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版維基百科的大部分內容是由美國人用英語寫的

2020-12-22 cnBeta

據外媒報導,六年多來,一位維基百科用戶--AmaryllisGardener--在蘇格蘭版維基百科上寫了超過23000篇文章,並進行了超過20萬次編輯。唯一的問題是,AmaryllisGardener不是蘇格蘭人,他不會說蘇格蘭語,而且他的文章沒有一篇是用蘇格蘭語寫的。

自2013年以來,這個用戶--一個自稱是基督教INTP的的人,一直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某個地方--乾脆就用英語寫文章,其中到處都是模仿蘇格蘭口音的錯別字。許多文章都是在他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寫的。AmaryllisGardener是蘇格蘭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維基百科用戶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他們對國家頁面的影響已經如此之大,他們唯一的選擇似乎是完全刪除蘇格蘭語版本,或者將整個事情恢復到2012年。

這個情況是由r/Scotland上的一位reddit用戶發現的,他偶然查看了一篇文章的編輯歷史。根據redditor u/Ultach的統計,Amaryllis在2018年負責了蘇格蘭維基百科三分之一以上的內容,但Amaryllis在那一年停止更新他們的裡程碑。

「問題是這個人不能說蘇格蘭語,」這位reddit用戶寫道。「我不是說這是一種刻薄的精神或守門員的方式,他們在盡力,但正在犯一些錯誤,我的意思是他們似乎根本沒有任何語言知識。」

如果點擊他們寫的基本上任何一篇文章,或者看一下AmaryllisGardener的Scots Talk頁面,情況就很明顯了,早在2016年,就有用戶寫道,他們的作品 「幾乎不像是真正的蘇格蘭語」。

「我覺得你會把這當成我們的母語,這顯然是一種侮辱,你顯然不會說。」這位用戶寫道。「同樣,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蘇格蘭人和母語使用者,沒有人在哪裡使用這個網站,因為它與任何蘇格蘭語言都不相像。你在這裡使用的語言是英語,在拼寫上做了一些改變,並把它當作真正的交易,傷害了對蘇格蘭語言已經貶低的看法。」

在一個關於電影《百萬美元寶貝》的頁面上,AmaryllisGardener寫道:「這部電影是一個不被欣賞的拳擊教練的故事。」這種語言在他們所寫的所有23000篇文章以及他們編輯的文章中都會重複出現,因為他們是網站的管理員,所以他們有能力控制很多最終留在網站上的內容。

「與標準英語幾乎沒有區別,而且幾乎沒有採用蘇格蘭語的詞彙和形式,」這位reddit用戶補充道。「他們似乎做的是把文章用英文寫出來,然後用《在線蘇格蘭詞典》(他們在談話頁面上特別提到了這個詞典)逐一查找每個單詞,然後用第一個結果替換英文單詞,如果找不到單詞,他們就任其發展。」

沒有跡象表明Amaryllis試圖做錯什麼,但他們的工作還是造成了損害。在他們的談話頁面上,他們寫道:「如果我必須重來,我會保持更多的清理工作,只是保持維基的正常運行,而不是寫文章,但我的意思是最好的。」

這個奇怪的故事凸顯了維基百科最大的問題之一。雖然有很多主要語言維基百科版本的編輯,如英語、西班牙語和德語,但有很多語言的維基百科只有幾個編輯,這意味著這些編輯對網站上的實際內容有很大的控制權。那些較小的維基百科的管理員能夠以他們的形象創建百科全書,這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Reddit帖子繼續認為,Amaryllis造成的損害可能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嚴重。在這一切還沒有開始之前,人們對蘇格蘭語的概念顯然很差,這直接源於其維基百科的狀況。因此,「這個人對蘇格蘭語的破壞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一個人都要嚴重」。由於他們的「文化破壞」,可能很多人認為蘇格蘭語是一種「可怕的英語雜亂無章的渲染」,而不是一種自己的語言。

