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評《1917》:氣勢磅礴 真實震撼

2020-12-22 新浪娛樂

來源:新浪娛樂

電影《1917》海報

新浪娛樂訊 昨日,小浪帶領北京團員們提前觀影了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馬克·斯特朗主演的電影《1917》大家對本片給出了9分的綜合評分,以下為參加本期活動團員的精選觀後感匯總:

@對你偷偷動心丶 9分

感謝#新浪觀影團# 的組織觀影,談談感受。影院復工最值得看的電影是什麼?《1917》絕對不容錯過!本片就故事而言,簡單清晰。一戰時期,英軍在得知德軍在前線設下陷阱之後,為了拯救更多的同胞,兩個士兵於臨時受命,穿過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影片多側重於宏觀戰場的描寫,而鏡頭聚焦鎖定在了兩位主角身上,通篇採用最多的「一鏡到底」也在這一刻發揮巨大作用,各種長鏡頭調度和無縫銜接,會讓人不知不覺被鏡頭帶領進了故事裡,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溫情段落,沒有那麼多的命運多舛。但也會隨著情節發展進行情緒波動。這一點對於導演薩姆·門德斯和攝影羅傑·迪金斯是真的佩服。長鏡頭對於戰爭場面詮釋真的是最合適的,至少能保證觀感體驗的連續性。之前看過一部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裡面對於戰爭的殘酷讓人心疼,而《1917》中荒涼的村莊,破碎的城市,低空盤旋的敵機,烽煙四起的戰場,甚至死去的士兵屍橫遍野,滿載河道。各個場景,無不反映了戰爭下真實又殘酷的現實。鏡頭下戰爭的眾生相也更讓人顯得無力又無助。這樣的畫面正是對百年前那場殘酷戰爭的真實復刻。其中有一個片段印象深刻,兩位主角進入敵軍的戰壕中感嘆老鼠體型都比自己營地的大,觀後想想有點可怕,因為一戰期間,越靠近戰場中心,老鼠的數量就越多,體型也越碩大,而它們的食物是成百上千的人類阿。總的來說,我覺得無論影片精彩程度如何,它都不失為一部非常足夠優秀的反戰電影,同時也是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視聽盛宴。無論是它獨特的拍攝手法,還是鮮明的人物,都只是為了達到反戰的目的,傳揚的還是反戰思想。戰爭所帶來的慘痛真的不想再一次看到。希望世界永遠和平。Ps小彩蛋~卷福、梅林都在這電影裡小醬油出鏡了一兩分鐘,算是驚喜吧。

@鐵道邊長大的孩子 9分

因為疫情,等待了半年的@新浪觀影團 活動終於回來了。非常感謝@新浪觀影團 帶我搶先觀看這部薩姆門德斯導演的巨製《1917》(而且是最想看的雷射IMAX版)。正如觀影現場大V老師所說,關於二戰的經典電影有很多,但是關於一戰的缺相對更少。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當我們以第一視角,跟著斯科菲爾德、布萊克兩個士兵一起上路,傳遞至關重要的「信息」。在「一鏡到底」的鏡頭語言下,我和他們共同經歷生死,穿越多個戰壕、農場、城鎮廢墟、河流、樹林、陣亡士兵的屍體,太多的場面讓人驚嘆和震撼。戰爭是殘酷的,如今深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真的應該更加珍惜。

@lullaby_sunsunsun 10分

1917這部院線影片可以說非常棒,配樂十分走心。可以說是近兩年來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最佳戰爭題材影片。建議如果去看就一定要選擇IMAX版,沉浸式的貫穿視角不禁令人汗毛豎立。觀影之後,我接受了短暫的採訪,其中讓我用三個詞點評此片:無畏、希望、愛。這三個字詞其實是危險的,卻又那麼令人著迷。鬥爭與矛盾從未遠去。如今無硝煙的戰事正酣,關乎疫情,更關乎大環境,望我們都不是一人在戰鬥。也願當我們獨自一人時,也能夠依舊堅定、依舊前行、依舊奮不顧身、依舊心中有愛與希望。1917,依舊一起。

