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阿提拉真是惡魔?只不過是羅馬人挽回面子的手段罷了

2021-01-09 希羽深談歷史

「上帝之鞭」是公元四世紀左右,歐洲人對匈奴領袖阿提拉的稱呼。當年阿提拉肆虐歐洲大陸的時候,歐洲人或許會不解?為什麼匈奴會突然入侵歐洲大陸。他們不知道的是,把整個歐洲攪得天翻地覆的上帝之鞭卻是大漢朝的手下敗將。大敗之後,他們再入侵東方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歐洲就成了他們新的獵場。我想如果當年大漢朝入侵歐洲的話,歐洲人對他們用的就不是「上帝之鞭」這個稱號了。

大漢天子漢武帝

公元四世紀,匈奴人最偉大的領袖阿提拉率領匈奴軍隊多次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給予了兩國沉重的打擊。後來又徵服了法國奧爾良,接著兵鋒又回到了義大利,直接滅掉了西羅馬帝國。阿提拉西徵可以說是把整個歐洲攪得雞犬不寧,所有人都懼怕不已。所以被史學家稱為「上帝之鞭」。

東西羅馬帝國

當時羅馬人把阿提拉比作惡魔。羅馬的歷史學家形容阿提拉是一個面目可憎的侏儒,肩部寬闊,頭大,扁鼻子,疏疏落落地長了幾根髭鬚。從這個形容來看,阿提拉長相奇醜無比,甚至有點嚇人。而另一位親眼見過阿提拉的歷史學家則說:「匈奴王身材魁梧,高視闊步,表示他常常自以為高人一等,非世上其他人能及;而且他身上從裡到外散發著一種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從這個歷史學家形容看,阿提拉又是一個天生的領袖人物,氣場強大。

匈奴大帝阿提拉

為什麼兩者的形容差別如此之大呢?這就是不同的人對阿提拉的態度問題了。阿提拉滅掉西羅馬帝國,把整個羅馬攪得天翻地覆。你想想羅馬歷史學家會怎麼看他,肯定把他看得極其醜陋。而另一個歷史學家和阿提拉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他的評價可能更為準確一點。

在阿提拉死後,歐洲基督教會把阿提拉描繪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鬼。他所到之處不留活口而且極其兇殘,打仗如同茹毛飲血一般。在他們的描述中,阿提拉仿佛不是凡人,而是一個地獄的魔鬼。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古羅馬基督教會

阿提拉雖然南徵北戰稱霸歐洲,可他與13世紀那個稱霸世界的驕子成吉思汗有很大的不同。成吉思汗攻下城池後便縱容部下四處搶掠,並且虐待俘虜,而且特別喜歡屠城。所以當時全世界因為成吉思汗徵戰死亡的人高達兩個億。可是阿提拉打仗並不血腥,他不喜歡屠城,因為他知道屠城對自己一點兒意義都沒有。相反,他不但不殘暴,他還善待俘虜,他很喜歡任用俘虜為自己辦事,因為他知道這樣才能更加穩固自己的統治。

蒙古大帝成吉思汗

在攻下羅馬廣大地區的同時,他甚至在自己朝廷裡,任用羅馬的官員。雖然他當時擁有了數不清的財富,但這些財富始終沒有使他敗壞。當時身居高位的阿提拉用的是木盤子,吃的是普通肉食。而被他徵服的藩屬則使用著銀盤子,享用著山珍海味。

從這裡的種種可以看出阿提拉並非殘暴,殺人不眨眼的魔鬼。而羅馬基督教之所以把阿提拉形容成殘暴,殺人不眨眼的魔鬼,無非是想為自己挽回點面子罷了。羅馬帝國稱霸地中海數百年,那國力是何等強盛。可是後來被一個匈奴人搞得瀕臨滅國,這要是傳出去面子往哪裡放?所以羅馬教廷就盡力把阿提拉形容得殘忍兇猛,毫無人性,就像一個魔鬼一樣。羅馬帝國被一個魔鬼所滅,這要是傳出去也不算太丟人。

