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怎樣對女兒伊雷娜和艾芙進行教育呢?居裡夫人有她非常明確的見解:既要全面發展,又要有所專長。
在孩子幼小時,居裡夫人主要是培養女兒的愛心和對事物多方面的興趣,凡是女兒可以做的,居裡夫人儘可能地讓她們學著做。她讓她們學習各種生活、勞動技能。除此之外,還讓女兒學習各種文化藝術、知識,開闊她們的視野,活躍她們的思想,使她們敢於大膽地想像、機敏地思維。在學習方法上,居裡夫人最講究愉快學習,反對「滿堂灌」的呆板教學方法。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後,她認真考察了當時的學校,發現許多學校都是「填鴨」式的教學,總是讓孩子埋頭長時間的做功課。她認為,這種耗去很多沒有效果的學習方式是野蠻的。
她開始思考制定了一種教育合作計劃,她組織了家庭附近一些孩子組成一個班,請一些著名學者當老師,實施自由的、新的教育方法。第一天,是讓佩韓教授的化學課;第二天,是保羅·郎之萬教授的數學課。上課的地點就在實驗室或現場,既生動,又有趣。當然,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居裡夫人的物理課了。她儘量採取形象化的教學方法:把一些自行車滾珠,蘸了墨水,放在傾斜的平面上,畫出拋物線,這樣說明物體下落定律;一隻鐘擺在煙燻過的紙上畫出它有規律地擺動。
孩子們邊學邊動手,自製了寒暑表,刻上度數……這是另一種意義的「上課」。課堂上,居裡夫人與孩子們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交流著思想和見解,同時也傳遞著知識。此外,居裡夫人的兩個女兒伊雷娜和艾芙每天除了學習功課,還要幹些體力勞動——縫補衣服,在庭院裡勞動,學做飯。她們不管颳風下雨都出去散步,還學音樂,玩積木。總之,凡是居裡夫人認為對孩子們未來生活有益的,她都要她們學習。當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表現出某方面的特別興趣和能力時,居裡夫人則會根據孩子們表現出來的興趣、能力和性格來重點引導和培養。
大女兒伊雷娜是個既文靜又善於思考的姑娘,一心想要成為一個科學家,表現出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和才能;而小女兒艾芙又活潑又淘氣,對藝術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愛舞蹈、鋼琴和文學。因此,居裡夫人就根據她們各自的情況儘量創設良好的環境,培養和造就她們的不同才能,開發她們潛力。這是居裡夫人的偉大之處。她要大女兒陪同自己一起前往斯德哥爾摩接受諾貝爾獎,當伊雷娜懷著自豪的心情,注視著母親向一大群學者作講演時,這個當時只有14歲的小女孩,立志要像她父母一樣獻身於科學事業。
通過母親的教誨和引導,她受到世界上第一流的教育,在各科學習上,特別是在理科方面初露才華。伊雷娜熱切地盼望在實驗室裡跟媽媽一起工作,因此居裡夫人將她收為助手,並要求伊雷娜照舊堅持在索爾本大學的學業,希望她畢業以後能從事放射性方面的研究。後來,伊雷娜和丈夫弗雷裡克都有興趣繼承了瑪麗和皮埃爾開創的放射性研究工作。而居裡夫人則隨時到實驗室和這兩個年輕的科學工作者共同探討問題,或指導他們研究,終於使他們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
小女兒艾芙的興趣在文藝上,在小女兒艾芙的教育培養上,居裡夫人則是借用他人之長的教育方法,給艾芙儘可能地請來良好的音樂、舞蹈教師,送艾芙到藝術學校學習,並買來各種藝術、文學書籍,讓孩子走出家庭,學百家之長,開闊眼界,健康成長、成才。事實證明,居裡夫人的教育是成功的,兩個女兒在自己的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居裡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啟示我們,在孩子幼小時,要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和培養,其中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這是為孩子今後發展打下一個全面而堅實的基礎。
然而,當孩子顯露出某項突出的興趣和能力時,也許這種興趣和父母當初的設想有悖,父母也儘量不要過於幹涉壓制。父母應該加以引導、培養,並創造環境和條件進行強化,使孩子儘快走向成功。
教子點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重要,雖然我們沒有能力為孩子提供單獨的課堂,但是我們可以給孩子課餘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和色彩。一味地追求分數,會使孩子喪失了追求知識的熱情和學習的幹勁。一旦發覺孩子在某方面有特長和興趣時,就要積極的引導,盡最大的努力為孩子提供追求理想的平臺,也許下一個科學家、藝術家就在我們的手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