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拆合義山樂天真娘墓詩寄懷
@鐵山青士(笑獨行)[詞]
/
真娘小像
/
長笑遊人嘆逝川,虎丘山下劍池邊。
前生不識真娘面,今世空登尤物船。
/
悲舞席,想歌筵,柳眉榆莢共嬋娟。
卻聞花雪香魂在,雨夕清江蕩雅弦。
/
注釋:
1.長笑遊人嘆逝川,取義山《七律·和人題真娘墓》詩句「長遣遊人嘆逝川」而改一字。嘆逝川,義山本義乃謂遊人因憑弔真娘而興歲月易逝之嘆,亦自注身世之感也。「逝川」二字用典,《論語·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下以「長笑遊人」起興,意在為第三、四句調侃「遊人」獵豔心態作鋪墊。「遊人」者,既泛指遊人,亦在下自指也。
2.虎丘山下劍池邊,徑用義山詩句。此句當為指示虎丘寺位置所在,以真娘墓原址在虎丘寺中也。
3.今世空登尤物船,自嘲「遊人」獵豔心態也。在下1986年暑期曾偕二位滬上小學同窗師兄遊蘇州,登虎丘時除了單獨與虎丘斜塔合影外,還獨自在「古真娘墓」前留影,當年尚不知此「古真娘」為盛中唐之際姑蘇名妓,只道墓主既號「真娘」則必為美人。
4.柳眉榆莢共嬋娟,義山七律頸聯「柳眉空吐效顰葉,榆莢還飛買笑錢」本義乃謂輕浮小姐效真娘之態不得其神,還遺效顰之譏嘲,浪蕩公子慕真娘之色出手闊綽,空留買笑之誕妄。在下使柳眉與榆莢共舞,乃意指輕浮小姐與浪蕩公子正是一對活寶,亦傷念真娘之意也。
5.花雪香魂在,合樂天《真娘墓》詩句「塞北花,江南雪」與真娘魂附茉莉花之蘇州民間傳說而言之。
6.雨夕清江蕩雅弦,合義山「江上」意境與蘇小小墓傳聞而用之。唐李紳《真娘墓詩》序稱真娘與蘇小小皆吳妓,並擅歌舞弦吹,謂「嘉興縣前」蘇小小墓當「風雨之夕,或聞其上有歌吹之音」。雅弦者,取意琴瑟之音。
/
(戊戌年六月十九起興拆合改補,六月二十斟酌填定於榕城,用詞林正韻)
/
/
【附錄一】
李商隱、白居易題真娘墓詩各一首
/
七律·和人題真娘墓
@[唐]李商隱[詩]
/
作者題註:真娘,吳中樂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
虎丘山下劍池邊,長遣遊人嘆逝川。
罥樹斷絲悲舞席,出雲清梵想歌筵。
柳眉空吐效顰葉,榆莢還飛買笑錢。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應江上獨嬋娟。
/
【解題】
該悼亡詩見載《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一。真娘為盛中唐之際姑蘇(別稱吳中)名妓,又名貞娘。娘,亦作孃。唐範攄《雲溪友議》卷六云:「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錢塘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慕其華麗,競為詩題於墓樹。」此處所謂「吳宮」實指吳王闔閭離宮所在之虎丘山,而「吳宮之側」則意指虎丘寺。真娘墓原址在虎丘寺中,此由白居易、李紳與李商隱「真娘墓」詩亦可見。清徐震《美人譜》稱:「美人遺蹟,有足令銷魂者:浣紗石、響屧廊、琴臺、青冢、蒲東(指普救寺)、燕子樓、蘇小小墓、真娘墓。」
/
【注釋】
1.虎丘,又名海湧山,在今蘇州西北。丘,亦作邱,土山也。相傳春秋末年吳王闔閭葬於虎丘,其上有虎丘塔 、雲巖寺、劍池等名勝古蹟。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稱:「闔廬冢在閶門外,名虎丘……築三日而白虎居上,故號為虎丘 。」闔廬即闔閭。
2.嘆逝川,謂遊人因憑弔真娘而興歲月易逝之嘆,亦詩人自注身世之感也。「逝川」二字用典,《論語·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罥,掛也,系取也,音眷。
4.絲,蜘蛛等昆蟲所吐遊絲。
5.梵,誦經聲。
6.悲舞席、想歌筵,皆傷念真娘也。舞席、歌筵,俱為真娘生前身影閃現、歌音迴蕩之地。
7.柳眉空吐效顰葉,謂輕浮小姐效真娘之態不得其神,還遺效顰之譏嘲。
8.榆莢還飛買笑錢,謂浪蕩公子慕真娘之色出手闊綽,空留買笑之誕妄。
9.一自,猶言自從。
10.香魂,美人魂魄皆香豔,並非特就真娘而言。然真娘魂附茉莉花、茉莉花因真娘而香沁心脾的蘇州民間傳說則或與此處所謂香魂有所關聯。
11.江上獨嬋娟,謂真娘香魂在悽清的江面上孤獨地飄蕩。姑蘇城距長江甚遙,此處所謂「江」當指流經姑蘇城南、俗稱蘇州河的吳淞江或流經姑蘇城東南的古婁江。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謂:「蘇州東南三十裡名三江口。」三江,即吳松江(又名松江)、婁江(又名下江)與白蜆江。嬋娟,身姿輕盈美好貌。
