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該軍長官戰死,全軍頭纏白布戴孝出徵,巧埋地雷炸死日寇少將

2021-01-09 文史蒼河

在戰爭中,軍隊主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犧牲,那麼勢必會給軍隊士氣帶來不好的影響!但在抗戰中,卻有支中國軍隊因為長官遭到日寇伏擊犧牲,將士們怒火中燒,決心報仇雪恨,全軍戴孝與日寇血戰到底,堅守陣地,並且成功擊斃了日寇的一個少將!

1944年4月,為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日寇率先重兵發起河南會戰。4月17日,日寇兵鋒直指靈寶,發起靈寶會戰,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然而5月21日,第36集團軍司令部在陝縣秦家坡遭到日寇少將木村千代太旅團的伏擊,包括中.將司令官李家鈺在內的200餘名官兵遇難!噩耗傳來,36集團軍的將士們既悲傷萬分又對日寇咬牙切齒,怒不可遏!為了給李家鈺將軍和死難的將士報仇,為了洗刷國恥家恨,第40軍軍長馬法五命令全軍將士胸佩白花,頭纏白布,誓死與日寇血戰到底!

李家鈺將軍

身懷新仇舊恨的將士們作戰非常勇猛,死戰不退,木村千代太旅團傷亡慘重,被牢牢地釘住前進不得!無奈的木村千代太,只好向他的上級師團長如實匯報戰況,稱該中國軍隊為「白頭軍」,他們的戰力十分強悍!同時還給其軍司令官吉本發電報,稱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部隊死傷慘重,無法通過中國軍隊的陣地,請求先撤退,隨後再尋找戰機!

6月9日,師團命令木村旅團先進行轉移,然而在第二天轉移途中,日寇又遭到了幾架中國飛機緊追不放的掃射和轟炸。當天晚上,對木村旅團進攻不再抱希望的軍司令部,無奈地下令他們全軍撤退!為了避免中國軍隊的追擊糾纏,日寇在撤退的時候還耍起了小聰明,想再發動一次進攻,製造一個堅決戰鬥的假象,以此來迷惑中國軍隊,然後再進行突然撤退!然而這種兵不厭詐的小把戲,卻被馬法五軍長識破,他預感到日寇可能是要撤退,馬上命令所有的工兵全部出動,在木村旅團前進和撤退的道路上埋滿了地雷和炸藥!

果然,木村旅團在進攻後開始迅速撤退,途中中國軍隊的地雷讓日寇吃盡了苦頭,就連排雷的日寇工兵也頻頻觸雷被炸!因為害怕戰馬在爆炸中受驚跌落,木村千代太選擇了步行,儘管他百般小心,但6月11日的凌晨還是在虢略鎮(現在靈寶的市區)附近踩中了一顆地雷!爆炸一下把這個鬼子拋了起來,他的半條腿都被炸飛了七八米,當場死亡!木村千代太被炸死後,日寇大亂,又有人連續觸雷,多人死傷!看到日寇大亂,埋伏在附近的中國工兵,立即引爆了預先埋在公路上的高爆炸藥,炸得鬼子們是鬼哭狼嚎。在日寇撤退途中,地雷爆炸就造成鬼子200多人死傷。

