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洛克,1884年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13年取得美國籍。洛克13歲時開始自學漢語,大學預科畢業後開始漫遊歐洲和北非。1922年至1949年六赴中國,深入滇、川、康、甘、青等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活動,期間收集不計其數的植物標本和文物文獻,並取得數量可觀的測繪地圖和資源照片,悉數帶回美國,並在其晚年落魄時售賣給了哈佛大學、柏林國立圖書館等機構。1962年洛克病逝於檀香山。
作為人類學家、植物學家和「西方納西學之父」,洛克一生著述頗多,其中《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和《納西語英語百科辭典》學術價值極高,但最為西方所知的是其在中國雲南麗江一帶考察的筆記,這些筆記經美國NG雜誌整理刊發後,激發了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靈感,並藉此創作了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從而最終給西方創造了一個「香格裡拉」的神話。
雖然在希爾頓的小說中,香格裡拉只是一個虛構的地名,但卻被西方人當作了真實存在的伊甸園。希爾頓只到過中巴邊境靠近巴基斯坦一側的Hunza山谷,並沒有抵達當年洛克曾深入探索的中國西南邊陲,但「香格裡拉」暗合了藏文化和藏傳佛教中關於香巴拉的傳說,「香巴拉」也即人間樂土,為「香格裡拉」的別音。這些傳說為西方人探尋現實中的桃花源提供了線索。
半個多世紀後,許多西方人奔赴東方,沿著洛克當年的足跡尋找現實中的香格裡拉,由此形成了無數條「洛克之路」,也誕生了數不勝數的「香格裡拉」。隨著旅遊成為席捲世界的新興產業,許多地方以「香格裡拉」作為宣傳的賣點,並出現了搶註「香格裡拉」地名的熱潮,國外的不做贅述,光國內就有西藏、川西、滇西北和甘南等多個地方均爭相宣稱為香格裡拉。
1997年9月,經研討後雲南省宣布香格裡拉就在雲南的迪慶,四年後迪慶州的中甸縣更名為香格裡拉縣(2014年撤縣設市)。以此為契機,迪慶州成為雲南旅遊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香格裡拉也成為昆明經大理和麗江到香格裡拉這條雲南熱門旅遊線路上最耀眼的明珠。圍繞中甸的多條遊覽線路上的梅裡雪山、明永冰川、普達措、獨克宗古城和松贊林寺也成為遊客追捧的景區。
2002年,四川甘孜州稻城縣的日瓦鄉更名為香格裡拉鄉,2009年香格裡拉鄉進一步撤鄉設鎮,成為稻城縣南部的中心鎮。自稻城亞丁景區開放以來,日瓦鄉就成為稻城旅遊的支撐點,三怙主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和夏諾多吉,以及珍珠海、牛奶海和五色海等知名景點均在其境內。海拔不到三千米的香格裡拉鎮聲名鵲起,成為許多遊覽稻城亞丁景區的遊客在稻城縣城之外的主要落腳點。
2005年,四川甘孜州鄉城縣的桑披鎮更名為香巴拉鎮,2019年鄉城縣的尼斯鎮被併入香巴拉鎮管轄。據說洛克曾因聽聞當時的鄉城是個土匪出沒的地方(其實可能只是民風彪悍而已),所以他其實沒有到過鄉城。不過作為鄉城縣的縣城所在地,香巴拉鎮距離稻城僅有一百公裡裡程,處於「香格裡拉生態旅遊區」的核心地帶。
海拔僅2880米的香巴拉鎮曾是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主要取景地,相比稻城,這裡依然保持著藏區淳樸的風格。鄉城「三絕」中的白藏房和桑披耶寺均分布在香巴拉鎮周邊,而鄉城最值得深度遊的秘境八姆七湖地處八姆山深處,需要徒步到達,七個湖泊看全則至少需要四天行程。
作為官方認定的地名,中國境內的這三個「香格裡拉」你曾到過哪幾個?歡迎在文章後面評論留言。關注「一葦旅行」,每天帶給你新鮮的旅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