@姑娘我要好好學英語 10分

好久沒去影院,看到巨幕甚至有被震撼到。一鏡到底的鏡頭具有非常強烈的身臨其境感,河流、房屋、無人區都非常逼真,好幾次心臟跟著一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房屋外和河邊的杏花,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外婆家的日子,門外有一顆大杏樹,無憂無慮。對於戰爭,最簡單的一問,那些發起戰爭的人,他們不想家不思念親人嗎?另外很喜歡主角到達目的地時英國兵唱的歌wayfaring stranger,穿過世間所有的悲傷,有緩緩的安寧流動。這些都是人性,對戰爭深惡痛絕的原因是反人性。

@Nhsadyf 10分

作為影院復工後我看的第一部新電影,本片選擇了相對很冷門的一戰作為歷史背景,對戰爭的殘酷渲染很到位。目之所及隨處可見,戰場上無人收斂的戰士遺骸,隨著時間腐爛被老鼠吞噬。由於本片全程「一鏡到底」,這種方式雖然增強了觀眾的沉浸感,但是一些運動鏡頭可能會讓不少觀眾產生些許眩暈感。影片的聲效運用的相當成熟,就連我也被突如其來的爆炸聲嚇了一跳。主角團兩個人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穿越敵軍佔領的地區向友軍傳達指令。隨著鏡頭的跟隨,電影中呈現的短短的8個小時卻漫長的像是一整個人生,目睹了生命的逝去,也見證了生命的新生。最後說一句,活著真TM好!

@甜小妞Chloe 10分

重返影院後的第一個電影,是個意外也是個驚喜。一個人,一桿槍,阻止一次戰爭,他曾經逃避戰爭卻因為信念而只身前行。除了一鏡到底身臨其境的感覺之外,最觸動我的是夜裡燈光下的廢城,飄著花瓣的野外,漸漸遠去卻真實存在的村莊……戰爭是忽略不了的殘酷,但也因此珍惜和平的存在。

@運籌帷幄鬥轉星移 9分

一戰題材看的並不多,故事雖然發生在兩天之內,但故事卻塑造的很精彩,兩位主角都是少年兵,在面對敵軍時慌張的手足無措,讓人看到了戰爭面前芸芸眾生的真實狀態,偽一鏡到底的攝影配合恢宏的bgm讓人身臨其境,值得二刷!

@love可愛魚 10分

今天看了IMAX版本的《1917》後,心情如果只用震撼來形容,恐怕都是不夠的。觀影結束後,遲遲不願離場,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影片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感覺導演想要表達的地方也有很多。從影片開始的櫻桃樹、牛奶、岸上的枯樹,到尾聲部分再次應對的櫻桃樹灑落的花瓣、急需喝奶的嬰兒,以及最後一顆開出樹葉的樹木。這種在前段埋下多處伏筆,接近尾聲的時候再次對照的首尾呼應拍攝手法,堪稱一大亮點,不愧是有「鬼才導演」之稱的薩姆-門德斯。影片中的場面也是氣勢磅礴,設計的地方很能真實的將「一戰」所帶來的殘酷戰爭場面,呈現在觀眾面前。戰場上的戰馬,被殘忍殺害掛在鐵絲網上的軍人,隨處可見的腐爛屍體,以及啃食著這些屍體的老鼠和烏鴉。一絲絲的細節,足以看出導演的認真。視覺上最大程度的滿足了觀眾所需要的感觀度。除了視覺衝擊上的效果以外,這部影片給到我最意外,也是最為為之一顫的地方就是此片的音效。隨著故事的推進,角色在經歷一次次「生死線」的過程中,仿佛每次輪換的音樂就像是在訴說著影片中主人公想要表達的心裡,也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刻體會主角內心所想要表達的東西。總之這是一部讓人意猶未盡的影片,一部可以說讓你在這個夏天消暑的影片。無論你是不是戰爭片的影迷,這部《1917》都是值得你所觀看的。

