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和奈雪的茶:從交叉線走向平行線

2020-12-05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劉曠

奶茶作為一種風靡全球的飲品,自17世紀以來就有「奶茶經濟」的出現,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而在上個世紀末,奶茶也從中國臺灣推向了內地市場。

如今,奶茶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口中所說的「續命水」,心情好了來一杯,心情不好更要來一杯,總之無論什麼情況下大家總能找到理由買奶茶。

在這場奶茶熱潮下,一些號稱「新派中式茶飲」的網紅奶茶店層出不窮,他們號稱獨創和個性,如暴風雨之勢般瞬間席捲全國各地。而喜茶與奈雪の茶(以下簡稱「奈雪」),這對中國茶飲界的頭部品牌表現則更為突出。

神仙打架

作為新中式茶飲的巨頭,喜茶和奈雪一直免不了被比較的命運,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近幾年來,喜茶和奈雪也曾暗中數次交鋒。

奈雪創建於2015年,以年輕女性為主要客群,主推茶飲和軟歐包等產品。截至2020年6月,遍布全國50多個城市,共298家直營門店。

而喜茶創立於2012年,為25歲到30歲的白領人群提供芝士茶、奶霜茶、水果茶等系列產品,業務覆蓋全國大、中城市。截止目前,喜茶在全國47個城市擁有超過498個門店。

在今年以來,喜茶與奈雪多次「不約而同」推出同類產品和同類營銷模式用來吸引消費者,讓消費者對兩者傻傻分不清楚。而早在2018年,這兩家品牌的創始人就在朋友圈發文對話,互相指責對方跟風抄襲,讓喜茶奈雪較勁一度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

由於兩家大多都是以應季水果來推出茶飲產品,對於這種「巧合」,從原材料的角度看確實無法避免,另外做一杯茶飲,原料、口味的創新並不具備多高的壁壘和技術含量,也沒有版權這一說。因此,想從食材和口味的角度出發獲得競爭優勢,對於喜茶和奈雪來說是很難的。

然而儘管口味雷同,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消費者對它們的青睞並沒有減少。這也使得原本就站在行業風口的喜茶和奈雪,總會吸引來眾多資本的目光,而從二者的融資歷程來看,你追我趕的意味更加明顯。

2016年8月喜茶拿到IDG與天使投資人何伯權投的1億元融資,而10月奈雪便獲得天圖資本億元投資,僅僅相差2個月。

2018年3月,奈雪宣布再獲得天圖資本領投的數億元A+輪投資,投後估值60億元。同年4月,喜茶宣布完成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龍珠資本投資,間隔僅僅一個月。

2020年2月,奈雪融資金額4億美元,業內開始流傳奈雪計劃今年赴美IPO的消息。同年3月,爆出喜茶獲得高領資本和Coatue的C輪融資,估計或超160億,也被傳出上市消息。

不難看出,無論是從門店布局、產品、還是融資角力來看,喜茶和奈雪由於入局領域相似,實力不分伯仲,導致一時之間難分勝負,而想要在未來領先對方一步,就必須尋求新的增長空間。

喜茶下沉略微領先

喜茶、奈雪自誕生之日起就瞄準了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空間,走高端化的路線。而新茶飲市場的下半場競爭才剛剛開始,一二線市場卻已見天花板。隨後,喜茶和奈雪紛紛開啟了加速下沉、尋找新增量的道路。

經過數據對比,目前喜茶、奈雪、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開店數量,超過了二線城市、正在接近一線城市。而現階段,在下沉這條路上,喜茶好像更快一步。

今年3月份,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飲料工廠」,產品集中在鮮奶茶、果茶、純茶、咖啡、雪糕等。而喜小茶與喜茶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定價上。目前上線的產品價格主要集中在7元-16元內,是喜茶的產品定價的一半。

而喜小茶的出現,無疑是在為布局三、四、五線市場做準備。價格上正好可以彌補喜茶在下沉市場的競爭力,從而與喜茶形成錯位發展,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但是對於下沉市場來說,即使喜小茶的單價只有喜茶的一半,在下沉市場這種人均消費水平不高的城市,性價比確實很低,喜茶下沉還是有一定難度。所以喜茶並沒有快速落實下沉市場,而是選擇了循序漸進的摸索。

然而相比於喜茶的摸索,奈雪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只是在三線城市開了一些門店。

除此之外,零售賽道也是新式茶飲品牌們的又一「必爭之地」。

今年上半年,喜茶通過官方公眾號宣布,推出了汽水品類,主打0糖0脂的健康路線。隨後,喜茶又陸續推出了餅乾、薯條、爆米花等零售產品,去試水新零售。而奈雪也不甘示弱,推出「奈雪好食館」,上架各種零食和茶禮盒,進軍零售賽道。