/
古詩·真娘墓
@[唐]白居易[詩]
/
作者題註:墓在虎丘寺。
/
真娘墓,虎丘道。
不認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草。
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
脂膚荑手不牢固,世間尤物難留連。
難留連,易銷歇。
塞北花,江南雪。
/
【注釋】
1.脂膚荑手,《詩經·衛風·碩人》云:「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茅草嫩芽也;荑,音啼。
2.銷歇,同消歇。
3.「塞北花,江南雪」,塞北奇花、江南異雪,謂真娘天賦香豔、秉性高潔也;所謂塞北當泛指北方,明真娘為北方人也。
/
/
【附錄二】
劉禹錫、李紳題真娘墓詩各一首
/
七律·和樂天題真娘墓
@[唐]劉禹錫[詩]
/
薝蔔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
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檯。
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
/
【注釋】
1.薝蔔,西域花名梵語音譯,義譯為鬱金花;薝,音詹。
2.幡蓋,同旛蓋,佛寺旛幢與華蓋也,旙音亦同幡;真娘墓在虎丘寺中,故有此景。
3.吳王嬌女,指吳王闔閭與真娘,二人同葬虎丘。
/
七律·真娘墓詩並序
@[唐]李紳[詩]
/
真娘,吳之妓人,歌舞有名者。死葬武丘寺前,吳中少年從其志也。墓多花草,以蔽其上。嘉興縣前亦有吳妓人蘇小小墓,風雨之夕,或聞其上有歌吹之音。
/
一株繁豔春城盡,雙樹慈門忍草生。
愁態自隨風燭滅,愛心難逐雨花輕。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塵有梵聲。
還似錢塘蘇小小,只應回首是卿卿。
/
【注釋】
1.武丘寺,即虎丘寺。中唐時虎丘寺曾一度為避唐高祖李淵祖父「唐太祖」李虎名諱而改名「武丘報恩寺」。
2.慈門,佛家慈悲法門也。
3.忍,忍受也。
4.波月,波中月也。
5.蟾影,蟾蜍之影,月之陰影也;漢張衡《靈憲》云:「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故月宮俗稱蟾宮。
6.梁塵,梁上塵也;或以真娘墓在虎丘寺斷梁殿外,故發此語。
7.梵聲,亦指誦經聲。
/
民國時期「古真娘墓」老照片
/
【附錄三】
真娘「花冢」、「香魂」傳說與真娘墓變遷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述]
/
據蘇州民間傳說,真娘本名胡瑞真(真或作珍,當誤,原名若非瑞真,則「真娘」即不知所從何來矣),出身京都長安書香門第,擅歌舞,工琴棋,精書畫。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時闔家避亂南逃,與父母失散後流落蘇州,被騙淪為樂妓,姿色才藝豔冠一時。後不敵蘇州富家子弟王蔭祥追求逼迫,為守身而自盡,其輕生讓王蔭祥痛悔不已,乃斥資厚葬真娘於虎丘,刻碑紀念,並在墓上栽花種樹,時人稱之為「花冢」。
與此同時,又有蘇州民間傳說稱,茉莉花本無香味,直到真娘死後,魂魄附其上,這才讓茉莉花有了沁人心脾的獨特香味,所以,茉莉花又掩有「香魂」豔名,而茉莉花茶也別稱香魂茶。
今蘇州虎丘南麓覆有小亭之「古真娘墓」為清乾隆十年海陵書生陳鐄(號鐵坡)重建。當時真娘墓已荒沒至無跡可尋,陳鐄勉力探尋辨識舊址,最終實乃根據於東山廟前茅廁中所得真娘墓碑殘片重建,亦即葬碑為墳。
今人所見「古真娘墓」有一大一小兩塊青石墓碑,其中大的一塊高約兩米,即為「海陵陳鐵坡重建」時所立,而小的一塊高不及一米,則是清康熙三十三年「新安心齋居士張潮山來氏重立」。這「張潮山來氏」不是別人,正是明末清初名滿江南的才子文人、語錄體小品文集《幽夢影》的作者張潮,徽州歙縣人,字山來,號心齋居士。
/
《幽夢影》作者張潮繼海陵書生陳鐄之後重立的青石墓碑
/
鐵山青士附註: 以上三附錄系據作者《悲舞席,想歌筵,香魂江上獨嬋娟:唐李商隱等「真娘墓」詩與真娘傳說》一帖編錄,原帖綜編於2015年6月,2018年7月增訂。其中附錄一、二之李商隱、白居易與劉禹錫、李紳題真娘墓詩各一首均見載《全唐詩》,附錄三之《真娘「花冢」、「香魂」傳說與真娘墓變遷》系根據網上所傳相關文帖資料綜合摘要改編。
/
作者1986年暑期偕二位滬上小學同窗師兄遊蘇州時在虎丘塔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