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湖女俠」秋瑾捨生取義,感動對手李鍾嶽捨身相隨

2020-12-06 新不二說

晚清時期,清廷已是動蕩不安,面對列強的步步相逼,清政府已是無力反擊,帝國主義的鐵蹄橫行華夏大地。為保中華文明順利傳承,華夏大地湧現出許多有志之士,希圖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這裡就有不少人用他們那滿腔的熱血為革命事業祭旗,巾幗不讓鬚眉的「鑑湖女俠」秋瑾就是其中的一員,不惜以血肉之軀對抗朝廷的鎮壓,為婦女解放運動貢獻了自己所有力量。

晚清局勢圖

秋瑾出生官宦世家,從祖父開始就在朝為官,父親秋壽南曾做過郴州知州。由於家境殷實,從小都受著良好的教育,不僅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就是那些男子們引以為傲的弓馬騎射,秋瑾也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真可謂文武全才。

劇照:秋瑾

秋瑾夫君雖只是一介商人,但由於家中與曾國藩有著姻親關係,其背後的政治資源也是不容小覷的。但秋瑾關心的並不是這些。在她成為王夫人之後,和她來往的卻是唐群英、葛健豪這樣的女權運動領袖,三人在日常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飲酒賦詩、探討民主革命、女權運動成了她們見面之時的主要議題。因此,她們三人就被人賦予「瀟湘三女傑」的美譽。

劇照:黃奕版秋瑾

到了光緒26年(1900年)至光緒29年,秋瑾和夫君王延均經歷了入京任職卻又逃難回鄉,再任職的磨難。但看透清廷末日不遠的秋瑾,不願再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了,毅然決然的東渡日本求學。

求學期間,秋瑾不僅認真學習日語,還與中國留學生們學習交流西方的先進社會理念,發表演說闡述女權運動,尋求救國的道理。並在留學期間創建《白話報》,其宗旨就是推翻清廷、恢復中原。

秋瑾故居

光緒32年秋瑾回國發動了起義,響應光復會的革命運動,試圖推翻清政府。但光緒33年7月6日的「安慶起義」失敗了,光復會的首腦徐錫麟慘遭殺害。朝廷命人捉拿秋瑾等革命黨人,秋瑾不顧眾人勸阻,決意效法譚嗣同,聲言「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命令眾人逃走,自己一人堅守將被查封的大通學堂。

劇照:秋瑾赴死

秋瑾這樣的英勇行動令負責查辦此案的山陰縣令李鍾嶽大為感動,他很是贊同秋瑾那些「革命才是救中國的王道」的道理。於是李鍾嶽大著膽子幫助那些革命黨人逃跑。7月13年,回過神的紹興知府貴福將李鍾嶽痛批一頓,並且責令其捉拿革命黨人。於是,秋瑾等人成了清廷的階下囚。面對清廷的嚴刑逼供秋瑾之以「秋風秋雨愁煞人」來回應。

身不由己的李鍾嶽特意來到監獄看望秋瑾,並以「餘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諒之也。」表明心跡。秋瑾十分明白他的處境,對其毫無所怨。只是向他提出了兩個要求,請他成全:赴死不梟首;死後不剝衣。經過李鍾嶽的力爭,知府貴福同意了秋瑾的要求。但是代價就是要李鍾嶽親自行刑。

劇照:李鍾嶽

7月15日,「鑑湖女俠」秋瑾與紹興軒亭口就義。李鍾嶽不久之後也受此牽連,被革職於杭州待罪。離開時面對數百人的相送,李鍾嶽愧不成言「去留何足計,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並在杭州待罪之時時常發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由我而死!」愧疚之心油然而生,並屢次欲自殺以謝罪秋瑾,但都沒有成功。

但終究還是沒有看住李鍾嶽的愚行,一根草繩結束了李鍾嶽的生命,至此秋瑾殉國不過百日而已。杭州百姓深感李鍾嶽的大義,前來弔唁的人不計其數。民國時期,人們將李鍾嶽陪侍於秋瑾祠旁,讓他和秋瑾同享西湖美景,從此以後秋李兩家世代交好。

