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2020-12-16 騰訊網

陸遊有一句家訓比較廣為人知,向來被當作家庭教育的模板:「後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意思是說,孩子們小時候就表現得十分聰明,其實不算好事,父母應該引起重視,注意引導,否則奇才很容易變成庸才。

換句話說,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信大家都見過一些小時候特別聰明的孩子,他們長大後的表現,總讓人覺得和小時候差異太大。家教是門學問,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小時候就屬於陸遊講的「神童」,但他長大後的情況,只能用「一言難盡」來形容。

至於諸葛亮本人向來被視為智慧的化身,他既是西蜀地區的人們尊崇的丞相,也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表人物,向來備受推崇。諸葛亮本人並不完美,但我們總會覺得他完美,因為諸葛亮的優點蓋過了缺點,但提起諸葛亮的兒子,大家的評分就有些低了。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虎父也能教出犬子,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並不是光出現在諸葛亮一人身上。當然,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算不上無用,只是有些名不副實,他的美名在蜀漢可謂人人皆知,被大家寄予厚望,但他最終的結局是因為猶豫不決錯過戰機,被魏國大將鄧艾擊敗。

諸葛瞻死在了這場護蜀戰鬥中,備受後人詬病。對比之下,司馬懿的兒子卻總給人一種「人中龍鳳」的印象,這種印象主要是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嫡子帶來的,司馬懿的第9個兒子司馬倫,也是庸才。不過,司馬師、司馬昭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倆屬於父親親手培養的人才。

兩人的才華不但體現在朝政上,也體現在帶兵上。兩人都沒有稱帝,但卻先後接過了司馬家族的權杖,為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晉朝打下了基礎。一直以來,大家對諸葛亮的印象都比司馬懿好,為什麼兩人教出來的兒子,情況對比卻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呢?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教兒子做「君子」,而司馬懿卻教兒子做「小人」。這裡的君子、小人沒有涉及道德問題,只講了人辦事時的兩種態度。就好比我們參加工作時會碰到兩種類型的上司——一種談情懷、談君子之道、人生情操,強調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益,應該為理想奮鬥;

另一種就簡單粗暴多了,直接告訴你我能給你多少錢,你要為我做哪些事,談得攏合作,談不攏告辭。諸葛亮寫《誡子書》教兒子做君子,因為他在蜀漢的地位、人氣、形象都擺在了那裡,他自然看重家風,不希望兒子行差踏錯讓諸葛家族蒙羞;而大家也出於對諸葛亮的尊敬,不停地誇諸葛瞻,誇得他有些虛浮起來,這種虛浮沒有才能補充,是致命的。