@嘻哈不朽 10分

《1971》這部電影是我在2020年疫情以後在影院所看的第一部影片。其實已經買了首映的電影票了,還是提前去看了提前點映,心情很激動。這部片子的代入感非常強,一鏡到底的拍攝技術創設了真實的身臨其境之感,一邊在讓人回顧離我們很久遠的歷史,一邊讓人感受戰爭的殘酷;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最後一個屹立不倒的人才是勝者」,這句話既有戰爭片勵志語錄的即視感,又側面體現了戰場上沒有退路的殘酷。通過小人物來反映時代特徵,反映人性,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為軍人的使命感,作為戰友的親情與友情。作為個體,如何在困難面前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才能最終戰勝困難,戰爭也需要靈活機動,戰術更為重要。電影的音效和氛圍感都非常強烈,鐵絲網和河流中浸泡的士兵屍體都會讓人覺得戰場就是這樣真切的呈現在眼前,仿佛時代的眼淚從那些逝去的戰士們身上流淌而過。影片中也有爆破的畫面,但是不會像看美國科幻大片一樣感到很爽很酷,更像一塊石頭一樣突然壓在心上。通過戰爭題材的事和人物,給我們很多啟發和鼓勵。IMAX廳的效果也很棒,讓人回味無窮,很值得去二刷。

@哦莫哦莫親加 10分

本片用斯科和布雷克的故事將我們帶到一戰前線。全片的第一大亮點就是背景音樂一直伴隨著主人公心理波動 劫後餘生的慶幸 畫風急轉又是漫天的火光下 敵人的窮追不捨 時而舒緩時而緊迫 緊張的鼓點讓看著的人也緊張了起來 背景音樂切換的很快但又不會很突兀。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拍攝方式給人身臨其境的震撼 用斯科的視角帶來關乎於友情與信念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一處的細節 周圍的一景一物都在隨著人物的心境而變化 劫後餘生靜靜的流水聲與鳥啼聲 飄落的櫻桃花 就如友人所說的那樣如同白雪一般飄落 悠揚的背景音樂鋼琴聲 但戰火中的美好是短暫的而長久的是戰爭帶來的森森白骨的死寂。「我只要越過約旦河 我只要回到那故鄉」。從希望到絕望 再從絕望中探尋光亮 最後歸於平靜我們一開始是兩個人並肩作戰 後面是我獨自一人 但我們依舊一起 帶著他的那份 對親人的思念 對上級命令的服從 在硝煙戰火中勇往直前。

@小嘴兒摸蜂蜜 9分

今天非常榮幸參加了《1917》的提前點映,電影「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還是比較特別的,而且運用到戰爭片裡還有難度的,今天觀看的IMAX廳,更加適合這部電影,讓人身臨其境。開頭的草原,讓我感覺到是椅子在拉遠,電影劇情非常緊湊,一環套一環,用長鏡頭連接,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細膩,電影中人物的感情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本善,也有士兵的責任感,同時環境殘垣斷壁,也將戰爭的殘酷表現了出來,這部電影,十分值得去電影院中一看,才能體會到和平多麼美好。

@ONEpolarisss 9分

電影《1917》音響效果震撼人心,觀影時猶如身臨其境,戰爭場面的殘酷與環境的惡劣,和平是由無數的戰士用鮮血堆砌而成的,更加讓我們明白如今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另一方面,影片敘述兩個士兵接到上級的命令,去完成向前線,德軍後方傳遞指揮部命令的任務。在彈藥不足,人也吃不飽的情況下,兩個人克服重重困難,威爾在戰友犧牲了的情況下,自己憑著個人的毅力,完成戰友的囑託,執著的完成任務。