「全軍白頭報血仇,巧埋地雷炸倭酋。」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浴血抗戰不可謂不悲壯,中國軍人不可謂不血性!中國軍人威武,抗戰勇士威武!向抗戰老兵致敬,向英雄們致敬!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為何被俘虜的日寇最高軍銜也僅僅就是個少將
    縱觀14年的抗日戰爭,死在中國的日寇將領數以百計,其中也不乏白川義則這樣曾經擔任過關東軍司令的陸軍大將。但要說作戰俘虜過的日軍將領,則少的可憐,最高軍銜也就是個少將,還是死後追封的,而其實際官職僅僅是個獨立步兵大隊的大隊長。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抗戰影視劇鼻祖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趙虎和玉蘭的原型,就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孫玉敏。《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山東省海陽縣人民群眾,各村民兵聯防運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該片是一部以軍事教學為主的影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歷史資料性的角度來說是有很高的價值。
  • 太行「雷王」把地雷玩絕了!日軍走哪哪爆炸,防不勝防抱頭鼠竄
    因為,在1943-1944兩年間,由他所率領的民兵抗日自衛隊先後用自製各式地雷斃敵123人,還抓了40多號偽軍!王來法本是河北沙河縣人。7歲那年,由於家鄉大旱,他不得不跟隨父親背井離鄉,來到山西武鄉。為了生計,他從小便給地主挑柴放羊,掙取微薄的津貼。抗戰爆發後的1938年,日寇入侵武鄉。王來法的父親在一次「掃蕩」中慘遭敵人殺害。
  • 該軍的軍長是中將,但僅授了少將的政委,為何能享中將待遇?
    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該軍的軍長和政委: 62軍的軍長叫劉忠,他從部隊還是叫第15縱隊時就是司令員,改稱第62軍後,仍任軍長。 第62軍的首任政委是袁子欽,只擔任了1個月時間,1949年4月第62軍劃歸第一野戰軍時,袁政委便調60軍任政委,新政委是60軍的副軍長魯瑞林。
  • 揭秘日軍眼中的地雷戰:認為八路軍的地雷「長著眼睛附著鬼」
    真實的地雷戰雖然與電影有一些區別,但是其反映出來的中國人民的智慧,以及抗戰的勇氣卻是一脈相承的。推廣地雷戰在戰爭軍事物資缺乏時期,地雷能大量投入戰場,離不開少將王耀南的推廣與改進。1941年5月,他奉彭德懷總司令的命令,帶隊下到太行軍區和冀魯豫軍區及各分區去推廣地雷戰。為了讓部隊和民兵明白如何設置地雷,也就是將雷埋在哪兒的問題,王耀南帶著幾個工兵幹部在院落裡埋好雷,扮演成日本兵進院掃蕩,讓大家觀看,並用炭粉代替石灰,防止石灰飛起燒傷人眼。邊觀看邊向幹部群眾講解在什麼地方埋雷好,「比如鬼子進院子要喝水,在井旁邊埋上雷就能炸死鬼子。」
  • 《抗戰》武器介紹 從手持大刀埋地雷均有
    此刀身負九環,多為江湖豪客抗日救國時使用.誅邪95戟頭呈三個尖頭,中間較長,兩邊較短,為古時常用兵器之一.霸王槍70用敵人的鮮血去祭奠為抗戰而獻身的英靈.手槍小火銃1埋在門框上,專對付進屋劫掠的鬼子.防探測地雷40
  • 忽傳捷報斬敵酋——抗戰中擊斃的日寇將軍
    這傢伙才是14年抗戰中我國抗日軍民擊斃的第一個日軍將軍。  日本中將追晉大將(上將)有很多限制,跟職務資歷等都要掛鈎。整個14年抗戰期間被中國軍民擊斃的日寇中將中僅有兩人獲得了這份哀榮。  2.淺野嘉一陸軍少將  華北方面軍碇泊場監(負責日本本土向華北輸送的物資轉運),1937年11月初遇襲重傷,14日傷重斃命。
  • 「哈兒」司令範紹增:曾娶40房姨太太,抗戰中,擊斃日軍一中將、一少將
    電視劇照配圖 1894年,範紹增出生在四川大竹縣清河鎮,由於小時候長得憨頭憨腦,人稱綽號「範哈兒」,他自幼不喜歡讀書,喜歡聽那些關於行俠仗義的評書故事,在他13歲那年
  • 名將寸性奇:中條山戰役雙腿被炸斷後自刎殉國,其父聞訊絕食而亡
    抗戰時期,不同地域的武裝力量都在與日寇的頑強抵抗而永載史冊,其中,滇軍就是相當典型的代表。當年,北上抗日的這支隊伍在臺兒莊戰場、中條山戰場驍勇善戰、屢立戰功,而在曾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中最大恥辱」的中條山戰役中,滇軍依舊譜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
  • 全面抗戰日軍在華被中國軍隊擊斃61將軍名單。3大將,22中將,36少將
    全面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含追授殉國及殉職將軍271位,其中上將20人,中將80人,少將181人。 注:本篇僅指1937.7.7至1945.8.15日被中國軍隊擊斃含追授的將軍,共61人。
  • 雪峰山會戰時湘西山民擊斃日軍支隊長關根久太郎
