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阿提拉橫掃歐洲,滅羅馬帝國,為何不打中國?原因其實很...

2020-12-24 騰訊網

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仰望文明的巴別塔!

阿提拉 我國自秦朝實行了大一統,開始了封建帝制的統治,但是在秦朝的北方一直存在著一股草原勢力威脅著內陸的政權,那便是匈奴政權。匈奴政權在戰國時期便一直騷擾著北方的邊境,最為囂張的時候甚至在中原地區圍攻了漢高祖,使得漢朝被迫和親來換取劉邦的性命。此後經過文景二帝的發展,終於在漢武帝時期驅逐了匈奴,很多人以為匈奴自此便滅亡了,但是匈奴在公元440年前後再次達到了巔峰,這離不開一位名叫阿提拉的匈奴王。

阿提拉出生在公元406年,在他很小的時候便作為人質被送到了羅馬的宮廷中,羅馬方面給小阿提拉教授了很多羅馬的文化,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阿提拉在回國之後能夠增強羅馬和匈奴之間的聯繫,但是卻沒有想到阿提拉在學習文化的同時,大量的學習羅馬的先進位度,在某種意義上說,匈奴為自己培養了一個掘墓人。

公元434年,回到匈奴之後的阿提拉和布萊達共同管理匈奴,在他們經營下,領土迅速擴張,很快便威脅到了東羅馬帝國,但是東羅馬此時根本沒有實力能夠抵禦匈奴的進攻,只能極為屈辱的籤訂了《納貢條約》 在進攻波斯帝國失敗後,阿提拉又將目光轉回到東羅馬帝國身上,藉口東羅馬帝國毀約,對多瑙河沿岸發動了進攻,居然直接兵臨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逼迫狄奧多西二世承認毀約,並且籤訂了一份更加屈辱的條約。

阿提拉的大業還沒有終止,在公元445年,他殺害了布萊達,成為了匈奴的唯一統治者,經過整合的匈奴有著更為剽悍的戰鬥力,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匈奴的部隊再次來到了君士坦丁堡,雖然君士坦丁堡的城堡堅實,但是為了謀求和平,羅馬皇帝同意將之前的協約續約三年。

此時的阿提拉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上帝之鞭,而在歐洲的西羅馬帝國經過和日耳曼人的長期交戰,也已經是瀕臨崩潰,根本無法抵擋阿提拉的進攻,只能和東羅馬帝國一樣被迫向隨阿提拉進貢。此時阿提拉的疆域已經東到裏海,西到波羅的海。不過有讀者會發問道,為什麼這麼彪悍的匈奴不選擇進攻中國呢?畢竟他們是從中國的北方草原被趕出去的。

其實阿提拉因為「沙隆戰役」損失了大量的軍隊,最重要的是,匈奴的騎兵作戰風格在和中國軍隊作戰的時候沒有什麼優勢。匈奴以輕騎兵的騷擾為主,對於大型的城池沒有攻克能力,雖然他們在面對西方重騎兵的時候會有優勢,但是並不代表著他們能夠徵服中國。

