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在前一年冬天,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到此平息。在戰亂中輾轉漂泊、飽經滄桑的杜甫,這時正在梓州(今四川三臺),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首詩。
詩意是在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剛聽到時就忍不住淚水灑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子兒女也都沒有了愁容,我胡亂收拾著詩書高興得快要發狂。白日裡高聲歌唱而且縱情飲酒,明媚的春光將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穿過巫峽,然後經由襄陽再轉向洛陽。
《登科後》——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抒寫了作者晚年登科的喜悅心情。孟郊曾兩次落第,而這次竟然金榜題名,很出乎意料。所以,詩一開頭就借「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二句直接傾瀉出作者心中的狂喜:以往的窮困與落魄再也不值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心中鬱結的悶氣早已風吹雲散,真有說不盡的暢快。接下來的三四句則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採飛揚的得意神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我們知道,作者出身貧寒,生活困苦,所以他的詩作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多寒苦之音。因此,在他的詩集中,恐怕很難再找出一篇寫得如本詩這般揚眉吐氣的作品了。這也難怪,經過多年苦學,經歷多次失敗,作者最終在他接近五十歲時考中進士,那份驚喜我們不難想見。他以為自己就此可以開始新的生活,風雲際會、虎躍龍騰一番了。滿心的
得意欣喜,便化成了這首直吐心聲的小詩。詩雖寫得直露,但抒的是真情。因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便成了流傳後世的名句。「春風得意、走馬看花」也成了今天仍在使用的成語。由此可見這首詩對後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