目前還不清楚從這裡開始會發生什麼。Amaryllis是這個維基百科的主要管理員,而且已經有7年多了。一些人提議關閉整個維基百科,而另一些人則希望簡單地清除Amaryllis的所有內容。另一位版主--MJL--告訴看過Reddit帖子的人,如果蘇格蘭維基百科被關閉,「它將永遠不會被重新打開。永遠不會再有一個蘇格蘭維基百科存在。如果你認為這對蘇格蘭語是最好的,那就這樣吧」。還有一些人還在試圖為Amaryllis辯護,說這些文章只是「非標準的蘇格蘭語」。

相關焦點

  • 經濟學家稱維基百科的編輯對旅遊業有巨大影響
    研究人員隨機挑選了西班牙各地的城市,對其維基百科頁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增加幾段關於其歷史和當地景點的信息,以及當地的高質量照片。大部分添加的內容只是簡單地從西班牙維基百科上翻譯過來,變成了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或荷蘭語。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熟悉維基百科的老基友們肯定都知道,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按語言分成了許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又由相應的志願者來負責編輯詞條。例如中文版維基百科,就大部分是由港澳臺同胞以及廣大的海外華人志願者搬磚搭成的。而這次出事的,是低地蘇格蘭語版。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而這次出事的,是低地蘇格蘭語版。( 簡稱低地語版 )簡單來說,就是低地語版的維基百科的大部分內容,被發現都是由一位 ID 叫 AmaryllisGardener 的美國少年用英語仿寫的,而這位老哥根本不懂低地蘇格蘭語。。。寫的內容也滿是 BUG 。蘇格蘭旗 ▼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例如中文版維基百科,就大部分是由港澳臺同胞以及廣大的海外華人志願者搬磚搭成的。 ( 簡稱低地語版 ) 簡單來說,就是低地語版的維基百科的大部分內容,被發現都是由一位 ID 叫 AmaryllisGardener 的美國少年用英語仿寫的,而這位老哥根本不懂低地蘇格蘭語。。。寫的內容也滿是 BUG 。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而且,宿霧語版維基的雖然有五百多萬條條目,但管理員只有六人,活躍用戶也只有 14 人;相比之下,英語版單單是管理員就有 1143 人,活躍用戶更是超過了十萬人。事實上,宿霧語版維基那五百多萬個條目,99% 的內容是一個名為「Lsjbot」的機器人所完成的。同時,它也是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而且,宿霧語版維基的雖然有五百多萬條條目,但管理員只有六人,活躍用戶也只有 14 人;相比之下,英語版單單是管理員就有 1143 人,活躍用戶更是超過了十萬人。
  • 「勝利」是由維基百科寫的?有關「修例風波」,這些事件隻字沒提
    歷史,或多或少會跟現實有些偏差,從前大家都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所以歷史總是站在勝利者的角度說因由。不過今日世態已改變,網際網路徹底顛覆了這種規律,從此,歷史不再是由勝利者寫,而是由維基百科寫,誰最先把歷史定案寫進維基,那就是歷史,是鬥快的,不是鬥真實鬥全面的。舉個真人真事例子,也是我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
  • 印度陷入政治兩極化,維基百科相關內容也"亂了
    國外科技媒體《連線》日前刊載的文章稱,隨著印度陷入政治兩極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編輯之戰愈演愈烈,謊言、陰謀論以及新冠疫情虛假信息等充斥其間。2020年8月,當維基百科開始其年度籌款活動時,印度人民黨政府發言人努普爾·夏爾馬(Nupur Sharma)發推文表示,維基百科「不再是中立的」,它自己「知道攜帶虛假信息」。這位發言人還認為,維基百科已經「完全被某個陰謀集團接管」。還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聲稱,維基百科有「反印度偏見」。針對維基百科的這種指責,印度本地媒體稱這是一場反維基百科的「運動」。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何再造一個維基百科?
    但除了這些員工之外,全球 70000 多名志願者才是編輯網站內容的主力。每個月,全球用戶通過 10 多億個終端來登陸維基百科獲取信息,每分鐘維基百科上的內容會被修改 350 次。(2016 年數據 [2])谷歌在眾多搜索結果的右側,放上了維基百科的解說連結,幫助人們快速了解查詢詞的含義。
  • 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者迷思:維基百科怎麼了?