全盛時期的luomadiguo

要說16世紀以前的歐洲確實是弱得很啊,當時中華帝國的任何一個朝代要想佔領歐洲的話我想都不是難事。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上帝之鞭」阿提拉
    說起阿提拉,現代社會裡西方人相對於啊東方人在民眾心裡是不一樣的。某種程度來說西方人對於阿提拉的記載和了解比東方人更加深刻一點。這個阿提拉,首先說一下他是個匈奴人。而對於匈奴我們好像更加了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阿提拉|如何巧用「騎兵」成為「上帝之鞭」
    前言阿提拉,這位曾經令東、西羅馬帝國都聞風喪膽的匈奴首領,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什麼叫"上帝之鞭"?說得通俗點兒,就是上帝手裡頭的鞭子。那鞭子還能有什麼用?當然是用來抽人用的。咱們就從匈人首領阿提拉對東、西羅馬帝國的入侵入手,看看阿提拉為何在歐洲人(羅馬人)眼中就成了"上帝之鞭"。
  • 《FGO》英靈傳(4):破壞的化身——上帝之鞭阿提拉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匈奴王應該是滿臉鬍鬚的糙漢子,但是本期的主角,Fate中匈奴王阿提拉,絕對讓你大跌眼鏡,來看看這是一個怎麼樣的英靈吧。阿提拉,也可譯為阿迪拉,又稱上帝之鞭,匈奴王。人物原型是取自古匈人領袖阿提拉,曾帶領騎兵席捲歐洲,使匈人帝國空前強大,歐洲人將他稱為上帝之鞭。
  • 「上帝之鞭」阿提拉——森森白骨之上的戰爭之王
    不過,上帝之鞭阿提拉確實足夠貪婪,而貪婪的人一般也十分殘暴。公元433年,這一年阿提拉27歲,他叔叔這一年去見上帝了,匈人帝國的王位由阿提拉與他的哥哥布來達一起繼承。一個國家怎麼可以有兩個王呢?阿提拉到時很大度地放過了東羅馬一馬,但前提是東羅馬必須補上以前拖欠的「保護費」,以後的保護費也要翻7倍,也就是每年2100磅的黃金。當然,這不算完,東羅馬還要割讓一大片領土。為了保命,東羅馬只能答應,而這一戰之後,歐洲各國徹底見識到了什麼叫殘暴和貪婪,他們給阿提拉起了一個大概能止小兒啼哭的外號——上帝之鞭。
  • 讓歐洲大陸聞風喪膽的,「上帝之鞭」阿提拉,47歲時死在新婚之夜
    而戰敗的匈奴人,開始轉戰歐洲大陸,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出生的800年前,匈奴人之中有一位首領,他帶領著匈奴大軍,橫掃歐洲大陸,讓古羅馬人聞風喪膽,他就是被譽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自此,歐洲人都對這個「上帝之鞭」心生畏懼,生怕這個夢魘降臨在自己的頭上。幾年之後,野心勃勃的阿提拉,又將目光放到了西羅馬身上,與之前不同的是,這回他想要的是整個西羅馬帝國。
  • 暴虐的匈奴王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是如何震撼歐洲的
    而在歐洲的古書記載之中,匈奴王阿提拉甚至有著「上帝之鞭」的稱號,要知道這樣的稱號代表著一切殘忍的事物阿提拉帶領著自己的匈奴人,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殘暴的掠奪活動,他們可以說是歐洲匈奴人的典型。而在歐洲傳承下來的語境中,匈人的意義,也就和野蠻人有著異曲同工的含義。
  • 被歐洲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躪」才會讓人記憶深刻?
    「匈人」和「匈奴」的區別,其實這兩個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上帝之鞭」阿提拉就是匈人的首領。西方的「匈人」和東方的匈奴歸根結底就是對遊牧民族的統稱。而阿提拉(406年—453年)無疑讓整個歐洲和西方都永遠記住了他。不過在西方文化中,阿提拉的形象幾乎和西方人無異,很多人認為阿提拉和匈奴沒有關係也是因為這一點,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印象。
  • 這位羅馬人在沙隆之戰擊敗了阿提拉,險些讓「上帝之鞭」自焚而死
    參加這次會戰的軍隊分別是羅馬軍隊和匈人軍隊,雙方的指揮官是曾蹂躪歐洲大陸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和被譽為「最後的羅馬人」的埃提烏斯。了解過一些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場戰役的結局,沙隆之戰最後以阿提拉的失敗而告終,羅馬帝國的名將埃提烏斯也因這場戰役的勝利而聲名鵲起。
  • 「上帝之鞭」阿提拉橫掃歐洲,滅羅馬帝國,為何不打中國?原因其實很...
    阿提拉出生在公元406年,在他很小的時候便作為人質被送到了羅馬的宮廷中,羅馬方面給小阿提拉教授了很多羅馬的文化,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阿提拉在回國之後能夠增強羅馬和匈奴之間的聯繫,
  • 「最後的羅馬人」與「上帝之鞭」間的戰鬥,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會戰一方是日落西山的羅馬聯軍,而另一方是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領的匈人聯軍。參加這場會戰的雙方超過了100萬人,雖然激戰只持續了一天,但有近20萬人在戰鬥中喪生。一、匈人開始西侵376年,居住在多瑙河以北的成千上萬的日耳曼人突然湧到羅馬帝國的邊境,要求得到庇護。
