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即 兩國關係亟需"防暑降溫"

2021-01-09 中國網

中新社華盛頓7月7日電 (記者張蔚然)美國國務卿克裡與財長雅各布·盧7日從華盛頓啟程赴北京,參加將於9日至10日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在過去數月中美關係遭遇「逆風」的背景下,雙邊關係迫切需要「防暑降溫」,縮小在一些問題上的巨大認知差距,讓兩國關係重回「積極基調」。

去年底今年初以來,中美關係時陰時晴,如美國對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表示關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見達賴,美國宣布起訴中國五名軍官導致雙邊網絡工作組活動中止,美方頻繁就海上爭議表態、如聲稱中國單方面將鑽井平臺引入爭議水域是挑釁行為,有的風波是「老問題」再現,有的則是「新因素」凸顯。

美國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汪錚認為,考慮到過去數月「逆風」不斷,本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時間點「非常重要」,對話能夠如期舉行,本身就表明兩國都有管控分歧的誠意。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萊儀(Bonnie Glaser)認為,中美必須努力通過這次對話讓氣氛回到「習奧會」確定的積極基調上來,這種「象徵意義」在平時也許司空見慣,但對於目前面臨困難的中美關係非常重要,有助於為解決棘手問題「打開局面」。

在中美關係遭遇「逆風」背後,是雙方在海上爭議、網絡安全等領域戰略互疑加深,對彼此的猜疑和指責達到新的高度。汪錚說,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中美對彼此戰略意圖的判斷存在越來越嚴重的分歧。中方不認為自己的東海和南海戰略存在任何「挑釁」成分,但美方則判斷中國外交政策出現巨大變化,正採用更加激進的手段、趨於通過「力量」來解決問題,這讓美方產生地區可能發生衝突的擔憂,這是「誤解」的第一層。

「『誤解』的第二層在於,中方很多人認為海上局勢升溫背後是美國在為越南和菲律賓『撐腰』,美國藉機遏制中國,但美方認為維護地區穩定是美國天經地義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中美在南海沒有直接利益衝突,但海上爭議在美國戰略中所佔分量越來越重,美方認為有責任阻止所謂『單邊行為』。」汪錚說。

讓人擔憂的是,外交操作手法選擇不當進一步加深了猜疑。美國在對美中網絡安全對話進展不滿的情況下,選擇宣布起訴5名中國軍官,希望藉此向中方施加壓力。再如,美國擔心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採取更激進的舉動,於是頻繁指責中國,做出一些威脅性表態。

「美國這樣的言辭與行動只能適得其反,這些做法不僅無法讓中方接受,反而更強化了中方對美方戰略意圖的判斷。」汪錚說。

他認為,為防止「裂痕」繼續擴大,雙方迫切需要通過此次對話走出「對罵模式」,從戰略高度解決一些方向性分歧。如果不解決戰略判斷問題,具體問題的溝通和解決也將受限。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H.Paal)的看法更為樂觀。他認為,隨著本輪對話的召開,更多「共識」的出現,一些裂痕將會「自愈」,兩國關係將在下半年重回積極軌道。

隨著對話漸近,中美先後釋放了一些積極信號,對本輪對話即將取得的成果表示樂觀。美方強調美中已建立「非常有彈性」的關係,尋求確保兩國不搞「戰略對抗」,而是「公平和健康的競爭」。

葛萊儀認為,中美至少可以藉此次對話機會讓某些問題不繼續惡化,如儘快推動南海爭議導致的緊張局勢降溫。如果兩國能在對話期間就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新的共識,這將是一項突出經濟成果。