@Timothee_星塵 8分

浩瀚戰場上的渺小個體營救千個性命。整個故事最吸引人的氛圍是兩位小兵孤軍作戰,前方的行程沒有任何情報,也沒有任何協助,充滿危險與未知,代入感很強,『一鏡到底』加強了壓迫感,結尾戰壕那段,有種大銀幕玩戰地的感覺。配角豪華了,班尼迪克康柏拜區、馬克史壯、柯林佛斯、理察麥登,就是戲份太少了。

@15年Jolin 8分

1917,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應該是我第一次看這類電影,確實感覺非常不一樣,劇情題材選自一戰,也是很少見的背景,讓人耳目一新。故事雖然總體簡單,但是演員演技在線,戰爭場面還原的非常真實,讓觀眾體驗到戰爭的殘酷性,電影開場10分鐘就直奔主題,不拖泥帶水,讚一個。

@路路的小心思 8分

很開心能參加新浪觀影團復工後的首場電影,觀看了電影1917,1917講述了一戰期間德軍與英軍戰場上發生的事件,雖然沒有大面積的雙方戰爭的場景,但是從小人物側面描寫突出了戰爭的殘酷性,讓人更有真實感。1917,依舊一起,期望在當下我們都可以有勇氣和毅力繼續堅持下去,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努力前行吧!很勵志的一部片子,音效,情節都很出色,值得一看。用一鏡到底的手法,使影片表達的更出色,也更能突出戰爭的慘烈,給人以震撼。也希望8月7日能帶上家人和朋友一起相約影院,1917依舊一起,期待相遇。

@sidious0660 8分

幸運地被選中參加了新浪觀影團在英皇這個多次舉辦過首映/超前點映場活動的電影院組織的《1917》提前觀影。之前我仍然只是讀了一下官宣的劇情梗概,連預告片都沒看過,對本片最大的噱頭——一個鏡頭連貫到底——有所耳聞,儘量不帶任何預判地進入這部電影。看完後整體感覺是,一鏡到底確實是本片在視覺表現力/美學上的最大亮點,而且呈現得很自然,不容易因此讓觀眾注意力分散而出戲。一開始幾分鐘我甚至都忘記了這個噱頭的存在,直到兩主角接受完命令開始在綿延的戰壕裡穿行時我才想起來:這就是長鏡頭。當然,事後我看了好幾篇影評和資料,才知道這並非真正實拍的一鏡到底——而是在後期製作中用CG等輔助手段剪輯而成的偽「一鏡到底」,但最終效果足以以假亂真;另外這片子其實一共分兩個鏡頭,以Schofield從樓梯上滾下昏迷的黑屏為界。

除此之外,其他讓我在感官上印象較深的地方有:1)Blake被德軍飛行員刺傷失血而死的整個過程,可以發現他的臉上是逐漸失去血色,最後完全變成慘白色的;2)第二個鏡頭一開始完成了從白天到黑夜的轉換,而且窗外的火光、爆炸亮光在廢墟上投出詭異、令人不安的影子,讓我分不清這是噩夢、幻覺還是真實——這想必也是主角Schofield的感覺吧~3)那隻老鼠從掉到地上到碰響地雷之間只有一秒鐘,我心裡根本連產生懸念感的機會都沒有,就本能地被嚇得一哆嗦——很妙的感覺!《1917》在故事情節方面其實很簡單,中規中矩,對角色的刻畫也沒有多深入。它主要是運用上面提到的這些視覺美學來還原一戰戰場上的典型畫面:縱橫交錯的戰壕、作為戰爭和死亡象徵的無人區、士兵們跳出戰壕衝鋒……但我覺得片中有一點不符合現實的細節:兩位主角一開始爬出戰壕進入無人區時為什麼槍上要裝刺刀呢?刺刀是預計要和敵人發生近距離肉搏的時候才有用,可現在他們倆執行的是一次低調的潛入式任務,拿著上了刺刀的槍鑽鐵絲網,不是很容易掛住嗎?在泥濘溼滑、布滿彈坑和屍體的地方行走,有時還一前一後,目測他們之間相距不過一兩米——萬一後邊那位腳下一滑一拌,那刺刀真就有可能扎到前面那位的後腰/屁股/腿上/後腳跟了,他們不覺得這很危險嗎?有那麼幾個瞬間我看著真是揪心呢……

