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來到了塔爾寺,轉遍了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
不為膜拜只為寄託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對佛教所推崇的理念還是篤定堅信的,一切順其自然,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從青海湖來到了西寧,若不去塔爾寺瞻觀,豈不憾我終生矣!
塔爾寺,這個聞名遐邇的藏傳佛教大寺廟,位於青海西寧的湟中蓮花山坳中,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又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也是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塔爾寺究竟是先有塔後有寺我至今仍不清晰。有人說塔爾寺也叫塔兒寺,塔爾寺在藏語中為袞本賢巴林,其意思就是十萬隻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當然,對這個說法我依然還是一知半解。
據說,這座歷史悠久的寺廟是為了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而建立於此的。後經歷朝歷代的逐漸擴建,才形成於今這樣的規模。
這裡曾是大師的誕生地,這裡也曾流傳過美麗動人的佛教故事。據說當年宗喀巴大師的母親, 十分想念遠在西藏求學的兒子。於是便將一縷白髮託人捎帶至西藏。
由於宗喀巴大師忙於學業,無暇顧及家人。於是便給他的母親捎回一封信,信中道到若能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在家鄉修建一座佛塔, 就如同相見一樣。
傳說此信函是用大師之鼻血所繪其畫像,以及獅子吼佛像。大師母親接信後,便依信中所囑,用當年埋藏宗喀巴胎衣處長出的一株菩提樹,連同印製的10萬張獅子吼佛像一起,建成一座小塔,該塔就是塔爾寺的前身。
都說塔爾寺也即塔兒寺,先有塔而後有寺。正是由於大師的母親和當地的僧人共同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寺廟,於是後人陸續在這此擴建,方有了入今的塔爾寺之規模。
塔爾寺不僅僅是藏傳佛教勝地,同時,在歷史上這裡也是當地的藏人最高學府。來這裡學習深造的人們不僅可以虔誠膜拜佛學,而且還可以在這裡學習酥油花,壁畫,堆繡等塔爾寺傳統工藝。
八寶如意塔,呈一字排開,造型雄渾壯觀,塔座端莊高大,塔身潔白高雅,各塔身的南面都鑲有佛龕,每一個佛龕裡面的梵文,都記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佛教故事。
遊客們只要到了塔爾寺,都會來到八寶如意塔瞻觀,當人們面對著這座歷史悠久的八寶如意塔時,都會肅然起敬,都會自然而然的浮想聯翩而心曠神怡矣!
看著這些虔誠的僧人準備開始講學堂念佛經,不由心中陡然起敬。其實我們人類都會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無外乎都是自由和幸福,以及為美好的生活所憧憬,所嚮往。
想到這裡,雪域高原那曾經的傳唱似乎又在我的耳際迴蕩
一個人在雪中彈琴
一個人在天邊知音
我獨自在須彌山巔
遙望那萬裡煙雲
天邊傳來了遠古的呼喚
原來是塔爾寺轉經筒的祈言
不為超度,惟有虔誠
只為寄託和膜拜
大經堂的鐘聲,酥油花的芬芳
禪經朗朗
千裡飄香
八寶如意塔的輝煌
見證了宗喀巴的滄桑
青海湖的聖水啊
你早已融入了黃河與長江
日月山的陽光
倒淌河的清泉
沐浴著菩提
溫暖了人們的心房
千秋膜拜
一生虔誠
塔爾寺的佛光喲
依然還在千秋輝煌
原創作者/拾光箋影
生活難免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熱衷自駕遠行,從北國草原到南疆山川,從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穿越過大漠戈壁,高山叢林;行攝了草原風光和都市風情。每次遠行不僅可盡覽途中的壯美風光,亦能抓拍人文風情,追夢徵程樂趣,憧憬那一簾又一簾的美麗,放飛隨性心靈。 —— 桑塵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