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的東北部有一座叫做沙隆的小城,這座小城位於美麗的香檳草原之上,就在公元451年的9月20日,在這片草原上爆發了一場改變歐洲歷史的會戰。
參加這次會戰的軍隊分別是羅馬軍隊和匈人軍隊,雙方的指揮官是曾蹂躪歐洲大陸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和被譽為「最後的羅馬人」的埃提烏斯。
了解過一些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場戰役的結局,沙隆之戰最後以阿提拉的失敗而告終,羅馬帝國的名將埃提烏斯也因這場戰役的勝利而聲名鵲起。
埃提烏斯公元391年出生於西羅馬帝國的莫西亞省,他出身於一個軍人世家,父親是羅馬帝國的一名騎兵統帥,因此使埃提烏斯很早便步入了軍旅生涯,他在孩童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軍籍貫。
在埃提烏斯長大後,日漸衰落的西羅馬帝國屢遭蠻族的入侵,埃提烏斯在16歲的時候被父親交給蠻族當做人質,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埃提烏斯先是當了一陣子哥特人的人質,後來又輾轉來到了匈人聚集的草原,成了匈人首領的人質,在那裡他認識了一位身份矮小,皮膚黝黑的匈人小夥子,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十幾歲,但是兩人的友誼卻十分深厚,就像小說中的郭靖和拖雷一樣,而那位匈人小夥子就是後來被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
因為埃提烏斯的到來,阿提拉也被送往羅馬帝國當做人質,兩人就這樣分別了,後來他倆的人質生涯結束後,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家鄉,埃提烏斯成了羅馬軍隊的統帥,而阿提拉在返回家鄉後就立即帶領匈人軍隊徵戰四方,給歐洲人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當時的歐洲大陸,阿提拉是一個可怕的存在,這位匈人首領帶領軍隊到處燒殺搶掠,留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廢墟,不過阿提拉對於兒時的夥伴埃提烏斯卻十分友好,兩人時常有書信往來,埃提烏斯甚至還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阿提拉身邊學習軍事技術,在那段時間羅馬帝國和匈人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
但是這一切都隨著沙隆之戰的爆發而結束,阿提拉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時刻都渴望得到西羅馬帝國富裕的土地,並且在公元451年,以一個女人為藉口,集結匈人和蠻族士兵,大舉入侵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率軍在沙隆附近與羅馬軍隊進行了決戰,而羅馬軍隊的指揮官就是阿提拉的老朋友埃提烏斯,因為埃提烏斯對匈人實在是太了解了,所以羅馬皇帝派他擔任指揮官,埃提烏斯也不負眾望,成功的擊敗了阿提拉的軍隊。
據說阿提拉在戰敗之後,命士兵用馬鞍堆成了一座小山,將他的全部的珠寶和嬪妃全部放在上面,而他本人則坐在正中央,打算羅馬軍隊一但前來攻打他的堡壘,他就引火自焚,他的珠寶和女人絕不留給羅馬人。
不過後來埃提烏斯放過了阿提拉,或許是因為政治原因,也或許是因為兩人的友誼,埃提烏斯放棄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並沒有去追殺阿提拉,讓他的這位老朋友安然無恙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