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真心話

2020-12-04 錢慢慢

導語:

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

林女士:

我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生老大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訓練老大成為一個能吃苦,少提要求的孩子。

因為當時家裡條件不好,所以不能給老大太好的生活,所以就要求老大從小習慣過苦日子,要求孩子懂事一點。

老大從小在苦水裡泡大,所以長大之後也很少提要求,非常的懂事貼心孝順。

老大長到10歲時,我又生了老二。那時家裡的條件已經變得比較好了,老二出生之後,他想要什麼,我就給他什麼。因為當時有這個經濟條件,老二從小就深受寵愛,所以老二的脾氣和老大很不一樣,老二很愛提要求,不懂事,老愛胡鬧。

因為老二不怎麼懂事,老大比較懂事,所以我在老二身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和老二相處的時間多了,我就比較偏心老二。

因為老二就是要向著他,就是要多寵他,他才會聽話。為了讓老二聽話,為了讓老二不那麼胡鬧,所以我分了更多的愛給老二,我更偏心老二。

林女士:

兩個孩子我也沒辦法做到一視同仁,一個個性比較乖巧,一個脾氣比較壞。脾氣比較壞的那個,當然比較不孝順,但是越不孝,越得順著他,越不孝,越得偏向他。不然的話,他只會越來越壞。

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是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反倒是那個不懂事,脾氣壞的孩子,總要父母操碎心。父母想要他變得孝順,那麼只能偏心他,對他好一點。如果父母不去關注他,他只會越變越不孝,路越走越偏。

父母的偏心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孝順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偏心,不孝的那個孩子總是會惹出很多事來,父母為了安撫他,只能偏心他。父母也有父母自己的考慮和無奈。

關女士: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比較孝順。常年都待在我身邊照顧我。

二女兒要忙工作,很少回家。我從小就比較喜歡二女兒,二女兒長相隨我,長得比較好看。

大女兒雖然比較孝順,常年待在我身邊,但我跟她之間常常沒話講。

有些兒女就是比較孝順,但是跟老人之間就是沒話講。這是事實,大多數孝順兒女都不知道怎麼和老人聊天。

我的二女兒,她忙工作,她沒空回來照顧我,但她只要有空,她就會跟我聊天。我們聊天聊得比較多,我承認大女兒比較孝順,二女兒比較自私,只顧她自己。可我就是比較偏心二女兒,誰讓我跟大女兒沒話說,跟二女兒有話呢?

大女兒雖然很孝順,但她很少和我說話,所以我們之間其實親近不起來,二女兒雖然不怎麼孝順,雖然沒在我身邊親自照顧,但是她經常和我聊天說話,所以哪怕她不在身邊,我也覺得我們非常的親近。

結束語:

