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海景畫:諾斯特蘭島、月光下的奧斯陸峽灣-蒙克|美術作品

2020-12-16 美術作品

19世紀至20世紀挪威畫家_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生於1863年12月12日至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現主義畫家、版畫複製匠,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愛德華·蒙克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島嶼海景畫一:從諾斯特蘭島望去(遊客)

島嶼海景畫二:從諾斯特蘭島望去(晚霞)

島嶼海景畫三:從諾斯特蘭島望去

島嶼海景畫四:從諾斯特蘭島望去(傍晚)

島嶼海景畫五:森林裡的冬天,諾斯特蘭島

島嶼海景畫六:冬天在諾斯特蘭島

島嶼海景畫七:月光下的奧斯陸峽灣(諾斯特蘭島)

01從諾斯特蘭島望去(遊客)

美術作品:從諾斯特蘭島望去(遊客)_View from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美術作品作者: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從諾斯特蘭島望去(遊客)

美術作品名稱:從諾斯特蘭島望去(遊客)

(View from Nordstrand)

美術作品作者: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美術原作收藏國家:德國(Germany)

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德國曼海姆(Mannheim)

原作收藏方:曼海姆-曼海姆美術館

Kunsthalle Mannheim (Germany – Mannheim)

藝術家創作時間:1900 – 1901

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38歲。

作品原作尺寸:

高度: 72.8 cm (28.66 in.), 寬度: 100.4 cm (39.53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島嶼) – 板面油畫

02從諾斯特蘭島望去(晚霞)

美術作品:從諾斯特蘭島望去(晚霞)_View from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從諾斯特蘭島望去(晚霞)

美術作品名稱:從諾斯特蘭島望去(晚霞)

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未知。無記錄(Unknown)

原作收藏方: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高度: 80.5 cm (31.69 in.), 寬度: 65 cm (25.59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晚霞、島嶼、樹林) – 布面油畫

03從諾斯特蘭島望去

美術作品:從諾斯特蘭島望去_From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從諾斯特蘭島望去

美術作品名稱:從諾斯特蘭島望去

(From Nordstrand)

藝術家創作時間:1892

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29歲。

高度: 98.5 cm (38.78 in.), 寬度: 67 cm (26.38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島嶼、樹林、海面) – 布面油畫

04從諾斯特蘭島望去(傍晚)

美術作品:從諾斯特蘭島望去(傍晚)_View from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從諾斯特蘭島望去(傍晚)

美術作品名稱:從諾斯特蘭島望去(傍晚)

藝術家創作時間:1900

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37歲。

高度: 81 cm (31.89 in.), 寬度: 65 cm (25.59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島嶼、樹林) – 紙板油畫

05森林裡的冬天,諾斯特蘭島

美術作品:森林裡的冬天,諾斯特蘭島_Winter in the Woods,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森林裡的冬天,諾斯特蘭島

美術作品名稱:森林裡的冬天,諾斯特蘭島

(Winter in the Woods, Nordstrand)

美術原作收藏國家:挪威(Norway)

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挪威奧斯陸(Oslo)

原作收藏方:奧斯陸-國家藝術,建築與設計博物館

Nasjonalmuseet for Kunst, Arkitektur og Design – Oslo (Norway – Oslo)

藝術家創作時間:1899

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36歲。

高度: 60.5 cm (23.82 in.), 寬度: 90 cm (35.43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雪景、森林) – 紙板油畫

06冬天在諾斯特蘭島

美術作品:冬天在諾斯特蘭島_Winter at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冬天在諾斯特蘭島

美術作品名稱:冬天在諾斯特蘭島

(Winter at Nordstrand)

高度: 64.5 cm (25.39 in.), 寬度: 80 cm (31.5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夜景、小島、樹) – 紙板油畫

07月光下的奧斯陸峽灣(諾斯特蘭島)

美術作品:月光下的奧斯陸峽灣(諾斯特蘭島)_Moonlight over Oslo Fjord(also known as From Nordstrand)-愛德華·蒙克

月光下的奧斯陸峽灣(諾斯特蘭島)

美術作品名稱:月光下的奧斯陸峽灣(諾斯特蘭島)

(Moonlight over Oslo Fjord(also known as From Nordstrand))

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卑爾根(Bergen)