@豆花今天閉麥了嗎 8分

時隔197天,院線復工後第一次了參加觀影團,北京氣溫37.7℃,在舒適度極高的英皇IMAX廳,配合「並肩作戰,依舊一起」的主題,這件事本身給每一個愛電影的人,注入了期許美好未來的暗示。

(偽)「一鏡到底」作為《1917》最重要的宣傳點,給觀影提供了無法忽視的體驗。影片前半程「戰爭公路片」的段落,單機位長鏡頭的確帶領觀眾迅速浸入主角的視角,推進式地逐步陷入無人區的滿目瘡痍。後半程「絕地求生+temple run」的部分,遊戲玩家視角感官加強,緊張和恐懼的壓迫感十分有力量。攝影風格在這部影片中,充分發揮了表達的作用。利用拍攝技術的重要內容組成,就是戰爭令人頭皮發麻的殘酷。密密麻麻蒼蠅圍著戰馬的屍體嗡鳴,黑黢黢老鼠在戰壕裡滿地亂竄也成為戰士的佳餚,鳥類啃食著散落在原野上的士兵遺體,河流下遊堆積的浮屍都壘成了浮橋……人想在這裡留住命,要堅韌狠辣地不把自己當人,要做兇狠的充滿信念的野獸。從故事衝突性和情感調動來說,《1917》在戰爭題材中稍遜。但是必須承認它完成了並不單薄的電影視覺表現。

@夢幻泡泡機714

一直以來很期待的戰爭片,看過之後果然很棒,「一鏡到底」的創作呈現不止手機讓觀眾觀看戰爭,而是帶領觀眾親歷戰爭。最純粹的視聽震撼,是電影語言最極致的發揮!遍布鐵絲網的無人區、戰火洗禮後的斷壁殘垣、危機四伏的德軍宿舍、田野片中每一處場景都沒有重複出現。點讚

@我的不是你的我的 10分

一戰題材的絕佳影片。代入感很強,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感覺死亡隨時降臨。感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祈禱世界和平。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每個人。只要我們信念足夠堅定,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前行,抵達終點!

