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過程,心理變化不可忽視,可以分為這幾個心理階段

2020-12-22 跟著Yummy學營養

小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的過程中,其心理發展也經歷了多個有著明顯界限的階段。心理成長階段同時對應著身體的成長階段,心理的成長以身體成長為基礎,每個階段都能表現出不相同的心理活動。一個心理成長階段完成後,另一個心理成長階段也順勢而來,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

上一個階段的能否發展順利,決定了下一個階段的情況,環環相扣,所以家長應該對每個階段心中有數,並努力陪伴寶寶最好每個階段的過渡。

第一個階段是0-3歲。在這個時期,寶寶從一個在剛出生的只會哭鬧的嬰兒成長為一個口齒伶俐、走路靈活的小人人,變化不可謂不大。在這個階段,孩子腦子裡的知識儲備還很少,僅有一些生活方面的常識,也不具備什麼能力。但從1-2歲開始的早教活動卻是至關重要的,親子閱讀、普通話學習、獨立排便、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訓練可以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3~6歲是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與上一階段相比,首先孩子因為心智的不斷成熟,而且受到了幼兒園的系統教育,在各方面成長都更進一步。他們可以理解他人的想法、可以集體生活、懂得體諒別人。雖然與之前相比,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類型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不過孩子的人格特徵已經顯現出來了,而且很容易被成人影響。

6~12歲則是第三個階段。在這一心理階段中,孩子比較成熟穩定地發展著,他們具有健康、開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這一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與上一個階段的心理發展階段有著明顯的不同,而且在身體上也與上一個心理發展階段有著比較明顯的變化,比如換牙。孩子開始換牙是從6歲左右開始的,直到12歲左右乳牙全部更換為恆牙長出來。此外身高也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增高。

孩子在這個階段後期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在身體上和精神上表現出來的穩定特性,這個年齡的孩子在學習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程度的耐心,可以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可以認真聽課。這一階段是孩子接受基礎文化教育的黃金時期。

第四個心理發展階段是12~18歲,在這個發展階段孩子經歷了青春期的蛻變,身體和心理方便的變化十分迅速而且巨大。這個階段結束後,他們的身體、心理的發育已經基本完成,此後身體就不再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明顯的變化了,而18歲也是成年人的法定年齡。

具體來講,這個階段又可以細分為12-15歲、15-18歲兩個時期。學校教育將中學教育分成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兩部分,也與這兩個階段的劃分大致對應。這樣的劃分說明12~18歲這6年的教育一般分成兩個階段來進行。這一時期最令人操心的事孩子孩子的教育問題,有的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夠從小學平穩過渡,但另一些孩子則表現地非常起伏不定。

但這只是表面,相比學習問題,家長和學校更應該關注的是他們在心理方面經受巨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和老師恰到好處的引導。很多孩子的性格在這個階段發生巨變,並朝著不可預測、不可控的方向發展。這些需要家長及早識別。

此外,親子關係很容易在這個階段出問題。如果家長還習慣以小時候的相處模式來處理親子問題,那就更容易出問題了。關於親子關係,此處不做引申,只提一點,家長要努力把孩子當作朋友,而不是自己隨意擺布的對象。