很少有父母能做到對孩子不偏心的,幾乎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容易對孩子偏心,父母認為偏心是在所難免的,但父母的偏心傷害到的都是不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孝順的那個孩子明明付出了很多但卻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不孝的孩子沒怎麼付出卻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文|文兒越長大越能認識到社會上的一些殘酷問題,現在也是有孩子了,回家後和一些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都是一些家長裡短,孩子們的工作生活,誰家孩子孝順不孝順了等等。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
  • 為啥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父母待見?真相太戳心
    都說越長大才能越看到現實的殘酷,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進入了社會,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多子女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見。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呢?真相太戳心。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文|文兒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民族大國,也有很多孩子對待自己父母孝順到人人稱讚,是街坊鄰居都想要的懂事孩子。但是有些家庭的父母,卻對懂事孝順的孩子視而不見,偏偏寵愛囂張跋扈的孩子,還覺得他們可愛。而小兒子從小就調皮搗蛋,別說幫張姨的忙了,只要不惹事就謝天謝地了。張姨生日,他家小兒子從來沒有送過一分錢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張姨說,平時也知道大兒子更貼心,但自己就更疼愛小兒子,覺得小兒子的性格很可愛。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
  • 為啥越「孝順」的子女越不被待見?過來人說出實話:句句戳心
    但父母卻不同意,她的父母只讓她上免費的師範學校或者直接打工賺錢。後來,被父母不待見的蘇明玉,在自己勤工儉學以及努力下,成為了女強人。而被父母待見的兩個兒子,卻一事無成,所以蘇明玉也成為了家裡的頂梁柱。但身為頂梁柱,卻從不被父母待見,也不受兩位哥哥的尊重和愛護。為什麼越"孝順"的子女越不被待見?
  • 為何越孝順的孩子,反而越得不到父母的好感?答案太現實了
    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都會比較聽話更孝順父母,性格比較活躍的孩子,調皮霸道不聽話。很多人認為,比較聽話的孩子父母會更喜歡疼愛,但卻相反,很多父母更寵愛的是不聽話調皮的孩子。小編的鄰居王阿姨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 為啥子女越「孝順」老人越不待見?過來人給的理由,引起網友共鳴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卻不難發現,在部分家庭中,吃香的反而是那些「嘴甜」的子女,而真正做實事孝順父母、關心父母的兒女,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卻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子女越是「孝順」老人就越是不待見呢?明明是自己陪在父母身邊,為何爸媽只記哥哥的好?
  •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但有時候,孩子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能得到父母的寵愛,反而那些沒那麼孝順的人備受父母關注和寵愛。對於孝順者來說,這實在是不公平,這到底是為啥?聽一聽過來人怎麼說?這些理由很扎心。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 為何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網友:想證明自己,但越努力越心酸
    偏心可能並非父母本意,是不自覺出現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確實很明顯和嚴重的。而在眾多偏心家庭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不管孩子多大,是孩童還是成年人,總是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
    人都會老,老了之後該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才叫有質量,在這一點上,老人與老人之間看法差別很大、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看法又差別很大。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聽完之後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位老人其實已經算是相當豁達大度、明事理跟看待事情比較通透的了。
  • 讓孩子學會孝順父母的3個方法,家長照著做,孩子越來越孝順
    很多老人都說這種忘恩負義的被雷劈死是活該,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孝順老人的年輕人不多見了,但是也會有小部分人為了爭家產對老人不管不顧,爭的最後鬧上法庭,更甚至有為了吊著老人的命拿養老金,不擇手段。對於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從小就不應該太溺愛,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教會他們怎麼做人、處事,然後再自尊、自愛、自強。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用西芊的話說,不知為何,從她嫁到這個家那一刻就明顯地感覺公婆對自己的老公不怎麼待見,反而是對小叔子和小姑子的事,再小人家二老都會很上心。為此,西芊曾經還懷疑老公是不是公婆親生的。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
  • 孩子學歷越高將來越不孝順?這3個原因,既現實又讓父母寒心
    然而,兒子在結婚後從來沒有讓父母去過家裡,說去看孫女也被無情地拒絕。兒子說:「到北京太遠不方便,和孫女的視頻就算看過了」,實際是兒媳不願意讓老人去。這讓劉大哥夫妻感覺心寒,只當是白養了這個孩子。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說,孩子不要培養得太好,否則,在出人頭地之後就會飛得更遠,一年到頭甚至生病的時候也看不到孩子,孩子也不會孝敬父母。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那些過於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過得怎樣?說出來心裡真不是滋味
    儘管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然而偏心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著。有些父母本身也無法意識到或控制自己的偏心。如果對其中一個孩子過於偏心,另一個孩子的心裡就會留下心理陰影。有些家長在要二胎之前就告訴自己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等二胎出生之後卻忘了自己曾經說的話,有時候還經常會讓大寶讓著二寶點。心裡不樂意,但法律道德要求在小時候被父母偏心對待的孩子。其中也有比較孝順的,因為這些人內心比較善良。雖然在生活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們覺得父母有生養之恩。他們覺得不管老人偏向誰,等他們老了之後,他們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 有遠見的父母,會常對孩子說以下幾句話,孩子長大會更孝順
    3、非常懂得尊重別人孩子會換位思考,也會學會傾聽,當看見別人難過時,會給予別人一定的鼓勵。這樣的孩子會和長輩關係更好,周末孩子就會去看望老人,這樣的孩子在未來一定是非常孝順的。有遠見的父母,會常對孩子說以下幾句話第一句、現在不學著吃苦,未來就要吃生活的苦大多數孩子都不愛學習,認為學習很枯燥,都以上網與玩遊戲來代替,彌補精神上的虛空。
  • 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說這「3句話」,家長避免養出白眼狼
    對此,父母也覺得不太好,但每次想勸說,都被二老以"孩子還小,寵著點沒事"為由推回來了。這天,爺爺奶奶帶牛牛去逛街,牛牛看到個非常喜歡的玩具,當下就吵著要買。可兩位老人身上帶的錢不夠,也沒有帶手機,便跟孫子說下次再來買。然而牛牛不高興了,臉色陰沉地說了句:"你們這兩個老不死的,有什麼用?"
  • 老婆,雖然我在家當「家庭煮夫」,但不掙錢就不能孝順父母了嗎?
    你的生活不就是家庭主婦的生活嗎!有啥不滿意滴呀?大多數有了孩子女人就是這樣的。男人覺得自己賺錢養家就有理了就跟大爺似的,我覺得這個女人真棒!你說的相互理解,家和萬事興。想想當初你媳婦是家庭主婦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給她的父母買輛車呢?她的父母拉扯大她也和你的父母拉扯大你一樣的不容易呀!這才叫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對吧!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很多老人都會哭鬧自己的子女不孝順,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好幾個孩子一個都不管自己,甚至連花錢送敬老院也會發生爭執。有的時候,不能單聽一面之辭,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或許不都是兒女的問題,可能是老人年輕的時候過於溺愛他們,導致他們不懂得感恩,或是老人太挑剔,會來事兒,導致沒有子女能照顧得來。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幾種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很孝順。
  • 多子女家庭中為何是老二最孝順?原因讓人心疼,你家是這種情況嗎
    爺爺奶奶那一輩哪家不是至少兩個孩子?一碗水難以端平,生育多子女的父母,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感受,考慮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也很難給每個孩子同樣的讀書機會和生活條件。就這樣,不同的孩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等父母老了,難免會有孝順的孩子和不孝順的孩子之分。在父母看來不起眼的偏心之舉很可能讓孩子難以釋懷,成為最終不願盡孝的導火索。這些孩子誰最孝順?
  • 長大後孝順的孩子,會有這3種表現,父母不妨自查一下
    案例分析老人總說:「等你有自己的孩子就明白了」,小美就是這樣體會的。沒有結婚前,她在工作中惆悵、在愛情裡迷茫,她知道每次狼狽時父母的大門是敞開的,可她總流連在外面的世界,與父母聯繫很少。後來父母含淚送小美出嫁,她也只是象徵性地流淚,畢竟只是隔了幾條街,哪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