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中的三個密義到底是什麼呢?且聽慧能大師如是說
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曉鑑鬼神。——城隍廟聯
古代養生家說,平日起居生活要少思,少言,少欲。多思則傷神;多言則傷氣;多欲則傷身。神,氣,身。這三樣「東西」是我們每一個人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們想獲得健康長壽的資本。一個「少」字就是寡慾清心的妙法。但只是小妙,而非大妙。真正的大妙是我們的《妙法蓮華經》!
這部偉大的《妙法蓮華經》是我們學佛修行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因為就是在這部《妙法蓮華經》裡,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宣講出了三個甚深密義。而這三個甚深密義完全解決了我們修行路途上的所有問題。
所以經中明言,如果沒有學習《妙法蓮華經》,即「不善行菩薩道」。《妙法蓮華經》中講道: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對!就是這個樣子。
起初我們共同分享的是《法寶壇經》當中,關於六祖慧能大師開示法達禪師的一則公案。偏巧我們的法達禪師主修的就是這部偉大的《妙法蓮華經》。
法達禪師一直以「勤誦」為主,誦了三千餘部,都依然不知《法華》「宗趣」。所以就來禮投六祖慧能大師,望求開示。
就是這麼一則公案。但已經連續寫了七篇文章,我們都沒有把這則公案講完。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則公案裡涉及了很多方面,諸如我們求教善知識開示的態度,我們誦習經典的要領,以及我們和古德相比,自身的不足。可以說是真的很宏大。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涉及了《妙法蓮華經》。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我才疏學淺,連個「話」也說不清楚。這個我真的很慚愧!這麼好的平臺,這麼好的善信,但我卻講說不清楚,不能給大家帶來佛法的歡喜,以及閱讀的快樂。我心中著實羞愧。
想來我也是「自討苦吃」。如果我們簡單的將這則公案敘述下來,應該也不會如此費事。但我總是想多「交代」一點。想把這部偉大的《妙法蓮華經》讓更多的大眾知道,並真誠的希望大家都去恭請一部,去看一看,學一學,最好是修一修。最不濟當做字帖去抄一抄,必得利益!
所以涉及的面就廣博了一些。所以囉哩囉嗦的總是說不完。在此再次向有緣善信們致歉!
《妙法蓮華經》向我們宣講的第一個密義就是佛為什麼出世!
這個太重要了。我們學佛學了大半輩子,都不清楚佛為何要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我們要清楚,我們這個世界又不是太好。我們無時無刻不受著諸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盛……等等諸苦所逼惱。但偉大的釋迦牟尼佛他就來到了我們這個世間。這是佛祖的慈悲 ,無量的慈悲!
佛陀出世,為了救脫輪迴於六道的無量眾生,為了救脫身心受苦的無量眾生,故而開演佛法,化導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就是六祖慧能大師向法達禪師講的「一大事因緣」。
我們修學佛法,就是要藉由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佛之知見」,進而「悟入佛之知見」。我們一旦明白了這個「密義」,那麼不論學什麼教義經典,就容易一些了。
按道理來講,釋迦牟尼佛已經講清楚了。我們應當如何明了諸法的深義呢?那就是悟入佛之知見。
但非常可惜,我們有很大的愚痴。所以要漸悟漸入。我們禪宗不是有個所謂的「南頓北漸」嗎?這個在《法寶壇經》的後面就有講述。我們能夠一下明了「佛之知見」,那就是「頓悟」,我們慢慢明了「佛之知見」那就是「漸悟」。
如果有某人,某一天,他開心歡愉地喊著「我頓悟了」,「我明心見性」了。其實就是「悟入佛之知見」了。從此,佛講的法,他都明白了,是那種本心自性當中的明白。而不是意識裡面想清楚的明白。
這個「意識想清楚」也好,但它還不究竟,還不純粹。我們不能忽視「意識」的功能。但真正的般若智慧恰恰是「離心意識」後才可以的。這裡面有一個「轉識成智」的關鍵所在。這個此處不能講。因為那又是非常深廣的一個課題了。講的多了就跑題了。
《妙法蓮華經》向我們宣講的第二個密義就是「三乘方便,一乘真實」!
這個密義真的很重要。很多人把這個「三乘方便」解釋為不究竟的法或是成就。其實這是錯誤的!《妙法蓮華經》真正的密義是告訴我們要有「一乘」的佛心!我們只要有了「一乘」的佛心,那麼任何「乘」的佛法都是究竟成就的佛法,都是圓滿無礙的佛法。
這個《法寶壇經》深不可測啊!《法寶壇經》當中為什麼要講述法達禪師見了六祖慧能大師頂禮而「頭不至地」呢?就是因為法達禪師心中有「貢高我慢」啊!這個我們都曉得的。那麼法達禪師為什麼心中有「貢高我慢」呢?就是因為法達禪師念誦了三千餘部《法華經》啊!這個我們也曉得的。(有不曉得的,請翻看我前面的幾篇拙作。或是請一部「法寶壇經」自己誦讀。那樣更好!)
可是大家思維過沒有?為什麼法達禪師誦了三千餘部《法華經》他心中依然會生起我慢貢高,而且他彼時居然還沒有讀懂《法華經》,可是他就敢驕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六祖慧能大師批評法達禪師「誦經不知宗趣」。我們也專門講過「知宗趣」是誦經的竅訣。但從古至今誰也沒有人提及法達禪師在沒有明白通達《法華經》宗趣本義的時候,單憑念誦了三千部經文,他就敢貢高我慢的原因。
那這個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不通「一乘」之心,進而輕視「三乘」之學而造成的。自認為修學的是大乘佛法,甚至是最上乘佛法,有時他就有這個輕視「三乘」學人,最起碼輕視「二乘」學人的不好習氣。這是執著於法的一種分別心。也叫「法別」。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曾經教導我們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其實所有的「道」,所有的「佛法」都可以獲得成就 甚至都可以獲得最為究竟的成就。但我們缺失的是那個「一乘」佛心!
我們雖然缺失「一乘」之佛心,但我們卻不缺看不起「二乘」人法的習氣。所以我們就自以為是的傲慢,哪怕自己根本不懂佛義法義經義。
法達禪師的「病根」在這裡呢!
真真正正的修行下手的「佛法」有多少?不多!人就這麼幾個零件,從裡到外無非「四大」。諸如什麼「三脈七輪」,什麼「七支坐」,什麼「四禪八定」,甚至「止觀雙運」等等,能有多少?我們唯獨缺失的是成佛的那個「一乘」之心!這才是釋迦牟尼佛不辭辛苦出世住世的悲心!
《妙法蓮華經》第三個密義是什麼呢?看來只能下回分解了。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
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朋友們 ,善信們 ,各位菩薩大德們,大家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一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