原作收藏方:卑爾根-卑爾根美術館

Bergen Kunstmuseum (KODE – the Art Museums of Bergen) (Norway – Bergen)

藝術家創作時間:1891

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28歲。

高度: 60 cm (23.62 in.), 寬度: 73.5 cm (28.94 in.)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夜景、樹林、房屋、月亮) – 布面油畫

榆樹林風景畫:春天、夏天、秋天的榆樹林風景-蒙克|美術作品

樺樹風景畫:樺樹的樹幹、雪中的白樺樹-蒙克|美術作品

場景人物畫:正在閱讀的安德烈亞斯-蒙克|美術作品

海灘人物畫:海灘上的年輕人、海灘上的舞蹈-蒙克|美術作品

相關焦點

  • 海灘風景畫:海灘的繪畫研究、海灘上的月光-蒙克|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海灘(巖石、海波)_Beach-愛德華·蒙克>美術作品:海灘(帆船)_Beach-愛德華·蒙克美術作品繪製材質:海景油畫(海灘、巖石、海面、天空、雲) – 板面油畫美術作品:有樹木和船隻的海灘景觀_Beach Landscape with Trees and Boats-愛德華·蒙克
  • 人物肖像畫:克裡斯蒂安·蒙克-蒙克|美術作品
    美術原作收藏國家:挪威(Norway)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挪威奧斯陸(Oslo)原作收藏方:奧斯陸-蒙克博物館Munch-museet (Norway – Oslo)藝術家創作時間:1881>美術作品:克裡斯蒂安·蒙克坐在沙發上(二)_Christian Munch on the Couch-愛德華·蒙克
  • 月光油畫:月光下的森林、海濱月光-大衛·弗裡德裡希
    >月光油畫五:月光下的格賴夫斯瓦爾德月光油畫六:月光下的海濱月光油畫七:在月光下的海景畫月光油畫八:月光下的殘骸美術作品繪製材質:海景油畫(夜景、月光、海濱、帆船、海面) – 布面油畫07在月光下的海景畫
  • 蒙克的《吶喊》想表達的是什麼?
    《吶喊》(又名為《尖叫》)愛德華·蒙克(挪威)(Edvard Munch 1863-1944)創作於1893年90.8cm*73.7cm現收藏於挪威奧斯陸國家美術館《吶喊》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創作的繪畫作品。
  • 蒙克 《吶喊》高清欣賞
    蒙克用一種聲嘶力竭的姿勢,描繪躁動,扭曲,癲狂,憤懣哀慟之音不絕如縷的尖叫。
  • 蒙克的《吶喊》表現出的恐懼感為什麼會引起現代人共鳴
    吶喊角落讀畫"一天傍晚,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邊是城市,另一邊是腳下的峽灣,我感到渾身不舒服。"蒙克敘述他畫這幅代表作《吶喊》時的靈感來源。"我停下來眺望峽灣,落日將雲彩染成血一般鮮紅。就在那時,我想我聽到了大自然不停地尖叫。於是,我畫了這幅畫——將雲彩畫得像真正的鮮血,讓色彩去吼叫。"多年後當蒙克敘述「吶喊」這幅作品創作的機緣時,文字的的表達總是無力的。
  • 除了那一聲「吶喊」,我們還能在蒙克大展上看見什麼?
    蒙克是從挪威峽灣走出的天才畫家,他的藝術道路可謂一場「逆襲」。通過這場展覽,可以讀到他筆下的孤獨、絕望、焦慮、死亡和愛的感受,這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 愛德華·蒙克 19世紀80年代左右,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吶喊》這樣的作品被認為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 海景畫:巖石海岸、愛奧那島、海灘上的人影-佩普洛|美術作品
    海景畫一:海景海景畫二:巴拉海景海景畫三:巖石海岸,愛奧那島海景畫四:在布列塔尼海岸海景畫五:>藍色的海洋,愛奧那島海景畫六:海灘上的人影海景畫七:藍色的大海,愛奧那島海景畫八:海灘場景海景畫九:海灘場景(遊客、帆船)
  • 蒙克來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蒙克可以說是在重重磨難中以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最終尋找到曙光的典型。此次展覽的中方策展人馬真正坦言:「展覽名稱中的『吶喊』是蒙克的標誌,但我們認為『迴響』比『吶喊』更重要,希望這些作品能夠重新喚起人們對於未來的憧憬。」每幅畫都是蒙克的情緒日記,《吶喊》也不例外對於沒有藝術知識儲備的人來說,面對蒙克的畫難免一頭霧水。
  • 蒙克來魔都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此次展覽的中方策展人馬真正坦言:「展覽名稱中的『吶喊』是蒙克的標誌,但我們認為『迴響』比『吶喊』更重要,希望這些作品能夠重新喚起人們對於未來的憧憬。」    每幅畫都是蒙克的情緒日記,《吶喊》也不例外    對於沒有藝術知識儲備的人來說,面對蒙克的畫難免一頭霧水。
  • 除了那一幅《吶喊》,蒙克大展上我們還能看見什麼?