    以英文版維基百科為例,雖然註冊用戶數量龐大,但實際進行過編輯的用戶不足2%,三分之一的內容來自於不到0.05%的貢獻者。而真正的核心用戶數量更少。目前「高度活躍編輯者」——指最近一個月進行過至少100次編輯的用戶——數量約為3000人,這些人被認為才是真正的維基社區的構成者。而「活躍編輯者」和「高度活躍編輯者」合計僅佔用戶總數的0.02%~0.03%。
  • 維基百科的價值觀戰爭
    維基百科的創始人Jimmy Wales經常用自己親歷的例子,來論證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在他的個人詞條裡,簡介寫道他是維基百科的聯合創始人,而他一直在向維基百科的社區編輯投訴,說他是唯一的創始人,另外一個自稱是聯合創始人的哥們只是早期團隊成員之一,不能算作創始人。
  • 一個美國小孩,在7年時間裡「虛構」了近1/3的蘇格蘭語維基百科
    前兩天,維基百科爆出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維基百科的蘇格蘭分站中有超過2萬個條目(差不多佔到整個分站內容的1/3),都是由一名未成年人在7年的時間裡「貢獻」的。 未成年人其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這位小孩是個美國人,開始寫條目的時候很可能只有12歲。
  • 「許可馨」維基百科詞條遭到刪除,能量真是巨大啊
    維基百科刪除了許可馨的詞條。剛用谷歌搜了下許可馨事件進展,竟然發現維基百科這個詞條刪除了。而在網頁快照是有介紹的,不太明白維基這個自由的百科是什麼原理啊,有人解釋下不。今天查看的信息展示,已被刪除啥是維基百科,刪除要有啥條件比較官方的解釋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維基百科20周年:全人類共同打造的免費知識庫如何造福你我的生活
    坎寧安首先開發的「全球信息網上開放、可供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字系統」,並將其命名為維基(Wiki),源自夏威夷語的「Wikiwiki」,本意是「快點快點」。Wiiki系統讓人們可以同時在網絡上進行文本瀏覽、建立和更改,坎寧安則認定維基是「一種允許一群使用者用簡單的描述,來建立和連接一組網頁的社會計算系統」。
  • 外媒:維基百科如何成為種族正義的「戰場」?
    中立觀點是維基百科的核心內容政策之一,它經常被描述為不可談判。在可能的範圍內,網站的內容要在沒有編輯偏見的情況下撰寫,這樣才能保持百科全書的特點。上周,編輯社區投票反對了一項停止支持 "Black Lives Matter"的網站的提議,部分原因是擔心這可能威脅到維基百科的中立性聲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當代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A:搜索詞條後面加上」維基百科「關鍵字,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就是網際網路上最具權威的解答。維基百科,英文名叫 Wikipedia,人們喜歡稱它是現代社會的 Wiki。維基百科,隸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運營的一個多語言網絡百科全書,以自由內容、自由編輯和自由著作權的特點擁抱世界。
  • 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維基百科的生產模式
    這樣極大地限制了知識傳播的效率和及時性,也給一些需要獲取這些知識的人帶來不便。 網際網路時代交流更加便捷,「小世界理論」的提出和發展使得我們對網際網路時代紛繁複雜的關係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整個世界由原來的原子世界進入到比特世界。這樣大大強化了知識生產的合作與協同,同時也為知識生產提供了近乎無限的原料。
  • 臺媒:兩岸網民展開「維基百科攻防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兩岸關係從經貿、「外交」領域又延伸到網絡,「維基百科」的編輯內容近來成為另類角逐戰場。臺灣「中央社」7日援引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的報導稱,如果詢問谷歌或蘋果智能助手Siri「臺灣是什麼?」它們之前會回答稱:「位於東亞的一個國家。」
  • AI學者也用維基百科「打廣告」?這個詞條有點可疑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張倩、澤南、蛋醬維基百科上的詞條內容,可能會被人修改並謀取私利,而且這一情況就發生在 AI 學術圈。「遇事不決先谷歌」已經是現在很多人查找信息的標準起手了。在這之後,有一些文章和書籍在援引材料時,就真的將此人視為網球發明者……當然,這種惡作劇並未給篡改者本人帶來直接利益,更多的人或者機構會利用詞條來獲取商業利益。「如果你對維基百科足夠了解,就會發現這裡面充滿了政治、個人偏見、SEO 內容、學術廣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