巾幗英雄秋瑾雕像

相關焦點

  • 李鍾嶽為什麼不同意秋瑾就義前提出的「寫訣別信」的要求?
    秋瑾的俠義革命生涯 秋瑾,祖籍浙江紹興,生於福建閩縣,自稱「鑑湖女俠」。 秋瑾將自己稱為「鑑湖女俠」,她在日本與中國間往來時,經常隨身佩戴一把倭刀。她的朋友曾回憶,秋瑾有一次回國,在酒席上即興舞刀,並唱日本歌曲,歌聲悲壯動人。在革命人士的影響下,秋瑾加入了同盟會。
  • 家風故事匯/家範傳承篇「鑑湖女俠 英明千古」——秋瑾
    家風故事匯/家範傳承篇「鑑湖女俠 英明千古」——秋瑾 2021-01-15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秋瑾面對審問的李鍾嶽寫了一句話,後來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面對李鍾嶽的三個遺願第二天,本以為會繼續面臨嚴加拷問的秋瑾,卻感到意外。甚至稍微感受到了點禮遇,這當然與審訊她的人有關。此人便是山陰縣令李鍾嶽。在富貴審訊無果後,只好讓李鍾嶽來審訊秋瑾。結果一上來就出現反常,審訊地點不在大堂,而是花庭;還特意搬來椅子讓秋瑾坐。
  • 革命湘人流血,我們湖南人的驕傲:「鑑湖女俠」秋瑾
    這首《滿江紅》作者是秋瑾,她在詞中說自己「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年秋瑾三十歲,有感於民族危機,拋家別子,女扮男裝,東渡日本,去追求另樣的人生,去尋求民族振興的道路。 秋瑾,籍貫浙江山陰(今紹興市),1875年11月8日(光緒元年十月十一)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七先生祠)。
  • 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革命的成功離不開革命前輩的拋頭顱灑熱血,既有英雄男兒,還有巾幗女俠。其中比如我們今天的故事主人公——秋瑾。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13日,清政府官員貴福在府衙向李鍾嶽發出警告,並威脅說若不將大通學堂的師生全部處死,他就會向上申告李鍾嶽和這所學校師生一起謀逆。李忠嶽也別無他法,只能逮捕秋瑾。李鍾嶽向秋瑾表明了自己的難處,秋瑾也表示理解,願意伏法。
  • 一個小縣官為救秋瑾,被人誣陷回鄉時百人相送,結局讓人淚流滿面
    魯迅的《藥》想必大家都看過,裡面的夏瑜其實暗示的就是革命英雄秋瑾,夏對應秋,瑜對應瑾。今天的故事要講的和秋瑾有關,但是主人公卻不是秋瑾。他是一個不出名的小人物,是一個小縣吏,他沒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卻讓我有點感動和惋惜。他的名字叫做李鍾嶽。
  • 「鑑湖女俠」秋瑾犧牲後,8歲女兒成為孤兒,長大後立志為母報仇
    一百多年前,巾幗不讓鬚眉的秋瑾在紹興英勇就義,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秋瑾是一個女俠式的革命人物,在清末反封建和婦女解放的事業中,做出過巨大貢獻,她的犧牲,真是讓人惋惜。一代俠女離開人世,然而她的精神卻一直留存人間。秉承她革命精神的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自己的親生女兒王燦芝。
  • 我家歷史丨王學東:我的曾祖母秋瑾
    文丨王學東 秋瑾1875年11月8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原名閨瑾,號競雄,又稱「鑑湖女俠」。1907年7月15日(陰曆六月初六)就義。年僅33歲。 秋瑾在校頑強苦學,毅力驚人,每晚做完功課,人家都已熄燈就寢,她仍閱讀、寫作到深夜。秋瑾在日本經常穿男服,還買了一把倭刀,時時舞弄。她改名為競雄,表示要與男子競作英雄,又自號「鑑湖女俠」。她寫詞比喻自己是一把龍泉寶劍,時刻準備著浴血奮戰:「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龍泉壁上鳴!」她在《致湖南第一女學童書》中說到:「欲脫男子之範圍,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學藝不可。」
  • 峰言峰語|秋瑾:一個女人的史詩