看得出來,喜茶和奈雪都在布局下沉和零售的市場,試圖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兩者一前一後,大有你追我趕之勢。但顯然,目前喜茶的步伐更快一點。

奈雪不甘示弱

相比於喜茶的向下滲透,奈雪則更加注重場景建設。奈雪尋求增量市場的另一方式便是主打「第三空間」的場景打造,通過品類跨界創新。

奈雪在場景建設上極其出彩。比如接連推出「奈雪的禮物」、「奈雪酒屋BlaBlaBar」以及千平米大店「奈雪夢工廠」,讓消費者在各個店都能體驗到不同的場景。另外,大型門店和酒吧這樣的第四空間也將是奈雪主要的開店方向,從而有利於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趨勢。

而喜茶的門店也比較特殊,雖然無法和奈雪的大製作相比,但也心思巧妙。它分成標準店、Pink店、黑金店、DP店和Go店,通過差異化的設計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門店」。

對於奈雪來說,從產品到空間體驗,它一直堅持不斷創新,去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另一方面,在如今這個大環境下,茶飲行業想要進一步發展,數位化建設也必不可少。

通過數位化升級既可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也能提高門店的效率。在這一點上,奈雪和喜茶都做的不錯。

今年以來,奈雪在數位化建設方面動作頻頻,接連打出小程序點單、第三方外賣平臺、線上微商城、直播、天貓旗艦店等組合拳,加速了線上、線下消費場景融合。同樣喜茶也在數位化建設做出了嘗試,推出微信喜茶GO小程序、新加坡APP和支付寶小程序等。

不僅如此,奈雪還主動招攬前瑞幸CTO何剛,並表示何剛在技術領域有著優秀的履歷和豐富的管理經驗,未來奈雪將持續發力數位化建設,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問題相似

作為現制茶飲行業中的獨角獸,喜茶和奈雪有諸多雷同之處,除了部分產品以外,受眾群體也很接近。雖然在未來的布局方面有了些許差異,但事實上,頭部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很是相似。

首先,市場競爭激烈。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已經突破了4000億,而在探索的過程中,整個中國的茶飲市場也會不斷在增加。

樂樂茶在一旁虎視眈眈,一點點、Coco、鹿角巷位列第二梯隊,蜜雪冰城主打親民低價路線,銷量高,品牌響,主流之外,還有茶顏悅色、伏見桃山等區域性的爆品。奶茶店和新式飲品店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也讓頭部企業的壓力不小。

除此之外。書店等傳統行業也在發展自己的茶飲服務,傳統門店+茶飲已經形成了一個趨勢。而在這個人人想跨界的時代,你永遠也無法想像下個競爭對手是誰。比如,方便麵的銷量急劇下滑,但它們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後來興起的外賣平臺。

其次,高昂擴張的成本。無論是下沉還是出海,規模的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對人力、物力、產業鏈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最後,不斷擴張的門店對企業管理提出挑戰。隨著擴張加大,門店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導致了監管層面很容易出現問題。喜茶和奈雪最近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由於監管不嚴所產生的衛生問題,而對餐飲行業來說,衛生問題是一個致命隱患。

兩家都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茶飲品牌,雖然有許多雷同點,但在運營方面卻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也反映出了兩個品牌在未來定位上的不同發展路徑。喜茶和奈雪必然會沿著自己的發展路徑,通過樹立清晰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建立起差異化競爭優勢。

保持一個足夠開闊的視野,無論是在產品還是未來布局上,不斷踏出安全區、不斷創新嘗試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相關焦點