    此地群眾對政治和信仰也不感興趣,他們只秉承一個原則:誰入侵了我們的家園,就堅決乾死他!於是手持並不先進的槍枝,漫山遍野殺鬼子。這些瑤族兄弟登山如履平地,行動敏捷,趁日軍休息或吃飯時隱蔽接近,一頓亂槍打完煙霧散盡後又不見蹤影,日軍大受其苦,只能按照所看見的景象描述給長官,層層上報後便成了稱呼奇怪的武器「嗅槍」和「嗅槍隊」。
  • 14年艱難抗戰,是誰打出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槍?
    喜訊在國內廣泛傳播時已是次日,這就是今日我們選擇在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的由來。 9月9日,時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代表128餘萬日軍,含駐臺灣及越南之日軍,不含東北境內的關東軍,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遞交了投降書,留下了那個永載史冊的經典畫面。
  •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那麼今天說到關於這個四川老一輩的孝帕裹頭也是一種規矩,據說這個規矩一守就是上千年。有人說這是四川人記情念舊,為了懷念諸葛亮對巴蜀父老的功績,死後就一直為他戴孝形成了習慣。事實果真如此嗎?著名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中的老人便是一個頭裹白帕子的老人,原型為大巴山地區的四川老人。
  • 被嚴重低估的一部抗戰題材電影
    在《鬥牛》裡走馬燈一般出現的中國軍人身上,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遲緩,那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與武裝到牙齒的海盜後輩在對抗時的不適應。「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抗日名將佟麟閣的遺言,於後世而言,大悲情自然掩過大豪情,我想起了作家祝勇的那個形容——「中國人的死,是殉難;日本人的死,是報應」。
  • 103歲抗戰老兵楊思祿的冀東抗戰往事——誓讓日寇血債血償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之際,不少單位組織官兵觀看抗戰影片,其中就有一部電影《楊思祿冀東抗戰》。這部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再現了八路軍營長楊思祿驍勇善戰,帶領部隊與日寇殊死搏鬥,最終消滅製造「潘家峪慘案」的罪魁禍首佐佐木及其部屬,從而告慰慘遭日軍殺害的潘家峪父老鄉親的故事。
  • X女特工部隊 《抗戰2》「東京特攻」前瞻
    最新消息,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新版本「東京特攻」將於4月19日震撼上線!X女特工火力出擊,多彩玩法全新體驗,反攻鬼子老巢正式來襲!一段血與火交織的戰鬥,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新版「東京特攻」4月19日全面啟動,兩組新服火爆開放,三大反攻措施,多彩戰鬥玩法,槍火出擊掃射鬼子。
  • 妻子被殺、兒子被活活煮死,這將軍發誓要日寇血債血償
    餘光文(又名餘士良、曾用名吾必成)少將是湖南省平江縣三市鎮人,1902出生,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給地主放牛,16歲做長工,21歲年加入湖南平江縣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參加農民運動。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後參加湘鄂贛、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和紅軍長徵。作戰中多次負傷。
  • 千萬別被《戰狼》給騙了,在現實中真的踩中地雷,早就被炸死了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戰狼》啊,毫不誇張地說,《戰狼》算得上是近些年來,難得的軍事大片,不過,在戰狼電影裡面,有這麼一個橋段,著實讓我看得有些愣住了,這是在第一部的時候,吳京飾演的冷鋒,在追擊僱傭兵的過程中,不小心踩中了他們安放的地雷,可冷鋒有主角光環的加持,成功躲開了爆炸。
  • 他是日本戰國時期名將之後,侵華日軍的「虎將」,浙贛會戰被炸死
    在日軍侵華將領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是日本戰國中後期名將酒井忠次的後裔,早年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七七事變後」,他跟隨日本侵略軍來華作戰,多次率部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極力推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其所犯之罪行可謂罄竹難書,後在戰場上被地雷炸死,他就是日軍第十五師團師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