在加上遊牧民族以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作為目標,搶奪是他們最好的生存方式,既然能夠在西方輕鬆的建立起自己的匈奴帝國,也就沒有必要因為報仇再去挑戰中國的軍隊了,畢竟長時間的騎兵突襲也是不現實的事情,所以這樣就是為什麼「上帝之鞭」阿提拉雖然能夠蹂躪羅馬,但是卻不進攻中國的原因。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走過,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讓歐洲大陸聞風喪膽的,「上帝之鞭」阿提拉,47歲時死在新婚之夜
    而戰敗的匈奴人,開始轉戰歐洲大陸,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出生的800年前,匈奴人之中有一位首領,他帶領著匈奴大軍,橫掃歐洲大陸,讓古羅馬人聞風喪膽,他就是被譽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公元434年,匈奴首領魯嘉去世,阿提拉從叔叔的手中繼承了王位,自此,也標誌著匈奴部落的崛起和東羅馬帝國苦難的開始。阿提拉年輕、有膽識而且有野心,不到4年就獨攬匈奴大權。
  •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的匈人,真的是被漢朝打敗西遷的匈奴後裔嗎?
    與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齊名、也曾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領袖阿提拉,曾橫掃整個歐洲,建立起一個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南到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龐大帝國。
  • 「上帝之鞭」阿提拉真是惡魔?只不過是羅馬人挽回面子的手段罷了
    「上帝之鞭」是公元四世紀左右,歐洲人對匈奴領袖阿提拉的稱呼。當年阿提拉肆虐歐洲大陸的時候,歐洲人或許會不解?為什麼匈奴會突然入侵歐洲大陸。他們不知道的是,把整個歐洲攪得天翻地覆的上帝之鞭卻是大漢朝的手下敗將。大敗之後,他們再入侵東方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歐洲就成了他們新的獵場。
  • 暴虐的匈奴王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是如何震撼歐洲的
    在歐洲的版圖之上,曾經出現了大量的匈奴人,這些人殘暴而無情,當然這其中最大的原因,還在於他們擁有一個非常暴虐的統治者,那就是匈奴王阿提拉。在本車有著超強戰鬥力的歐洲人看來,這樣的一族人群,都對他們的生存造成了特別大的威脅。甚至在後來的生活中,只要一提起匈奴人,都會產生後怕。可想而知,匈奴人的殘暴程度,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
  • 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阿提拉|如何巧用「騎兵」成為「上帝之鞭」
    前言阿提拉,這位曾經令東、西羅馬帝國都聞風喪膽的匈奴首領,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什麼叫"上帝之鞭"?說得通俗點兒,就是上帝手裡頭的鞭子。那鞭子還能有什麼用?當然是用來抽人用的。咱們就從匈人首領阿提拉對東、西羅馬帝國的入侵入手,看看阿提拉為何在歐洲人(羅馬人)眼中就成了"上帝之鞭"。
  • 「上帝之鞭」阿提拉
    說起阿提拉,現代社會裡西方人相對於啊東方人在民眾心裡是不一樣的。某種程度來說西方人對於阿提拉的記載和了解比東方人更加深刻一點。這個阿提拉,首先說一下他是個匈奴人。而對於匈奴我們好像更加了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FGO》英靈傳(4):破壞的化身——上帝之鞭阿提拉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匈奴王應該是滿臉鬍鬚的糙漢子,但是本期的主角,Fate中匈奴王阿提拉,絕對讓你大跌眼鏡,來看看這是一個怎麼樣的英靈吧。阿提拉,也可譯為阿迪拉,又稱上帝之鞭,匈奴王。人物原型是取自古匈人領袖阿提拉,曾帶領騎兵席捲歐洲,使匈人帝國空前強大,歐洲人將他稱為上帝之鞭。
  • 被歐洲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躪」才會讓人記憶深刻?
    因此很多人認為後來橫行歐洲的匈奴就是從東方遷徙過來的,雖然這種說法仍然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但好像也是那麼回事,不過中間確實有幾個世紀的斷層。其實到今天,出現在西方的匈人來歷一直是一個謎。「匈人」和「匈奴」的區別,其實這兩個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上帝之鞭」阿提拉就是匈人的首領。西方的「匈人」和東方的匈奴歸根結底就是對遊牧民族的統稱。
  • 為什麼匈奴王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他曾如何震撼歐洲?
    在歐洲的歷史上,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曾經長期是野蠻、嗜殺和恐懼的象徵。而他所率領的歐洲匈人(Huns,與匈奴的關係可參見桃花石雜談其它多篇文章)在歐洲語言裡也曾長期是「野蠻人」的同義詞。那麼當時阿提拉和他所率領的匈人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他和他的民族在消失1000多年之後還讓歐洲人談之色變呢?阿提拉和匈人在歐洲文化裡意味著什麼?
