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
林女士:
我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生老大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訓練老大成為一個能吃苦,少提要求的孩子。
因為當時家裡條件不好,所以不能給老大太好的生活,所以就要求老大從小習慣過苦日子,要求孩子懂事一點。
老大從小在苦水裡泡大,所以長大之後也很少提要求,非常的懂事貼心孝順。
老大長到10歲時,我又生了老二。那時家裡的條件已經變得比較好了,老二出生之後,他想要什麼,我就給他什麼。因為當時有這個經濟條件,老二從小就深受寵愛,所以老二的脾氣和老大很不一樣,老二很愛提要求,不懂事,老愛胡鬧。
因為老二不怎麼懂事,老大比較懂事,所以我在老二身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和老二相處的時間多了,我就比較偏心老二。
因為老二就是要向著他,就是要多寵他,他才會聽話。為了讓老二聽話,為了讓老二不那麼胡鬧,所以我分了更多的愛給老二,我更偏心老二。
林女士:
兩個孩子我也沒辦法做到一視同仁,一個個性比較乖巧,一個脾氣比較壞。脾氣比較壞的那個,當然比較不孝順,但是越不孝,越得順著他,越不孝,越得偏向他。不然的話,他只會越來越壞。
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是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反倒是那個不懂事,脾氣壞的孩子,總要父母操碎心。父母想要他變得孝順,那麼只能偏心他,對他好一點。如果父母不去關注他,他只會越變越不孝,路越走越偏。
父母的偏心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孝順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偏心,不孝的那個孩子總是會惹出很多事來,父母為了安撫他,只能偏心他。父母也有父母自己的考慮和無奈。
關女士: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比較孝順。常年都待在我身邊照顧我。
二女兒要忙工作,很少回家。我從小就比較喜歡二女兒,二女兒長相隨我,長得比較好看。
大女兒雖然比較孝順,常年待在我身邊,但我跟她之間常常沒話講。
有些兒女就是比較孝順,但是跟老人之間就是沒話講。這是事實,大多數孝順兒女都不知道怎麼和老人聊天。
我的二女兒,她忙工作,她沒空回來照顧我,但她只要有空,她就會跟我聊天。我們聊天聊得比較多,我承認大女兒比較孝順,二女兒比較自私,只顧她自己。可我就是比較偏心二女兒,誰讓我跟大女兒沒話說,跟二女兒有話呢?
大女兒雖然很孝順,但她很少和我說話,所以我們之間其實親近不起來,二女兒雖然不怎麼孝順,雖然沒在我身邊親自照顧,但是她經常和我聊天說話,所以哪怕她不在身邊,我也覺得我們非常的親近。
結束語:
很少有父母能做到對孩子不偏心的,幾乎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容易對孩子偏心,父母認為偏心是在所難免的,但父母的偏心傷害到的都是不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孝順的那個孩子明明付出了很多但卻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不孝的孩子沒怎麼付出卻得到父母更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