相關焦點

  • 《1917》驚喜連連,卷福莫娘甘當配角,一鏡到底真實震撼
    要說今年最令人驚喜的電影,那肯定非戰爭電影《1917》莫屬,以開先河模式打造出一部整整108分鐘26秒的「一鏡到底」戰爭電影。首先被全片長鏡頭中沒有一處多餘和違和感而震撼,然後發現隱藏在電影中的很多細節的營造以及耳熟能詳的超級大咖們,最後的驚喜是真正的碰觸到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涵。
  • 電影《1917》真實震撼,當時士兵真實狀態如何?人類世界的地獄
    小編最近看了國外電影《1917》,這部電影使用精彩的長鏡頭,有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置身百年前那場慘烈戰爭的感覺。這部一戰題材影片採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為我們奉獻上了一場戰爭視覺盛宴。「這部電影的設計初衷就是一個鏡頭」導演薩姆·門德斯早前說道,這部電影是他迄今為止完成的「技術上最困難的事情」,但也是最令人愉快的事情。」
  • 真實記錄式戰爭大片《1917》
    1917最近,好萊塢大片《1917》隆重上映。該片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2020年8月7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1917年的一戰歐洲戰場上,兩名英軍士兵奉命去給處於交戰前線的部隊傳達停止進攻的命令,以拯救1600名英軍將士落入德軍布下的圈套遭到屠殺的命運。
  • 《1917》的「一鏡到底」:成也真實,敗也真實
    今年金球獎中,《1917》取得最佳影片被視為爆冷之舉,面對一眾強勁對手,以歷史、戰爭、「一鏡到底」這套組合成功突圍而出,亦完全擊中了筆者的口味。緊接著《1917》又在奧斯卡以10項提名而大熱,之前預測有說過,可能會憑藉此片的「一鏡到底」讓導演斬獲「最佳導演獎」。
  • 《1917》史上最長的鏡頭貫穿了兩人和8小時,到底是炫技還是震撼?
    在前不久的奧斯卡頒獎禮上,《1917》只拿到了三項視覺技術類獎項,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它在觀眾心中王者的地位!這部電影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貫穿了2人8個小時,也就是這種一個鏡頭拍一部電影的方式,給《1917》帶來了關注和討論,雖然和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是觀影過程中對視覺和人性的挖掘依舊讓人震撼。
  • 草根評《拆彈專家2》:特效震撼 劇情跌宕
    華仔的演技真的超讚,每場爆破戲都超震撼,港片可以拍成這個效果真的是太厲害了。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看完這部讓人熱血沸騰的《拆彈專家2》,我只想說一句「它猶如冬日暖陽驅散寒冷」因為很『燃爆』此次劉德華的角色演藝讓這個故事充滿著疑問與思考,正邪仿佛在他身上都得到了體現,最後一幕讓人心中酸楚,同時也彰顯了無畏無懼,應該說相比前一部而言,故事升華了,不僅是核彈讓人震撼,而且場景設置,特效技術上也讓人感到震撼,劇情隨著發展而揭曉答案,人物鮮明而有特點,我喜歡劉德華這個角色,對於職業生涯的執著與熱愛,以及人生的不言敗
  • 評電影《1917》:薩姆為「一鏡到底」夢付出了什麼代價?
    同理,假若我們一味地給《1917》封神,只能表明我們的觀影素質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什麼這麼說呢?《1917》最吸睛的地方是「一鏡到底」,用這種電影創作手法完成的電影作品,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期就有經典代表。那便是我們熟知的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於1948年秋在加拿大公映的《奪魂鎖》。
  • 《1917》:還原百年前的真實戰場
    《1917》在今年奧斯卡評選中一舉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是繼《戰馬》後又一部講述一戰故事的經典之作,這部影片將觀眾再次帶回了百年前的那場戰爭。延綿的戰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標誌,導演在《1917》中對戰壕內的景象進行了真實還原。在主角穿越戰場的鏡頭中,一輛報廢的馬克Ⅱ型坦克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馬克Ⅱ型坦克為著名的馬克Ⅰ型坦克的衍生型號。馬克Ⅰ型坦克是英國在一戰製造的新式武器,是坦克的鼻祖。
  • 《1917》:死亡才是電影的「主角」
    《1917》想要表達的這兩點,切入點很小,但主題很明確,「反戰」並不是它的第一訴求,儘量避免無謂的犧牲才是。《1917》其實可以有另外一個片名,《把信送到德文郡團》,英軍德文郡團第二營的1600人,正在等待第二天清晨對撤退的德軍發起攻擊,但情報顯示德軍的撤離是為了製造陷阱,必須終止進攻,年輕士兵斯科菲爾德和布雷克臨危受命,要穿越火線把命令送到前方。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在今年的金球獎頒獎前,或許沒人能想到薩姆·門德斯的戰爭題材新作《1917》,竟然戰勝了廣受好評和矚目的老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和寡姐參演的《婚姻故事》,拿下電影類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兩個最具重量級的獎項。