  • 奈雪向上,喜茶向下?
    喜茶和奈雪是新茶飲行業的重要頭部品牌,且均發跡於廣東。2011年喜茶在江門發明的奶蓋茶正式打開了新茶飲行業的市場,2015年奈雪成立並將新茶飲搭配軟歐包,俘獲了不少年輕白領。
  • 差評揭秘:奈雪5項指標完勝喜茶|喜茶|奈雪|茶顏悅色|蜜雪冰城
    本文核心觀點:1、客單價:奈雪の茶客單價略高於喜茶;2、滿意度:喜茶和奈雪の茶滿意度都處於較高水平,均在9分以上(滿分10分),且奈雪略高於喜茶;3、差評率:喜茶和奈雪の茶差評率均在4%左右,且奈雪低於喜茶;兩個品牌都遠遠不如茶顏悅色,後者差評率只有1.29%;4、綜合對比:奈雪の茶無論是在口味、
  • 喜茶和奈雪售賣的這款茶葉產品,為何選擇同1個供應商?
    喜茶和奈雪售賣的這款茶葉產品,為何選擇同1個供應商?網紅茶飲哪家強,不得不提及總部設立在深圳的喜茶和奈雪的茶。2家品牌都未開放加盟,以直營形式在全國布局線下門店。其中,喜茶有常規大店(實驗室Lab店、茶空間店和標準店)和GO店(小型便利店,未設有店內空間);而奈雪則是始終堅持開大店,門店平均面積在200平米以上。據公開資料,喜茶線下門店數量於今年7月已突破500家,奈雪的茶線下門店數量於今年8月已突破400家。除了吸引消費者到線下門店消費,喜茶和奈雪的茶也在線上有所布局。
  • 舌尖上的國潮:喜茶奈雪雙雄追逐戰
    如今,「買得起的奢侈」這一概念,放在喜茶和奈雪這兩個品牌中也毫不違和。平均25至30元一杯的奶茶,在10年前幾乎不可想像。在喜茶和奈雪剛剛推出這個價格的時候,大眾也有些不能接受。在茶飲價格梯隊裡,喜茶和奈雪站在了頂端。
  • 奈雪的茶、喜茶即將赴港上市?奈雪官方:並無相關計劃
    來源:藍鯨財經9月8日,據媒體報導,某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奶茶連鎖公司喜茶與奈雪的茶尋求於2021年在香港上市,分別籌資4至5億港元。藍鯨記者就此聯繫了兩家公司進行核實,奈雪的茶表示,關於上市傳聞,奈雪目前並沒有相關計劃。現階段公司的重心都在產品研發、供應鏈加碼以及推動數位化進程等方面。喜茶方面表示暫無任何回應。公開資料顯示,喜茶HEYTEA隸屬於深圳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立於2012年,原名皇茶ROYALTEA。
  • 喜茶推副牌「喜小茶」 臺蓋、梨山、和奈雪居然是一家?
    熱度不斷的喜茶果然深諳「先聲奪人」的道理。上次是尚未正式登陸天貓,卻在奈雪天貓旗艦上線當天放出消息表示「即將進駐」,引發熱議。這次則是提前一周高調預告新副線品牌,再次收割一大票關注。不過,這次喜茶想收割的遠不止熱度。
  • 你pick奈雪還是喜茶?
    就拿麥當勞和肯德基來說,兩家店的間隔基本不會超過100米。 如今,各類新式茶飲店鋪也林立於各大寫字樓和商場之間,相信對於愛喝新式茶飲的消費者來說,奈雪的茶和喜茶這兩家店並不陌生。從目前的市場布局來看,奈雪的茶旁邊似乎也總有喜茶的身影。 奈雪的茶是2014年5月新出現的現焙茶飲品店,產品包含了奶茶、烘焙小吃等產品。
  • 海底撈都不敢漲價 為什麼喜茶和奈雪就敢?
    所以當喜茶和奈雪の茶(後稱奈雪)部分產品漲價,頭部奶茶品牌正式邁入「30元時代」之後,血管裡流淌著珍波椰的年輕人們立刻把「喜茶多款產品漲價2元」這個話題頂上了熱搜。現實是,被寵愛的永遠有恃無恐。喜茶和奈雪也以「優質原材料及物流價格上調」為由回應了漲價,但並沒有像西貝和海底撈那樣回調價格。
  • 海底撈都不敢漲價,為什麼喜茶和奈雪就敢?
    所以當喜茶和奈雪の茶(後稱奈雪)部分產品漲價,頭部奶茶品牌正式邁入「30元時代」之後,血管裡流淌著珍波椰的年輕人們立刻把「喜茶多款產品漲價2元」這個話題頂上了熱搜。現實是,被寵愛的永遠有恃無恐。喜茶和奈雪也以「優質原材料及物流價格上調」為由回應了漲價,但並沒有像西貝和海底撈那樣回調價格。
  • 喜茶、奈雪又PK,但這次讓人拍手叫好
    這不,在2020年接近尾聲的時候,喜茶和奈雪の茶——茶飲行業這兩個頭部品牌之間的競爭,已經超越了產品層面,開始介入到標準層面。11月19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的「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在上海召開。在大會上,CCFA宣布「CCFA新茶飲委員會籌備工作組」正式成立。
  • 蜜雪冰城已成喜茶、奈雪最大對手?