  • 匈奴王阿提拉橫掃歐洲,他死後為何一手創下的帝國為何迅速瓦解?
    阿提拉的軍隊曾經佔領了整個匈牙利草原,摧毀了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和奧爾良,給了衰落的羅馬帝國致命的一擊。 阿提拉曾經有一句名言:"被我戰馬踐踏過的土地,將寸草不生!"他從哥特人手裡搶來了"上帝之鞭"的稱號,這個霸氣的稱謂本來是神學家奧古斯丁送給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裡克的。
  • 骨堆上的戰爭之王:令歐洲膽寒的上帝之鞭阿提拉,為何新婚暴斃?
    前言回首歷史,在公元350年的時候,歐洲出現了這樣一支軍隊,在西歐人眼中,他們代表著殘暴和掠奪,堪稱當時最可怕的敵人!但是,在北歐的薩迦人眼中,他們是所向無敵的雄壯之師,領頭人阿提拉被稱作"上帝之鞭"則是最偉大的首領!
  • 匈奴單于阿提拉覆亡羅馬帝國 被稱為「上帝之鞭」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公元前209年,也就是劉邦受楚懷王之命西徵滅秦的前一年,冒頓單于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頭曼。頭曼本想廢掉冒頓,把他送到月氏國做人質。剛到了月氏國,頭曼就向月氏國發動了攻擊,明擺著是要置冒頓於死地。冒頓偷了匹快馬,僥倖逃回匈奴。回來後,頭曼不動聲色,讓他做了萬騎之首。冒頓於是製造了許多鳴鏑,用來訓練騎射。鳴鏑由鏃鋒和鏃鋌組成,具有攻擊和報警的用途。
  • 「上帝之鞭」阿提拉——森森白骨之上的戰爭之王
    公元5世紀的中亞和歐洲大概是沒有人會去統計一次戰爭屠殺了多少平民,那個年代的戰爭,是不在於誰是當兵的,誰是種地的,反正勝利者想殺誰就殺誰。而戰爭麼,一年到頭永無止境。不過,上帝之鞭阿提拉確實足夠貪婪,而貪婪的人一般也十分殘暴。
  • 這位羅馬人在沙隆之戰擊敗了阿提拉,險些讓「上帝之鞭」自焚而死
    在法國的東北部有一座叫做沙隆的小城,這座小城位於美麗的香檳草原之上,就在公元451年的9月20日,在這片草原上爆發了一場改變歐洲歷史的會戰。參加這次會戰的軍隊分別是羅馬軍隊和匈人軍隊,雙方的指揮官是曾蹂躪歐洲大陸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和被譽為「最後的羅馬人」的埃提烏斯。
  • 比起蒙古鐵騎,這個劫掠過羅馬帝國的民族,才是歐洲人內心的恐懼
    匈人,成長於寒冷的東歐草原之上,因徵服阿蘭人、東哥特人而使羅馬帝國忌憚三分。歷史上,羅馬帝國曾為了阻止匈人南下與其交換人質,但不曾想作為人質來到羅馬的阿提拉反而受到了羅馬文化和戰略思維的薰陶。等到阿提拉執掌匈人帥印之時,匈人鐵騎橫掃歐洲,「上帝之鞭」的名聲由此而來。
  •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他就是被歐洲人譽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他的兇殘不亞於日後的蒙古帝國。匈奴人連下東羅馬帝國七十多座城池,兵臨君士坦丁堡,為了苟且偷生,東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向匈奴稱臣納貢,匈奴人在得到大量的黃金和土地之後便離開了。
  • 「最後的羅馬人」與「上帝之鞭」間的戰鬥,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沙隆,位於法國東北部的香檳平原上,馬恩河蜿蜒在它旁邊流過,這裡曾是一個著名的古戰場——451年9月20日,就在這個平原上,爆發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會戰一方是日落西山的羅馬聯軍,而另一方是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領的匈人聯軍。
  • 英雄會:天驕成吉思汗、瘸子帖木兒、上帝之鞭阿提拉,誰勝一籌?
    阿提拉是北匈奴西遷主力的後裔,他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他是匈奴人輝煌的終章。歷史如一場英雄際會,那麼三個人誰更勝一籌呢?想要知道答案,必須先三個人的「老底兒」。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九歲那年隨父親到弘吉剌氏族相親。
  • 屠戮歐洲的上帝之鞭有兩個,一個是成吉思汗,另一個是戰爭狂人
    而在晚清時期,我們中國飽受列強們的欺辱,對這群來自歐洲的侵略者恨意十足。然而我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們元朝時期,曾經有一位偉大的雄主,在他的率領之下,馬蹄兵鋒踏足歐洲,並在歐洲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戮,以至於那個時期無數歐洲人在這位雄主的屠刀之下。這位屠戮歐洲無數生靈之人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在中國他則家喻戶曉,因為他是有著一代天驕之稱的成吉思汗。
  • 史上被稱為「上帝之鞭」的3個男人,讓歐洲人膽寒
    然而,在中世紀以前,歐洲還是一個愚昧落後的地方,當時的人們深信基督教,對於那些大的災難,都被說成是上帝的懲罰。正因為如此,當徵服者的腳步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們給幾個對歐洲造成極大震懾力的人取了個恐怖的名字「上帝之鞭」。在歐洲人眼中,這一稱謂屬於3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