參考書籍

蒙臺梭利著 《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

相關焦點

  • 你家神獸的心理認知分為幾個階段?
    皮亞傑一直在研究蒙特梭利教育法,可以說是蒙特梭利的學生,但是他沒有完成蒙特梭利學習階段的實習,他作為一名心理學家,和蒙特梭利一樣,認為只有孩子可以將世界從暴力中解救出來,通過他多年的研究和觀察,他認為兒童會經歷四個截然不同的心理發展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24個月,幼兒通過動作和感覺探索世界,在他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的互動過程中
  • 殺人惡魔馬加爵,也是心理健康的受害者!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健康了
    最近幾年,我在從事教學工作的時候,一直很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因為我發現心理健康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課業成績。那麼,為什麼沒有人能夠及時的發現他這種心理變化,並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呢?要知道,心理問題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當一個人的心理問題變成心理疾病的時候就特別容易走極端,作出讓人無法預知的傻事。難道說,就沒有機會及時阻止慘劇的發生嗎?
  • 人的心理發展分為幾個階段
    人的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力比多,力比多是性慾的意思,根據力比多在人體中的部位不同,弗洛伊德將人格發展分為了五個階段:口唇期(0-18個月),嘴唇區域成為了快感中心,口唇活動如果沒有受到限制,成年後性格傾向於樂觀開朗,如果受到限制就會發展為口唇期人格,成年後可能嗜酒,經常把手放到嘴裡。
  • 小孩的心理變化是多變的,家長該如何了解小孩的心理?
    小孩的心理變化是多變的,家長該如何了解小孩的心理?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不了解孩子心理發展過程會有什麼壞處?當然也會有人告訴你:「沒壞處啊,能有什麼壞處,孩子還不一樣健健康康的長大了。」這是普遍性人的看法!但其實最大的壞處在於憑著大人的想法管教孩子,一味貪多求快。
  • 「生理臍帶」、「心理臍帶」,還可以解釋孩子的叛逆期行為?
    今天在聽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就是關於孩子的「生理臍帶」和「心理臍帶」。了解了這個理論,或許可以使我們在面對孩子十三四歲的青春叛逆期時對他們有所了解,有所幫助。嬰兒在母體中發育時,有一些隱性的問題我們是看不到的,有的父母會生出殘疾的孩子。而對於心理臍帶的特點就是孩子在十三周歲前,有一些問題你也是看不到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很乖,很聽話,但是一上了初中就出現了嚴重的叛逆期。
  • 了解小學階段心理髮育,掌握年級特徵,讓你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
    常見表現:學習過程中經常玩手機、看電視,上學或開學前趕作業,經常考前突擊、臨陣磨槍。在小學階段,很多孩子都存在以上問題。各位家長可以根據以上問題及常見表現,去分析目前自己家孩子存在的問題。當然,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幾乎都符合,會不會沒救了。
  • 助力青少年心理力量成長
    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正處於身體成長發育高速發展階段,與心理發展速度的不匹配不平衡容易使得青少年在心理整合過程中出現混亂,從而導致情緒波動大,易產生負面情緒等心理問題。而文化、生活水平、想法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來穗青少年在適應上存在更多的困難。
  • 孩子成長的5個核心秘密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身體連續慢慢長高,並不是突然長高几釐米,孩子的發展也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但同時孩子的發展又有一定的階段性特點。如之前文章中所述,孩子的成長分為嬰兒期,童年早期,童年晚期,每個階段的孩子生理、心理、社會性方面都有區別於其他階段的特徵。
  • 心理成長系列——學前期(3~6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怎樣走出童年心理陰影?必須讓心理成長,成長核心是讓人格健全
    意識療法系統性地歸納了原生家庭在心理層面的運作模式,不幸的形成它分為兩個層面:第1個層面是缺乏了自我整合心身的能力。當我們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的認知還不完全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下意識地用父母的標準來界定判斷跟解讀,比如父母教導我們一定要節儉,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品格。
  • 戀愛中,男女雙方的心理變化各是怎樣的?
    男女之間的戀愛心理過程是完全不同的哦!圖片來自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男女雙方交往的過程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過程:第一階段:互為曖昧期有人說這一階段,男女雙方的心扉還沒有徹底打開,彼此都不了解。大多時候都是建立在對對方的想像上,人們覺得美,只是更容易活在想像中罷了。
  • 解碼青春期 成長不煩惱——博雅旭日學校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那青春期就是毛蟲破繭成蝶的一個過程,人們常把青春期比喻是人生的花季,這是一個美好的時節,但,這也是一個煩惱多夢的時節。所謂育人,也不單單是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孩子們的心理以及生理問題也同樣重要。博雅旭日學校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同樣關注孩子青春期的健康成長。12月8日,博雅旭日學校特邀心理諮詢學講師——李延亞女士來我校給6-8年級女同學們開設了一堂「神秘」而又活潑、充滿理性科普的女生心理健康講座,同時邀請部分家長代表親歷現場聽取專家講座,學習該如何應對孩子們的青春期。
  •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仇親期」?四個表現不可忽視
    不少父母都可能會發現,到十幾歲的時候孩子就開始叛逆、不服從管教,甚至仇親、打罵。不少父母將這種時期稱之為青春期,但是更確切的稱謂就是仇親期。不少父母一味的關注孩子的學業、日常生活,往往並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慢慢進入仇親期都不知道。
  • 「真正的出生開始於青春期」:正經歷孩子叛逆期的家長心理陣痛
    佐野洋子用短短十幾篇故事從兒子阿健的幼兒園時期寫到高中,描述了阿健的成長和變化。觸動我的不是小時候人見人愛的阿健,而是處於青春期時的他。佐野洋子在描述二年級的阿健時,說「眼睛閃閃發光」。到了中學,阿健偷喝酒被佐野洋子發現後,他「扎人一般地從下往上看母親,和小時候完全不同」。母親把視線從阿健身上移開,「感到了背後阿健那強烈不滿的目光」。
  • 「世界精神衛生日」心理健康素養十條學起來~
    一起來學習一下心理健康素養十條(2018年版)內容吧!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一個健康的人,不僅在身體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心理健康事關個體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
  • 孩子的心理守護神——觀看電影《當怪物來敲門》有感
    盼望大家,都來看看《當怪物來敲門》這部影片,願孩子的家長老師以至全社會,都能重視兒童心理健康,關愛少年兒童的心理成長,做孩子們心理的守護神。)這幾年小學生自殺事件時有發生,這無疑是給分數至上的當今社會,拉響了少年兒童心理問題的警報。
  • 孩子為何厭學?潛意識性厭學或是成因,6步幫孩子消除厭學心理
    具有潛意識性厭學情緒的孩子在意識上能夠發現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但在學習過程中卻出現一種矛盾心理,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拖延症及學習動機不足等現象,一些害怕上學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心因性的軀體疾病,一到上學時間就身體不舒服,讓老母親們感到沒轍。
  • 家家必備的百科全書,你的家庭心理醫生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卻苦於不知道如何入門,那麼這本書非常適合你,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心理學敲門磚。01 心理學,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神秘 這本《家庭心理百科》真的是一本百科全書,它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從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出發,詳細講解了每一個年齡階段需要實現的目標和價值。
  • 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什麼特徵?心理學家:做到這四點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網上也有一些討論,有人說是小概率事件,當然是小概率,但是今年似乎這樣的事情,時不時的會聽到,那些孩子們,大學、中學,甚至小學都有。即使概率再小,到具體的個人和家庭,都是滅頂之災。有評論呼籲,全社會都應該關注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
  • 「後疫情」階段如何進行調適?心理專家給出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人人都在承受一場嚴峻的生理和心理考驗。現在進入了「後疫情」階段,心理的考驗會顯得相對更加突出。在現階段和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怎樣進行心理調適,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給出了3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