  • 索亞斌做客《今日影評》點評《1917》「偽一鏡到底」
    今日影評  在年初舉行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電影《1917》連奪最佳視效、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三項技術大獎。  8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專業評點電影《1917》之餘,針對其中「一鏡到底」的技術應用,與廣大觀眾朋友展開深度探討。  一鏡到底也靠拼貼  不為炫技只求真實  《1917》引發網友兩極評論的「一鏡到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 《1917》獲奧斯卡最佳視效獎,注重細節是它成功的關鍵
    《1917》先說說什麼叫一鏡到底。《1917》卻別出心裁,由攝影師跟著主人公用長鏡頭從頭拍到尾,形成一種單線條敘事的模式,其好處就是高度寫實。《1917》劇照《1917》逼真而有質感地還原了士兵們在塹壕中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生存狀態,甚至連老鼠這種細節都沒有放過,堪稱用心。
  • 專家解讀電影《1917》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 《冒牌英雄》首曝片花 打造草根英雄成長史
    《冒牌英雄》海報網易娛樂6月27日報導 由北京永利盛世、湖南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海南樂眾四海聯合出品的民族勵志大戲《冒牌英雄》日前首次曝光10分鐘片花,該劇由著名導演車父、劉礡執導,楊爍、周牧茵、趙春羊、夏凡、張譯木等主演,講述了一個草根小人物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成長蛻變為真英雄的勵志故事
  • 《1917》:打破常規的「視覺盛宴」
    在最新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電影《1917》憑藉著「偽一鏡到底」的表現手法,一舉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的稱號,攝影師羅傑·迪金斯也因此獲得了「最佳攝影」的獎項。1917年,這是一戰進行的第四年。相比於故事本身,《1917》在畫面上的呈現效果才是它最大的看點。與一般的戰爭電影相比,《1917》著重呈現了電影最本質的美感——畫面之美。可以說,《1917》可能不是一部好的劇情片,但絕對是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1917》在視覺效果的呈現上堪稱完美。
  • 電影《1917》觀後感,看戰場屍橫遍野,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
    1917到2020,一百多年過去,導演讓我來到一百年前,風景如畫,野花野草和人一樣鮮活,不再是黑白也不是冷色,是紀錄片一樣的真實。隨著鏡頭後移,戰爭的殘酷通過抽絲剝繭逐漸張牙舞爪起來,泥濘的坑道和老鼠像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噩夢。
  •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去年上映的戰爭片《1917》,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10項奧斯卡提名,但最終沒能PK過韓國電影《寄生蟲》,只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獎項。
  • [背景音樂]十大氣勢磅礴的背景音樂
    有些音樂,自從創作出來就註定不會平凡;有些音樂,是氣勢磅礴、熱血澎湃的代名詞;有些音樂,我們聽過之後就永遠不會忘記。雖然沒有優美的歌詞,但是我們迷戀那獨特的旋律,仿佛在這之間能讓我看見熱血的沸騰,靈魂的踴躍!十大氣勢磅礴的背景音樂,你註定不能錯過!
  • 《1917》——故事樸實無華,視覺震撼人心!
    周末終於有空把期待許久的《1917》給拿下了。那這部片子怎麼樣呢?先來看下豆瓣評分吧,32W+人評價,評分在8.5分,好於89%的戰爭片。電影中沒有過多嘈雜的聲音,寬闊的場景,遍布的屍體,靜謐反而更加震撼,真實的將戰爭中的每一個人的內心變化表現到了極致的地步,有條件的小夥伴還是建議選擇大熒幕觀看,效果更佳。
  • 草根評《神奇女俠1984》:畫面震撼 打鬥熱血
    不僅僅是精彩的特效場面給人視覺的震撼。還有一種同性之間的情感共鳴和女性力量的衝擊。我愛女俠愛加朵。她給很多女孩以鼓舞以勇氣。這次編劇沿襲著第一部的劇情再次讓女俠中傷。痛苦的歷程雙倍襲來。當看到女俠和心愛的史蒂夫在兵荒馬亂中吻別。替我女神在心裡默默罵了編劇三下。真的太過分了。第一部生死離別的陰影再次上演。怎麼能忍心讓女神心碎兩回呢,但這也正是作為超級英雄義無反顧的勇氣和不可逃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