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上課學生有疑問,老師通常都會當堂解決,或者利用自習輔導時間解惑答疑。而網課期間師生溝通起來不是那麼方便,家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高年級孩子家長主要起監督作用,低年級孩子家長在一定程度上要代行老師的職權。比如督促孩子按時上課,及時交作業,還肩負著輔導孩子功課、批改作業的重任。
孩子在上網課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難題,他們一般也會第一時間向家長求助。有些問題家長可以答得上來,有些問題就讓家長犯難了。比如有位女兒上小學的媽媽表示,孩子是個小學霸,特別愛思考,更喜歡問問題,讓她難於應付。
學到《憫農》這首詩時,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熾熱的陽光下,農民伯伯揮汗如雨鋤地的辛苦景象,讀著讀著孩子忽然問:農民伯伯為什麼要在大中午太陽正毒的時候鋤地?他為什麼不在早上和傍晚天氣涼爽的時候鋤地?家長語塞,我忽然想起那個著名的故事——屬下來報,有很多老百姓沒有糧食吃被餓死了,皇帝很驚訝地說: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
其實,農民非要在大中午太陽正毒的時候鋤草是有原因的,中午鋤禾有利於保住土地內的水分,被鋤出來的雜草一下子就被曬死了,不容易再長出來。剛給她解釋完,女兒接著又補了一刀,農民伯伯為什麼不在田裡打除草劑?打了除草劑草不就死光光了嗎?一句話說得媽媽啞口無言,連解釋的力氣都沒有了。哈哈,這還真是一個愛鑽研的小學霸呢。
《山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杜牧的《山行》,讀著讀著女兒就對「白雲生處有人家」產生了疑慮,問是不是作者用錯了字,應該是「深」寫成了「生」。媽媽還沒解釋清楚,讀到「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女兒對「坐」字甚是不解,媽媽一開始也搞不清楚,看到楓林美景忍不住把車停下坐下來欣賞嗎?通過查閱資料終於明白,原來這個坐是因為的意思,解釋給孩子聽,孩子百思不得其解,那為什麼不直接說「停車因愛楓林晚」,非要說成坐呢?學霸媽媽又犯難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平仄問題,怎麼給小孩子解釋清楚呢?真是生無可戀啊。
讀到《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時,女兒很為愚公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然而她的思維卻跑得更快:「愚公為什麼不直接把山炸了?費那勁兒幹嘛?」媽媽也是被問得一愣一愣的。
讀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女兒又問到,廬山瀑布有三千尺嗎?媽媽答,這是誇張的表現手法。女兒嘴一撇,這不就是明擺著吹牛嗎?老師說做人要實誠,李白怎麼能這樣說話呢?媽媽直接語塞了。
作為家長的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嗎?你是怎麼處理的呢?有沒有感覺生無可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