而司馬懿帶司馬師、司馬昭的方式,跟諸葛亮不一樣。他不像諸葛亮一樣擁有牢不可破的地位,打從一開始,司馬懿就是小心翼翼在曹魏求生存,經歷了大起大落,他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他們目睹了父親如何機智周旋,言傳身教之下,自然明白怎麼做實事。當然,兩家教育還有更多不同之處,這裡只探討「辦實事」方面,至於更多的內容,就留待大家賜教!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的後代都是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為何卻很平庸?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有用大智慧的人啊,才華橫溢,可是為什麼司馬懿有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都留名千古。但是諸葛亮的兒子在歷史上卻鮮有提及。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麼。首先,司馬懿的兒子成長環境能歷練人,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在當朝中權力很大的人,軍事才能也很卓越他們耳濡目染也是有機會接觸朝堂的。我們一般說一個人大有作為,那肯定是經歷了不少大風大浪的,否則難成大器。司馬懿的兒子們就是這樣。
  • 司馬懿在教育兒子這件事情上高於諸葛亮?一個政治精英,一個草包
    這涉及到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於後代的教育問題,其實也並不是說司馬懿想讓自己的兒子成才,而諸葛亮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草包,而是兩者在各自的政權裡,對自己後代的定位不同,從而導致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於司馬懿而言,他所處在的一個政權是曹魏政權,在當時政權內部的派系十分複雜,所以司馬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龜縮自保息事寧人
  • 諸葛亮簡直像神一樣存在,為什麼會生了一個非常普通的兒子?
    這些人不管誰拿出來都能好好說說,尤其是蜀國的諸葛亮,那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頂多算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英雄,有了諸葛亮以後就迅速擴張,並佔據荊州、益州、漢中等地,成為三國中的一個不可小覷的勢力,而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也被世人廣泛稱頌,尤其是劉備託孤給諸葛亮與曹丕託孤給司馬懿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就追封諸葛亮為忠武侯,到了東晉時候就因為諸葛亮的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兒子和孫子為何差別那麼大?環境不同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人物,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他作為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為何兒子和孫子差別會如此之大,兒子諸葛瞻是個庸才,而孫子是個壯烈的將軍呢?(諸葛瞻) 說諸葛瞻是個庸才,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為何司馬懿還是退軍了?司馬懿:怕死唄
    諸葛亮一生中與司馬懿多次交手,而空城計的那一次,可謂是諸葛亮距離失敗和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謀定而後動,往往是事情還沒有發生,諸葛亮的錦囊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所率軍隊也動輒是數十萬。
  • 諸葛亮一生對抗司馬懿,卻有個侄女,成為了司馬家族的媳婦
    三國時代英雄人物輩出,前期是曹操、孫權、劉備的舞臺,後期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戰場。這兩人分屬不同的陣容,窮極一生智慧,演繹了一幕幕精彩的畫面。諸葛亮和司馬懿,無疑是戰場的死對頭。小說中雖有戲說成分,誇大之詞,但基本上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然而,世事變化,誰能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冤家,在幾百年後,竟然還能成為沾親帶故的兒女親家呢?
  • 司馬懿作為跟諸葛亮媲美的權臣,為何死後不讓後人去祭拜自己?
    而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相愛相殺的冤家對手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了。在這其中,司馬懿的個人價值正是通過諸葛亮表現出來的,步步為營,到最後取得了曹魏勝利的果實。但對於司馬懿的說法評論多多,想模仿諸葛亮一樣淡泊名利,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比之下,諸葛亮的才能更加出眾,這讓在位的曹操感到威脅,不得不重用司馬懿。
  • 空城計中司馬懿不殺諸葛亮,看似丟了英名,實則賺了江山
    空城計中司馬懿不殺諸葛亮,看似丟了英名,實則賺了江山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極其精彩的篇章,蜀國在經歷了馬謖之敗後,已經如驚弓之鳥,因此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巧妙設計「空城計」,嚇退了老謀深算、智勇雙全的司馬懿。
  • 三國:司馬懿一生中最害怕的人有三個,除了諸葛亮另外兩個人是誰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司馬懿的智慧可以說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司馬懿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一位,但是司馬懿一生中最怕的一共有三位,你知道是誰嗎?第一位就是曹操了。司馬懿可以說是出身貴族,祖祖輩輩都是做官的,不是將軍就是太守。