  • 骨堆上的戰爭之王:令歐洲膽寒的上帝之鞭阿提拉,為何新婚暴斃?
    但是,在北歐的薩迦人眼中,他們是所向無敵的雄壯之師,領頭人阿提拉被稱作"上帝之鞭"則是最偉大的首領!阿提拉揮劍斷"情絲",盯上西羅馬東羅馬帝國的"不堪一擊"徹底震動整個歐洲,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雙肩寬闊、頭顱巨大的領袖,他簡直成了他們的夢魘,於是,他有了一個響亮的外號——上帝之鞭!
  •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的匈人,真的是被漢朝打敗西遷的匈奴後裔嗎?
    與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齊名、也曾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領袖阿提拉,曾橫掃整個歐洲,建立起一個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南到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龐大帝國。
  • 匈奴王阿提拉:令羅馬人膽寒,被稱為上帝之鞭,47歲死在了婚床上
    然而,在中世紀以前,歐洲還是一個愚昧落後的地方,當時的人們深信基督教,對於那些大的災難,都被說成是上帝的懲罰。 他是曾經縱橫歐亞的匈奴民族裡面的絕代天驕,30歲君臨帝國後,阿提拉開啟了自己震撼歐洲的徵服之旅,短短十幾年時間裡
  • 為什麼匈奴王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他曾如何震撼歐洲?
    在歐洲的歷史上,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曾經長期是野蠻、嗜殺和恐懼的象徵。而他所率領的歐洲匈人(Huns,與匈奴的關係可參見桃花石雜談其它多篇文章)在歐洲語言裡也曾長期是「野蠻人」的同義詞。那麼當時阿提拉和他所率領的匈人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他和他的民族在消失1000多年之後還讓歐洲人談之色變呢?阿提拉和匈人在歐洲文化裡意味著什麼?
  • 匈奴單于阿提拉覆亡羅馬帝國 被稱為「上帝之鞭」
    三 羅馬城下,上帝之鞭  北匈奴滅亡近400年後,匈奴人突然出現在羅馬城下,這一年,是公元451年。  匈奴的消逝與他們的突然出現,讓歐洲人驚訝不已。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更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書寫了怎樣的歷史,又即將書寫怎樣的歷史。
  • 英雄會:天驕成吉思汗、瘸子帖木兒、上帝之鞭阿提拉,誰勝一籌?
    阿提拉是北匈奴西遷主力的後裔,他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他是匈奴人輝煌的終章。歷史如一場英雄際會,那麼三個人誰更勝一籌呢?想要知道答案,必須先三個人的「老底兒」。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九歲那年隨父親到弘吉剌氏族相親。
  • 史上被稱為「上帝之鞭」的3個男人,讓歐洲人膽寒
    然而,在中世紀以前,歐洲還是一個愚昧落後的地方,當時的人們深信基督教,對於那些大的災難,都被說成是上帝的懲罰。正因為如此,當徵服者的腳步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們給幾個對歐洲造成極大震懾力的人取了個恐怖的名字「上帝之鞭」。在歐洲人眼中,這一稱謂屬於3個男人。
  •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他就是被歐洲人譽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但被西羅馬帝國拒絕了,於是阿提拉的大軍渡過萊茵河向西羅馬帝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直到打到高盧,他被由西羅馬帝國和西哥特王國等西歐各國組成的聯軍擊敗了,這場戰役被稱為「沙隆之戰」。
  • 被稱為「上帝之鞭」的3個男人,讓歐洲人膽寒,他娶了300個老婆
    正因為如此,當徵服者的腳步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們給幾個對歐洲造成極大震懾力的人取了個恐怖的名字「上帝之鞭」。在歐洲人眼中,這一稱謂屬於3個男人。當時的一位基督教聖人哀嘆道:這是上帝降下的懲罰,擊打每一個有罪的人。這也是「上帝之鞭」說法的由來。 阿提拉 他是曾經縱橫歐亞的匈奴民族裡面的絕代天驕,30歲君臨帝國後,阿提拉開啟了自己震撼歐洲的徵服之旅,短短十幾年時間裡,他帶領軍隊席捲歐洲,最終攻入西羅馬帝國首都,讓匈人帝國的版圖達到鼎盛。
  • 匈奴王阿提拉橫掃歐洲,他死後為何一手創下的帝國為何迅速瓦解?
    阿提拉的軍隊曾經佔領了整個匈牙利草原,摧毀了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和奧爾良,給了衰落的羅馬帝國致命的一擊。 阿提拉曾經有一句名言:"被我戰馬踐踏過的土地,將寸草不生!"他從哥特人手裡搶來了"上帝之鞭"的稱號,這個霸氣的稱謂本來是神學家奧古斯丁送給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裡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