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成就夢想,汗水鑄就輝煌。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召開2020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金華以全國第三、全省第一的優異成績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這是國家授予金華的最高榮譽,更是金華城市發展的「金字招牌」。
200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對金華作出「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重要指示。此後,金華在創建之路上馳而不息,先後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奠定了良好基礎。2018年,市委、市政府全面開啟「提升市民群眾幸福感,打贏文明創建榮譽戰」的徵程。三年來,各級領導率先垂範,黨員幹部團結拼搏,市民群眾熱情參與,我市交出了打贏文明創建榮譽戰的高分答卷,高水平創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市。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如今的金華,文明理念已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成果已惠及城市農村的角角落落。「信義之城、和美金華」已成為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特質和最閃亮的品牌,綻放出滿城芬芳。
高處著眼 構建創建「四梁八柱」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全面落實測評體系各項內容,還要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應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創建首年,我市從科學構建頂層設計入手,搭建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四梁八柱」,並在三年創建周期中,一以貫之,一抓到底。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榮譽之戰、攻堅之戰、全民之戰,是新時代賦予金華的光榮使命。要以首戰當決戰的決心、信心和實際行動迎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場大考,當好新時代金華答卷人。」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上,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發出動員令。
市委迅速成立最高規格領導小組,書記、市長共同領銜擔任領導小組雙組長,副書記負主責,各級各部門把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形成以「市為主導、區為主體、部門鎮街負主責、社區群眾為主力」的大創建格局,相繼出臺「一個規劃」「雙十行動」「三個辦法」和38個配套文件。《金華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規劃(2018—2020年)》,回答「金華創建做什麼」;《城鄉環境整治十大提升行動》《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提升行動》分別針對改變城鄉環境「髒亂差」和弘揚精神文明「真善美」精準施策;《關於市直部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考核辦法》等三個辦法,實現對市、區創建單位考核全覆蓋,同時每月評出「紅黃」榜,每季頒發「駿馬獎」「蝸牛獎」;讓先進優秀的受表揚,讓落後退步的「紅紅臉、出出汗」,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三年來,市區25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共4萬餘名黨員幹部參與社區共建、文明勸導活動,2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文明志願者活躍在大街小巷、奮戰在創建一線,還有交通警察、環衛工人、執法隊員、個體工商戶等各個群體,與廣大市民一道融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大局,大家舍小家、顧大家,敢擔當、講奉獻,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榮譽之戰、攻堅之戰、全民之戰。
難處著力 推動城市顏值大蝶變
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水平,不僅要關注城市形象的天際線,還要關注百姓生活的地平線。三年來,金華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始終緊盯百姓的衣食住行,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水平,將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落到實處。
城市客廳是一座城市形象的「看臺」。近年來,我市花大力氣、加大投入開展精品城市建設,按照「一流的現場環境、一流的體制機制、一流的典型經驗」創建要求,深入開展「十大標杆、四百示範」項目「曬拼創」和精品示範項目「曬拼創」,婺州古城、三江六岸公園群、金華之光文化廣場、湖海塘公園等一大批靚麗的城市會客廳湧現在金華大地。
社區裡弄是一座城市的日常「煙火」。我市把文明社區創建作為市區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圍繞「功能最完善、鄰裡最和諧、環境最優美、空間最有序、衛生最整潔」的目標,全力開展社區「十大頑疾」(消防通道堵塞、車亂停、「牛皮癬」小廣告、流動攤販、亂設廣告牌、樓道堆積、毀綠種菜、亂晾曬、線亂拉、垃圾桶缺蓋破損髒亂)整治,市區123個社區全部創成文明社區,其中50個社區被評為文明示範社區,一大批老舊小區蝶變成「花園式」宜居社區。
窗口單位是一座城市的民生「溫度」。我市在創建中全面加強城市文明窗口建設,把文明服務、微笑服務、細節服務等文明規範納入工作人員的基本行為準則,群眾到政務大廳、醫院、車站、金融單位等窗口行業辦事更便利,服務更貼心。我市還全面擦亮西市街、萬達、江南銀泰等城市商業窗口。全面推進「門前五包」責任制和「一圈六方」管理體制落地落實,三大商圈環境衛生、經營秩序、整體形象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我市還大力推進文明示範市場、文明示範街巷等文明標杆創建和文明村鎮、文明衛生院等文明細胞創建,讓城市每個細節都充滿文明的元素,在滿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中展示美麗金華形象。
細處著手 助推城市氣質大升華
創建在扮靚金華的同時,也把更美風景植入市民心中。
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對一座城市而言,核心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全體市民共同認可的城市精神。2018年,我市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總結提煉了「信義和美、拼搏實幹、共建圖強」的新時代金華精神,成為金華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生動表達。
三年來,在新時代金華精神的引領下,全市上下以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提升行動為抓手,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風尚,相繼湧現王厚鑫、滕勤男、傅進華、王亮、倪德藏、石丁丁等一批群眾耳熟能詳的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繼「一城五人」感動中國之後,三年來,全市共產生全國道德模範提名1人、中國好人9人、省市好人559人。一個個先進典型,在市民心中樹起一個個道德標杆,成為我市一道絕佳的文明風景。
文明校園創建如火如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成果豐碩。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在全市大中小學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學子樹立遠大理想,厚植家國情懷。實現103所學校文明校園和社區家長學校全覆蓋,創成文明示範校園84所,完成率80.5%。全市50多萬未成年人廣泛參與「文明出行」「門前五包」「文明養犬」「禁菸控煙」等文明創建活動,「小小志願服務隊」「紅領巾樓道長」等未成年人志願團體迅速壯大,成為我市文明創建的生力軍。市青少年宮建成全國首家青少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創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協同共育的「無邊界同心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局面。