  • 「空城計」堪稱經典,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他回城告訴了兒子實情
    期間諸葛亮使用了聲東擊西,偷梁換柱,誘敵深入等等計策均被司馬懿一一化解,司馬懿同時也借用諸葛亮的手除掉了心向曹魏的將領,把這支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軍。兩人對峙過程中司馬懿曾經差點可以擒殺諸葛亮,但卻被諸葛亮用空城計巧妙騙過,事後追悔莫及。但實際上從他和司馬昭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其實司馬懿已經看穿了空城計,這只是他將計就計而已,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 蜀漢滅亡後,諸葛亮的後人為何無人敢動?只因孔明留下的家傳秘籍
    他憑什麼可以獨善其身,要知道馬氏家族200多號人口基本都被曹操殺光,而馬超的妻子兒子也都被敵人所殺! 誡子書是講述了諸葛亮如何教育兒子做人做事,如何修身儉德,如何奮鬥成就事業的幾大法門。----換句話說,這也是諸葛亮留給他的兒孫的重要財富,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憑著這部家傳的著作,讓諸葛亮的後人躲過數劫。
  • 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為啥終生不再伐蜀!司馬昭心知肚明
    三國後期的故事主要是圍繞著司馬懿和諸葛亮開展的,蜀魏之爭說白了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之間在學識,軍事,兵法之間的博弈,他們二人可以說是棋逢對手。由他們二人甚至可以聯想到戰國時期的孫臏和龐涓,秦末時期的劉邦和項羽。這幾組人群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難分伯仲。
  • 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能否碾壓司馬懿?
    #司馬懿#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曹操給諸葛亮寫信的事,應有延攬之意。可參看:曹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11個字的信,什麼目的?不過史料中沒有記載諸葛亮有無回信,以諸葛亮的聰明應當把這封信拿給劉備看看,大家可以哈哈一笑而過。但是筆者就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三國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篇大文章,留待高人去慢慢解析。
  • 司馬懿一生只怕3個人:一個是對手諸葛亮,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誰?
    這麼強硬的司馬懿也有懼怕的人。司馬懿怕的三人中,諸葛亮首當其衝,這兩人亦敵亦友,在戰場上如火如荼的鬥爭,為了兩國國家利益,各自為主,鬥了整整一輩子。 不過司馬懿的耐性那是極好的。能熬死諸葛亮再熬死曹操,最後取而代之天下的人,可謂是耐心十足,不爭朝夕。
  • 諸葛亮兒子孫子戰死沙場,諸葛家族被誅三族,唯有他突出重圍!
    他們要麼武力值高超,如關羽、呂布;要麼智力值超群,如諸葛亮、周瑜;要麼情商值遠非常人能比,如劉備、司馬懿。三國讓這些人發光發彩,但也有許多的意難平,令人唏噓。    諸葛家的三兄弟分別在三個不同陣營裡,最有出息的就是諸葛亮了,從後世諸葛亮的名氣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於是鎮守宛城的司馬懿被曹叡徵召入朝。司馬懿由西南軍區總司令,轉任西北軍區總司令,屯駐長安。司馬懿當時手下有張、郭淮、費曜、戴陵等大將,司馬懿派費曜、戴陵領4千人守天水的。自己則帶著主力來勢洶洶,要救援祁山。對於主力全部出動,有不同意見。張郃認為應該分兵在雍縣和縣防守,防止諸葛亮派軍切斷魏軍的糧道和後路。
  • 諸葛亮老婆聰明,周瑜老婆漂亮,司馬懿老婆能生,那誰更幸福呢?
    在這裡,說下大家想起三國,腦袋裡第一個閃現出來的魏蜀吳的代表名人,這三人就是司馬懿、諸葛亮和周瑜;但是這裡要說的不是他們的政績究竟有多麼好、權謀有多高、智商有多超群什麼的,就看看他們究竟誰更幸福。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強與司馬懿交鋒多次,誰更略勝一籌
    但是三國中最著名的兩個謀士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他們兩個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多次,可以看出基本平分秋色,但仔細分析一下綜合實力還是諸葛亮更勝一籌,他們兩個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他的兒子是庸才,孫子卻很生猛?
    縱觀整個歷史,諸葛亮的兩個兒子籍籍無名,尤其是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無論從母親和父親的基因來說,都應該是一個優秀的男人,可結果卻不盡人意。為何諸葛亮的兒成了庸才呢?說到這裡就要說說孩子早期教育這個問題,現在的父母都實行胎教,目的就是不讓出生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諸葛亮殺張郃,為何說是中了司馬懿的計?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最大成就是亂箭射殺了宿敵張郃,解決了蜀國的一個強勁對手。但是,在諸葛亮殺張郃那一刻,自己也明白中了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成了司馬懿幫兇。據《三國志·魏書·張郃傳》記載,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郃是追擊諸葛亮射殺。「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眾所周知諸葛亮多智謀,常年與諸葛亮對峙的張郃不可能不知道。張郃知道諸葛亮退兵過程必有伏兵,不能追擊,如果追擊可能會中計。