    因而,中國歷史上有才的女子寥寥無幾,第一當數李清照,第二,非秋瑾莫屬。秋瑾的詩文奇絕,才華橫溢,若她也像李清照一樣活到七十多歲,中國文學史或可添上更加璀璨的一筆。可惜,宿命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慘烈地把秋瑾劃歸到中國革命史陣營。秋瑾在夫家,於謾罵和羞辱中一天天隱忍過來。可能因為她太有才的緣故吧,凡事總要分辯出個所以然來。
  • 講述秋瑾故事的電影《生死時刻》有點燃
    她就是「鑑湖女俠」秋瑾。7月3日,浙江美視眾樂影視公司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舉辦了以秋瑾的革命經歷為題材的歷史英雄網絡電影《生死時刻》的提前觀影會。《生死時刻》海報《生死時刻》導演陳靜,女主角秋瑾飾演者袁志博,貴福飾演者李大強,為此次觀影會發來祝福視頻。
  • 秋瑾就義後女兒苦練八卦掌,30歲尋到殺母元兇,美國稱她東方飛將
    秋瑾,自號「鑑湖女俠」,祖上歷輩都是當官的,秋瑾年幼時跟著兄長們學習詩詞文史,15歲時又跟著表兄等人騎馬擊劍,十分有英雄豪傑的氣概,秋瑾的父親就十分著急,在他看來女孩子家家還是待在深閨比較好。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豪情不輸嶽飛《滿江紅》,女兒心比男兒烈
    不過,今天我們要讀的是秋瑾的《滿江紅》,這首詞的豪情不輸嶽飛,尤其當這首豪情從一介女子中迸發出來時,更讓人動容。 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 秋瑾雕像手中銅劍7次被盜 廣場物業:不歸我們管
    秋瑾雕像  紹興世茂廣場上有周恩來、魯迅、秋瑾、賀知章等名人的銅像雕塑。其中秋瑾的雕像尤為傳神,鑑湖女俠揮劍向天意氣風發,許多市民都喜歡在旁邊留影。  不過,自從2010年雕像被安放在廣場後,女俠的寶劍屢屢被盜。前天早上,寶劍又一次消失,這已是第七次了。  去年年底定製了4把劍  全被偷了  紹興世茂廣場物業管理維修負責人王經理介紹:「這個劍跟普通的仿古劍一樣大小,是秋瑾握在手裡的。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秋瑾與李清照代表作各10首,你喜歡誰的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璇卿,號旦吾,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號「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生於福建雲霄,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湖南首富
    秋瑾,1875年出生於福建雲霄,祖籍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秋家自曾祖起世代為官,母親還是浙江蕭山望族之後,所以秋瑾從小就有非常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既能跟著兄弟們讀書,又能跟著他們騎馬擊劍,這是非常幸運的。
  • 秋瑾: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她就是鑑湖女俠秋瑾,是俠女也是才女,是反帝反封建的鬥士,是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是中國第一位女革命烈士。這位能文能武,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女青年有著怎樣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呢?快樂的童年 1875年11月8日,一個不平凡的女子在江南水鄉紹興降生。她是原福建巡撫秋壽南的女兒,原名秋閨瑾,乳名玉姑,是父母掌上明珠。
  • 鑑湖街道:讓生產的轟鳴聲響起來
    當前正處於全面復工達產的關鍵時期,越城區鑑湖街道精準服務,全力紓解企業復工達產過程中的實際困難,讓生產的轟鳴聲響起來,為防疫復工「兩手硬」、「兩戰贏」貢獻鑑湖力量。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鑑湖街道的紹興市金欣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急生產訂單。不久前,金欣服飾的生產車間還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