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我國重新恢復高考後,它便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青蔥歲月。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名學子奔赴這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以筆為戈,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拼一個光明的未來。
每一年的高考結束後,除了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數線外,語文作文無疑是萬眾矚目的焦點。無論是滿分作文還是零分作文,每一年都有新的話題讓網友們大展辯論之才。
2009年,一篇帖子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原來,四川有一位考生竟以甲骨文寫了一篇作文。網友對此褒貶不一,有的認為此考生是為了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值得鼓勵;有的則認為這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
那麼,這位考生到底是誰,後來又如何了?
他就是被網友們稱為「古文字達人」的黃蛉。黃蛉曾在2009年以一篇甲骨文作文被四川名校破格錄取,還受到了一對一單獨教學的待遇,那麼他為何會選擇在高考時用甲骨文寫作文,他的現狀如何?
眾所周知,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如今,我們對甲骨文的研究還是一個進行時,據2018年最新報導,如今已經確認的甲骨文字約有4500個,破解譯出的甲骨文字在2500個左右,還有2000個未能破解。
由此可見,能用甲骨文寫作文,黃蛉的文學造詣深不可測。
正是由於甲骨文的特殊性,黃蛉在高考中寫出的這篇文章,很多閱卷老師都看不懂。但高考中並沒有規定不可以用其他文字寫作,所以不敢盲目打分。本著公平嚴謹的態度,高考語文閱卷組將此情況如實向上做了匯報。
最後,閱卷組請來了一位古文專家,才終於搞清楚了文章的內容。專家表示,這篇文章是用甲骨文以及一些小篆、金文寫的,該生確實有著深厚的古文基礎,但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也就是說,這是一篇跑題的作文。為此,黃蛉這篇作文只得了6分。
高考成績出來後,黃蛉只得了428分,這個成績在當年根本不足以選擇好的院校。不過他的甲骨文作文卻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很多高校都聽聞了此事,其中西南財大的下屬學院天府學院就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不過這個學校沒有古文方面的專業,黃蛉還是想在古文字方面繼續深造,為此便拒絕了。除此之外,四川大學十分欣賞黃蛉,並邀請他於2009年9月13日接受了四川大學一批古文字專家的測試。測試非常順利,黃蛉最終也成功進入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不止如此,黃蛉還在入校兩年內實現了從「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成功轉入四川大學,並得以在四川大學接受一對一的教學。
為了更好地培養黃蛉,學校特意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學習方案,還讓原本已經退休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何崝返聘,專門負責黃蛉的培養問題。
可沒過多久,何崝遞交了辭呈,原因是黃蛉心浮氣躁、靠不住。他表示古文學講究的是平心靜氣,可黃蛉卻多次在採訪中侃侃而談,處處吹捧自己,實在是浮誇、靠不住。不止如此,在兩年的精心培養下,黃蛉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水平並不如意。為此,何崝教授選擇了遞交辭呈。
那麼,曾經的「古文字達人」黃蛉,現狀如何?
何崝教教授辭職後,黃蛉「消失」了一段時間,他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靜下心來學習,也不再接受媒體的採訪。據四川大學的一些老師回應,黃蛉在這之後,更加專注於研究和學習,學術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進步。
如今的黃蛉早已完成了大學學業,他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曾經的「甲骨文達人」也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從來就沒有捷徑可言,只有腳踏實地,穩步向前。黃蛉得到機會進入了一流大學,可他後續的努力卻跟不上,一切也只是曇花一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