    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收藏家帕爾·岡德森,展出的53件作品,包含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其中,一幅手工上色的石版畫《吶喊》,以及被譽為蒙克最出色的肖像版畫作品《胸針》尤為引人注目。蒙克的肖像與作品都作為文化象徵,出現在國家最高面值貨幣上,足見這位傳奇藝術家的地位。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之父-生存死亡與壓抑的蒙克「126」
    畫家為了抓住『第一印象』,把痛苦的、個人化的經驗以繪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蒙克在構思上經歷了巨大的思想震蕩。《病中的女孩》自此成為了他一生的創作主題,蒙克差不多每隔十年就重複畫一幅。用蒙克自己的話說:「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幅畫,這是我藝術創作的一項突破,我在其後的作品,都應該歸功於這幅畫的誕生。」在這幅畫中,蒙克使用了一種近乎瘋狂的『創作——毀壞——再創作——再毀壞』的作畫方式。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疫情下,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了2020年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正是蒙克所關注的,就如蒙克曾說的,「我要描繪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戀愛的活生生的人們。名畫作《吶喊》出自其手,其肖像及作品《太陽》曾作為國家文化象徵出現在挪威最高面額紙幣上。蒙克一生輾轉於歐洲各地,曾長期受困於糟糕的經濟、健康及精神狀況,晚年在克裡斯蒂安尼亞(奧斯陸)的艾克利安家1944年1月23日去世。2020年是中國與挪威建交66周年。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今天在上海久事美術...
    「醜聞式的成功出名」為蒙克日後的「逆襲」奠定了基礎處於藝術生涯早期的愛德華·蒙克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名聲上都是不成功的,甚至需要依靠申請政府獎學金及少數賣出作品的機會勉強維持自己的國外遊學開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吶喊》這樣的作品被認為是毫無價值可言的「漫畫」,甚至是粗暴塗鴉式的習作,絲毫沒有受到評論界和藏家的接受與認可,反而將他一次次至於媒體與社會的批判風暴的中心。
  • 愛德華·蒙克的「吶喊與迴響」
    此次展覽是繼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展覽會在「生命」、「愛」、「憂慮」、「吶喊」、「故鄉」等5個主題板塊中展出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總計53件,橫跨蒙克最精彩紛呈的30年創作生涯。
  • 那色彩仿佛在吶喊:愛德華·蒙克作品賞析
    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蒙克的藝術作品,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特徵,是他透過風景、勞動者、肖像和自畫像,深刻地表現了從生的不安到愛的焦慮,以及死的恐懼到生的從容。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l Gundersen),展出的53件作品,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
  • 愛德華·蒙克丨被焦慮和恐懼籠罩的吶喊人生
    《為易卜生〈培爾·金特〉設計的劇院節目單》,1896年12月,平版畫蒙克博物館,奧斯陸對於劇場節目單蒙克設計成了銅版畫的形式,並專注於《《夜間流浪者》,1923—1924年,油布畫蒙克博物館,奧斯陸該劇象徵性的結局:博克曼出發進行死亡漫步,從雪地走向深無盡頭、永不衰竭的王國的山脈
  • 「靈魂畫家」蒙克的瘋狂吶喊
    大家也許會問:這幅畫誕生於哪一年?又是誰所畫?畫中的人又是誰?關於這些問題,不如讓我們先回到100多年前在挪威的一個傍晚去尋找答案吧!「一天傍晚主人公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是峽灣,他正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欣賞落日餘暉的時候,突然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主人公仿佛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於是便畫下了這幅畫,便有了那些象血色一樣的雲。」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愛德華·蒙克自己敘述畫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