    在「2019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中,蜜雪冰城名列第三,僅次於喜茶和奈雪的茶。因此,這兩天傳出蜜雪冰城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200億人民幣的消息,也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不過,蜜雪冰城回應稱,「不屬實。暫時沒有接到相關信息。」
  • 【中國奶茶連鎖店喜茶和奈雪的茶尋求於2021年在港上市】據港媒...
    2020-09-08 07:34:35來源:FX168 【中國奶茶連鎖店喜茶和奈雪的茶尋求於2021年在港上市】據港媒援引未透露姓名的人士,喜茶和奈雪的茶尋求2021年底前在香港上市,分別尋求募集4億-5億美元。
  • 奈雪的茶、喜茶的上市第一股誘惑 食安拷問VS網紅長虹
    公開資料顯示,奈雪的茶由彭心、趙林夫婦創建於2015年,隸屬於深圳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末,奈雪的茶已在全國已開出230餘家門店,覆蓋35個城市。產品以20歲-35歲年輕女性為主客群,打造了「茶飲+軟歐包」的形式。不止奈雪,另一網紅大咖喜茶近來行情也不差。2020年3月,第五次融資結束後,喜茶估值或已超160億元。
  • 同樣是聯名推新,喜茶「大罐養樂多」為什麼完勝奈雪出品?
    作者 | 徐立(營銷頭版主筆)來源 | 營銷頭版(ID:mkt2000)同為新茶飲的頭部品牌,喜茶和奈雪的茶常常一起被當做話題。2018年底,網上爆料奈雪創始人彭心在朋友圈點名喜茶抄襲自家產品,喜茶創始人聶雲宸隨後懟了回去。我看過當時的事件截圖,認為肯定是假的,只是好事者炒作。
  • 喜茶們的困境
    截止目前,喜茶和奈雪的茶分別融資4輪和2輪,估值160億元和60億元。資本催熟下,包括奈雪の茶、樂樂茶在內的喜茶們仍在追逐更多的門店,更高的銷售額,更高的估值。 激進的擴張與下沉 過去一年,奈雪の茶新開門店174店,差不多每兩天就有一家新店開張。
  • 茶飲:喜茶下沉,奈雪「押注」體驗空間,一點點突圍|2020展望
    頭部格局穩定了,資本也變理性自2017年行業開始爆發,經過兩年鏖戰,新式茶飲行業已形成喜茶、奈雪的茶和樂樂茶三小巨頭三足鼎立的局面。綜合估值、營收、用戶量、門店數以及後端運營能力來看,喜茶大部分指標暫時領先。根據市場的測算,喜茶的估值在8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
  • 喜茶の喜小茶上線,我們從中發現了什麼?
    銷售重心線上轉移目前,喜茶、貢茶、CoCo、瑞幸、星巴克等飲品品牌均已推出了「無接觸外賣」服務。自2月3日起,喜茶就宣布在喜茶GO小程序以及美團外賣下單均支持「無接觸配送」。以喜茶GO小程序為主要點單場景,喜茶在全國門店同步開展無接觸點單、取茶櫃與無接觸配送等多項工作。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蜜雪冰城估值200億,茶飲市場風口...
    而網傳喜茶C輪融資時淨利率只有8.97%。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此前透露,疫情期間,奈雪的茶全國開出的420家線下門店十天共計虧損過億元。近年來各式茶飲品牌相繼興起、融資消息頻傳,而真正公開宣告盈利的連鎖茶飲卻寥寥無幾。瑞幸暴雷前後,喜茶恰好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160億元。
  • 喜茶奈雪再次battle:好巧不巧同日上線楊梅茶飲品
    在奈雪的茶第5年推出楊梅產品之時,喜茶也在這個夏天首次推出楊梅飲品,而且好巧不巧都趕在4月27日上新。兩大頭部品牌在同一天上線楊梅產品,頗有些一較高下的意味。不同的是,此次是奈雪的茶「霸氣楊梅」第五次回歸(奈雪的茶在2016年首推楊梅茶飲),和「霸氣楊梅」一同上市的還有新品「霸氣酸奶楊梅」,而喜茶則是第一次推出楊梅產品「多肉楊梅」。
  • 喜茶、奈雪の茶、老碼頭、太二……又一波廈門排長隊餐廳...
    喜茶、八合裡、太二酸菜魚奈雪の茶、老碼頭......檢查結果如何?@廈門的吃貨們趕緊往下看~思 明 區6月26日,思明區食安辦及思明區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前往寶龍一城,對知名度較高的三家排長隊餐廳奈雪の茶、太二、老碼頭進行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