相關焦點

  • 趙明昊:中美關係的「戰略突圍」
    未來幾年中美兩國領導人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於,一方面他們必須妥善處理中美關係的短期風險和衝突,另一方面他們需要為管控未來數十年的中美戰略競爭設立框架和規則。鑑於這一艱巨挑戰,同時考慮到拜登執政的實際困難,必須為中美關係的重啟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和路線圖,並為此投入必要的時間、精力和政治資本。
  • 王毅: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王毅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又來到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雙方有必要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世界各國的共同福祉考慮,總結兩國建交以來互利合作的經驗,反思近幾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的教訓,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雙方應當為此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首先是重開對話。
  • 【智庫思享】十字路口的選擇:歐盟的戰略轉型與中美歐關係
    為避免自身在數位技術上對於中美兩國的過度依賴,同時確保數據與信息的安全,歐盟不僅公布5G安全標準,還陸續推出《塑造歐洲的數字未來》、《歐洲數據戰略》、《人工智慧白皮書》、《歐洲新產業戰略》等文件。三、歐盟戰略調整對中美歐三角關係的影響 歐盟的「戰略自主」轉型在決定其內外政策走向的同時,也將對世界格局和大國關係產生重要影響。作為全球前三大經濟體,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在過去一段時間裡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思考。
  • 張燕冬在財經論壇上提出全球經濟和中美關係將呈現的三大特徵
    2020年12月14日 10:10 閱讀:4,842 12月12日,《財經》雜誌執行主編、《財經智庫》總裁張燕冬在主持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全球經濟走勢與國際關係展望
  • 新聞速遞|朱鋒教授在國情教育課剖析中美關係與國際戰略格局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教授以「新冠疫情、中美關係與當前國際戰略格局面臨的新挑戰」為題進行了授課。朱教授以美國大選引入話題,並回顧了過去三十年美國的社會和政治的發展歷程。
  • 哈德遜研究所理察•威茨CCG演講: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
    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儘管中美政府已分別宣布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有部分學者認為中美關係的未來或將受到貿易問題以外的因素影響。2020年美國將進行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中國也迎來發展的新階段。在中美兩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不僅事關中美兩國的利益,更有關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
    其二,中美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訴求存在明顯差異。中美不僅在建立什麼樣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上存在分歧,在如何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上,也存在矛盾。 其三,美國追求絕對安全與中國維護日益擴展的安全利益之間的矛盾。美國的霸權心態註定了其追求絕對安全的訴求。由於缺乏戰略互信,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容易陷入「安全困境」。
  • 王毅:總結中美互利合作經驗,重建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框架
    習近平主席同俄羅斯總統普京4次通話,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提升。兩國相互提供抗疫物資、醫療援助,共同推進國際抗疫合作。雙邊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大項目建設穩中有進,科技創新年正式啟動。兩國攜手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在反幹涉、反汙名化鬥爭中堅定相互支持,成為維護全球戰略格局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和歐盟迎來建交45周年。
  • 時殷弘: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可以由中國塑造
    時殷弘教授從事國際關係理論思想、國際關係史、戰略理論和戰略史、當今國際政治、東亞安全、中美兩國對外政策研究多年,本文根據時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上的講座實錄整理,略有刪改,未經演講者審核。
  • 國防部:中美防長同意努力將兩軍關係打造成兩國關係的穩定器
    人民網新加坡5月31日電(記者林芮 趙益普 丁子)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31日表示,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當天在新加坡與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舉行了會談,雙方均認為保持一個穩定的中美兩軍關係非常重要,同意努力將兩軍關係打造成兩國關係的穩定器
  • 美專家稱「習奧會」成果顯著 將惠及未來中美關係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葛萊儀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中美在氣候變化、軍事互信、人文交流等多領域都取得顯著進展,這不僅為未來兩年合作創造了良好氛圍,也將惠及中美關係發展。美國兩黨對於發展美中關係擁有共識,不管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都可以就推動美中關係進行跨黨派合作,繼承目前兩國關係積極成果。
  • 清華大學章百家:中美之間建立競合關係是可能的
    「回顧一下這些年可以看到,我們這些研究中美關係的人,基本上是越來越憂慮,越來越擔心,以前的擔心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它已經變成現實了,這個現實就是中美兩國將進入一個長期的戰略競爭狀態,而且這個戰略競爭會不斷地向縱深發展。」章百家認為,中美兩國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受益最大的兩個國家,這種受益也使得從GDP總量角度上,兩國的實力迅速接近。
  • 【中方:中美關係爭取重啟對話】12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
    【中方:中美關係爭取重啟對話】12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採訪中稱美國對華政策是不可逆轉的,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中國和美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但雙方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合作空間。
  • 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事關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習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 賈慶國:傅高義積極主張中美對話合作,令人尊敬
    12月21日上午,察哈爾學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北大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告訴澎湃新聞,他也於當日上午得知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太突然了!聽到噩耗好難過。」賈慶國說,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研究專家傅高義因術後感染不幸病逝。
  • 【劉鶴就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答記者問】中美兩國1月15日在...
    2020.01.16 12:43【劉鶴就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答記者問】中美兩國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向部分中方媒體通報了協議籤署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組圖丨長春動植物公園的動物咋防暑降溫?
    夏天氣溫高、日照強烈,如果不採取防暑措施,動物園中很多動物會像人類一樣,煩躁不安,萎靡不振,不愛吃東西,甚至中暑。進入六月,長春氣溫驟升,長春市動植物公園根據工作計劃,全面啟動了2020年動物防暑降溫工作,結合動物習性採取各種降溫措施,讓動物們輕鬆應對夏季高溫天氣。公園給草食動物、雜食動物、部分鳥類提供青綠多汁的食物,比如鮮嫩的飼草、嫩樹葉、新鮮的瓜果以及蔬菜。
  • 崔天凱大使:中美關係不會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
    有的朋友憂心忡忡地指出,中美關係正站在「冷戰的山腳下」,「經濟鐵幕」正在落下。而這樣的危險趨勢仍在持續,如果任由其發展,將對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越是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越要聚焦光明。值此艱難時刻,我們特別要登高望遠,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
  • 北大教授賈慶國憶傅高義:他積極主張中美對話合作 令人尊敬
    12月21日上午,北大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告訴澎湃新聞,他也於當日上午得知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太突然了!聽到噩耗好難過。」賈慶國說,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研究專家傅高義因術後感染不幸病逝。
  • 約瑟夫·奈:中美經濟脫鉤成本太高,生態脫鉤根本不可能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會如何?中美經濟脫鉤有無可能?中美關係目前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川普給拜登留下了一個「冷戰」作為遺產,但兩國之間未來的關係不會是冷戰型的,而是雙方在競爭同時又有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