文明實踐多點開花,志願服務深入人心。在市區三江六岸公園群,我市先後布局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點,並整合現有學雷鋒志願服務資源,提升功能、連點成線,打造成「『金』彩三江,風華水岸」文明示範帶。在五百灘公園、婺州公園和萬佛塔公園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我市已入駐志願服務隊伍11支,成為新時代展示我市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重要窗口」。在人流最密集、與市民生活最密切的公眾空間,我市打造「金稅驛站」「青春義診站」「568」高鐵志願站、「新絲路」志願站、「紅領巾1013驛站」等特色志願站,讓市民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到熱情周到規範的志願服務,使學雷鋒真正延伸到基層,滲透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目前,全市正式註冊的志願者人數已超過139萬,志願組織9351個,志願服務總時長榮登全國第二。
信義成果深度運用,信用城市建設走向深入。我市依託市民卡等載體,把信義指數這一無形資產轉換為有形財富,大力推廣「信義金」「信義居」「信義貸」等十大城市信用體系創新應用。「信義金」分值高的市民可以享受超低利率貸款,不用任何抵押和擔保。「信義居」聚焦「物業服務高質量發展」這一民生大事,著力破解物業服務中的難點、痛點。「信義貸」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融資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已發放「好家風信用貸」貸款115.59億元,惠及9萬餘戶家庭;「信義金」專項貸款已發放22962筆,累計貸款金額18.93億元;「信義貸」累計發放貸款13.7億元,惠及297家企業。全市累計公示市場主體信用承諾82.4萬份,居全國261個地級市首位。
以城市精神塑造城市氣質,以文明行為提升城市品牌。創建,不僅為金華打造「信義和美」之城提供豐厚滋養,更把我市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遠處著想 推進城市基層治理大創新
三年來,人民群眾收穫了豐碩的文明創建成果,但要實現創建成果長效化、常態化,離不開一套完善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制度。我市在文明創建中,大力推進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文明創建長效機製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確保衛生保潔不留盲區和死角,我市全力推進城鄉環衛體制改革。按照「市主導、區主體、街道主責、社區主抓」原則,市區逐步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一把掃帚掃到底」環衛管理體制,實現建成區內主次幹道和背街小巷環衛工作全覆蓋。同時,我市搭建智慧環衛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環衛人員、車輛作業軌跡實時查看,實現基礎設施運作、保潔作業、垃圾處理等環衛工作「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管理。
為促進社區管理大改善,我市全力推進物業(準物業)全覆蓋。創建開始前,市區123個社區、1339個小區中,僅有395個小區有物業,不到總數的1/3。創建三年來,我市建立起覆蓋全部社區的物業管理長效機制。全面籌建物業管理小區業主委員會,推進物業(準物業)全覆蓋。同時建立物業費徵收機制和公示制度、黨員幹部問責機制和群眾徵信懲戒機制,出臺「星級物業」評定辦法,定期開展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評比。去年,我市還把物業(準物業)管理納入「信義居」平臺。在小區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三者之間,搭建透明、便捷、智能的房地產業服務平臺,打通公安、發改、民政、市場監管、建設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線上繳費、動態考核、實時指導、日常監管、投訴處理、評價獎懲六大功能。
為提升居民生活獲得感,我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全域化。農村生活垃圾實行「兩次四分」,城市生活垃圾實行「兩定四分」,市區二環以內的垃圾桶從30萬隻減少到1.2萬隻,投放點從1.63萬個減少到2100個,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達到100%,城鄉垃圾總量實現零增長,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有效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為營造乾淨整潔的公共環境,我市嚴格落實「門前五包」(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包立面、包文明)管理責任。市區兩級各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窗口單位)帶頭嚴格執行「門前五包」到位率考核,並進行每月督查;市區各沿街商鋪自覺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門前五包」責任書籤訂率達100%;城市核心商圈建立「一圈六方」聯合管理機制,推行業主(物業)輪流巡查勸導、星級文明商鋪評比等制度,一大批「門前五包」示範街成為市民群眾享受城市美好生活的好去處。
高效的政務環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內容。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礎上,金華在全國率先探索打造「無證明城市」。通過數據查詢、直接取消、告知承諾、部門核驗四種方式,累計清理各類證明4052項,98.6%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建成全市統一的無證明查詢核驗系統,涵蓋全市1500個查詢和出具證明機構,用「數據跑」「部門跑」代替「群眾跑」;圍繞公民個人出生到死亡、企業準入到退出「兩個生命周期」,重點推進41項「一件事」改革;首推「無證明、無證件、無複印」辦事大廳,群眾到窗口辦事時忘帶證件,可以當場「刷臉辦」。「無證明城市」改革群眾滿意度達到99.9%。去年,中央依法治國辦發布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我市「無證明城市」改革入選全國24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
創建,讓金華更文明;文明,讓生活更美好。三年創建一路走來,金華發生巨大變化。城市環境面貌大幅改善。市區「髒亂差」現象少了,城市乾淨有序變美了;市民文明素質大幅提升。文明禮讓更常見了,參與志願服務的更多了;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高。遵守社會公德更普遍了,道德模範、好人好事更多了;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市民吃得更放心,住得更舒心,出行更方便了;城鄉基層治理不斷創新。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更完善了,城市服務功能更齊全了。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這場榮譽戰充分證明金華能、金華行。當前,金華正按照「兩都兩地」目標定位,聚焦「九市建設」戰略任務,全面開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新徵程。我們要以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為抓手,讓文明的種子在八婺大地繼續播撒,浸潤於每一個市民的日常行為中,鐫刻在金華城市精神的最深處,激勵全市上下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讓金華全方位「強」起來,在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中交出金華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