,究竟成就的知見。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把「佛見」令眾生「開示悟入」呢?只為眾生能夠破迷覺悟,只為眾生能夠解脫離苦,只為眾生能夠與佛無二,究竟成佛。
讓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是諸佛出世住世的唯一大事因緣!除此別無有其他大事因緣。
我們學習《法寶壇經》,乃至於我們學習《金剛經》都是為了開悟成佛。尤其是這部《法寶壇經》,就是講六祖慧能大師是如何一步一步的開悟,明心見性,直至成就的修行路徑的。《金剛經》也是,但相較而言,就更為深廣了。
我們對於「開悟」這個詞真的是太熟悉不過了,即使是不學佛的眾生也聽聞過 。甚至平日生活中偶爾還會用到。但究竟什麼是開悟啊?這個問題起初佛講清楚了,後來的祖師們也講清楚了。可惜隨著時代演流,歲月變遷,亦或是真的是末世眾生根性淺薄,都變成「大笨蛋」了。反正就是慢慢的,這個「開悟」就變得越來越可望而不可即了。
為什麼呢?簡單說來,原因粗略有三:
一者故弄玄虛者將「開悟」神秘化了;
開悟難不難?難!如果不悟永遠不開。因為我們要開的是「佛的知見」,所以難信難入。再加上可能給你講說開悟的人,他自己就沒有開悟。那我們如果攤上這麼一位「善知識」的話,這一世的修行就基本歇菜了!試想,他自己都沒有開悟,還要為你講開悟,你說他不哄你又當如何呢?
所以他們就會把「開悟」神秘化。
就如同現如今我們對待「神通」的態度是一個道理,你的師父或師祖們沒有神通,那他怎麼忽悠你呢?他就說佛不讓修神通。這純粹胡說八道!開悟也是這樣,他沒開,他都怕你開 !所以他們就把開悟神秘化了!
二者我們眾生缺乏開悟的自信。這個也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你揪住一個學佛人,你問他,你為什麼學佛啊?很少有人會說我為了成佛,我為了開悟。他們那個回答千奇百怪。
所以我們一旦缺乏開悟成佛道的信心和勇氣,那我們在修行學佛的道路上,就已經未戰先敗了。
三者就是我們眾生對於開悟具體指的是「什麼」不明晰。到底什麼是開悟啊?開悟後和開悟前有什麼分別嗎?等等有關開悟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都不清楚。
你揪住一個學佛的,你問他什麼是開悟?他們那些回答也是五花八門的。諸如想明白了?放的下了?看破紅塵了?變聰明了?有智慧了?反正就是個說不清!
我們學習了《妙法蓮華經》以後,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明明白白的告訴自己和他人,開悟就是開悟佛之知見!
我們本心自性之間,能夠瞭然明白佛之知見了,那就是開悟;我們本心自性之間所生發出的知見和諸佛無二無別,那就是開悟!一句話,我們和佛想到一起了,思想知見交融了,就是開悟了!你哪天發現你有了這個徵兆不要怕,這說明你開悟了!
在此首先申明!鄙人在下沒有開悟!這個悟愛誰開誰開,本人這裡沒有。說一套做一套,大家不都這樣幹嗎?真正開悟的是六祖慧能大師,我們向諸佛菩薩學習,向歷代祖師學習。
開悟了不是修行的結束,而只是修行的開始。因為我們還要「入佛之知見」。開示悟入,這裡面的「開」和「示」是佛對我們做的事情。因為我們不可能自己給自己開發一下,或是示現一下佛之知見。只有諸佛菩薩和大成就者,他們才可以將「佛之知見」開啟給我們見,示現給我們見。
而「悟和入」佛之知見,是我們自己,也必須是我們自己要幹的事。
我們要清楚,諸佛本具知見,無需再次悟入。我們愚痴於眾生知見,所以需要悟入佛之知見,從而覺悟解脫。聽從佛的開示,進而悟入佛之知見,這是開悟的全部過程。而「入」就是對於佛之知見的實修實證的過程。
所以在《妙法蓮華經》裡,釋迦牟尼佛給一眾弟子授記時,皆是未來成就究竟佛果,而不是馬上成就佛果。 原因就在這裡,你得去不斷的去「入」去修,才有可能成佛的。不是光聽聞開示就可以成就的。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
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大家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一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